第1061章.失控.

……

……

德慶皇帝想要扶持七皇子朱和堅繼任儲君之位的事情,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但終究還不是既成事實,塵埃落定之前總會存在變數。

對於朱和堅而言,他若是想要無驚無險的順利上位,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是必須要留在京城中樞、陪在德慶皇帝的身邊,既是鞏固聖眷、也是遇到意外情況之後可以迅速做出反應;

其二,是一定要維持自身形象、減少政敵,秉持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原則,儘量降低上位阻力;

以目前的廟堂局勢,朱和堅只要做到這兩點,自然就會順利上位、成爲最終的受益者。

而如今,周尚景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有可能會同時破壞這兩點——不僅是讓七皇子朱和堅遠離了京城中樞與德慶皇帝,還會讓朱和堅陷入多做多錯、四面樹敵的泥潭之中。

與此同時,周尚景還讓此前一直遠離廟堂中樞的太子朱和堉提前返回了京城……

這些因素結合到了一起,儲君更替的事情只怕是就要橫生枝節了。

所以,也難怪百官們聽到周尚景的表態之後會是一陣譁然了。

與此同時,百官們也是紛紛猜測——周尚景的這般提議,顯然是刻意存着打壓朱和堅上位的心思,也暗中拉了朱和堉一把,難道說……周尚景這是要明目張膽的插手儲君之爭了?

而且,周尚景所選擇的支持對象,還是如今已是岌岌可危的朱和堉?!

這顯然是一個更爲巨大的變數!簡直就是平地驚雷!

*

這段時間以來,因爲德慶皇帝的默許與縱容,朱和堅的廟堂勢力可謂是一飛沖天,不僅是贏得了絕大多數清流官員的擁簇,還有數量衆多的政治投機者紛紛投效,又趁機吞併了前內閣首輔沈常茂的絕大部分勢力與黨羽,像是內閣輔臣程遠道、少傅張誠、禮部尚書林維、都察院右都御史呂純孝等等朝中重臣,如今皆已是成爲他的支持者,形成了一股極爲驚人的廟堂勢力!

時至今日,各方勢力皆是認爲朱和堅上位的事情已是大勢所趨,所以就把這股勢力稱之爲“新太.子黨”。

若是拋開實權、僅論聲勢的話,“新太.子黨”已是絲毫不遜於周、趙二黨了!

此時,隨着周尚景的話聲落下ꓹ “新太.子黨”的官員們皆是嗅到了危險氣息,頓時是一改此前的沉默寡言ꓹ 所有人都是神情激憤,也不等德慶皇帝表態,就紛紛出列表示反對。

“陛下ꓹ 老臣認爲,周首輔的建言極爲不妥!七皇子殿下雖然是聲譽卓著、各方信服ꓹ 但他目前終究還只是皇子之身,依照我朝祖訓ꓹ 皇子不可干政ꓹ 並不適合擔當這般重任。”

周尚景的積威太重,尋常官員根本沒膽子搶先出頭與他當面對質,而程遠道身爲內閣輔臣,這個時候自然是有責任率先站出來表明態度。

隨着程遠道的領頭,林維、張誠、呂純孝等人也是紛紛附和。

張誠的情緒很是激動,大聲道:“陛下,無規矩不成方圓ꓹ 祖訓在先,萬不可開此先河啊!”

呂純孝則是擺事實講道理ꓹ 揚聲道:“陛下明鑑ꓹ 七皇子固然是品性高潔、聰慧睿智ꓹ 但終究是經驗不足ꓹ 即使是拋開他身爲皇子的敏感身份,也不能突然就這般毫無預兆的讓他擔負重任!”

隨後ꓹ 禮部尚書林維更是一臉的大義凌然:“啓稟陛下ꓹ 老臣認爲周首輔所言大謬ꓹ 有誤國之嫌!老臣以死直諫,還望陛下治他妖言亂國之罪!”

周尚景的提議很是唐突ꓹ 並沒有與“周黨”衆人提前商議,“周黨”官員這個時候難免是反應慢了半拍,無法及時支援,隨着“新太.子黨”衆官員的爭先表態反對,一時間太和殿內到處都是反對聲浪,竟是讓周尚景的聲勢落於下風。

這十餘年來,周尚景可謂是權傾朝野、風光無二,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到了。

德慶皇帝原本也惱怒周尚景的發言,畢竟他爲了扶持朱和堅上位已經鋪墊了近半年時間,眼看就要功成,卻沒想到周尚景選在這個時候突然跳出來唱對臺戲,也就讓德慶皇帝心中愈發是怒火中燒。

然而,見到“新太.子黨”的活躍表現之後,德慶皇帝也不由是心中一愣,卻是猛然間發現——在不知不覺之間,七皇子朱和堅的廟堂勢力已是如此驚人了。

“若是沒有今天的事情,朕只怕還看不出來,老七的廟堂影響已是這般巨大了,他還沒有正式成爲太子,就能驅使這麼多的朝廷重臣爲他效力,若是待他成爲了真正的儲君,只怕是權勢影響還要更進一步,也許能一舉壓倒周、趙二人也說不定……雖然是有機緣巧合的因素,但這般手段也是不同凡響了……但在朕的面前,他倒是從未展現過這般手段與野心……”

暗思之際,德慶皇帝的心情愈發複雜,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是喜是憂。

不過,就像是程遠道、張誠等人的想法一樣,德慶皇帝同樣是不希望讓朱和堅負責接受宗室的事情,這顯然是一個爛臭的泥潭,而朱和堅則是德慶皇帝所看好的皇位繼承人,絕不應該涉足其中。

所以,德慶皇帝很快就收斂了心思、再次把注意力轉移到周尚景的身上,目光中蘊含着怒火不減,緊緊盯着周尚景的表情變化,想要看明白周尚景的真實想法。

實際上,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雖然是明爭暗鬥了多年,但相互間也存有許多默契,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默契就是——德慶皇帝並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對付周尚景,周尚景也不會輕易出手干涉皇權更替之事。

這些年以來,正是因爲這般默契的存在,周尚景從來都沒有針對儲君人選發表過任何意見。

在德慶皇帝看來,周尚景今天的這般做法顯然是越線了。

只不過,讓德慶皇帝感到奇怪的是,像是周尚景這樣一個老狐狸,爲何會突然間做出這般失智之事?同時觸犯了現任皇帝與未來儲君的忌諱,他難道已經不打算平平安安的告老還鄉了嗎?

等到“新太.子黨”的反對聲浪稍稍停歇,德慶皇帝緩緩說道:“衆位愛卿所言有理!周首輔的建言確實是有些荒唐,不論是從各方面來看,七皇子顯然不是負責調查宗室罪行的合適人選!……周首輔,你提出這項建議之前,難道就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利害關係?也忘記了祖宗之法?還是說,你已經老糊塗了?”

德慶皇帝的這一番話,主要是爲了試探周尚景的真實想法,但他剛纔屢屢被周尚景激起心中怒火,說話間難免就有些夾槍帶棒,隱隱還有反擊之意。

接下來,若是周尚景不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那麼德慶皇帝說不定就要以周尚景“老糊塗”爲理由,重新考慮內閣首輔的人選了。

此時,面對“新太.子黨”衆人的紛紛反對,以及德慶皇帝的諷刺與反擊,周尚景的表情還是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緩緩說道:“陛下,老臣也知道自己的建言有些不妥,七皇子殿下的皇子身份不適合擔當重任,且又經驗不足,並非是調查宗室的完美人選……然而,除了七皇子之外,老臣也確實是想不出更合適的人選負責此事了!”

說完,周尚景緩緩擡頭,表情似笑非笑,目光向着百官掃去,說道:“自洪武二十二年以來,原本負責宗親事務的宗人府已是虛設,所有事務皆是轉由禮部負責……林尚書,你乃是禮部之魁首,朝廷調查各地宗室之事,正是禮部的職責範圍之內,要不然這件事就交由你來全權負責可好?”

說話間,周尚景的目光定在了禮部尚書林維的身上。

剛纔還在慷慨激昂、“以死直諫”,表示要嚴懲周尚景“妖言亂國”之罪的林維,頓時是嚇了一大跳,就好似看到一面又大又沉的黑鍋向着自己砸來。

任誰都能看明白,調查宗室的事情就是一個出力不討好、後患無窮的泥潭,林維身爲“新太.子黨”的核心成員,固然是不願意讓七皇子朱和堅涉足其中,而他自己更是抱着敬而遠之的態度。

於是,林維連忙搖頭道:“下官才疏學淺、威望不足,又如何可以擔當這般重任!更何況,禮部只是負責掌管宗室名冊、撰寫帝王譜系,記錄宗室子女的嫡庶生卒、嗣職襲位、喪葬諡號等事,並且向陛下轉達宗室的陳訴請求罷了,並沒有審查宗親的權力,又如何能夠擔負此事?萬不可行!萬不可行!”

聽到林維的託詞,周尚景並沒有窮追猛打,只是輕輕點頭後,又把目光轉向了都察院、刑部、以及大理寺的幾位長官,問道:“根據太子殿下的調查,各地宗室的許多罪行嫌疑,都在三法司的權職範圍之內,要不然就把這件事情交由都察院、大理寺、以及刑部三大衙門的某位重臣全權負責,如何?”

隨着周尚景的話聲落下,三法司的衆位官員也都是面色發白,連忙是敬謝不敏、表態拒絕。

其中,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與刑部尚書張伯崇皆是周尚景的親信,這個時候大致也猜出了周尚景的些許想法,先後出列發言,配合周尚景行事。

杜白率先說道:“周首輔此言不妥,都察院衆人從前一向是與太子殿下交往緊密,若是交由都察院負責此事,只怕是各地宗室還會不服!”

都察院右都御史呂純孝稍稍猶豫片刻後,也說道:“陛下,杜大人所言有理,這件事情都察院並不適合出面,也無力妥善處置。”

另一邊,張伯崇則是說道:“陛下明鑑,刑部雖說是與大理寺、都察院共稱爲三法司,但權責卻是有些不同,刑部主要是負責刑罰政令、審覈刑名,且是‘大事上之,小事則行’,而如今各地宗室的罪名尚有爭議,刑部並不適合出面接手此事!”

一向中立的大理寺寺卿方世文稍有遲疑之後,更是說了一句公道話:“陛下,臣認爲,前朝臣子皆是不適合出面調查各地宗室之罪行,若是強行讓我等外臣負責此事,難免是畏手畏腳、瞻前顧後,這種事情還是交由宗室、外戚、或者廠衛出面負責,較爲妥當!”

見到禮部與三法司官員的陸續表態之後,周尚景再次輕輕點頭,向德慶皇帝說道:“陛下,如今就是這般情況,有着相關職權的禮部與三法司皆是不敢、也不方便接手此事,太子殿下又被各地宗室所排斥,至於東西二廠與錦衣衛,目前正在重點整頓陝甘官場,無暇顧及他事,而且與各地宗室頗有干係,似乎也不是最佳的選擇……這樣一來,合適人選也就不多了,老臣思來想去,最終還是覺得,應該由七皇子殿下負責此事,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人選,但也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了,所以老臣纔會舉薦七皇子殿下!

當然,根據我朝祖制,七皇子的皇子身份固然是不可擔當重任,但這件事情乃是宗室內部之事,與朝務無關,老臣認爲這般情況下還是可以破例的,還望陛下明鑑!”

聽到周尚景的解釋之後,德慶皇帝依然是面無表情,只是眉頭越皺越緊、目光迫人。

周尚景的這般說法,可謂是嚴絲合縫、滴水不漏,讓德慶皇帝再也找不到挑刺的理由,也就失去了發泄怒意的渠道。

與此同時,見到各位朝臣的反應之後,德慶皇帝被周尚景所激發的心頭怒火,也是愈發強烈了,只覺得這些臣子簡直是毫無擔當,完全不懂得爲自己分憂,順便還破壞了德慶皇帝反擊周尚景的計劃。

尤其是禮部尚書林維、都察院右都御史呂純孝的表現,更是讓德慶皇帝深爲失望——他們明明是七皇子朱和堅的支持者,按理說這個時候就應該勇敢站出來爲朱和堅頂雷,但他們事到臨頭只想着明哲保身,完全沒想過自己的做法會不會危害到他們身後的朱和堅,這般見識與擔當簡直就是一無是處!

德慶皇帝只覺得,今天的這場早朝可謂是諸事不順,因爲周尚景的屢次攪局,局勢走向已經徹底偏離了他的最初預想。

不過,以德慶皇帝的立場,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朱和堅接手調查宗室的事情,否則他的儲位更替計劃就必然會出現變數。

所以,德慶皇帝強忍着心中不快,稍稍思索片刻後,突然把目光轉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趙俊臣,想要從趙俊臣這裡打破僵局。

“趙愛卿,你爲何是一言不發?這可是與你的過往行事風格不符,說說你的看法吧。”

說實話,今天這場早朝的局勢發展,不僅是徹底脫離了德慶皇帝的掌控,也徹底脫離了趙俊臣的預想。

從剛纔開始,趙俊臣就一直是腦筋急轉,思索着周尚景今天這般異常表現的深層目的,他可不認爲周尚景屢次的刻意挑釁與激怒德慶皇帝只是無的放矢,但周尚景的真實想法實在是藏得太深,目前的線索也實在太少,趙俊臣這一次哪怕是絞盡腦汁也無法猜出真相。

此時,聽到德慶皇帝得點名,趙俊臣不由是面現苦笑,還沒有看清局勢發展之前,他實在是不願意表明態度,生怕會受到算計。

所以,趙俊臣出列之後先是沉吟片刻,然後就擺出一副“就事論事”、“不偏不倚”的態度:“陛下,臣認爲周首輔與各位同僚所言皆有道理,臣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不妨,咱們把七皇子殿下請到太和殿內,聽聽他自己的意思?”

……

……

第1359章.功成身退(完).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六百七十二章.密謀.第1059章.拱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黨爭(一).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1301章.在握(十).第七百四十七章.兵變?.第六百二十五章.結論.第1347章.故設難堪.第八百一十四章.戰鞏昌(三).第1186章.風雲際會(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九百二十六章.紛至沓來(二).第六十七章.心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暗棋(下).第七百零二章.該結束了.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朝議(七).第一百五十章.盲女蝦兒.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形勢比人強.第七百五十六章.夜議(一).第1439章.皆爲正義(八).第一章 轉世貪官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反客爲主.第三百零四章.微服私訪(下).第1003章.政治交易(二).第一百七十五章.一個蠢問題.第八百四十二章.大軍出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一百六十七章.越奸邪、越赤忱(中).第1080章.多方博弈.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1412章.言傳身教.第七百二十八.殘忍的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聚寶商行(上).第七百二十章.事態詭譎.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六百一十八章.書房內(下).第六百章.分寸.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劫數(五).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四十三章.請命與交易.第九百零八章.京城震動(一).第十七章利誘威逼中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1163章.二虎離山.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第六百六十八章.連環毒計.第二十章造勢與作秀中第1064章.各方佈置(二).第九百七十七章.擦身而過.第七百二十二章.真相(二).第1445章.大亂鬥(五).第一百一十四章.錦衣衛.第1036章.除夕夜(二).第1214章.聰明與愚蠢.第五百六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二章.防患.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九百六十六章.京城之外.第七十章.德慶壽辰(中).第九百一十七章.熱鬧的趙府.第1066章.各有所謀(四).第八百四十二章.大軍出動(二).第五百五十章.廟堂大亂(中).第1274章.手腕(一).第1251章.遼東劇變(一).第1301章.在握(十).第十一章蝗蟲與貪官中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1220章.決定.第1291章.手腕(完).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1261章.遼東劇變(十一).第1244章.撲朔迷離(一).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九百三十一章.召見.第八百八十二章.鬥與和.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三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1403章.病因毒源.第七百八十八章.戰兵新軍(八).第1409章.連鎖反應.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五百二十四章.閣老之位(四).第二十二章.風暴伊始(上).二合一第1387章.滅門絕戶.第二百章.反間.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四十四章.天上人間(中)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聰明人的煩惱.第八百七十三章.勢(完).第一百六十八章 .越奸邪、越赤忱(下).
第1359章.功成身退(完).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六百七十二章.密謀.第1059章.拱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黨爭(一).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1301章.在握(十).第七百四十七章.兵變?.第六百二十五章.結論.第1347章.故設難堪.第八百一十四章.戰鞏昌(三).第1186章.風雲際會(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九百二十六章.紛至沓來(二).第六十七章.心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暗棋(下).第七百零二章.該結束了.第四百四十七章.大朝議(七).第一百五十章.盲女蝦兒.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二百一十七章.形勢比人強.第七百五十六章.夜議(一).第1439章.皆爲正義(八).第一章 轉世貪官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反客爲主.第三百零四章.微服私訪(下).第1003章.政治交易(二).第一百七十五章.一個蠢問題.第八百四十二章.大軍出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一百六十七章.越奸邪、越赤忱(中).第1080章.多方博弈.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1412章.言傳身教.第七百二十八.殘忍的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聚寶商行(上).第七百二十章.事態詭譎.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六百一十八章.書房內(下).第六百章.分寸.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四百八十五章.劫數(五).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一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四十三章.請命與交易.第九百零八章.京城震動(一).第十七章利誘威逼中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1163章.二虎離山.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第六百六十八章.連環毒計.第二十章造勢與作秀中第1064章.各方佈置(二).第九百七十七章.擦身而過.第七百二十二章.真相(二).第1445章.大亂鬥(五).第一百一十四章.錦衣衛.第1036章.除夕夜(二).第1214章.聰明與愚蠢.第五百六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二章.防患.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九百六十六章.京城之外.第七十章.德慶壽辰(中).第九百一十七章.熱鬧的趙府.第1066章.各有所謀(四).第八百四十二章.大軍出動(二).第五百五十章.廟堂大亂(中).第1274章.手腕(一).第1251章.遼東劇變(一).第1301章.在握(十).第十一章蝗蟲與貪官中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1220章.決定.第1291章.手腕(完).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1261章.遼東劇變(十一).第1244章.撲朔迷離(一).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九百三十一章.召見.第八百八十二章.鬥與和.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三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1403章.病因毒源.第七百八十八章.戰兵新軍(八).第1409章.連鎖反應.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五百二十四章.閣老之位(四).第二十二章.風暴伊始(上).二合一第1387章.滅門絕戶.第二百章.反間.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四十四章.天上人間(中)一更第四百二十一章.聰明人的煩惱.第八百七十三章.勢(完).第一百六十八章 .越奸邪、越赤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