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都有資格

紅鶯到了楊府,很快就得寵。她雖然是個殘疾人,姿色、技藝卻都是上乘,很會討楊業歡心。不過經常侍寢,那楊業是個年輕力壯的武夫,紅鶯倒是有點吃不消的感覺。

沒幾天,便有個紅鶯家鄉的“表兄”來投奔,也是揚州口音,因爲沒有省級,想在府上混口飯吃,順利地做了楊府的馬伕。這世道,大戶人家收人,主要是防備作奸犯科的人混進來,只要是良善人家的來歷就問題不大;因爲還沒出現過類似這種臥底的事兒,人們不瞭解……而那個表兄,有主人寵妾作保,便沒什麼問題了。

……再過幾天,外面的人想進晉陽就更加不容易了,因爲市面上傳來了烽火戰亂的消息。大周軍號稱二十萬大舉進攻!

七月上旬,周軍出遼州(北漢國境東南部,今山西左權縣)。遼州這地方,城牆不夠堅固,數年來反覆爭奪,先是北漢國的地盤,李筠找到機會佔據了遼州;後來周朝廷無法顧及北方,李筠也無心與北漢國大戰,周廷內部又發生劇烈權力更替,北漢國輕鬆收回了這地方;不久前,慕容延釗出任潞州昭義軍節度使,又把沒什麼兵力守備的遼州奪了回來。

兩天後,周朝大軍向西北進攻,兵臨隆州城下。隆州告急。

這下北漢朝廷真的感到了急迫。隆州的地位和遼州完全不同,這是北漢國南部地區的國門!門戶重鎮,西邊是汾州(晉州也是重鎮在周國手裡),東邊就是隆州!若是丟了隆州,周軍便是直接在都城門口占了個重鎮,隨時可以威脅北漢首都,那樣的話北漢國安生不了。

北漢主先派侍衛司大將馮進珂率禁軍騎兵,調集諸部兵馬馳援隆州。雙方擺開大戰,馮進珂雖奮力作戰,卻因寡不敵衆大敗,倉促逃回晉陽。

北漢主又派楊業率軍拒敵。楊業卻吞併柏谷,按兵不動,不願意前去決戰……北漢朝廷並不責怪催促,甚至有很多大臣務實地進言,周軍來勢洶洶,楊業兵少將寡,不能取勝;屯兵柏谷,可防隆州、遼州兩邊來的敵兵襲擾都城。

隆州被周軍圍困攻打,多次告急求援。劉鈞無退兵之策,急忙派使臣快馬去遼國求援。

……遼國都城在上京(大概位於大興安嶺南,橫河以北)。他們出兵北漢不會從上京那麼遠的地方調兵,不過要商議出兵卻必須去上京。

遼國立國已五十餘年,契丹勢力在東北的存在時間更是從唐朝中期就不可忽視了,而今遼國早已不是完全的遊牧民族國家,它是個半耕半牧的國度,甚至在幽雲、渤海等地區,耕種更是主要經濟方式。首都上京也很好地表現出了這種形式。上京不是個扎帳篷的地方,確確實實是座城池;分作皇城和漢城,周長長達十幾裡,是一座大城。特別是南部的漢城,有定居的工匠作坊、商業區,還能生產瓷器。

皇宮的主要宮殿在皇城中間的一座山崗上。但北漢使者被接待安頓的地方卻在皇宮北面的開闊地上,這裡有很多帳篷,使者就住帳篷裡。

使者當天白天

沒見着遼國皇帝,無論他多急,也只能在帳篷裡熬了一整天,隱約聽說皇帝現在在睡覺!所以不能接見。使者在晉陽就曾聽說,遼國皇帝很殘暴,平生只好兩件事,便是睡覺和殺人!不過喝酒、打獵也是他的愛好。這只是傳言,而今看來,多半是真的。

次日一早,使者仍舊沒有見到皇帝,不過在一個官署內見到了遼國派來的大臣。這次見面卻是沒什麼實際的進展,乾的是隻是遞交國書,官員以皇帝聖旨的口吻說了一些套話,至於商議出兵援救等事隻字未提,也不可能當場給予答覆……情況緊急,使者在上京兩天,就幹了這麼一件事。

不過,幹真正的實事,不在場面上,都在底下私自商量。中原王朝的政|治就是這樣,遼國帶着部落的烙印和特點,但因長期學習中原官制,也沾染了一些習氣。

北漢使者意欲把帶來的財物賄賂遼國宰相,幕僚卻勸阻,北漢對於遼國同樣重要,他們本來就不會坐視不管,若是太過低聲下氣反而不妥;但北漢使者擔心遼帝是個昏君,不顧大局,還是決定去拜訪宰相,好教有人幫忙說話。

而遼國皇帝,私下也早就知道周軍入侵北漢的事了,在北漢使者到來之前。

……遼帝耶律璟,得知此事,是從駐晉陽的“大遼驛館”(使館)密奏回來的消息。但耶律璟一直沒理會……晉陽城池堅固,不會那麼快被攻陷滅國,否則遼國也護不住他們;遼國如果救援表現得太急迫,與北漢的邦交時不好駕馭這個國家。

就在這時,人報耶律敵祿覲見(楊袞,高平之戰時增援北漢的契丹將領)。

耶律璟宣其入見。楊袞剛從幽州回來,看起來臉上還有倦色,但一進宮殿,他已有畏懼之色,當下便在虎皮軟榻前面行了叩拜之禮。

耶律璟見狀,暗地裡微微嘆了一氣,心道我有那麼可怕麼;他的樣子確實長得凶神惡煞,眉毛和鬍鬚都很硬……照契丹人本族的見禮方式,楊袞完全可以不用跪,手按胸口鞠躬就行;但他還是行了大禮。

這個人算是耶律璟比較信任的將領了,耶律璟甚至派他去幽州探視蕭思溫,但他在皇帝面前依舊戰戰兢兢。

耶律璟心道:還是沒人能明白我的苦衷。別人怕他,大概是因爲他經常親手殺身邊的人,但是耶律璟覺得自己真沒有胡亂殺人,他通常只殺兩種人,一種是先貶爲奴僕的貴族,一種是早就想找機會除掉的人……當然有時候順手也會砍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奴隸。不過從來沒有無緣無故亂殺過稍微有點身份的大臣貴族,他也不敢。

但他確實生性殘暴,殺人的時候很痛快!正如喝酒打獵,經常喝醉,也不全是裝的,長期如此也是愛好。

所以人們都怕他,這也是他想要看到的情況……耶律璟這個皇帝當得不容易,位置不太穩當,這也是遼國多年局面動盪不安穩的本質原因。他想要人們怕他,不然估計早就被殺掉了!

遼國眼下這個局面,十分不太平。耶律璟登基後,內部

大的叛亂想弒|君自立的就已經發生了三次,看樣子還沒有就此停息的意思,至於小叛亂、意圖謀反的,連耶律璟自己都記不清楚了,實在太多……除此之外,遼國內部早已依附的室韋、烏古二部也背叛遼國,被用戰爭平定。

耶律璟覺得這樣的局面不能全怪自己,可是大夥兒似乎都想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理由就是他殘暴……要是不殘暴,多少人想要這個帝位,自己早被殺了!這讓他十分不痛快,一想到死後還一定會背上暴|君的名頭,他更加惱怒。但一時間也沒辦法。

爲何如此多人想要這個帝位?這得追溯到遼太宗駕崩時,遼世宗被武將擁立爲帝(太宗和世宗之間有個義宗,是追諡,沒實際做過皇帝)……這諡號世宗,便知遼世宗不是太宗的兒子;當時上京的太后不承認這個皇帝,她甚至想讓自己的兒子(太宗幼子)稱帝,但幼子本來也不夠資格,打了一仗沒打贏,在貴族的勸說下和解了,承認了遼世宗的皇位。

這就爲後來的皇位合法性埋下了禍根。偏偏遼太宗以後,遼國幾任皇帝都沒有壓得住諸部的大功績和大威望;於是阿保機的子孫們都覺得自己應該當皇帝,甚至覺得皇位本來就是自己的。

遼世宗的皇位就坐了三年,發生火神澱之亂,遼世宗被燕王耶律察割殺,察割自立爲帝;太宗子耶律璟又殺掉了耶律察割,登基稱帝。這個皇位究竟是屬於義宗那一脈,還是太宗、世宗這一脈?(義宗和太宗都是遼國太祖阿保機之子)顯然兩邊的子孫都覺得有資格,而且都覺得自己根正|苗|紅。

短短几年時間,通過兵|變、刺殺換了三次皇帝,前面兩次都沒長久,還有好幾次還沒當上就被殺了……只有耶律璟還坐在這位置上,雖然並不是那麼安穩。

這種情況下當皇帝,誰他|娘|的能踏實?耶律璟其實心裡很怕……當然他也讓別人很怕。

他每天都心情不好,只有喝了很多酒時,才能感受到一刻的歡愉。有人說他是暴|君,他還是有自知之明,是認賬的;但要說他是昏|君,他不想承認,昏|君在這種局面下能坐得住皇帝?如果真的那麼容易,遼世宗也不是太昏,不應該被殺的。

最近耶律璟非常頭疼,他發現真正的危險可能不僅僅來自於耶律氏……因爲無論誰殺了他,坐上皇位後本質不變,照樣不穩。可是如果一向就是皇室聯姻、長期定爲宰相之門的蕭家牽涉進來呢?

耶律璟每天精神緊張,想得很多。他甚至懷疑,自己名聲那麼壞,就是蕭氏的長期策略;蕭氏想把所有的罪責推到自己身上,然後出面支持某一個人登基,試圖藉此結束皇位之爭的亂局……但是新君的威望也很重要!如果當初遼世宗的成就威望能比得上太宗,可能也沒有後面的亂局了。

蕭氏要是真那麼幹,耶律璟本人就成爲冤大頭替死鬼!所以耶律璟派楊袞前去幽州一段時間,就是想觀察蕭思溫平時的表現。

..........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卻可以陪伴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第八百零二章 上弦月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五百七十七章 驚懼之城第三百零八章 晉州之役(3)第一百四十五章 桃花林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虎口(4)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五百四十九章 伏擊(1)第一百三十四章 邀請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象徵之地第六百五十一章 三番五次跳火坑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經營不可強迫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三十五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1)第四十一章 糾葛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卻可以陪伴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六百一十二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銅雀春深鎖二週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四百三十章 難被信任的人們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五百六十七章 再聚晉陽(7)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六百一十六章 涼意(2)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省事略上架感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九十三章 挑錯了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夜來風急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八百七十五章 意氣用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無奈的假戲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八百八十三章 野人之禍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七十章 滿意表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拍臉第五百零八章 罪惡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一百四十章 最後的幾步第四百七十章 江寧(1)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八百三十八章 風暴雷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四百八十九章 紫微星之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撥霧雲開第六百一十五章 涼意(1)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驚豔手段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六百六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一百八十二章 多年心結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四章 折陽壽第四百二十五章 驕陽中的箭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答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七百四十六章 視野盡頭是魏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八章 高平(2)第三百三十一章 尷尬境地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四百零八章 項莊舞劍(3)第六百三十七章 細枝末節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劊子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四百一十九章 恨相識太晚
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卻可以陪伴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第八百零二章 上弦月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五百七十七章 驚懼之城第三百零八章 晉州之役(3)第一百四十五章 桃花林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虎口(4)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五百四十九章 伏擊(1)第一百三十四章 邀請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象徵之地第六百五十一章 三番五次跳火坑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四百一十五章 只可經營不可強迫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三十五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1)第四十一章 糾葛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卻可以陪伴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六百一十二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二百五十八章 銅雀春深鎖二週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四百三十章 難被信任的人們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五百六十七章 再聚晉陽(7)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六百一十六章 涼意(2)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省事略上架感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九十三章 挑錯了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夜來風急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八百七十五章 意氣用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無奈的假戲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穩一點第八百八十三章 野人之禍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七十章 滿意表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拍臉第五百零八章 罪惡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剩甚麼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一百四十章 最後的幾步第四百七十章 江寧(1)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八百三十八章 風暴雷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四百八十九章 紫微星之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撥霧雲開第六百一十五章 涼意(1)第四十三章 破罐子破摔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驚豔手段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六百六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一百八十二章 多年心結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四章 折陽壽第四百二十五章 驕陽中的箭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答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七百四十六章 視野盡頭是魏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八章 高平(2)第三百三十一章 尷尬境地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四百零八章 項莊舞劍(3)第六百三十七章 細枝末節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一百二十三章 劊子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四百一十九章 恨相識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