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紫宸(下)

元照再拜起身,視野上緣觸到了那道黃綢的衣襬。

他即刻頓住,不再上視,低着頭退回座位。

這道身影其實從不顯露什麼威壓,既不喜怒無常,亦不殘忍暴虐,他很多時候喜歡安靜,但開口總是清楚明白;他並不像前面幾個皇帝那樣注重禮制,他會深夜喚朝臣來寢宮,也會換上便服去臣子的宅邸,但從無人敢因此在他面前僭越一絲一毫。

他提着戟和劍來到這個位置上已經快三十年了,龐大的帝國在他手中復興,他放眼的地方是天之南、地之北,以及無窮雲霄上的高渺冥天……而在御座之前,早已盡是匍匐之臣。

元照知道自己登上足以看見這道身影的位置時已經晚了很久,他不像那些耄耋老臣一樣知曉這位君主的過去,因此總是懷着十二分的小心和敬畏去接觸和麪對。那些史書裡一些前代皇帝往往並不握有這樣的威權,元照能夠很清楚地感知到這道身影對這座帝國絕然的掌控,連五姓世家也對其懷有不難看出的小心和畏懼。

而即便已做了快十年的尚書,這也只是元照第六次來到這座紫殿。

暗黃的地錦,雕銅的棟樑,高懸的帷幔,以及大唐至中至上之地應有的寧和安靜,風嘯的冬夜被遠遠隔絕在外,能夜間來到這裡有一把椅子,應是這帝國莫高的殊榮。

已落座之人俱是眼熟的身影,元照只掃了一眼——天理院哲子、中書令、門下侍中、御史大夫、禮部尚書……李度。

這位紫衣因年老得一把軟椅,清矍的臉安靜看着地面,手裡緩緩數着一串念珠。

“我近日收的摺子越來越多,官銜也越來越高,士林是我朝吏治之砥柱,今日數千士子臨於皇城之下,他們共上之《十請》我看了,行何章程,我想聽聽幾位的見解。”上首傳來輕微摞迭摺子的聲音,“諸卿都有議論和上書,我也見了幾篇精到言論,像鄭歧的《科舉新法改》,卓羽綸的《士與五姓之廟堂》,官志沂的《法在公卿之上》,見地都很深刻——喏,拿給幾位卿家看看。”

輕緩的腳步下來,一個小黃門將幾份抄好的摺子一一遞給他們。

元照低眸接過,隨意翻開一個——其實他根本不必去看,這三人會寫什麼他心中早就清楚。

今日士子之抗議表面在憤怒王家子之行兇,根本卻是士子地位的低下、五姓的壓迫統治,而士之讀書求進,正在科舉,王家子可以不伏法,但科舉不能不改制。

但改制,其實也並非只《科舉新法》一條路能走。

士林雖然已經洶洶,廟堂上總體還是冷靜,高處便有幾位自己就是山頭,並不顯然站在哪一方,以及尚有許多小門第的出身,他們於此事有更溫和的觀點。

且說,【禁薦令】不取消,士人就過不下去嗎?

當然不是,前面幾個百年,大唐都是這麼過來的,其中不乏公薦之中伯樂識寶馬的美談。

只是無憂無慮的統治層就是會慣性地增長自己的壓迫,近些年越發變本加厲,因而再度激起了反抗——這大概是一個新的週期,無論是世家自行調整,還是皇帝麒麟乃至外戰插手,將世家肆無忌憚伸出的枝蔓收斂回去就好了。

但《科舉新法》偏偏要從根上奪去世家掌控士子、乃至統治吏治的權力,將之完全還歸士人。

鄭歧的《科舉新法改》大約就是此意,他一直着手修訂許相的《新法》,去掉一些尖銳的矛盾,努力將之改爲更溫和、兩方都能接受的版本。這位老臣雖然出身鄭氏,但確實是既有清名,又通世務的朝堂老鬆,這本《新法改》經過幾次修改已確實可以推行,而且元照幾乎可以確定,世家會接受,而士林即便不會滿意,但也會有人滿足,有人嘆息,並且開始動盪分裂……人心一散,其實也就敗了九成了。

他和女子說“等不及”,搶在今日促成這次皇城抗辯,這本《新法改》其實是原因之一。

他合上此本,殿中無人言語,他默不作聲地翻開下一個。

卓羽綸是朝堂年輕一輩中嶄露頭角之人,這位年輕人確實總有更高更深的視角,並且極堅定地只與御座上那道身影同一立場。

他這篇摺子跳過了科舉這一爭端,曰大唐百年之裂隙不在一科舉,而在士與五姓之廟堂,這兩派的關係天然對立,並且一直是畸形的,因而重構兩方廟堂權力的關係纔是根治痼疾之關鍵。

他的建議是保留五姓遴選士人的特權,但要他們極大程度地退出朝堂,讓位給天下士子,蓋因五姓本來持有麟血,應天之選,由來與大唐共存,永遠保持超然之地位,遴選之權又足以令他們不與大唐脫鉤。

而士子們無地無兵,往往也無修爲,得權亦無虞社稷,且士人們所求之理想是建事立功,多過肆意享樂,他們治理社稷,顯然優過這些五姓之人。

這是一個更激進、更大刀闊斧的願景,甚至超過所謂《科舉新法》,某種程度上它確實“兩全其美”,要完成這個願景除了長久的時間之外,真正核心的是一位實權君主的決心……元照稍微頓了一會兒,在心裡嘗試揣摩了一下上首那道身影的意願,卻沒絲毫擡頭窺看的動作。

刑部侍郎官志沂的本子就簡單很多,他的願景其實更宏大、更合理,也就更遙遠且不可實現。

他既不談科舉,亦不談士人與五姓,倒希望皇帝無限拔高“法”的權威,因爲矛盾的根源是特權,那麼使士人與五姓,乃至整個大唐之人都在“大唐律”之下,如此九成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可惜這願景恐怕既受五姓的反對,也未必得士人們的歡迎。

元照合上三本冊子,一動不動沒有說話,他知道有人會說。

下一刻上首傳來一道椅子推動的顫巍聲音,是李度撐着扶手站起來,向着上面伏倒在地,啞聲道:“老臣慚愧,未能約束,有負陛下所託。”

蒼白的頭髮披在地上。

三枚摺子雖然路線不一、所論迥異,卻全都在明暗中指向了一件事——五姓之放蕩,必須得到一些扼制了。

“李卿言重,請起吧。”淡聲傳下來。

元照低眸看着自己的手,在他眼中,李度一直都像宣政殿中心的那尊大玉樹,是個尊貴超然的廢物。

居宰相之位,具李家之嫡血,卻尸位素餐,每日寄身幻樓與佛寺,既無修行之資,強爲延壽之事。

但有一點理由元照是承認的,尚書省以執行政令爲職,但執行什麼打回什麼確實不由這位宰相決定,他只能向下撥弄權柄,絕無力向上抗辯一分。

李度泣聲撐身起來,另一道老而低沉開口了:“聖上,《新法改》是微臣與鄭侍郎一同商訂撰寫,唯‘公薦’一制有些分歧,鄭侍郎意改去‘名士賢者所薦’一條,令公薦之資由禮部和國子監發放;微臣之意,則‘公薦’本爲天下選材,一旦約束,失其根本,不如一切公薦之名額上遞陛前,由陛下批覈。除此之外,微臣以爲此本《新法改》足堪解士林之患,同儕若有疑義,其諸多細處我與鄭侍郎可再做修訂。”

是中書令王玖。

李度立在陛前躬身拱手,殿中安靜,氣氛一時有些難以察覺的緊張。

這是世家的退步和回答,他們也沉默地憂心着另外兩份奏摺上的文字,比起幾千士人的衝擊,上面這道身影忽然的決心或許更加可怕。

上面之人一時未答,似翻了翻摺子:“卓羽綸與官志沂之論皆切中痛處,我意有所採納,得空會與五姓家主商議,但在近日科舉之事上,便先不做涉及了。”

聲音很淡,但殿中那有些繃緊的氣氛卻就此消弭了——五家與皇共天下,在更多的時候他們是最堅實的同盟,任上是位眼光長遠的明君,他不會忽然就令大唐禍起蕭牆。

李度躬身退回座上,王玖也再拜閉嘴。

上面之人自己翻了會兒摺子,淡聲道:“《新法改》確實是劑良方,御使以爲呢?”

季錚是位顴骨突出的中年人,面色冷癱,在朝堂上與那位狄九併爲兩塊硬石頭,此時他拜而答道:“臣政事不精,無所指摘,以爲亦可——然聖上剛剛言今日不談‘法在公卿之上’,臣卻要斗膽求問,王家子鞭死國子監齊瑟一事,也不在法中嗎?”

上面淡聲答道:“此事已交由京兆府刑理,狄九專判。”

“既如此,臣無疑義。”季錚再拜閉嘴。

元照輕輕揉了揉按折的手,眸色直直地看着地面。

“侍中說《新法改》覆蓋《十請》六條,亦以爲合適……那禮部怎麼看?”聖眸挪向那位氣質清散的禮部尚書,“科舉改制,事情還是要落在蕭卿身上,施行上可有疑難之處?”

蕭澤彰擡手拜:“禮部於科舉之優改意見已盡數遞於陛前,此外無甚疑難。”

“既如此,”上面之人目光看向了最後到來的那道身影,稍微頓了一下,“元卿看來呢?”

元照木然起身,端正一禮:“臣以爲不可。”

殿中一時寂靜,幾道漠然的視線落在他身上,元照低着頭,視野上緣觸到了那道黃綢的衣襬。

他就此頓住,不再上視。

只有自己的呼吸聲。

……

“朝堂動向都已在我腦中。”冬晨臨窗的桌旁,元照嚼着包子,目光望着空處,“唯一不安者,是陛上的傾向……少君。”

“聖意一定傾向《新法改》,元大人,毋庸置疑。”女子淡聲道,清眸看着他,“但只要你說不,那它就不會推行。”

“……”

“只要相信我就可以。”女子低眉飲茶的臉似乎面無表情,淡聲幾乎與上面之人如出一轍,“他不會因此施怒給你的——我們既然手握二天之論,就一定要推行《科舉新法》。”

……

元照孤身立在這座寧靜的紫殿中,女子沒有告知他原因,他這一刻只執行她的意志。等待宣判的滋味一定比剛剛的李度更加令人心肺攥緊……但其實也不過幾個呼吸。

上面之人淡聲道:“且說。”

元照木然開口,如同背誦:“‘公薦’必禁,絕無後退之餘地。所謂禮部國子監定資,二十年之內,必又只世家一私塘;所謂御筆複覈,今朝我得一明君,天下清明,明日我主崩,換一昏君,吏治復亂。是曰,‘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唯拔士不以人情而以文章,不以好惡而以學問,可以振興科舉,爲我大唐一豐碑。”

殿中稍靜片刻,李度漠然看着地面,王玖緩緩肅聲:“元照,大唐之權皆天授。”

是的,大唐之權皆天授。

這是一切的核心,元照之意,正是將士人徹底拔起,成爲自下而上全然獨立的體系,然而,你不通天,憑什麼觸摸天之大唐的權柄?

這不是士與五姓的矛盾,這是大唐的立國之本。

元照漠然:“不錯,大唐之權皆天授,性命之天,亦在我等頭上。”

無人會在這裡論辯,聖人淡淡點頭:“如此說來,還是要看‘二天之論’如何了——盧卿,天理院於此是何看法?”

盧春水一直安靜而端正地坐在角落,今日他來到這裡,似乎只備着這一問。

其人端正行禮,正聲道:“稟陛下,院中朱問哲子正精研此論,意在一月之內拿出結果。”

聖人點點頭,淡聲道:“那便等天理院拿個立得住腳的東西出來再說吧。”

殿中靜謐無聲,盧春水坐回椅上。

“二天之論是件大事,若有進程,屆時便在含元殿行一朝臣大議。”黃袍身影淡聲起身,“今夜到此,諸位請回吧。至於科舉一事,吵吵沒有什麼,不要總是見血了。”

元照王玖皆伏地跪拜。

第542章 故宅125.第124章 入城第609章 洛神木桃(下)第95章 尾聲(二)第679章 人隔鮫綃263.第259章 心跡118.第117章 鑄血第740章 會長第630章 洛川尋渡(上)第728章 鮫宮點絳(爲盟主【一般路過許願神第92章 黑貓遞劍113.第112章 學劍153.第150章 三天255.第251章 初情第19章 仙第8章 劍纓第527章 求名第386章 破龍第451章 諸劍許第312章 寶筏101.第100章 宿151.第148章 替換247.第243章 決魁之擂第317章 人歸第303章 舊容第389章 癡兒第386章 破龍第483章 雨夜第415章 點金冊(爲盟主Raiselovell老闆加更第52章 反擊第23章 命同榮枯契第595章 雪埋老渠120.第119章 投宿第645章 人皆喜蝶,誰肯愛蠅(二)第396章 破敵第360章 劍流第54章 追兵186.第182章 問劍會(下)第525章 大唐第722章 邀住雍戟第551章 冷月(上)第363章 對峙第656章 晚冬神京第651章 寧折血骨,還君此花(三)第65章 先生177.第173章 聚談115.第114章 邀請第96章 尾聲(三)第278章 東家第578章 年關(下)105.第104章 治劍123.第122章 試劍160.第156章 停手第698章 回馬槍第390章 一劍第348章 蛇吞蟲第12章 青鳥失期196.第192章 朝暉第540章 潮水第30章 信報第589章 攀牆新友(下)243.第239章 火與雪(中)第647章 人皆喜蝶,誰肯愛蠅(四)第80章 結尾213.第209章 齊昭華(下)第467章 衆學第424章 簍中無魚第532章 鶴見鳳170.第166章 定計132.第130章 小比第569章 敘懷第679章 人隔鮫綃第36章 飛渡第502章 裸心第716章 心意(爲盟主【臭腳丫子阿七】加更126.第125章 見聞第308章 詔圖第523章 樓下事第420章 居浪巔(下)第540章 潮水第458章 學文第359章 伏誅第94章 尾聲(一)第350章 楓血(小更)第736章 天山有約151.第148章 替換第663章 獨談(月初求票!)第464章 馬踏第637章 生爲麟子,此血何洗(一)113.第112章 學劍第299章 玉珂之陣第72章第463章 鯉館第680章 邀約第653章 朱鏡夜談不寢第362章 劍腹第520章 書劍事第624章 鑿冰尋光(下)239.第235章 虎與鯨(下)(爲盟主潺十五老第342章 他人衣(下)
第542章 故宅125.第124章 入城第609章 洛神木桃(下)第95章 尾聲(二)第679章 人隔鮫綃263.第259章 心跡118.第117章 鑄血第740章 會長第630章 洛川尋渡(上)第728章 鮫宮點絳(爲盟主【一般路過許願神第92章 黑貓遞劍113.第112章 學劍153.第150章 三天255.第251章 初情第19章 仙第8章 劍纓第527章 求名第386章 破龍第451章 諸劍許第312章 寶筏101.第100章 宿151.第148章 替換247.第243章 決魁之擂第317章 人歸第303章 舊容第389章 癡兒第386章 破龍第483章 雨夜第415章 點金冊(爲盟主Raiselovell老闆加更第52章 反擊第23章 命同榮枯契第595章 雪埋老渠120.第119章 投宿第645章 人皆喜蝶,誰肯愛蠅(二)第396章 破敵第360章 劍流第54章 追兵186.第182章 問劍會(下)第525章 大唐第722章 邀住雍戟第551章 冷月(上)第363章 對峙第656章 晚冬神京第651章 寧折血骨,還君此花(三)第65章 先生177.第173章 聚談115.第114章 邀請第96章 尾聲(三)第278章 東家第578章 年關(下)105.第104章 治劍123.第122章 試劍160.第156章 停手第698章 回馬槍第390章 一劍第348章 蛇吞蟲第12章 青鳥失期196.第192章 朝暉第540章 潮水第30章 信報第589章 攀牆新友(下)243.第239章 火與雪(中)第647章 人皆喜蝶,誰肯愛蠅(四)第80章 結尾213.第209章 齊昭華(下)第467章 衆學第424章 簍中無魚第532章 鶴見鳳170.第166章 定計132.第130章 小比第569章 敘懷第679章 人隔鮫綃第36章 飛渡第502章 裸心第716章 心意(爲盟主【臭腳丫子阿七】加更126.第125章 見聞第308章 詔圖第523章 樓下事第420章 居浪巔(下)第540章 潮水第458章 學文第359章 伏誅第94章 尾聲(一)第350章 楓血(小更)第736章 天山有約151.第148章 替換第663章 獨談(月初求票!)第464章 馬踏第637章 生爲麟子,此血何洗(一)113.第112章 學劍第299章 玉珂之陣第72章第463章 鯉館第680章 邀約第653章 朱鏡夜談不寢第362章 劍腹第520章 書劍事第624章 鑿冰尋光(下)239.第235章 虎與鯨(下)(爲盟主潺十五老第342章 他人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