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出關

“如何不知。他乃是宰相桓孟之次子,又是太子的得力干將之一。”

庸王顯然是對自己那幾個皇兄的情況瞭如指掌,沉聲道:“桓齊這人非同小可,雖然現在尚且嫩了幾分,但是他的師傅乃是太子之師孟啓,人稱當世第一智囊。並且桓齊此人的功夫也非常了得,年紀輕輕已經是一流高手了,但是師承不明,令人好生奇怪。”

楊戕聽庸王如此說,猛地想起了先前蕪城李延廷的叛變,驚道:“莫非先前的連環計,就是那孟啓所布,若果真如此的話,此人的才智實在是駭人聽聞。但是,既然他是太子之師,爲何不親自來沂洲坐鎮呢,難道他只是想歷練一下自己的徒弟桓齊不成?”

庸王嘆道:“先前李延廷之事,的確是孟啓所爲。因爲事後,太子就充當好人,爲李家的人說項,讓他們都官復原職了。此人兵不血刃,先讓我差點在蕪城全軍覆沒,現在又留下了李家的人,與我暗中敵對。只是,這個孟啓身份超然,全然無心做官,只是教授太子、桓齊兩人兵法韜略,也不知他究竟作何所想。至於桓齊,他看來已經盡得孟啓真傳,日後必然也會成爲我們的心腹大患。二弟,你也識得此人麼?”

楊戕點頭道:“就在先前回城的時候,兄弟碰到了他。大哥沒有看錯,此人的確是才情內斂,甚爲謙遜,作爲年青將領,實在難得。假以時日,的確能成爲獨當一面的人物。”

於是,楊戕將先前跟桓齊偶遇的經過跟庸王仔細說了。

當說到桓齊用堅壁清野戰術的時候,庸王忽道:“二弟你能看出皇兄軍隊的弊病已經實屬不易,沒想到還能說出以武技入兵法的道理,就更讓大哥刮目相看了。由此推之,日後能在戰場與二弟一較長短之人,必定是屈指可數。只是,那桓齊必是其中之一。”

楊戕擔憂道:“大哥你謬讚了,況且那些也都是日後之事。目下,兄弟所擔心的,是我們目前的處境。先不說太子不會給我們立功的理會,就算給,只怕也是想借機會消耗玄甲軍的實力。而且,後面這個可能,是我最擔心的。現在兵權都在太子手上,若是他蓄意要我們出城與蠻夷大軍決戰,只怕我們還找不到什麼理由來拒絕。”

“上趟皇兄就已經動過這念頭了。”

庸王道,“不過被我以兵困馬乏需要休整爲藉口,拖延了兩天。估計再過幾天,我就再想不到辦法拖延了。哎,皇兄現在的勢力越來越大……”

經過了上次蕪城的異變,楊戕在心計方面顯然進步了不少。他道:“只要太子一日未曾登基,大哥你都無須擔心。因爲以大哥目下在軍中的威望,太子也對你非常忌憚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借這次蠻夷大軍攻城之事來打擊你的聲威。”

庸王心道,我那大哥的心機,我如何能不明白,若要想坐上皇位,沒有軍方勢力支撐如何能成。所以,軍功乃是必不可少之物。只是現在趙言德取得了指揮權,連自己手下的軍隊也被他所節制,形勢實是不容樂觀。於是庸王道:“唯今之計,只能暫時隱忍,然後想辦法從此間抽身,若是仍然留在這裡,不僅不會有所作爲,還有可能招至全軍覆沒。”

就在此時,忽然門口響起一個尖銳高亢的聲音:“聖旨到!~”

庸王連忙出門迎旨,而楊戕和舒茹兩人就暫且迴避。

不過,楊戕的耳力實非尋常,輕鬆就聽到了詔書的內容,而且心中不禁一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時南方蠻夷大舉進攻中原之際,北方胡人亦蠢蠢欲動,欲犯我上朝天威,故朕着庸王趙雍吉火速前往,……”

※ ※ ※

經歷了半月的行軍後,楊戕終於跟隨庸王到了山谷關。朱山連同他的那七個弟兄,都成了楊戕的親兵,一同到了上谷。誰曾想到,跟楊戕一起參軍的幾千新兵,竟然之剩下連同他在內的九人了。

遠離了南方的盛夏,同時也遠離了蠻夷大軍帶來的血腥。但是平靜只是表面而已,出了上谷,那裡就是胡人,也就是突厥人的地界。青草茂盛的草原上,突厥的戰士,就如同草原上神出鬼沒的狼羣,隨時都有可能將死亡和殺戮帶來。

一路上,楊戕都在潛心修煉道顛和無道兩人扔給他的那些佛、道典籍。同時,楊戕亦在研究《青囊書》上的醫術,因爲他答應了舒茹,要將她臉上的傷疤完全祛除掉,這是一個承諾。

楊戕不時地回想到跟李真在一起的日子,若不是因爲家族的使命和自己心中的抱負,楊戕寧願選擇和李真粗茶淡飯,老守于山野之間。

因爲只有李真,才真正明白和理解楊戕,並且那是超越了言語的感應,那麼多年來,她總能知道楊戕在想什麼,要什麼。

擁有尋常人三倍大小的經脈和先天體質的身體,使得楊戕的功夫進展一日千里。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中,他隨時都能感覺到自己體內澎湃的真氣,如同長江大河一般奔流不息,照如此的進展修煉下去,不出二十日,楊戕就可跨越尋常武人的境界,進軍修仙的天人之境。

在道家和佛門功法的洗滌之下,楊戕近日來再有沒有感覺到莫名躁動,這讓他大感欣慰,知道他自己借佛、道的浩然正氣,壓制住了體內潛伏的獸性。至於神魔策發生的異變,似乎根本沒有對楊戕造成任何反應,這讓楊戕也更加肯定了,自己並沒有被魔門心法所幹擾。

到上谷的第三天,平靜的日子終於到頭了。

上谷關外面的草原上,依稀地出現了一隊騎兵。

“那是他們偵察兵。”

羅青跟隨庸王已久,已經非常熟悉這些遊牧民族戰士的作風。

楊戕往那隊幾十人的突厥士兵看了看,果然如同羅青所言,他們只是在遠處觀望,並沒有要叩關的打算。

突厥人生得極其彪悍,體質無疑要優於中原騎兵。他們都攜長弓、彎刀,但是卻不披甲,跟草原的牧民差不多。或者,他們的牧民就是戰士,而戰士自然也是牧民。

楊戕看了一陣,發現這隊人已經開始拍馬回去了,便問道:“他們已經偵察完了,會不會立即出兵叩關呢?”

羅青笑道:“不會的。或許楊大哥你還不知道,突厥人把草原的狼羣當做他們的神明供奉,所以在戰術上,他們也將狼羣獵食的習性演化成了戰術。就說偵察吧,他們的偵察跟我們中原士兵不一樣,他們偵察很仔細,而且在偵察多次後,纔會出擊的。一旦出擊,就勢必如同疾風驟雨。”

楊戕從書中知道的關於突厥人的事情,並沒有多詳細,所以他當他知道突厥的人的信仰的時候,竟然感到十分的詫異。這些化外民族,爲何要以野獸爲神明呢?楊戕道:“莫非野獸的兵法,還能勝過人的兵法不成?”

羅青哈哈大笑,道:“先前我來這裡的時候,也跟楊大哥是同樣的想法。認爲這些只懂放牧射箭的人,根本算不上什麼真正的戰士。而且,他們不識詩書,不習兵法,如何能跟他們朝廷大軍抗衡。但是跟他們交戰後,才發現這些突厥士兵不僅不笨,而且在戰場上更是兇殘無比,恩,他們就好象跟草原上的狼羣一般。突厥男人以草馬革屍死於戰場爲榮耀,而以老死於家中爲恥辱,所以在戰場上必定以死相拼,兇悍之極。”

“難怪當年以秦始皇之威,仍然要修築長城,以拒匈奴。”

楊戕嘆道,“想不到這些被我們視爲不開化的民族,竟然反而能勝得過我們這些號稱天國上朝的人,難怪漢族之中能人輩出,卻始終無法徹底擊潰這些胡人。不過,這些人奉野獸爲神,又以戰爲榮,也難怪能如此驍勇不畏悍死了。”

羅青看了看一身黑甲的楊戕,笑道:“若純粹論驍勇,天下之間,只怕無人能出楊大哥之右。自從上次見識過楊大哥在城下殺敵的樣子,至盡我都還心有餘悸,每每想起,都不禁打顫。楊大哥莫要見笑,那日見你在城下浴血奮戰,無論敵我雙方之人,都讓你弄得心驚膽戰。”

楊戕自然心知肚明,知道那日爲何會有如此的情況。比之獸性大發的楊戕,那些敬奉兇狼的突厥人,簡直就跟是吃素的和尚。於是,楊戕以笑掩飾道:“那日我也是殺得性起,最後殺紅了眼,失去了理智,只知道殺人,不停的殺人。嘿,不過也是因爲我的兇狠,我才僥倖活了下來,不然非得讓那些蠻子剁成肉泥。”

羅青點頭道:“臨陣對敵,自然是不能心存婦人之仁。以前大哥曾經救過一個突厥族的女人,結果,那女人傷好之後,竟然將大哥給砍傷,並險些喪命。自那以後,每次跟這些突厥人對敵,我都是以死相搏,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楊戕首次對這個崇拜野獸的民族產生了興趣,或者說,他首次對獸性產生了興趣。

這時候,庸王和程均等人也已經巡視完畢,正向楊戕這裡走過來。

第二章 父子連心第七章 暗渡陳倉第二章 洞蠻人(上)第三十一章 回京(上)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九章 迷失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第八章 鳥語第十八章 突襲第十二章 普陀山(上)第四十二章 隕落第四十一章 劍仙(下)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七章 出手(上)第十一章 死忠第二十四章 聚仙樓第四章 狂風疾浪第十三章 殺戮不斷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二十一章 女軍師第九章 夜襲第十五章 玉蹄朱龍第二十六章 重操舊業第九章 妖界第十三章 怒擊第十二章 普陀山(下)第三章 白羽第十四章 遊說陰姬第十二章 歸途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七章 屠城(二)第十三章 以攻代守第十九章 迷失第十八章 崑崙之劍第四十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三章 奇謀(二)第二十四章 幻巳第四十二章 隕落第一章 徵兵第四章 戰神轉世第四章 得遇仇人(中)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十四章 飛絮第八章 暗擊(下)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三章 白羽第十八章 寂滅之地第六章 絕地逢生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二章 尋槍(下)第九章 天上來客第七章 屠城(二)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二十四章 幻巳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七章 暗渡陳倉第九章 籌謀(下)第八章 暗擊(下)第三十九章 追殺(上)第十五章 算計屍妖第二十章 錦繡第二十一章 死亡之谷第三章 恨之力(上)第六章 破邪(上)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九章 夜襲第一章 東走西顧第十七章 毒刺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九章 朝聖(一)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十章 道顛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三十一章 回京(下)第九章 朝聖(一)第九章 誤打誤撞第五章 伊人如水第二章 洞蠻人(上)第三十四章 佛光普照(一)第三十六章 開山斧第九章 九幽黃泉(一)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四章 血洗天山第三十章 假義(下)第三章 獸性初發第二十七章 突破(二)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五章 猛鯊狂人第十章 朝聖(二)第三十四章 後宮(上)第七章 屠城(二)第三十三章 醫治(上)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上)第十一章 陰姬之死第一章 虎女第五章 協定第三章 五臺山之行第三章 不戰第二十一章 女軍師
第二章 父子連心第七章 暗渡陳倉第二章 洞蠻人(上)第三十一章 回京(上)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九章 迷失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第八章 鳥語第十八章 突襲第十二章 普陀山(上)第四十二章 隕落第四十一章 劍仙(下)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七章 出手(上)第十一章 死忠第二十四章 聚仙樓第四章 狂風疾浪第十三章 殺戮不斷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二十一章 女軍師第九章 夜襲第十五章 玉蹄朱龍第二十六章 重操舊業第九章 妖界第十三章 怒擊第十二章 普陀山(下)第三章 白羽第十四章 遊說陰姬第十二章 歸途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七章 屠城(二)第十三章 以攻代守第十九章 迷失第十八章 崑崙之劍第四十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三章 奇謀(二)第二十四章 幻巳第四十二章 隕落第一章 徵兵第四章 戰神轉世第四章 得遇仇人(中)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十四章 飛絮第八章 暗擊(下)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三章 白羽第十八章 寂滅之地第六章 絕地逢生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二章 尋槍(下)第九章 天上來客第七章 屠城(二)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二十四章 幻巳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七章 暗渡陳倉第九章 籌謀(下)第八章 暗擊(下)第三十九章 追殺(上)第十五章 算計屍妖第二十章 錦繡第二十一章 死亡之谷第三章 恨之力(上)第六章 破邪(上)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九章 夜襲第一章 東走西顧第十七章 毒刺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九章 朝聖(一)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十章 道顛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三十一章 回京(下)第九章 朝聖(一)第九章 誤打誤撞第五章 伊人如水第二章 洞蠻人(上)第三十四章 佛光普照(一)第三十六章 開山斧第九章 九幽黃泉(一)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四章 血洗天山第三十章 假義(下)第三章 獸性初發第二十七章 突破(二)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五章 猛鯊狂人第十章 朝聖(二)第三十四章 後宮(上)第七章 屠城(二)第三十三章 醫治(上)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上)第十一章 陰姬之死第一章 虎女第五章 協定第三章 五臺山之行第三章 不戰第二十一章 女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