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防微杜漸,以身爲局!

江夏郡。

西陵城。

鎮守府中。

江夏鎮守于禁端坐在主位之上,在主位之下,馬良、文聘赫然坐在下首之位。

在三人的食塌之前,擺放着一盆羊肉,羊肉旁邊還放着幾顆蜜桔。

西陵的特產,一是蜜桔,二是白山羊,三是木姜子。

西陵蜜桔桔果實扁圓,果皮薄,光滑,果色橙黃。果肉細嫩,無核,品質好,酸甜可口。

而西陵白山羊,體質細緻緊湊,被毛白色,毛短貼身,絨毛少,種公羊被毛較長。頭大小適中,頜下有髯,耳中等大小,耳背平直,豎耳。母羊頸較細長、清秀;公羊頸較短粗雄壯。

至於于禁對此爲何如此清楚,自然是因爲自商盟通暢之後,各地都要發掘出優勢產品出來。

于禁便在西陵發掘了三樣,蜜桔、白山羊、木姜子。

蜜桔因爲運輸問題,買賣的範圍是比較有限的。

而白山羊與木姜子,便可以遠銷他地。

如今這三樣,養活了不少西陵當地的百姓,牧守一方,得以治民,于禁覺得比在戰場上殺人來得有成就感。

但于禁還是將心思收了回來,對着客位的兩人說道:

“此番陛下詔令已下,命我等徵徐州,我爲主將,你爲副將,季常爲軍師。”

于禁頭生華髮,臉上也是有着密密麻麻的皺紋,但那雙眼睛,還算的上是明亮。

文聘面露喜色,當即說道:“不是說要借道吳國?此番自吳國北伐,自可直接攻打徐州,不必去攻壽春!”

壽春是堅城,魏國在合肥被吳國攻下之後,便費盡心力的去構築壽春防線。

間軍司消息,如今的壽春城,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壽春控扼淮、潁,襟帶江沱,爲西北之要樞,東南之屏蔽,本來地形就非常險要,更不用說魏國在淮水之濱構築了堡寨,與之互爲奧援。

現如今要想攻下壽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能夠借道吳國,直攻徐州,那漢軍的傷亡,將會小上不少。

“借道吳國,只是運送糧草而已,主力絕對不可借道吳國而去,孫仲謀其人不可信,數萬軍民深入敵境,若是吳國之中有人心生歹意,豈非是將自己置於險地之中?”

馬良也是在一邊說道:“吳國並未完全順服,大江之道,他並未完全開放,文聘將軍若是想要借道吳國,至京口攻廣陵,恐怕這個算盤就打錯了,建業便在江道之上,他吳國豈會讓我大軍靠近建業?”

被馬良這麼一說,文聘也冷靜下來了。

“這麼說,借道吳國,只是一個幌子?”

馬良搖頭,說道:“倒也不完全是,不過我軍應率一支偏師,走江道過合肥,一是爲保障糧道通暢,二是觀察吳國態度。”

觀察吳國態度?

“軍師的意思是?”

馬良輕笑一聲,不急不緩的說道:“吳國背盟是有傳統的,由來已久,次數許多,不可輕信,我大漢數萬軍民,豈能輕易置於險地?我意將軍率部入吳,不知將軍可有這個膽子?”

被馬良這麼一說,這借道吳國,聽起來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但富貴險中求,此前陛下伐吳的時候,他便沒有撈得什麼功勳,此番借吳伐魏,必是要立下大功。

他那幼子,過幾年便要蒙學了,若是能夠送到長安,與太子相伴左右,他文聘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可安息了。

不過

太子身邊的玩伴,這些個位置有限,漢國上下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文聘惟有用手上的刀劍,來給自己的下一代博出一個青雲官途出來。

“江東鼠輩,有何懼哉?我率部前去吳國,自無不可。”

“好!”

馬良拍了拍身前食塌,順手將食塌上酒樽端起來,對着文聘行了一禮,說道:“將軍膽氣逼人,馬良佩服!”

于禁在一邊說道:“此去吳國,千萬小心,時刻防備吳王害人,切不可失了警惕,若吳國之中,當真有人慾行不詭,將軍不必管其他,保住自己身家性命即可。”

馬良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口諭有言,此番我們第五路伐魏大軍,也可能變成伐吳大軍,若是吳國順服,便是伐魏,若是吳國心有異心,欲行不軌,我等便是伐吳。”

“原來如此。”

文聘眼神閃爍,頓時知曉自己深入吳國,這個差事之中的兇險了。

此番一個不小心,當真是會給那些江東鼠輩給陰了,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我已經將令信送至建業吳國太子府,三日後,將軍率部乘舟船入吳即可。”

文聘點了點頭。

“那我大漢主力,是要去攻魏,還是按兵不動?”

于禁面色嚴肅,在一邊說道:“武陵蠻王沙摩柯率所部蠻軍,由西陵走安豐,攻陽泉直逼壽春,當然,這只是佯攻而已,若是吳國是真心實意願意借道於我大漢,方纔會全軍出擊,否則的話,江夏郡的主力,便會直驅建業,伐魏變成伐吳。”

馬良臉上綴着笑容,在一邊解釋道:“曹休總領魏國南部軍師,我們要等汝南戰事起來,吸引大部魏軍前去,再去攻伐壽春,本來就是要等到時機的。”

“末將明白了。”

說到此處,文聘也明白了大局勢。

“將軍前去吳國,一路帶着運糧舟船,若是孫權能夠頂得住此間誘惑,倒也可信,另外,將軍身上還有另外一個任務。”

另外一個任務?

文聘愣了一下。

“軍師請說。”

“也沒有什麼,只是間軍司的一些小事罷了。”

既然要深入吳國,不趁此機會佈下棋子,那不是浪費了嗎?

大江兩畔,曾經蔥鬱的樹木披上了歲月的痕跡,枯黃的枝葉在寒風中搖曳,落葉隨風起舞,輕輕覆蓋在冰冷的土地上,宛如大地的一牀金黃棉被。

隨着季節的更迭,江中的水量漸漸變小,寬闊的江面此刻更顯深邃。江水悠悠流淌,聲音低沉而緩慢。

水面上,偶爾漂浮着幾片落葉,隨着水波輕輕盪漾,它們似乎在訴說着冬日的寂寥與寧靜。

突然,天空飄起了大雪。

雪花紛紛揚揚,宛如無數潔白的精靈在空中翩翩起舞。悄無聲息地降落在江面上,將江水裝點得如同銀色的綢緞,閃爍着迷人的光澤。

雪花落在枯樹枝上,給這靜謐的冬日世界增添了幾分生動與靈氣。

江道之上,舟船依舊行駛不休。

舟船穿梭在風雪之中,船帆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伴隨着江水的潺潺聲。

船上的人們或忙碌地操舵,或靜靜地欣賞這難得的冬日江景,他們的身影在雪花的映襯下,顯得愈發堅定而有力。

帶兵入敵境,通行了好幾個吳國江寨,文聘感慨頗深。

“我見那吳國軍卒,對我大漢頗多怨恨,恐怕這個借道吳國,須得小心謹慎。”

在文聘身邊,副將在一邊點頭說道:“我大漢抄掠吳國,已有數年,因我大漢伐吳,導致去歲吳國糧荒,這些兵卒怨恨,也是有原因的。”

吳國百姓對於漢國,亦是有怨氣,但怨氣沒有吳國軍卒那麼大。

至於原因,那也很簡單。

軍人畢竟還是比較好洗腦的。

而吳國刺奸屯在三國之中,遠不如漢國的間軍司,魏國的校事府,對於輿論的掌控程度極低。

在吳國境內,間軍司掀起輿情的能力,恐怕還要強過吳國的刺奸屯。

沒辦法掀動輿情,那些百姓自然不會將怨恨轉移到漢國身上。

許多愚昧的百姓,還以爲是天時不好,官府徵糧太多,根本沒有聯想到漢國身上去。

冬日江道水量雖然比不上夏日,但長江基本上是沒有枯水期的,也不會有冰凍期,沿江而下,速度飛快,很快便到了濡須口。

此地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曾發生過一場大戰。

曹操起軍四十萬欲報赤壁之仇,無功而返,濡須口之戰就發生在此地。

“這便是濡須塢?倒真是江上的雄城。”

濡須塢,吳軍於濡須水口所築之塢,稱得上的易守難攻。

“原以爲傳聞中是假的,但在這濡須口上,當真有一艘大船沉在其中。”

副將驚疑的指了指離濡須塢不遠的沉船。

冬日長江水量小,沉船也就顯露出來了。

“這是什麼傳聞?”

副將緩緩將傳聞說給文聘聽:

傳聞濡須口有一條大船,船身沉沒在水中,水小的時候,它就露出來了。老人們說:“這是曹操的船。”

曾經有一個漁夫,夜裡停宿在它的旁邊,把自己的船縛在這條大船上,只聽見那船上傳來吹奏竽笛、彈撥絲絃以及歌唱的聲音,又有非同尋常的香氣飄來。

漁夫剛入睡,便夢見有人驅趕他說:“別靠近官家的歌妓。”

傳說曹操載歌妓的船就沉在這裡,直到現在這條船還在這裡。

志怪志怪。

都是假的罷了。

就在此時。

濡須口渡口之上,身披甲冑的諸葛恪在一邊喊道:“文聘將軍不妨下船一聚,本將軍領了太子手令。”

下船?

文聘在舟船之上對着下首的諸葛恪喊道:“身處異國,不敢輕易涉險,況此番我伐魏,十萬火急,不敢耽擱時辰,還請將軍速速上船罷。”

馬良的叮囑還縈繞耳畔。

到了吳國,若是還敢不小心謹慎,恐怕這條命都要丟在此間了。

他的功勞還沒立下,可不能不明不白的就死在此處了。

諸葛恪無奈,只好登船而上。

這幾十米的路,硬生生的讓他走得氣喘吁吁。

至於原因,顯而易見。

就是他太胖了。

諸葛恪身穿一套厚重的甲冑,那甲冑原本設計得威武而精緻,但在他龐大的身軀下,卻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滑稽感。

他的腰圍幾乎與甲冑的胸圍相等,這使得鎧甲的縫隙間被他的肥肉緊緊填滿,彷彿每一寸布料都在掙扎着包裹住他那膨脹的體型。

甲冑的肩甲寬闊而沉重,就像兩座小山,穩穩地壓在他的肩上,而他的雙臂幾乎難以從厚重的護手甲中伸出。

他的肚子則像是一個巨大的皮球,在甲冑的束縛下,圓滾滾地凸起,讓人不禁擔心它會突然滾落。

甲冑的腰帶緊緊地束在他的腰間,但卻無法掩飾他那一圈圈如漣漪般的肥肉。

當他艱難地移動時,甲冑的金屬片隨之發出“叮噹”的響聲,彷彿在爲他的滑稽模樣伴奏。

在這身甲冑的包裹下,諸葛恪就像是一個移動的城堡,既壯觀又滑稽,便是文聘在他走近前來見了,也忍不住發笑。

“將軍,不知太子手令何在?”

諸葛恪見到文聘在笑,也不惱,只是說道:“便在此間。”

諸葛恪之前能夠在孫權手上逃得一命,已經是覺得僥倖了。

身上的棱角,也被磨平了許多,不似之前那般意氣用事了。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他惡了孫權,因此被驅逐出權力中心,反而能夠得到太子孫登的信任。

加之有他父親諸葛瑾在一邊周旋,終於是讓他擺脫了刺奸屯的的差事,如今出外作濡須塢鎮守,雖然是芝麻小的官,但現在和太子搭上線了,原本昏暗的前途,一下子就變得光明起來了。

此番是太子交給他的差事,他定是要將其做好的。

“你家太子能夠提供十萬石糧草,很好,替我謝過你家太子,只是軍情如火,我便不久留了。”

諸葛恪張了張嘴,說道:“濡須口的生魚片,那是遠近聞名的,將軍不來品嚐一二?”

文聘笑了笑,說道:“多謝了,這個日後再來品鑑也不遲。”

諸葛恪無奈,只得下船,目送着文聘的舟船入海,越行越遠。

兩日後。

建業。

吳王宮中。

孫權聽着刺奸屯密探的奏報,眉頭微微皺起。

“你是說,文聘所部,只有一萬人左右?”

刺奸屯探子點了點頭,說道:“舟船隻有五百多艘,其中還有糧船,應是在一萬人左右。”

不是說漢軍有三萬戰兵的嗎?

怎麼纔來了一萬?

這人沒來齊,他反倒是不好搞了。

“漢軍主力在何處?”

刺奸屯密探被問得有些尷尬了。

“屬下不知。”

見吳王已然生氣,他趕忙在一邊說道:“此事,太子絕對知曉。”

太子知曉此事,卻不來上報。

哼!

孫權眼睛微眯,閃現出危險的弧度出來。

孤可還沒死呢!

第445章 磨刀霍霍向北行,興復漢室就在前,第217章 劉禪暗手,曹丕苦不堪言!第406章 這個天下姓劉!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191章 戰雲將起,司馬獻計!第721章 狼子野心,與虎謀皮!第15章 公子有龍氣第193章 南巡蠻郡,蠻兵要造反?第738章 洛陽暴君,大漢聖君!528.第523章 太后吳氏,血脈子嗣!第18章 武科文科第143章 做殿下的狗,真是太榮幸了!第698章 撥雲見日,蛇打七寸!第681章 夷陵難現,朕乃神君!第771章 四面攻魏,逐鹿爭鼎!第53章 孟獲遁逃,大理城危!第135章 劉禪生擒曹子孝,宛城風雲!第331章 太子初理政,漢中國的天變了!第165章 兵行險招,以身爲餌!583.第578章 攻心,拓邊,儲君!第152章 求和 後院諸女 約戰!第253章 身不由己第372章 大喬:殿下一次就好第100章 青年鄧艾:講武四期!(求追讀!!582.第577章 太子 王后 棋子!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69章 試點雲南郡第242章 人心難收,唯有一勝!第395章 無能狂怒與徹底瘋狂!第628章 吳宮春色,炎漢如火!第778章 子憑母貴,生擒司馬!第175章 曹賊之樂,殺雞儆猴!545.第540章 隴西士族,才女憲英!第793章 牆倒衆推,滿地漢臣!第735章 田豫願降,幷州事定!第55章 大理城破,公子駕到!(求追讀!)520.第515章 張飛奔喪,託付後事!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諸葛亮成及時雨!第33章 只誅賊首(求追讀~)第666章 金湯久持,奇兵出擊!第288章 我非池中之物!第11章 講武武選第35章 山雨欲來(打賞加更!)第770章 計賺弘農,漢軍逞威!第614章 機鋒忽變,滅國在即!第789章 多手準備,各方突破!第721章 狼子野心,與虎謀皮!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263章 他還是忘不了他的子午奇謀!第615章 凜寒變奏,侵略入火!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370章 美人在懷,劉禪不早朝!第423章 輿論起,飆升的糧價!第597章 龍山麗人,父慈子孝!第624章 父慈子孝,仲謀落幕!第67章 屠龍術第788章 河內盡破,孟津南渡!第827章 拉鋸攻防,毒蛇窺伺!第409章 百里加急,玄德決斷!593.第588章 幼麟方行,紫髯自艾!第44章 舉兵謀逆第192章 派步夫人出使荊州?第360章 水淹蠻寨,二喬終至!第377章第836章 敲骨吸髓,聖君昏君!第191章 戰雲將起,司馬獻計!第767章 朝歌角力,漢魏交鋒!第830章 守城神將,有來無回!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503.第498章 壞消息接踵而至!第56章 鏖戰鬥將(求追讀!)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162章 孫權:我的夫人不對勁!584.第579章 遼東 叔侄 野心!第651章 潛龍在淵,生死險關第240章 收心汝南士族的關鍵!569.第564章 帝后相惜,王師已成!第155章 孫權倉皇東竄,劉禪夜會步練師!545.第540章 隴西士族,才女憲英!第753章 中山帝戚,世家震怖!第34章 江東吳主(求追讀~)568.第563章 帝御八女第38章 擒王斬首第622章 一潰千里,主力盡喪!第787章 太子劉嗣,戰事再起!第150章 空城計第832章 收服美人,氏族初稿!第125章 血濺堂中:叛徒的下場!第892章 宮中走水,危機頓生!第190章 魏國亂不亂,劉禪說了算!第708章 天下未定,殺雞儆猴!498.第493章 紅臉白臉!第390章 罪婦,官匪!第18章 武科文科第807章 死亡衝鋒,一潭死水!第411章 步練師:妾身寧死不從!第37章 美人恩重(求追讀!)第828章 驕兵必敗,圍魏救趙!(新年快樂!)第363章 劉禪:其他話先別說,我幹了再說!
第445章 磨刀霍霍向北行,興復漢室就在前,第217章 劉禪暗手,曹丕苦不堪言!第406章 這個天下姓劉!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191章 戰雲將起,司馬獻計!第721章 狼子野心,與虎謀皮!第15章 公子有龍氣第193章 南巡蠻郡,蠻兵要造反?第738章 洛陽暴君,大漢聖君!528.第523章 太后吳氏,血脈子嗣!第18章 武科文科第143章 做殿下的狗,真是太榮幸了!第698章 撥雲見日,蛇打七寸!第681章 夷陵難現,朕乃神君!第771章 四面攻魏,逐鹿爭鼎!第53章 孟獲遁逃,大理城危!第135章 劉禪生擒曹子孝,宛城風雲!第331章 太子初理政,漢中國的天變了!第165章 兵行險招,以身爲餌!583.第578章 攻心,拓邊,儲君!第152章 求和 後院諸女 約戰!第253章 身不由己第372章 大喬:殿下一次就好第100章 青年鄧艾:講武四期!(求追讀!!582.第577章 太子 王后 棋子!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69章 試點雲南郡第242章 人心難收,唯有一勝!第395章 無能狂怒與徹底瘋狂!第628章 吳宮春色,炎漢如火!第778章 子憑母貴,生擒司馬!第175章 曹賊之樂,殺雞儆猴!545.第540章 隴西士族,才女憲英!第793章 牆倒衆推,滿地漢臣!第735章 田豫願降,幷州事定!第55章 大理城破,公子駕到!(求追讀!)520.第515章 張飛奔喪,託付後事!第241章 徐元直釜底抽薪,諸葛亮成及時雨!第33章 只誅賊首(求追讀~)第666章 金湯久持,奇兵出擊!第288章 我非池中之物!第11章 講武武選第35章 山雨欲來(打賞加更!)第770章 計賺弘農,漢軍逞威!第614章 機鋒忽變,滅國在即!第789章 多手準備,各方突破!第721章 狼子野心,與虎謀皮!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263章 他還是忘不了他的子午奇謀!第615章 凜寒變奏,侵略入火!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370章 美人在懷,劉禪不早朝!第423章 輿論起,飆升的糧價!第597章 龍山麗人,父慈子孝!第624章 父慈子孝,仲謀落幕!第67章 屠龍術第788章 河內盡破,孟津南渡!第827章 拉鋸攻防,毒蛇窺伺!第409章 百里加急,玄德決斷!593.第588章 幼麟方行,紫髯自艾!第44章 舉兵謀逆第192章 派步夫人出使荊州?第360章 水淹蠻寨,二喬終至!第377章第836章 敲骨吸髓,聖君昏君!第191章 戰雲將起,司馬獻計!第767章 朝歌角力,漢魏交鋒!第830章 守城神將,有來無回!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503.第498章 壞消息接踵而至!第56章 鏖戰鬥將(求追讀!)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162章 孫權:我的夫人不對勁!584.第579章 遼東 叔侄 野心!第651章 潛龍在淵,生死險關第240章 收心汝南士族的關鍵!569.第564章 帝后相惜,王師已成!第155章 孫權倉皇東竄,劉禪夜會步練師!545.第540章 隴西士族,才女憲英!第753章 中山帝戚,世家震怖!第34章 江東吳主(求追讀~)568.第563章 帝御八女第38章 擒王斬首第622章 一潰千里,主力盡喪!第787章 太子劉嗣,戰事再起!第150章 空城計第832章 收服美人,氏族初稿!第125章 血濺堂中:叛徒的下場!第892章 宮中走水,危機頓生!第190章 魏國亂不亂,劉禪說了算!第708章 天下未定,殺雞儆猴!498.第493章 紅臉白臉!第390章 罪婦,官匪!第18章 武科文科第807章 死亡衝鋒,一潭死水!第411章 步練師:妾身寧死不從!第37章 美人恩重(求追讀!)第828章 驕兵必敗,圍魏救趙!(新年快樂!)第363章 劉禪:其他話先別說,我幹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