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巍峨莊嚴的漢都宮殿之中,雕樑畫棟,硃紅色的立柱直抵穹頂,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殿內,氣氛凝重,大漢君臣正齊聚一堂,商討着邊關局勢與國內諸事。
劉禪端坐在那龍椅之上,神色嚴肅,眼神中透着憂慮與堅定。
他微微皺眉,目光掃過殿下羣臣,緩緩開口道:“匈奴與鮮卑此次雖已退去,但邊關局勢仍不容樂觀。諸位愛卿,依你們之見,下次草原部族若要進犯,會在何時?”
一位身着朝服,頭戴峨冠的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行禮,恭敬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草原部族向來以秋冬爲劫掠之時。彼時,草黃馬肥,他們戰力正盛,且我朝秋收之後,糧草豐盈,於他們而言正是誘惑極大之時。所以,下次進犯,極有可能便是秋冬之時。”
劉禪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嗯,愛卿所言極是。那對於如今邊關駐軍,又該如何安排?”
這時,一位武將模樣的大臣出列,正是吳懿身姿挺拔,聲如洪鐘:“陛下,臣以爲,可留少部分漢軍繼續駐守幽州,以威懾草原各部。如此,既能彰顯我朝之威,又能時刻警惕其動向。其餘將士,可放歸各地,一則讓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安撫軍心;二則可讓他們參與農事生產,充實國力。”
劉禪目光讚許地看着吳懿,說道:“愛卿此計甚好。就依愛卿所言,除少部分漢軍繼續在幽州威懾,其餘各自放歸。”
然而,談及間軍司查尋作亂者之事,劉禪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
他重重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道:“間軍司的人查尋作亂者,卻是成果寥寥!除了幾個商賈之外,幾乎毫無收穫。那些亂臣賊子,竟還潛藏在暗處,妄圖顛覆我大漢江山!”
間軍司的統領趕忙出列,跪地請罪,額頭佈滿了汗珠,神色惶恐:“陛下息怒!臣等無能,未能將作亂者一網打盡。但臣等定會加派人手,深入查探,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劉禪冷冷地看着他,眼神中滿是失望與忿怒:“哼!若再不有所作爲,朕定不輕饒!對於已找到的謀亂者,朕命人重責,誅其三族,以儆效尤!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知道背叛我大漢的下場!”
處理完邊關駐軍與謀亂者之事,劉禪的思緒又轉到了荊州的蠻夷之亂上。
他輕輕揉了揉太陽穴,臉上露出一絲疲憊,但旋即又振作起來,說道:“荊州的蠻夷之亂,也該解決了。這些蠻夷時常侵擾百姓,爲禍一方。朕命阿會喃、鄂渙領兵前去荊州清剿蠻夷。”
此言一出,殿下羣臣紛紛點頭。阿會喃與鄂渙兩人出列,單膝跪地,齊聲說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全力以赴,平定蠻夷之亂!”
劉禪看着他們,目光中充滿信任:“此次清剿蠻夷,不僅是爲了安定荊州,更是爲了獲取勞動力。這些蠻夷皆是勞動力,清剿之後,可讓他們耕田種地,充實我大漢國力。你們此去,要恩威並施,讓他們真心歸降。”
阿會喃與鄂渙對視一眼,眼神中透着堅定:“陛下聖明!臣等定不辱使命!”
退朝之後,劉禪獨自坐在御花園的亭中,望着滿園的繁花,心中卻仍憂心忡忡。
他深知,大漢如今內憂外患,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匈奴鮮卑雖退,但隨時可能捲土重來,那些潛藏的作亂者更是如芒在背。
而荊州的蠻夷之亂,若不能妥善解決,也會成爲大漢的一大隱患。
“朕定要勵精圖治,讓大漢繁榮昌盛,不辜負父皇與諸位先帝的遺願。”劉禪低聲自語,眼神中透着一股決絕。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花瓣紛紛飄落,如同粉色的雪花。
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爲這御花園增添了幾分寧靜與祥和。
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背後,大漢卻正面臨着諸多挑戰。
阿會喃與鄂渙領命之後,立刻着手準備出征事宜。
他們點齊兵馬,檢查兵器糧草,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着。
阿會喃站在練兵場上,看着那一排排整齊的士兵,心中豪情萬丈。
他握緊手中的長槍,大聲喊道:“將士們!此次我們出征荊州,是爲了平定蠻夷之亂,安定百姓。大家要奮勇殺敵,爲我大漢立下赫赫戰功!”
士兵們齊聲高呼:“奮勇殺敵!爲大漢立功!”那聲音響徹雲霄,震得周圍的樹木都微微顫抖。
鄂渙則在一旁仔細檢查着糧草輜重,確保沒有任何疏漏。
他眉頭緊鎖,一臉嚴肅地對負責糧草的官員說道:“糧草乃行軍打仗之根本,絕不能有絲毫馬虎。每一袋糧食、每一壺水,都關乎着將士們的生死,關乎着此次出征的成敗。你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那官員連連點頭,額頭滿是汗水:“將軍放心,下官定當盡心盡力!”
與此同時,間軍司的人也在加緊查尋潛藏的作亂者。
他們喬裝打扮,深入市井街巷,與各種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試圖從他們口中獲取線索。
一位間軍司的密探,身着破舊的衣衫,扮成一個賣菜的小販,在菜市場中與周圍的人閒聊着。
他看似隨意地說道:“最近這城裡可真是不太平啊,聽說還有人妄圖謀反呢。”
旁邊一個買菜的大娘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小聲說道:“小夥子,這話可別亂說。這年頭,禍從口出啊。不過,我倒是聽說,好像有一些神秘的人,經常在城西的那座破廟裡聚會,也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
密探心中一動,表面上卻不動聲色:“大娘,您知道那些人長什麼樣嗎?”
大娘搖了搖頭:“我也只是聽別人說的,具體什麼樣,我可不知道。你可別說是我說的啊。”
密探連忙賠笑道:“放心吧,大娘。我也就是隨便問問。”
密探一路狂奔,來到了間軍司那森嚴的府邸前。
門口的守衛如兩尊冰冷的石像,手持長槍,目光警惕。
密探氣喘吁吁,臉上滿是汗水,顧不上擦拭,急切地向守衛表明身份。
進入府邸,間軍司的大廳內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詭譎地舞動。
間軍司的統領正皺着眉頭,仔細端詳着桌上的一幅地圖。
密探“撲通”一聲跪地,聲音急促而顫抖:“統領大人,大事不妙!城西破廟,有人密謀謀反!”
統領聽聞,眼神瞬間銳利如鷹,手中緊握的毛筆“啪”地一聲折斷。
他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軀籠罩在陰影之中,臉上滿是震驚與憤怒。
略作思索後,他迅速下達命令:“立刻調集人手,隨我突襲城西破廟!絕不能讓反賊陰謀得逞!”
很快,一隊訓練有素的間軍司士兵集合完畢。
他們身着黑色勁裝,神色冷峻,手持利刃,在夜色中宛如一羣沉默的幽靈。
統領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面色陰沉得彷彿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
他大手一揮,低沉而有力地喝道:“出發!”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當隊伍悄無聲息地包圍了城西破廟時,四周靜謐得可怕,只有偶爾傳來的貓頭鷹叫聲,在夜空中迴盪。
破廟的大門半掩着,裡面透出一絲微弱的光亮。
統領做了個手勢,士兵們如鬼魅般迅速靠近。當他們猛地踹開大門,如潮水般涌入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呆立當場。
破廟內,一羣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地痞流氓正圍坐在一起,桌上擺着些簡陋的酒菜。
看到突然闖入的間軍司士兵,他們嚇得臉色煞白,有的甚至直接癱倒在地。
“你們這是要謀反?”
一個看似頭目模樣的人,渾身顫抖,結結巴巴地說:“大……大人,饒命啊!我們……我們不過是聚在一起,商量着怎麼多偷點錢,根本沒想過謀反啊!”
統領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爲難看,他的眼神中既有憤怒,又有一絲懊惱。
原本以爲是一場關乎社稷安危的重大謀反,竟只是一羣地痞流氓的鬧劇。
他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個密探,心中暗自思忖:這消息如此不準確,險些釀成大錯,回去定要好好整頓情報網。
但此時,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冷哼一聲:“把這些人都給我帶回去,嚴加審問!”
說罷,轉身帶着隊伍離開了破廟。
此時,夜空中烏雲散去,清冷的月光灑下,彷彿在無聲地嘲笑這場烏龍事件。
而在荊州,蠻夷們似乎也察覺到了漢軍即將到來的動靜。
他們在山寨中商議着應對之策。
一位蠻夷首領,身材魁梧,滿臉橫肉,手中揮舞着一把大刀,大聲說道:“漢軍要來又如何?我們佔據着這險要之地,他們想攻上來,可沒那麼容易!我們跟他們拼了!”
另一位稍顯穩重的蠻夷老者皺了皺眉頭,說道:“不可魯莽。漢軍勢大,我們若與之硬拼,恐怕凶多吉少。不如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漢軍的虛實,再做定奪。”
首領瞪了老者一眼:“哼!你就是膽小怕事!怕什麼漢軍,我們蠻夷向來不怕他們!”
老者無奈地搖了搖頭:“首領,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要審時度勢。若我們貿然出擊,正中漢軍下懷。還是謹慎爲好。”
就在蠻夷們爭論不休的時候,阿會喃與鄂渙已經率領大軍朝着荊州進發了。
一路上,軍旗飄揚,馬蹄聲陣陣。士兵們士氣高昂,他們都渴望着能在這場戰鬥中建立功勳。
大軍行至一處山谷,只見兩邊山峰陡峭,山谷中道路狹窄。
阿會喃心中警惕起來,他勒住繮繩,對鄂渙說道:“此處地勢險要,恐有埋伏。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小心前進,提高警惕。”
鄂渙點了點頭,立刻傳令下去。士兵們紛紛握緊手中的兵器,小心翼翼地前行。
突然,一聲尖銳的呼嘯劃破長空,緊接着,四周的山谷後涌出無數蠻夷,他們如同鬼魅一般,吶喊着衝向漢軍。
蠻夷們身形矯健,臉上塗抹着奇異的油彩,眼中閃爍着兇狠的光芒,手中的彎刀在陽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阿會喃大喊一聲:“將士們,不要慌亂!結陣迎敵!”
漢軍迅速結成方陣,盾牌手在前,長槍兵在後,弓箭手則在方陣後排,搭弓射箭。
一時間,山谷中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蠻夷們雖然勇猛,但漢軍訓練有素,陣法嚴密。
雙方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混戰之中。
阿會喃手持長刀,猛地一夾馬腹,如離弦之箭般衝向蠻夷。
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酷,臉上沒有絲毫懼色。
長刀揮舞間,血花飛濺,蠻夷們紛紛倒下。
“殺!”
阿會喃一邊怒吼,一邊不停地揮動長刀,每一次揮砍都帶着千鈞之力,直逼蠻夷要害。
漢軍們在阿會喃的帶領下,士氣大振,個個奮勇殺敵。
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黃沙。
風沙似乎也被這激烈的戰鬥所震撼,越發猛烈地吹颳着,試圖將這殘酷的畫面掩蓋。
一名蠻夷趁阿會喃與其他敵人戰鬥之際,從側面悄悄靠近,手中的彎刀高高舉起,朝着阿會喃的後背狠狠砍去。
阿會喃察覺到背後的動靜,迅速側身一閃,那鋒利的彎刀擦着他的鎧甲劃過。
阿會喃反手一刀,正中那蠻夷的咽喉,蠻夷瞪大雙眼,緩緩倒下。
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蠻夷漸漸抵擋不住漢軍的猛烈攻擊,開始節節敗退。
終於,蠻夷們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戰場上橫七豎八的屍體。阿會喃喘着粗氣,臉上濺滿了鮮血,分不清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
“將士們,乘勝追擊!不要讓他們跑了!”阿會喃大喊着。
在他看來,這些蠻夷的人頭,可都是軍功,豈能讓他們逃了去?
漢軍士氣大振,追着蠻夷們一路殺去。
面對武器裝備更精良的漢軍,這些在深山老林中的蠻夷只有逃命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