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這座古老而堅韌的城池,在經歷了無數日夜的烽火連天之後,最終還是被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的漢軍攻破了。
城牆之上,原本堅固的石塊在戰火的洗禮下變得班駁不堪,裂痕縱橫交錯,彷彿是這座城市無聲的哀嚎。
硝煙瀰漫,遮天蔽日,將整個徐州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空氣中瀰漫着刺鼻的火藥味和血腥氣,令人窒息。
魏國大將軍曹真,那位曾經威震一方的英勇將領,此刻卻身陷絕境。
他身穿沉重的鎧甲,鎧甲上已滿是刀痕箭孔,顯得破敗不堪。
曹真的面容憔悴,雙眼佈滿血絲,卻仍然閃爍着不屈的光芒。
他緊握着長劍,劍尖微微顫抖,那是他戰鬥到最後一刻的證明。
身旁,僞魏皇帝曹據也是一臉狼狽,衣冠不整,神色惶恐。
他原本養尊處優的身軀,在戰火的摧殘下顯得格外虛弱無力。
“大將軍,我們……我們該怎麼辦?”曹據的聲音顫抖着,帶着無盡的絕望。
曹真咬緊牙關,目光堅定地望着城外如潮水般的漢軍,沉聲道:“陛下,事已至此,唯有拼死一戰!吾等身爲魏國將士,豈能輕易投降!”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他們。
儘管曹真和曹據拼盡全力,率領着殘兵敗將奮勇抵抗,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擋漢軍的猛烈攻勢。
隨着一陣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漢軍如破竹之勢衝破了魏軍的最後一道防線,涌入了他們身邊。
曹真和曹據在混戰中被漢軍將士團團圍住,他們背靠背,奮力拼殺。
然而,雙拳難敵四手,最終還是在漢軍的亂刀之下,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甘和遺憾,卻也無奈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隨着曹真和曹據的戰死,魏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士兵們紛紛丟下武器,舉手投降。
漢軍將士們吶喊着,衝向了這些降兵,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勝利者的狂喜和殘忍。
對於那些投降的魏軍將士,漢軍並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
凡是有官職的,幾乎全部被屠殺殆盡,一個不留。
漢軍的將領們手持長劍,面無表情地穿梭在降兵之中,劍起劍落,鮮血四濺。
那些曾經威風凜凜的魏軍將領,此刻卻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毫無反抗之力。
一位漢軍將領走到了一位魏軍將領面前,那魏軍將領已經渾身是傷,癱坐在地上。
他擡頭望着漢軍將領,眼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饒命啊!我……我只是聽命行事,求大人饒我一命!”魏軍將領顫抖着聲音哀求道。
然而,漢軍將領卻只是冷冷地哼了一聲,長劍一揮,便結束了他的性命。
那魏軍將領的眼神在那一刻凝固,充滿了不甘和驚愕。
即便是沒有官職的兵卒,也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
他們被貶爲奴隸,被迫從事一些繁重的體力勞動。
шшш .тt kǎn .¢o
挖礦、築路、修橋……這些原本需要強壯體魄和堅韌意志的工作,如今卻成了這些奴隸們的日常。
在礦場上,奴隸們被鞭打着,驅趕着進入深深的礦坑之中。
礦坑內陰暗潮溼,空氣稀薄,奴隸們喘着粗氣,揮舞着沉重的鐵鍬,挖掘着礦石。
他們的身上滿是傷痕,衣衫襤褸,面黃肌瘦。
每當有人因爲體力不支而倒下時,就會被監工無情地拖走,扔到荒郊野外任其自生自滅。
一位年輕的奴隸,他的身材瘦弱,卻眼神堅定。
他揮舞着鐵鍬,一下又一下地挖掘着礦石。
汗水從他的額頭滑落,滴落在礦石上,濺起一片塵土。
“小子,快點挖!別偷懶!”監工揮舞着鞭子,惡狠狠地吼道。
年輕奴隸咬了咬牙,沒有理會監工的呵斥,繼續奮力挖掘。
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活下去,總有一天要逃出這個鬼地方。
然而,對於大多數奴隸來說,這樣的重體力勞動無疑是死刑判決。
他們每天都在死亡的邊緣掙扎,能夠活過三年的寥寥無幾。
許多奴隸在礦坑中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倒在了冰冷的礦石之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對於那些與曹真勾結的徐州當地士族,漢國更是進行了血腥的屠殺。
這些士族曾經依仗曹真的勢力,在徐州作威作福,欺壓百姓。如今,他們終於嚐到了惡果。
漢軍的士兵們衝進了士族們的府邸,見人就殺,見財就搶。
士族們驚恐萬分,四處逃竄。
然而,他們終究還是無法逃脫漢軍的追殺。
一位士族老爺,他身穿華麗的錦袍,頭戴金冠,此刻卻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在府邸中四處亂竄。
“饒命啊!我……我願意投降!”士族老爺跪在地上,雙手抱頭,瑟瑟發抖。
然而,漢軍士兵卻只是冷笑了一聲,長劍一揮,便結束了他的性命。
士族老爺的鮮血濺在了錦袍上,顯得格外刺眼。
那些作亂的百姓,也基本被漢軍剿滅殆盡。
他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街道上,鮮血染紅了地面。
沒有被剿滅的百姓,也紛紛逃進了山林之中,佔山爲匪。
他們深知,自己與漢國已經結下了不解之仇,唯有躲進山林之中,才能暫時保住性命。
在山林中,一羣匪徒圍坐在篝火旁。
他們的面容粗獷,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不安。
他們談論着漢軍的殘暴和自己的未來。
“大哥,我們這樣躲下去也不是辦法啊!總有一天會被漢軍找到的。”一個匪徒擔憂地說道。
“哼!那又能怎樣?我們與漢國已經勢不兩立,難道還要回去送死嗎?”另一位匪徒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烤肉,憤憤地說道。
大哥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緩緩開口道:“兄弟們,我們雖然佔山爲匪,但也不能一直這樣躲下去。我們要團結起來,與漢軍抗爭到底!總有一天,我們會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匪徒們聽了大哥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知道,自己雖然身爲匪徒,但也有着自己的尊嚴和信念。
他們決心要與漢軍抗爭到底,爲自己和死去的親人報仇雪恨。
對於漢國來說,這些佔山爲匪的百姓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他們派遣了大量的軍隊去圍剿這些匪徒,誓要將他們斬草除根。
一場場激烈的戰鬥在山林間展開,鮮血染紅了山林間的土地。
山匪藉着地利,難以瞬間剷除。
漢軍死傷,徐州百姓死傷。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殘酷和悲劇。
無數無辜的生命在戰火中消逝,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徐州這座曾經繁華的城池,如今卻變成了一片廢墟。
然而,歷史的車輪卻不會因爲人們的悲痛而停止轉動。
它將繼續滾滾向前,碾過一切阻礙,書寫着屬於它的篇章。
而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人們,也將永遠被銘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青州、徐州的大部地區已經逐漸安定了下來。
那些曾經作亂的百姓,在漢軍雷霆萬鈞的攻勢下,要麼遣散部衆,如同驚弓之鳥般逃往他鄉,試圖在遠離戰火的地方尋找一片安身立命之所;要麼就是走投無路,只得佔山爲匪,躲在深山老林之中,苟延殘喘。
然而,敢與大漢王朝正面對抗的,幾乎已經沒有了。
大漢的軍威如日中天,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靡。
在這短暫的半個月裡,大漢王朝彷彿一隻猛然甦醒的巨龍,以不可阻擋之勢,控制住了幾乎所有的地方。
曾經囂張跋扈的叛亂分子,如今或是成了階下囚,或是逃得無影無蹤。
大漢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宣告着皇權的迴歸和秩序的重建。
洛陽城中,紫禁城內宮宇巍峨,金碧輝煌。
大漢天子劉禪坐在龍椅之上,聽着捷報頻傳,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那笑容中既有對勝利的喜悅,也有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期待。
他身着明黃色的龍袍,袍上繡着五爪金龍,金光閃閃,彰顯着天子的尊貴與威嚴。
劉禪的面容雖然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着睿智的光芒,那是他沉溺酒色一個多月後,終於清醒過來的證明。
在這一個多月裡,劉禪彷彿變了一個人。
他不再沉迷於酒色之中,而是開始着手削弱世家的勢力。
他深知,世家大族是王朝穩定的隱患,只有削弱他們的勢力,才能確保王權的穩固。
而這一次的叛亂,正是他削弱世家的絕佳機會。
青徐兩地的世家,在這場叛亂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他們的族人被殺,財產被奪,勢力被大大削弱。
而不僅僅是青徐世家,可以說是天下的世家,都在這場風暴中搖搖欲墜。
劉禪看着手中的捷報,心中暗自得意。
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費禕,你看這捷報,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計劃已經成功了?”劉禪擡頭看向站在一旁的費禕,臉上露出了詢問的神色。
費禕躬身行禮,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英明,此次叛亂平定,世家大族確實遭受了重創。他們的勢力被削弱,對朝廷的威脅也大大減小了。”
劉禪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
他接着說道:“如此,科舉便沒有人敢阻攔了。朕要藉此機會,推行科舉制,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爲朝廷所用。”
費禕聞言,眼中也閃過一絲喜色。
他深知,科舉制的推行,將徹底改變朝廷的用人制度,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夠進入朝廷,爲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他點了點頭,堅定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科舉制一旦推行,必將爲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劉禪看着費禕,心中充滿了信任。
費禕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一直爲朝廷的興衰而憂心忡忡。
他拍了拍費禕的肩膀,輕聲說道:“文偉,朕知道你一直爲朝廷着想。這次科舉制的推行,就交給你去負責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夠辦好這件事。”
費禕聞言,心中一暖。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確保科舉制的順利推行。”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科舉制的推行,將是大漢王朝走向繁榮富強的重要一步。
此時,宮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兩人堅定的身影。
劉禪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打着扶手,心中盤算着接下來的計劃。
科舉制的推行只是第一步,要想徹底削弱世家的勢力,還需要更多的手段和策略。
“文偉,你覺得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劉禪看向費禕,眼中閃爍着詢問的光芒。
費禕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爲,我們應該趁熱打鐵,繼續削弱世家的勢力。可以借科舉制之機,將更多有才能的人提拔到朝廷中來,讓他們擔任要職。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察和管理,防止世家大族在地方上東山再起。”
劉禪聽了費禕的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費禕的建議非常中肯,也是當前最需要做的。
他看着費禕,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的光芒,說道:“文偉,你的想法很好。朕就按照你的建議去做。你要協助朕,一起將大漢王朝推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費禕聞言,心中一振。
他躬身行禮道:“臣遵旨!臣一定竭盡全力協助陛下,共同爲大漢王朝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兩人再次相視一笑,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他們知道,只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大漢王朝一定能夠走向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
此時,窗外的夜色已經漸漸深沉。宮殿內燭光搖曳、溫暖如春。
劉禪和費禕依然坐在龍椅旁、案几前,商討着國家大事。
他們的身影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堅定和有力。
世家已除,科舉施行,基層學堂盛行,想必,只要過幾年時間,世家的影響,對於帝國來說,將會越來越低。
而大漢,方纔可以大展拳腳。
平定了內部,方纔可以對外征伐!
劉禪他的目標,從來就不止九州之地,他心中想的,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