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的天空湛藍如寶石,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爲巍峨的洛陽城披上一層金色光輝。
城牆上的旗幟隨風烈烈作響,那繡着“漢”字的大旗,昭示着這個古老王朝的全新開端。
此時,皇宮之中的太極殿內,氣氛莊重而熱烈。
劉禪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着明黃色龍袍,龍袍上的金絲繡紋在燭光下閃爍着耀眼光芒,頭戴冕旒,每一顆玉珠都折射出威嚴的光暈。
他的眼神明亮而堅定,掃視着殿下一衆大臣,聲音沉穩地說道:“如今,我大漢已完成天下一統之大業,往昔的‘天命’年號,雖承載着諸多期望,但於當下而言,已略顯過時。朕欲更換年號,諸位愛卿可有建議?”
朝堂之上,大臣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紛紛。
片刻後,一位身着緋紅色朝服、鬍鬚花白的老臣出列,此人乃朝中德高望重的禮部尚書。
他雙手抱拳,恭敬地說道:“陛下,臣以爲‘炎興’二字甚妙。‘炎’者,漢之德運也,我大漢以火德王天下;‘興’則寓意着大漢將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重新興盛繁榮。此年號正合陛下之意,亦彰顯我大漢之蓬勃氣象。”
劉禪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朕亦覺得‘炎興’甚好。從即日起,今年便爲炎興元年,望我大漢在這新的年號之下,如熊熊烈火,蒸蒸日上。”
他的聲音在殿內迴盪,充滿了力量與決心。
年號確定之後,朝堂上衆人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炎興昌盛!”
聲音響徹雲霄,彷彿在爲大漢的未來吶喊助威。
與此同時,洛陽城的度田工作,在歷經大半年的艱辛努力後,終於迎來了階段性的成果。
負責度田的官員們,滿懷激動地將一本本厚厚的賬冊呈遞至朝堂之上。
度田使走上前,恭敬地向劉禪行禮,然後展開手中的賬冊,高聲彙報:“陛下,大喜啊!洛陽一地,此次度田成效顯著。度量出來的田地,比以往多出了百萬畝之多。不僅如此,經勘察,尚有數百萬畝土地可供開發,其中林地、園地更是數不勝數。而在編戶齊民方面,人口猛增了二十萬人。”
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劉禪接過賬冊,仔細翻閱着,眼中滿是驚喜與欣慰。
“好,好啊!”他連連稱讚。
“此次度田與編戶齊民,諸位愛卿功不可沒。這不僅關乎我大漢的賦稅收入,更關係到百姓的安居樂業。”
他擡起頭,目光掃過殿下的大臣們,眼神中充滿了肯定。
然而,劉禪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他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他深知,如此龐大的數據,難免有人會爲了私利而欺上瞞下,故意謊報數字。
爲了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他陷入了沉思。
“陛下,臣以爲可派遣間軍司的人前往民間,微服私訪,暗中查探。間軍司耳目衆多,定能查出其中是否有貓膩。”一位年輕的官員出列,向劉禪進言。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此計可行。間軍司負責此事,朕尚可放心。但朕覺得,此事重大,朕亦要親自參與。朕決定,花一個月時間,巡視洛陽,親眼看看這度田與編戶齊民的成果是否屬實。”
他的聲音堅定,不容置疑。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大臣們紛紛跪地勸阻:“陛下萬金之軀,怎能輕易涉險。洛陽城雖已太平,但難免會有意外發生,還望陛下三思啊!”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朕意已決,無需再勸。朕身爲天子,理應爲百姓謀福祉,若連這點風險都不敢承擔,何以服衆?此次巡視,朕會做好周全的安排,諸位愛卿不必擔憂。”
幾日後,陽光明媚,天空湛藍如洗,彷彿爲皇帝的出行特意鋪就了一塊澄徹的幕布。
洛陽城的城門緩緩打開,一支浩浩蕩蕩的皇帝儀仗隊伍魚貫而出。
數千禁軍身着鮮亮的鎧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閃爍着金屬的光澤,宛如一條金色的長龍蜿蜒前行。
隊伍最前方,是高舉着各種旗幟的旗手,旗幟上繡着大漢的圖騰與象徵皇權的圖案,在微風中烈烈作響。
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車身以珍貴的木材打造,鑲嵌着璀璨的寶石,車窗的簾子輕輕飄動,隱約可見車內端坐着的正是大漢天子劉禪。
他身着一襲繡着金龍的華服,頭戴冕旒,面容莊重,眼神中透着對此次巡視的期待與關切。
此行的第一站,便是谷縣。
谷縣,這個在度田一事中曾掀起軒然大波的地方,如今正靜靜等待着天子的到來。
當皇帝儀仗抵達谷縣縣城外時,早已等候在此的谷縣官員們紛紛跪地迎接。
人羣中,一位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新科狀元蘇然。
蘇然擡頭望去,只見皇帝的馬車緩緩停下。
劉禪在侍從的攙扶下走下馬車,他的目光掃視着眼前跪地的衆人,最後落在了蘇然身上。
“起來吧。”劉禪的聲音沉穩而威嚴。衆人起身,蘇然向前幾步,恭敬地行禮道:“臣蘇然,拜見陛下。”
劉禪打量着蘇然,只見他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幾分堅毅與成熟,與之前聽聞中那個因度田粗暴而引發騷亂的年輕官員似乎判若兩人。
“蘇然,朕此次前來,是想聽聽你這谷縣度田的具體情況。”劉禪的聲音不高,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蘇然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開始詳細彙報:“陛下,自臣上次因度田方式不當,引發諸多事端後,臣深刻反思,日夜難安。此後,臣改變策略,不再強行推進。”
蘇然一邊說着,一邊觀察着劉禪的臉色,只見劉禪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
“臣先召集了谷縣的鄉紳、里正,與他們耐心溝通,解釋度田與編戶齊民對國家、對百姓的重要意義。”蘇然的聲音清晰而誠懇,
“臣還親自走訪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交談,傾聽他們的擔憂與訴求。對於那些對度田心存疑慮的百姓,臣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
劉禪靜靜地聽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他微微皺眉,問道:“那推行過程中,可還有阻礙?百姓們可都配合?”
蘇然微微躬身,說道:“陛下,起初確實仍有一些百姓不願配合,尤其是那些家中土地較多,擔心賦稅增加的。臣便向他們承諾,此次度田,定會做到公平公正,賦稅也會依照實際情況合理徵收,絕不會讓百姓吃虧。”
蘇然頓了頓,繼續說道,“臣還組織了專門的丈量隊伍,每丈量一處土地,都讓百姓親自在場見證,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對於一些隱匿土地的行爲,臣不再採取強硬手段,而是以勸說爲主,讓他們主動改正。”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如此甚好。那如今度田與編戶齊民進展如何?”
蘇然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說道:“回陛下,經過臣與一衆官員的努力,谷縣的度田與編戶齊民工作已順利推行下去。如今,大部分百姓都已認可並配合此項工作。度量出來的田地數量比之前預估的多出不少,新增的編戶齊民也有數千之衆。”
劉禪聽完,滿意地點點頭,說道:“蘇然,你能從之前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做出改變,實乃難得。度田與編戶齊民,關乎我大漢的根基,切不可馬虎。你能讓谷縣的局面得以扭轉,朕很是欣慰。”
蘇然心中一陣激動,連忙跪地,說道:“陛下聖明,臣能有今日之轉變,皆因陛下的教誨與寬容。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
隨後,劉禪在蘇然的陪同下,走進谷縣縣城。
街道上,百姓們紛紛駐足觀望,眼中滿是敬畏與好奇。
劉禪看着眼前熱鬧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度田與編戶齊民之路雖充滿艱辛,但只要官員們用心去做,百姓們終會理解與支持。
在谷縣的這幾日,劉禪深入民間,親自查看度田的實際情況。
他走進農田,與正在勞作的百姓交談,詢問他們對度田的看法。
百姓們紛紛表示,如今度田公平公正,賦稅合理,他們的生活也有了盼頭。
劉禪還視察了編戶齊民的登記工作,看到登記冊上詳細而準確的信息,他對蘇然的工作更加認可。
離開谷縣時,劉禪再次對蘇然說道:“蘇然,你要繼續保持,將谷縣治理好。朕期待你能做出更大的成績。”蘇然跪地叩謝,望着皇帝儀仗遠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將谷縣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而劉禪,也帶着對谷縣度田成果的滿意,繼續踏上了他的巡視之路,爲大漢的繁榮穩定,探尋着更多的可能。
之後,劉禪巡視洛陽各縣。
轉了一圈之後,又重新回到洛陽城。
劉禪身着便服,帶着一小隊侍衛,悄然離開了隊伍。
他們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宛如普通百姓。洛陽城的街道熱鬧非凡,叫賣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
街邊的店鋪琳琅滿目,人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
劉禪漫步在街頭,仔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
他走進一家米鋪,與老闆攀談起來:“老闆,近來生意可好?這米價可有變動?”
米鋪老闆見是一位衣着普通卻氣質不凡的客人,連忙熱情地招呼道:“客官,託陛下的福,如今生意可好啦!這米價也穩定得很。聽說啊,朝廷剛完成度田,以後咱百姓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劉禪微微點頭,心中暗自欣慰。接着,他又來到一處農田。
田間,農夫們正辛勤勞作,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
劉禪走上前,問道:“老鄉,今年收成如何?這新度的田,對你們可有好處?”
農夫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憨厚地笑道:“好着呢!新度的田,讓咱知道了自家到底有多少地,心裡踏實。而且聽說以後賦稅也會更公平,俺們幹活都更有勁兒了。”
劉禪在巡視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坐在街邊,看着過往的人羣,眼神中透着滿足。
劉禪走上前去,與老者閒聊起來。老者感慨地說道:“陛下聖明啊,如今天下太平,又搞了這度田、編戶齊民,咱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老身活了大半輩子,從沒見過這麼好的光景。”
劉禪聽着老者的話,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要徹查數據真實性的決心。
一個月的巡視轉瞬即逝,劉禪乘坐着那輛裝飾華貴的馬車,緩緩駛回皇宮。
宮門前,一衆太監宮女早已整齊排列,恭迎天子歸來。
劉禪走下馬車,陽光灑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略顯疲憊卻依舊挺拔的身姿。
他的眼神深邃,透着巡視歸來後的思索與沉澱。
劉禪徑直回到御書房,稍作休息後,便命人傳旨,召集大臣們進宮議事。
不多時,大臣們紛紛身着朝服,神色匆匆地趕來。
御書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巨大的書桌擺滿了各類奏章,牆上懸掛着大漢的疆域圖,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醒目。
大臣們魚貫而入,整齊地跪地行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坐在書桌後的椅子上,微微擡手,說道:“衆愛卿平身。”
他的聲音帶着幾分疲憊,但依舊堅定有力。
劉禪站起身來,緩緩踱步,目光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龐,說道:“此次巡視,朕深入洛陽各地,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讓朕對度田與編戶齊民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朕看到了我大漢的希望,大部分百姓對這政策十分滿意,他們辛勤勞作,生活漸有起色。”
說到此處,劉禪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然而,”劉禪話鋒一轉,眉頭微微皺起。
“朕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地方,度田的丈量不夠精準,導致百姓對賦稅產生疑慮;還有些編戶齊民的登記工作存在疏漏,部分百姓未能及時納入。這些問題雖小,但關乎百姓切身利益,不可忽視。”
劉禪的聲音中帶着一絲憂慮。大臣們紛紛點頭,臉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一位年邁的老臣出列,雙手抱拳,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洞察秋毫。度田與編戶齊民乃國家大事,關乎民生社稷。如今出現這些問題,臣等難辭其咎。”
老臣的聲音略帶顫抖,滿是自責。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愛卿不必自責。如今當務之急,是商討出改進之策。朕命諸位愛卿,針對此次巡視發現的問題,暢所欲言,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務必讓這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劉禪的目光堅定,充滿了對大臣們的期待。
這時,一位年輕的官員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可重新組織專業的度田丈量隊伍,挑選那些公正、有經驗的官員負責。同時,設立監督機制,對丈量過程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數據準確無誤。”
這位官員目光炯炯,言辭懇切。
劉禪微微點頭,說道:“此計可行。還有其他建議嗎?”
又一位大臣出列,說道:“陛下,關於編戶齊民的疏漏問題,臣建議在各地設立專門的登記點,安排專人負責,挨家挨戶重新覈查。對於那些遺漏的百姓,給予一定的補償,以安撫民心。”
劉禪沉思片刻,說道:“嗯,此建議也不錯。但補償之事,需斟酌而行,不可過度浪費國庫。”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
劉禪認真傾聽着,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御書房內,討論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
天色漸暗,御書房內的燭光愈發明亮。
劉禪看着大臣們積極獻策,心中感到一絲欣慰。
他知道,只要君臣一心,大漢定能在度田與編戶齊民的道路上越走越穩,實現繁榮昌盛的目標。
這場商議,爲大漢的未來點亮了一盞明燈,指引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