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的清晨,陽光穿透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城中,給這座城市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輝。
劉禪站在行宮的庭院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氣,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他深知,自己肩負着振興大漢的重任,而冀州,正是關鍵的一步。
“陛下,今日的行程已經安排妥當,您準備何時出發巡視各郡?”
一位身着官服的侍從,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恭敬地問道。
劉禪微微仰頭,看着天空中飄蕩的雲朵,沉聲道:“即刻出發。朕要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逐一巡視冀州各郡度田與編戶齊民的情況。”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彷彿在向天地宣告自己的決心。
消息迅速傳開,被派遣到各郡縣的官員們聽聞皇帝即將親臨巡視,頓時有了底氣。
他們紛紛抖擻精神,加快了度田的速度。
在冀州的某郡縣,縣衙內一片忙碌的景象。
縣令坐在大堂上,看着堆積如山的度田卷宗,眉頭緊皺。
“大人,這度田之事,雖然推進了些,但那些士族們依舊諸多不滿,我們該如何是好?”
一位師爺模樣的人,憂心忡忡地問道。
縣令站起身來,在大堂內來回踱步,沉思片刻後說道:“如今陛下親臨冀州,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壓力。不管士族們如何不滿,度田之事絕不能懈怠。我們要讓陛下看到我們的決心和成果。”
他的眼神中透着堅定,語氣不容置疑。
各郡縣的官員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帶領着胥吏,深入鄉間地頭,丈量土地,清查人口。
在一片農田旁,胥吏們手持丈量工具,認真地工作着。
一位胥吏對着農田的主人說道:“老鄉,您這片地,我們得仔細量量,可不能有差錯。”
農田的主人,一位樸實的農民,微微點頭,說道:“官爺,您儘管量,咱都配合。聽說陛下爲了咱老百姓,親自來管這度田的事兒,咱可不能拖後腿。”
他的臉上洋溢着真誠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而那些當地士族以及新晉的士族,雖然利益受損,但想到鄴城那些公然違抗度田詔命的人的下場,心中不禁一陣膽寒。
在一座豪華的府邸內,幾位士族老爺圍坐在一張巨大的圓桌旁,臉色陰沉。
“這皇帝親臨,看來是鐵了心要推行度田了。”一位身材肥胖的士族,滿臉肥肉抖動,無奈地說道。
“是啊,我們也只能配合了,不然,下場恐怕比鄴城那些人還慘。”
另一位身着綢緞的中年男子,眼神中透着不甘,但也只能妥協。
“罷了罷了,將這口氣嚥了下去,配合度田與編戶齊民吧。”
一位年長的士族,長嘆一聲,無奈地說道。
冀州久經戰亂,人口雕敝,土地荒蕪許多。
走在冀州的大地上,劉禪看到的是一片片荒蕪的農田,一座座破敗的村莊。
他的心中滿是憂慮,深知要恢復冀州的生機,任重而道遠。
“陛下,這是各郡縣最新呈報上來的度田數目。”一位官員雙手呈上一份卷宗,恭敬地說道。
劉禪接過卷宗,仔細地翻閱着。
看着那一串串數字,他的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緩。
“冀州的情況,比朕想象的還要嚴峻。土地荒蕪如此,人口更是稀少。”劉禪的聲音中帶着一絲沉重。
“陛下,如今度田之事已有進展,臣以爲,當務之急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同時遷徙些許百姓過來,開墾荒地。”一位大臣出列,恭敬地說道。
劉禪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朕決定,從即日起,頒佈鼓勵生育的詔令,對生育多子的家庭,給予獎勵。同時,在其他郡縣挑選願意遷徙的百姓,遷至冀州,開墾荒地。”
他的眼神中透着堅定,彷彿已經看到了冀州繁榮的未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劉禪開始巡視冀州各郡。
每到一處,他都詳細瞭解度田與編戶齊民的情況,與當地的官員、百姓親切交談。
在一個村莊裡,劉禪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懷中抱着幾個孩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中幾個孩子啊?”劉禪微笑着問道。
年輕的母親有些緊張,連忙行禮,說道:“回陛下,家中四個孩子。託陛下的福,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她的聲音中帶着一絲激動。
劉禪看着孩子們可愛的模樣,心中甚是欣慰。
“好好好,多子多福。往後日子會更好的。”他的笑容溫暖而親切。
當即讓手下的人賞賜了許多布帛糧食,當即便讓這位母親叩頭拜謝,大喊:“陛下萬歲!”
在巡視的過程中,劉禪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有些郡縣的土地貧瘠,百姓生活困苦,即便度田完成,也難以維持生計。
劉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他當即下令,從國庫中撥出一部分錢糧,用於救助這些貧困的郡縣,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陛下,如此一來,國庫的壓力可不小啊。”一位大臣擔憂地說道。
劉禪神色堅定,說道:“百姓乃我大漢根基,若百姓生活困苦,要這國庫有何用?朕身爲天子,自當爲百姓謀福祉。”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讓大臣們深感敬佩。
隨着時間的推移,冀州的度田與編戶齊民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炎興元年十二月,冀州的度田工作在歷經波折後,終於基本宣告完成。
廣袤的田野上,新立的田界碑整齊排列,像是守護這片土地的衛士。
在田邊,百姓們望着剛剛丈量清楚、劃分明確的土地,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爹,這度田完了,往後咱這日子可就有盼頭了。”
一個年輕後生興奮地對身旁的老者說道,臉上洋溢着質樸的笑容,眼中閃爍着希望的光芒。
老者微微點頭,臉上的皺紋因笑容而更深了幾分。
“是啊,多虧了陛下,咱這土地終於能好好種了,往後日子準能越過越好。”
他的聲音帶着歲月的滄桑,卻又透着堅定的信念。
雖然在度田過程中,當地也冒出了一些亂子,有些地方士族煽動百姓鬧事,試圖阻撓度田。
但有大漢天子劉禪坐鎮,這些亂子都被迅速鎮壓下去。
劉禪身着龍袍,身姿挺拔地站在營帳外,眼神堅定而威嚴,指揮着將士們平息叛亂。
他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針,讓冀州的局勢迅速穩定下來。
“傳朕旨意,無論何人,膽敢阻撓度田,一律嚴懲不貸!”劉禪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寒風中遠遠傳開,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膽戰心驚。
如今,度田完成,後續收尾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劉禪望着這片即將離開的土地,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度田只是大漢復興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但冀州的成功,讓他對大漢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擺駕洛陽。”
劉禪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隊伍開始啓程。
隊伍前方,旗幟飄揚,上面繡着大漢的圖騰,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劉禪坐在華麗的帝輦之中,透過車窗,看着冀州的百姓們夾道相送。
百姓們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萬歲”,聲音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劉禪微微頷首,向百姓們揮手致意,心中滿是欣慰。
經過數日的行程,隊伍終於抵達洛陽城外。
洛陽城外,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皇后、太子、諸皇子以及百官,皆身着盛裝,早早地在城門迎候。
皇后張氏身着鳳袍,頭戴鳳冠,雍容華貴,眼神中透着對丈夫歸來的期盼。
太子劉璿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站在一旁,盡顯皇家風範。
“陛下聖駕回宮!”隨着一聲高喊,城門前的氣氛瞬間達到高潮。
百官們整齊地跪地,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的帝輦緩緩駛入洛陽城,車輪滾動在石板路上,發出沉穩的聲響。
街道兩旁,百姓們也紛紛跪地,向天子致敬。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眼中滿是對天子的敬仰。
劉禪的帝輦一路前行,直到宮城。
此時的洛陽城,已經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之中。街道上張燈結綵,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將整個城市裝點得格外喜慶。
店鋪門口,張貼着各種春聯,散發着墨香。
街頭巷尾,孩子們穿着新衣,嬉笑玩耍,手中拿着糖人兒,臉上洋溢着純真的笑容。
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回來,是因爲馬上要過年了。
洛陽即將舉行盛大的元日儀式,這是大漢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也是展示國家繁榮昌盛的時刻。
劉禪回到皇宮後,稍作休息,便開始籌備元日儀式的各項事宜。
元日當天,洛陽城的皇宮內,一片金碧輝煌。
大殿內,燈火通明,燭火搖曳。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齊排列,神色莊重。
劉禪身着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莊重。
“今日乃元日,朕宣佈,大赦天下!”劉禪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充滿了威嚴。
此言一出,百官紛紛跪地謝恩。
大赦天下的消息迅速傳遍洛陽城,百姓們歡呼雀躍,感恩天子的仁慈。
除了大赦天下,劉禪還宣佈了一項重要舉措——將部分百姓遷徙到冀州,以充人口。
“冀州歷經戰亂,人口凋敝,如今度田完成,急需人口開墾荒地,發展生產。朕決定,從洛陽及周邊郡縣挑選願意遷徙的百姓,遷至冀州。朝廷將給予他們土地、農具以及錢糧等支持,幫助他們在冀州安居樂業。”
劉禪的聲音堅定而有力,爲冀州的未來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此消息一出,百姓們反應不一。
在洛陽的一處集市上,人們圍在一起,議論紛紛。
“這遷徙到冀州,雖說有土地,可人生地不熟的,能行嗎?”一位中年男子皺着眉頭,滿臉擔憂地說道。
“怕啥,陛下都安排好了,還有錢糧支持。冀州如今度田完了,說不定往後日子比咱在洛陽還好呢。”
一個年輕小夥子目光炯炯,充滿期待地說道。
在洛陽的一個村莊裡,村長正在召集村民們商議遷徙之事。
“鄉親們,這可是陛下的旨意,去冀州,有地種,有糧發,說不定能過上好日子。大家回去和家裡人商量商量,願意去的,咱就報名。”村長的聲音洪亮,在村子裡迴盪。
經過一番商議,許多百姓決定響應天子的號召,遷徙到冀州。
他們收拾好行囊,告別家鄉,踏上了前往冀州的征程。
在遷徙的隊伍中,人們帶着對未來的憧憬,雖然心中有些不捨,但更多的是期待。
洛陽城,依舊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元日的慶祝活動持續了數日,百姓們載歌載舞,享受着這難得的歡樂時光。
洛陽城,繁華依舊,街頭巷尾洋溢着熱鬧的氣息。
然而,在這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動。
洛陽與冀州度田的成功,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其餘州郡的既得利益者心中激起了驚濤駭浪。
在一座位於城郊的豪華莊園內,氣氛壓抑而凝重。
莊園的主廳中,燭火搖曳,映照着幾張陰沉的面孔。
這些人皆是來自不同州郡的豪強大族,平日裡在各自的地盤上作威作福,盡享榮華富貴。
如今,度田令的推行,讓他們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洛陽和冀州度田竟然成功了,我們可不能坐以待斃。”一位身材肥胖的士族老爺,眉頭緊鎖,滿臉肥肉隨着他的話語抖動,聲音中帶着一絲焦慮與恐懼。
他身着華麗的綢緞衣衫,此刻卻無心顧及自己的形象,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
“是啊,明着反抗朝廷的度田令,那是死路一條。可就這麼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損,我不甘心!”另一位面色蒼白的中年男子,雙手緊握拳頭,憤怒地說道。
他的臉上寫滿了不甘,眼神中閃爍着一絲決絕。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商議着對策。
突然,一位身着黑衣的老者,緩緩開口:“我們不能明着來,那就暗地操作。以度田爲名,扶持代理人,讓天下大亂,到時候朝廷自顧不暇,自然也就無暇顧及我們的度田之事了。”
老者的聲音低沉而陰冷,彷彿從地獄傳來的低語,讓人不寒而慄。
“可這代理人,選誰合適呢?”有人提出了疑問。
老者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最好的人選,便是異族!匈奴人、鮮卑人、蠻人,他們對我大漢邊境一直虎視眈眈,只要我們稍加利誘,他們必定會成爲我們手中的利刃。”
衆人聽了,先是一愣,隨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此計甚妙!這些異族一旦鬧事,朝廷必定會將精力放在平亂上,我們便可趁機保住自己的利益。”
肥胖的士族老爺興奮地拍着桌子,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於是,一場罪惡的陰謀就此展開。
ps:
昨天生日,更新慢了些,見諒。
祝大家每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