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敕封秦王,漢有大志!

炎興三年的洛陽,秋風裹挾着欒樹金黃的落葉掠過宮牆,太極殿前的青銅仙鶴香爐中,嫋嫋青煙與飄散的桂花香糾纏在一起。

大漢天子劉禪斜倚在九龍金漆榻上,案頭堆積的竹簡文書幾乎將他整個人半掩,惟有一雙佈滿血絲的眼睛,死死盯着手中那封染着西域黃沙的軍報。

黃門侍郎李賢手持軍報,腳步匆匆地踏入大殿。他身着深紫色官袍,腰間的玉帶隨着步伐輕輕晃動,臉上帶着難以掩飾的興奮與緊張。

“陛下,二皇子劉璿已徹底打通西域,鄯善、于闐等國俯首稱臣,絲綢之路重開!”

他的聲音高亢而激昂,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驚起樑間棲息的燕雀,撲棱棱的翅膀聲打破了殿內的寂靜。

正在批閱奏章的劉禪猛地坐直身子,玄色龍袍上金線繡就的五爪蟠龍隨着動作翻涌,宛如活物一般。他的手指緊緊攥着毛筆,筆尖的墨汁滴落在竹簡上,暈染出一片深色的痕跡。腰間的玉佩相互碰撞,發出清脆而空靈的聲響,卻無法掩蓋他急促的呼吸。

劉禪的目光死死盯着李賢手中的軍報,渾濁的眼中閃爍着複雜的光芒。

他顫巍巍地伸出手,接過軍報,枯瘦如柴的手指反覆摩挲着上面“龜茲滅國”的字跡,彷彿要將這四個字刻進骨子裡。

恍惚間,他想起了先帝劉備臨終前的場景,那隻佈滿老繭的手緊緊握着他,氣息微弱卻字字千鈞:“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那時的先帝,雖然病入膏肓,眼神卻依然堅定如鷹,對漢室的復興充滿了期望。

他的喉嚨滾動了一下,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激動與感慨。

“擬旨!”劉禪突然拍案而起,聲音充滿了決斷。

他這一舉動,震得案上的竹簡簌簌作響,幾片竹簡滑落地面,在青磚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李賢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手中的筆墨差點掉落,他連忙躬身應是,取出竹簡和毛筆,準備記錄旨意。

“敕封皇兒劉璿爲秦王,食邑長安以西三郡,疆域百里!許其開府建牙,自置官吏!”

劉禪一字一頓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彷彿用盡了他全身的力氣。他的眼神中閃爍着光芒,既有對兒子的驕傲,又有對未來的期許。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耀的賜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希望劉璿能夠在西域這片土地上,繼續爲大漢開疆拓土,穩固漢室的基業。

話音未落,殿外忽有一陣冷風吹入,帶着刺骨的寒意。

這陣風彷彿帶着某種神秘的力量,將几案上未乾的墨跡吹散,在青磚地上洇出斑駁的暗影,宛如一幅抽象的水墨畫。

劉禪望着地上的墨跡,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莫名的憂慮。西域雖然已打通,但鮮卑、匈奴等外敵環伺,局勢依然動盪不安。

劉璿此去,前路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李賢小心翼翼地記錄着旨意,心中也在暗暗揣測着陛下的心思。他深知,這道旨意意義非凡,不僅關乎二皇子劉璿的前途命運,更關乎大漢王朝的未來。他不敢有絲毫懈怠,手中的毛筆如行雲流水般在竹簡上書寫,將陛下的旨意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

而這個消息如驚雷般炸響洛陽城。洛陽城的晨霧還未散盡,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已覆着薄薄的霜花。

街邊的酒肆茶樓早早升起了炊煙,熱氣裹着肉香、茶香在冷空氣中氤氳。當打更人敲過卯時三刻的梆子,一條消息如燎原之火,瞬間燃遍了整座城池。

“列位看官!且聽這西域奇聞——”醉仙樓二樓的雕花欄杆前,說書人老周身着褪色的湖藍長衫,腰間繫着的銅鈴鐺隨着動作叮噹作響。他猛地一拍手中的驚堂木,聲如洪鐘。

“那秦王殿下,率領漢軍鐵騎,在西域殺得鮮卑哭爹喊娘!龜茲王的腦袋啊,當夜就懸在了都督府的城樓上!”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茶盞碰撞聲、酒碗頓地聲此起彼伏。靠窗的老掌櫃忘了擦拭手中的酒壺,壺嘴漏出的米酒在櫃檯積成小窪;幾個正在啃着燒餅的販夫丟下吃食,伸長脖子湊到說書人跟前;就連二樓雅間裡身着錦袍的富商,也掀開簾子,探出半個身子,生怕漏聽了隻言片語。

“真有這事?那龜茲國可是西域強國啊!”前排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顫抖着鬍鬚,渾濁的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老周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摺扇“唰”地展開,扇面上“舌戰羣儒”四個金字在晨光中若隱若現:“老伯,這還有假?軍報昨日剛到,陛下都下旨封二皇子爲秦王了!您且聽我細細道來——”

說着,他壓低嗓音,繪聲繪色地講述起劉璿如何巧用計謀,分化西域諸國,又怎樣在沙場上以少勝多,殺得鮮卑丟盔棄甲。

樓下街道上,往來行人也被這喧鬧吸引。

賣糖葫蘆的老漢挑着擔子駐足,串兒上的山楂在寒風中裹着晶瑩的糖霜;幾個孩童追着風奔跑,紅撲撲的臉蛋凍得發紫,嘴裡卻不住唸叨“秦王、秦王”。

就連平日端莊的婦人,也三三兩兩地聚在街角,一邊納鞋底,一邊交頭接耳。

“聽說秦王殿下方纔束髮,就有這般本事,真是虎父無犬子啊!”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婦女感嘆道,眼中滿是豔羨。

“可不是嘛,關家的外孫,能差得了?”另一位婦人抿嘴笑道,“想當年,關將軍過五關斬六將,威震華夏,這秦王殿下,怕是比他外公還要厲害!”

而此時的長樂宮,卻是另一番光景。

重重宮牆內,梅花暗香浮動,積雪壓彎了竹枝。

關銀屏的寢殿內,鎏金暖爐燒得正旺,薰得屋內暖意融融。

銅鏡前,身着鵝黃襦裙的關銀屏正對着鏡子簪花。

宮女翠兒捧着漆盤,盤中放着一支精巧的金步搖,上面綴着的珍珠和碎玉在燭光下閃閃發亮。

“娘娘,這支步搖配您這身衣裳再好不過了。”翠兒笑着說道。

關銀屏接過步搖,正要往髮髻上插,忽聽得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貼身侍女秋荷滿面喜色地跑進來,氣喘吁吁地喊道:“夫人!天大的喜訊!二皇子殿下在西域大獲全勝,陛下已封他爲秦王了!”

手中的金步搖“噹啷”一聲墜地,碎玉濺在織錦裙裾上。關銀屏呆坐在梳妝檯前,半晌說不出話來。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記得劉璿幼時,總愛纏着她講外公關羽的故事,小小的人兒睜着大眼睛,聽得入神,眼中滿是崇拜與嚮往;稍大些,便跟着軍中將領學習騎射,摔得渾身是傷也從不喊疼;如今,竟能在西域立下如此赫赫戰功,獨當一面。

“我的兒……”關銀屏忽而掩面而笑,淚水卻從指縫間滑落,打溼了精緻的妝容。

她站起身,走到窗邊,望着遠處巍峨的宮牆,嘴角的笑意怎麼也止不住,“終是不負關家將門虎種!你外公在天有靈,也該欣慰了……”

秋荷和翠兒對視一眼,也跟着紅了眼眶。“夫人,咱們該好好慶賀一番!”秋荷說道。關銀屏點了點頭,轉身吩咐道:“去,開始準備皇兒愛吃的點心,再讓人將我房中的那罈女兒紅取來。等殿下回朝,我要親自爲他接風!”

此時,寒風掠過宮牆,吹落枝頭的積雪。

遠處,太極殿的飛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彷彿也在爲這一喜訊而閃耀。

炎興四年春。

秦王凱旋歸朝。

城門處,百姓們踮着腳尖翹首以盼,孩童騎在大人肩頭,手中揮舞着自制的小彩旗。

當那支披着霜雪的玄甲騎兵隊出現在視野盡頭時,此起彼伏的歡呼聲響徹雲霄,驚起了城樓上棲息的白鴿。

劉璿端坐在高頭大馬上,玄色披風上還凝結着西域帶來的沙塵,肩頭卻已落滿了洛陽城的銀杏葉。

他望着熟悉又陌生的宮牆,記憶突然閃回到出征那日——那時的他,不過是失意士的皇子,而如今歸來,馬蹄踏過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着西域的腥風血雨。

太極殿內,銅爐中燃燒着安息進貢的香料,嫋嫋青煙在蟠龍柱間繚繞。

劉禪斜倚在龍榻上,臉色未變,依舊是波瀾不驚的模樣。

當劉璿踏入殿內,重重的腳步聲讓他擡頭,四目相對的剎那,彷彿時光倒轉。

“兒臣參見父皇。”劉璿單膝跪地,甲冑相撞發出清脆聲響。他垂眸盯着青磚縫隙裡的灰塵,不敢擡頭往上看。

劉禪坐直身子,龍袍上金線繡的五爪蟠龍隨着動作扭曲變形。

“起來吧。”他的聲音沙啞得像砂紙磨過銅器。

“龜茲那一戰,你是怎麼想到用流沙破敵的?”

殿內陷入短暫的沉默,唯有漏壺滴水聲清晰可聞。

劉璿起身時,腰間螭紋玉佩輕輕晃動,那是母后留下的遺物。

“回父皇,龜茲城外多荒漠,兒臣觀察到胡馬畏懼流沙聲……”他詳細講述着每一個細節,從如何派人挖掘沙坑,到用羊皮鼓製造轟鳴,將三萬敵軍引入死亡陷阱。

劉禪聽得入神,枯瘦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着龍榻扶手。

當聽到劉璿爲救受傷的漢軍將領,親自衝入敵陣時,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震得案上竹簡簌簌作響:“你可知,若你有閃失,大漢西域大業……”

劉璿心中一緊。

“兒臣知錯。”

他再次跪倒,額頭貼地。

“但將士們用命,兒臣不能退縮。”

殿外突然颳起一陣狂風,卷着銀杏葉拍打在窗櫺上。

劉禪沉默良久,緩緩起身走到他面前。

“好,很好,這纔是我大漢的皇子,朕的血脈,你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二皇子聞言,心中感動非常,多少年了,他一直想要得到父皇的認可,現在終於是得到了。

“兒臣不及父皇當年之萬一。”

三日後的冊封大典,洛陽城萬人空巷。

太極殿前廣場鋪滿猩紅氈毯,宛如一條流淌的血河,直通巍峨的金鑾殿。三十六名金甲武士手持長戟,紅纓在秋風中獵獵作響,宛如一片燃燒的火焰。

百姓們擠在宮牆之外,踮腳張望,孩童被舉過頭頂,好奇的目光投向那即將被冊封的秦王。

劉璿身着玄底赤紋王袍,金線繡就的螭龍紋在陽光下泛着冷光,玉帶扣上的螭龍昂首欲飛,與天子冕旒遙相呼應。

他一步步踏上漢白玉臺階,袍角掃過冰涼的石階,發出沙沙的聲響。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百姓們熾熱的目光,聽到他們低聲的讚歎和議論。

當他跪在漢白玉階前時,掌心傳來的涼意讓他清醒無比。擡頭望去,龍椅上的劉禪身着十二章紋冕服,珠簾後的面容模糊不清,唯有那雙眼睛,灼灼地盯着他。

“秦王劉璿,威服西域,功蓋千秋!”

黃門侍郎展開竹簡,聲音在廣場上空迴盪。詔書的每一個字都像是刻在青銅鼎上的銘文,莊重而威嚴。劉璿望着空中飄落的銀杏葉,突然想起西域的風沙——那裡的每一粒沙子,都曾見證過漢軍將士的熱血與忠誠。

“賜秦王金印紫綬,食邑三郡,開府建牙!”

隨着詔書宣讀完畢,金印紫綬緩緩呈上。劉璿伸手接過的瞬間,觸到了印璽上的螭虎鈕,冰涼的觸感從指尖傳遍全身。

他擡頭望向龍榻,透過晃動的珠簾,竟與劉禪的目光相撞——那眼中,不再是往日的威嚴與審視,而是帶着一絲欣慰,一絲不捨,還有從未有過的溫情。

禮成之時,鐘鼓齊鳴。劉璿起身轉身,望着廣場上歡呼的百姓,望着飄揚的漢旗,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再只是二皇子,而是肩負着西域安寧、絲路暢通的秦王。而在那威嚴的冊封背後,他終於讀懂了父皇沉默的父愛——那是藏在詔書裡的期許,是龍榻前欲言又止的關懷,更是一個帝王對血脈延續最深沉的牽掛。

第198章 以天下爲棋局,做執棋人!第298章 誰是孤島?誰是飛地?第259章 美人柔情第649章 戰雲漸密,天下矚目!第69章 試點雲南郡536.第531章 建章講武,掌控禁軍!第408章 北伐大戰略!第28章 未雨綢繆第865章 士族猖獗,魏燼復燃!第873章 城破國亡,灰燃驟滅!第168章 夫人,今宵可願與我同席共枕否?第208章 衝冠一怒,盡屠一城!第743章 案兵束甲,冷戰暗戰!第598章 大漢吳國,英雄氣短!552.第547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290章 詐降?我劉禪今生最恨的就是詐騙犯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602章 阪上走丸,剖決如流!第110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606章 太子夜奔,潑天之功!第612章 防微杜漸,以身爲局!第66章 聲望大振第64章第826章 敗不必餒,夏侯請戰!第6章 鳳雛龐統第71章 阿會喃的龍場悟道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第396章 犧牲王后又何妨?第161章 論功行賞,宛城急報!第177章 ,魏國生亂,黃鬚兒欲爭魏王位?第144章 張遼:果然是江東鼠輩!第242章 人心難收,唯有一勝!第56章 鏖戰鬥將(求追讀!)第198章 以天下爲棋局,做執棋人!第201章 微服私訪,長沙異動!第782章 曹真起復,不顧一切!第860章 科舉初選,暗流涌動!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795章 自縛手腳,敖倉決勝!第748章 冀北防區,整飭四郡!第847章 洛陽之戰:剪除羽翼!556.第551章 喪家之犬,世家要求!第305章 進退維谷,劉禪的危機!第235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536.第531章 建章講武,掌控禁軍!第19章 公子有請第856章 戰後處置,懷柔之策!第112章 荊州危局:太子劉禪計定荊襄!(求第104章 曹家兄弟,洛神甄宓!第236章 臧家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月票100加第244章 聖王之位,有德者居之!第756章 誰人敢戰,誰救社稷?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744章 冠冕黨爭,外戚甄氏!第38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237章 能忽悠一個是一個!517.第512章 委以重任,皇帝大行!第668章 世家臣服,魏庭震怖!第33章 只誅賊首(求追讀~)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691章 蜀地沐恩,天子回朝!第763章 紅粉骷髏,際會難測!497.第492章 關中震怖!第78章 如火如荼(求追讀!)第280章 孫權:枕邊風這麼有效果,要不要再第858章 強幸魏後,生存之道!第600章 代天伐魏,國本之爭!第73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152章 求和 後院諸女 約戰!第433章 火燒連營?我直接將計就計!第627章 獻妻送母,八女一夜!第656章 將死之人,攀咬羣臣!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第61章 變故突生第760章 拼死突圍,冀州歸漢!第11章 講武武選483.第478章 下潼關,魏軍的末日!488.第483章 此時曹丕還在騎馬來的路上第818章 獻計定策,亡命一戰!第904章 太子權謀,破局之策!第71章 阿會喃的龍場悟道第212章 祝融公主,交州來使!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699章 乾坤扭轉,誰是主人?第263章 他還是忘不了他的子午奇謀!第619章 龍山飄雪,天兵已至!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164章 劉禪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第413章 強國行霸道,弱國爲臣妾!(三千字第606章 太子夜奔,潑天之功!第690章 指水爲誓,狼狽奔逃!600.第595章 天命三年,五路伐魏!第108章 孫權的選擇,歷史的分叉路口!第829章 破而後立,轉敗爲勝!第269章 劉禪:這一次,讓我來保護趙子龍!
第198章 以天下爲棋局,做執棋人!第298章 誰是孤島?誰是飛地?第259章 美人柔情第649章 戰雲漸密,天下矚目!第69章 試點雲南郡536.第531章 建章講武,掌控禁軍!第408章 北伐大戰略!第28章 未雨綢繆第865章 士族猖獗,魏燼復燃!第873章 城破國亡,灰燃驟滅!第168章 夫人,今宵可願與我同席共枕否?第208章 衝冠一怒,盡屠一城!第743章 案兵束甲,冷戰暗戰!第598章 大漢吳國,英雄氣短!552.第547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290章 詐降?我劉禪今生最恨的就是詐騙犯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602章 阪上走丸,剖決如流!第110章 上架感言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606章 太子夜奔,潑天之功!第612章 防微杜漸,以身爲局!第66章 聲望大振第64章第826章 敗不必餒,夏侯請戰!第6章 鳳雛龐統第71章 阿會喃的龍場悟道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第396章 犧牲王后又何妨?第161章 論功行賞,宛城急報!第177章 ,魏國生亂,黃鬚兒欲爭魏王位?第144章 張遼:果然是江東鼠輩!第242章 人心難收,唯有一勝!第56章 鏖戰鬥將(求追讀!)第198章 以天下爲棋局,做執棋人!第201章 微服私訪,長沙異動!第782章 曹真起復,不顧一切!第860章 科舉初選,暗流涌動!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795章 自縛手腳,敖倉決勝!第748章 冀北防區,整飭四郡!第847章 洛陽之戰:剪除羽翼!556.第551章 喪家之犬,世家要求!第305章 進退維谷,劉禪的危機!第235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536.第531章 建章講武,掌控禁軍!第19章 公子有請第856章 戰後處置,懷柔之策!第112章 荊州危局:太子劉禪計定荊襄!(求第104章 曹家兄弟,洛神甄宓!第236章 臧家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月票100加第244章 聖王之位,有德者居之!第756章 誰人敢戰,誰救社稷?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744章 冠冕黨爭,外戚甄氏!第38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237章 能忽悠一個是一個!517.第512章 委以重任,皇帝大行!第668章 世家臣服,魏庭震怖!第33章 只誅賊首(求追讀~)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691章 蜀地沐恩,天子回朝!第763章 紅粉骷髏,際會難測!497.第492章 關中震怖!第78章 如火如荼(求追讀!)第280章 孫權:枕邊風這麼有效果,要不要再第858章 強幸魏後,生存之道!第600章 代天伐魏,國本之爭!第73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152章 求和 後院諸女 約戰!第433章 火燒連營?我直接將計就計!第627章 獻妻送母,八女一夜!第656章 將死之人,攀咬羣臣!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第61章 變故突生第760章 拼死突圍,冀州歸漢!第11章 講武武選483.第478章 下潼關,魏軍的末日!488.第483章 此時曹丕還在騎馬來的路上第818章 獻計定策,亡命一戰!第904章 太子權謀,破局之策!第71章 阿會喃的龍場悟道第212章 祝融公主,交州來使!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699章 乾坤扭轉,誰是主人?第263章 他還是忘不了他的子午奇謀!第619章 龍山飄雪,天兵已至!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164章 劉禪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第413章 強國行霸道,弱國爲臣妾!(三千字第606章 太子夜奔,潑天之功!第690章 指水爲誓,狼狽奔逃!600.第595章 天命三年,五路伐魏!第108章 孫權的選擇,歷史的分叉路口!第829章 破而後立,轉敗爲勝!第269章 劉禪:這一次,讓我來保護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