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4章 曹

喚來自家子女,與李家叔父見了禮,再讓他們退下去後,馮永這才與李遺分別落座。

“文軒此次過來,打算呆幾天再回去?”

李遺一聽,臉上現出些許歉意:“兄長,這一次小弟只怕得要及早趕回去。”

“哦?爲何?丞相的吩咐?”馮永一聽,不禁有些好奇地問道。

李遺苦笑搖頭:

“不是,是大人……”

“李都督?”馮刺史眉頭一皺,原本有些放鬆,靠在椅背上的身子不禁坐直了,關心地問道,“李都督的身體可還好?”

從小裡說,李遺叫馮永一聲兄長,馮永只要應下了,那麼李恢就算得上是他的長輩。

往大里說,李家在南中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興漢會早期能在南中快速擴張,當時身爲在南中當庲降都督的李恢可是明裡暗裡幫了不少忙。

更別說這些年來,他在南鄉講武堂當客居講席,爲涼州軍的軍中骨幹培養,也是出了大力。

所以聽到李恢的身體不太妙,馮永不得不關心。

李遺臉上竟是有些許悲傷,只見他嘆了一口氣:

“不算很好,開春之後,大人又病了一次。出來之前,我還特意去了一趟南鄉,大人他親口對我說,他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事實上,去年冬日裡丞相也問過李遺同樣的問題。

而他回答丞相的話,卻是不盡相同。

原因也很簡單。

丞相也很老了,至少從表面上看起來是很老了。

所以話自然是要儘量往好裡說。

同樣的,李遺去了南鄉之後,李恢問起丞相的情況,他也是回答差不多的話。

不管丞相也好,自家大人也罷,他們可能都知道自己的話不盡不實。

自己也知道丞相和自家大人已經知道自己的話不盡不實。

但有些話,他不能說就是不能說。

唯有對自家兄長,他才能毫無顧忌地說出實話。

馮刺史聽到這番話,亦是微不可聞地嘆息了一聲,然後靠坐回椅背上,喟然道:

“是啊,時不我待,不但他們老了,我們也開始老了。”

說着,心有餘悸地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腰。

“當年我帶着你們胡鬧,猶在昨日呢!哪知突然發現,我們這輩人,大多竟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文軒的孩子,也有四歲了吧?”

說起孩子,李遺臉上難得地現出笑容,點頭:

“最大的那個,確實已經四歲了。”

一輩老去,一輩成長,代代不絕,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義吧?

李遺心頭的陰鬱去了一些,剛拿起茶杯想要喝一口。

這時只聽得上頭的馮刺史笑道:

“要不要給孩子結個親?”

“哐當!”

聽到馮刺史的話,李遺手上就是一個哆嗦,差點拿不穩茶杯。

“兄……兄長莫要說笑,孩子還小呢……”

別人家不知,但在興漢會內部,只要是老兄弟,哪一個不知道,皇家想要與馮家結親?

而且最有可能的,就是想讓太子娶馮家的嫡長女。

要麼就是想讓阿蟲娶公主。

再不然,馮家次子的可能性也很大……

當然,關家虎女若是再生出第四個子女,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至於最後究竟是哪一個,沒有明確的說法之前,誰也不敢肯定。

不是他不想跟兄長家結親,相反,會裡的兄弟,有一個算一個,誰家有子女的,都會眼巴巴地看着馮家的兒女。

但都要排在皇家之後。

要不然,那就是跟皇家搶人啊!

至於皇家想與馮家結親的消息是誰先傳出來的,已經不可考了……

反正消息很靠譜的樣子就是。

馮刺史看到他這副模樣,不在意地笑笑:

“也是,是我太心急了些。對了,既然此次你要急着回去,正好幫我一個忙。”

“兄長請說。”

“你也知道,大漢將要派一批人去吳國學習操船之術,人選我已經挑出來了,到時候怕是要與文軒同行。”

“這裡頭有我的學生,這一路去漢中,到時候還請文軒照看一二。”

這一次與吳國的交易,是拿涼州戰馬和涼州的騎軍戰法換來的。

涼州,或者說馮刺史手頭的名額,至少要佔到一半。

很合理。

李遺連忙應下:“兄長且放心,小弟自會省得。”

頓了一頓,又繼續說了一句:

“從學堂裡出來的學生,都算得上是興漢會自己人,只要是會裡的兄弟,又豈會不照顧一番?”

馮永聞言一笑,不置可否。

兄弟倆人聊了一會,馮刺史看李遺面有倦容,知道他怕是一路着急趕來,便讓人領他下去先行休息。

在李遺離開後,馮刺史獨自一人呆坐在客廳裡,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直到天色將晚,關姬前來尋他,看到他這副模樣,不禁有些擔心:

“阿郎在想什麼?”

馮刺史被打斷了思路,哦了一聲:

“是細君啊,什麼時候了?”

“天都快黑了,你說什麼時候?”

因爲光線不足,再加上馮刺史坐的位置又不是靠近門口。

也不知是不是關姬的錯覺,她只覺得自家阿郎似乎刻意將自己隱入了黑暗中,彷彿在某個幕後黑手一般。

她不由地走上前,彎下腰去,湊到馮刺史面前,瞪大了眼,仔細地看了看,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這才鬆了一口氣:

“聽下人說,李文軒離開以後,阿郎就這麼一直坐在這裡,是不是他送來了什麼消息,讓阿郎擔心了?”

馮刺史點了點頭:

“丞相確實特意讓文軒送了一封信過來,裡頭說了不少事,所以我得捋捋頭緒。”

“丞相說了什麼?”

馮刺史不答,只是長嘆了一口氣:“風水輪流轉啊!”

想當年,因爲自己與張小四的恩恩怨怨,張小四就這麼被綁架到了自己身上。

只要馮刺史自己不主動開口撇清,別說有誰敢去輕易接張小四的盤,到最後就是說都不敢亂說。

到了今天,皇家用同樣的手法,把馮家子女的親事綁架了。

只要皇家沒有明確表示想要馮家的哪個子女聯姻,就算是興漢會內部,都不敢輕易接馮家的盤。

而事實上,皇家已經算是很給馮家面子了,就等着馮刺史主動推出哪個孩子但必須是關家虎女所生,這是肯定的。

想到這裡,馮刺史又是嘆了一口氣: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

關姬更是莫名其妙:

“什麼風水?什麼還不還的?”

“沒什麼,對了細君,春耕過後,我打算親自領軍出塞,巡視邊疆。”

關姬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她點了點頭:

“妾知道了,到時候自會安排軍中。”

兩漢軍事鼎盛的時候,邊境將領率領萬騎巡察防務情況,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來可以威懾諸胡,二來可以檢驗軍中訓練的情況。

事實上,馮刺史在當越巂太守時,就幹過這樣的事。

當時關大將軍還是督郵,對這種事情也是清楚得很。

“還有,到時候讓姜維也領軍過來。”

這一次終於讓關姬驚訝了:

“爲何?”

“他是護羌校尉嘛,光窩在金城那邊有什麼用?涼州的胡人那麼多,他不能只護着金城郡那點胡人吧?”

馮刺史很是理直氣壯地說道。

同枕共眠差不多十來年了,關大將軍看到此人這副模樣,又豈會不知這其中必有蹊蹺?

她輕輕一笑:“好,全聽你的。”

心裡卻是暗道,左右晚上你也跑不了,到時候榻上再收拾你!

三月,隨着不少商旅的不斷涌入,隴右和涼州的官道上,人流量開始大增。

而李遺卻是領着傅僉羅憲等人,逆流而行,向着漢中而去。

回到漢中,傅僉和羅憲就如同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樣,不再用別人操心。

而李遺,則是急匆匆地回丞相府覆命:“丞相,我回來了。”

雖然天氣已經開始暖和了起來,但諸葛亮仍是裹着一件薄毯,面容似乎更加消瘦:

“哦,回來了?涼州那邊怎麼樣了?”

“回丞相,涼州在馮君侯的治理下,百姓樂業,胡人歸心,牲畜成羣,兵精糧足,君侯讓遺帶話給丞相:一切不必擔心。”

諸葛亮聞言,眼中竟是有些發亮,笑了起來:“我就知道那小子不會令我失望。”

言畢,他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讓李遺退了下去。

待李遺的身影消失後,諸葛亮眼睛竟是越發明亮起來,他把身上的薄毯一掀,少有地站了起來。

然後從桌前堆着的各類文書裡翻出一個用布筒包裹着圓筒,定定地看着手裡的圓筒,諸葛亮的神情竟是有些癡呆了。

過了好一會,他才從布筒裡抽出一個捲起的竹簡。

諸葛亮小心地吹了吹上面並不存在的灰塵,再小心翼翼地攤開。

待竹簡全部展開,露出了上面所書的第一列字:臣亮言……

建興十四年三月底,一直深入簡出養病的大漢丞相諸葛亮,難得地出現在朝會上,給大漢天子上了一封奏章:

神明華胄,凶逆橫行,盜憎主人,橫逆交逼,漢之志士,無不怒發。

皇漢世裔,弈葉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桓靈有失,遭家不造。

魏賊,本漢家閹奴,因緣禍亂,盜漢神器,累世暴殄。

臣亮,奉先帝之詔,討賊興漢,顧瞻山河,秣馬厲兵,日思放逐。

天子親臨賊前,將士無不踊躍。

數年砥礪,漢興之地,將勇兵精,北方涼州,猛虎待命。

……

這份奏章,後世稱之爲《後出師表》。

此表一出,朝野轟動。

因爲這意味着,漢魏邊境在數年平靜之後,大漢丞相將再次領軍北伐。

目標關中,漢之舊都!

雖說不能呆在涼州跟着先生,但去吳國也是爲了更好的興復漢室嘛。

所以能回到久違的漢中,傅僉和羅憲兩人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因爲要等待另外一些人集合,所以兩人倒是有了空閒時間,居然還有心情相約一齊去街上閒逛。

“令則你有沒有覺得,這南鄭比起以前來,似乎熱鬧了許多。”

傅僉手裡拿着一串冰糖葫蘆,嘴裡一邊嚼着,一邊含糊地對羅憲說道。

這冰糖葫蘆可不便宜,都是隻有特意的食肆纔有。

那種食肆,普通人家連進去的資格都沒有。

但傅僉和羅憲是誰啊?

興漢會會首的嫡傳弟子,羅憲手裡還有一塊當年馮刺史送給他的玉馬。

有了這塊玉馬,只要有興漢會的地方,兩人完全可以白吃白喝。

羅憲點了點頭,贊同道:

“自從先生離開南鄉以後,南鄉就能靠以前的老底子了。哪像南鄭,可是漢中的郡治呢,漢中越是興盛,南鄭就會越熱鬧。”

兩人正說着話,只聽得前方突然喧鬧起來。

“怎麼回事?”

“陛下下旨,擇日伐賊!”

“轟!”

……

“伐賊?”

……

羅憲一聽,心裡頓覺不妙!

連忙拉着傅僉擠上去,原來正是官府張貼公告,只言丞相上書北伐,陛下已經應允,不日將出兵關中。

羅憲連看了三遍告示,確實沒有錯。

耳邊傳來議論紛紛的聲音,但他已經聽不進去,只覺得腦門全是轟隆隆的。

渾渾噩噩間,他下意識地看向傅僉。

傅僉張着嘴,咬了半塊的紅果“啪噠”掉了出來而不自知。

然後……

“哇!”

手裡的冰糖葫蘆也不要了,丟在地上。

“先生騙我!”

深深地感受到大人世界的險惡的傅僉,再也忍不住地哭出聲來。

羅憲同樣覺得自己的感情被極大地傷害了。

“不行,我要去找李叔父!”

羅憲咬着牙道。

“我跟你一起去!”

傅僉抹了一把委屈的眼睛,恨恨地說道。

“走!”

北伐的消息一出來,丞相已經開始調整運轉起來。

李遺身爲參軍,自然是繁忙無比。

聽到傅僉和羅憲到來,他不得不暫時放下手裡的活,匆匆來見兩人。

“李叔父,我們要回涼州!”

李遺大吃一驚:“你們是被你們的師父派去吳國的人選,現在如何能回去?”

“先生騙了我們!”

傅僉大聲地說道,如同在質問李遺一般。

“哦……”李遺一點也不意外地點了點頭,“你們難道不是他的弟子嗎?”

“這個先生的弟子有什麼關係?”

“你們身爲他的弟子,難道不知道什麼叫巧言令色馮郎君?不知道什麼深謀遠慮陰鬼王?”

傅僉和羅憲當場就蒙了。

但見李遺語重心長地說道:

“馮鬼王所說的話,多是鬼話,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雖然很想尊師重道,但傅僉和羅憲心底卻是控制不住自己本能:

曹!

“李叔父,我們要回涼州!”

李遺又是嘖了一聲:

“我真的很懷疑,你們是不是他的弟子,難道你們真的忘了他還有一個名號,叫心狠手辣小文和?”

傅僉和羅憲心底再次冒出那個字:

曹!

以下不要錢:

呃,講個歷史常識。

上一章好多書友有個疑惑,爲什麼運銅人不能用黃河水道?

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吧。

事實上,從先秦到兩漢一千多年裡,甚至兩漢以後,甚至到唐朝滅亡,統治階層從來沒有放棄過利用從長安到洛陽這段水道,但是一直沒有成功過。

或者說,大規模利用一直沒有成功過,最好的時候,也僅僅是能過少量輕便而又容易掉頭的小船。

爲什麼?

因爲這段水道真的是太兇險了。

許多地方有明礁暗礁不說,水位落差也很大,如建國以後早期比較有名的三門峽、小浪底等發電站,就在這一帶。

爲什麼有名?

就是因爲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它們的施工非常困難,我們是靠着不畏艱難的精神,努力把它們建起來的。

戰國的時候,秦國把函谷關一堵,關東六國就只能瞪眼,不是他們想不到從函谷關邊上的黃河坐船而上,而是根本行不了船。

至於爲什麼當時不能從函谷關南邊的山嶺翻越過去,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因爲與黃河無關,就不展開講了。

繼續說黃河。

西漢的時候,隨着關中人口不斷增多,到了漢武帝時期,關中糧食已經難以供應關中人口。

於是統治者就開始大力開發隴右和涼州,甚至要從漢中運糧,偏偏沒有辦法把關東的糧食運到關中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西漢也曾大力開發這一段水路,但直到國力強盛的西漢滅亡,也僅僅是鑿開了一點點能讓小船通行的水道。

所以西漢的隴右和涼州其實是很繁榮的。

甚至到了東漢前期,羌胡沒有大規模擾亂涼州的時候,在大部分時間裡,涼州糧價居然比全國平均糧價還要低,是不是顛覆了很多人的想像?

漢以後的唐朝,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楊廣舉全國之力鑿通了南北各段的運河,把它們連通成大運河,但也僅僅是能把糧食送到洛陽。

注意,也就是說,洛陽以東的黃河下游水運,是可以利用的,而且利用得很早。

但洛陽到長安的水道,仍然是個處女地,呃,最不濟也算半個,不能再少了。

到了唐高宗武則天時代,關中人口增多,糧食壓力太大,皇帝不得不經常帶着滿朝百官跑去洛陽就食。

吃着吃着,洛陽就成了唐朝實際上的陪都。

這個事情,我記得歷史書上有講過。但爲什麼會這樣,書上似乎沒講,所以大夥只知然不知所以然。

從長安到洛陽這一段黃河水道的知識,我以爲好多人都知道的,沒想到是個知識盲點,確實是我的疏漏,抱歉。

當然,以上僅僅是從地理方面來說的,至於人文啊,政治啊,這些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第1036章 項莊舞劍第0534章 丞相的親傳弟子?(先發一個大章,正在趕第二章)第0554章 千古留名第0589章 退守第1264章 大意了,太大意了第1144章 順昌逆亡第0745章 斬頭截尾第1015章 西渡,東幸第1285章 洛陽第0235章 推銷第0818章 初戰第0372章 臭味相投第1244章 這不可能!第1051章 弄巧成拙第0751章 有點誤會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615章 怎麼還要打啊?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379章 第三篇第0923章 遺傳病第0706章 風波起第0861章 意料之外的張恭第0031章 老後悔了第0511章 勸說第1130章 上朝第0293章 端午節放假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605章 生死存亡的一戰第0522章 旄牛部第0389章 我一定要爭氣(二合一大章節)第1291章 羊氏與辛氏第0608章 哪個馮郎君?第0857章 南邊第0111章 三十六計是這樣用的?第0520章 泥鰍啊泥鰍第1116章 與魔鬼交易第0126章 制度第0418章 騷操作有點多第0313章 紙和墨第0359章 中年漢子第0580章 唯快不破第1200章 病亡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796章 商議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119章 暫時的安寧第1156章 絲絲入扣第0973章 無事第0517章 軍議第0129章 稱呼問題第0827章 簞食壺漿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046章 冰酪第1241章 空營計第0166章 甜味第0552章 交代第0098章 人心第0150章 糧食換羊毛計劃第0263章 來人第0748章 誰吃誰?第0294章 爲君系彩絲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第0514章 養豬業的興起第0309章 阿梅告狀第0152章 關姬回府第0481章 張嶷第0292章 角黍第0134章 書房的談話第1092章 大手筆第1304章 連環計(給諸葛謫星大佬加更)第0219章 幫我看好那個地方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0885章 傳世的治國之道第1051章 弄巧成拙第0439章 有用的哲學第1097章 交換第1135章 提成第800章 出征第0549章 內憂第0909章 不要跟傻子玩第1038章 隱蔽戰線(二)第1024章 釣魚佬的婆娘也不空軍第1235章 司馬懿與陸遜第0659章 曹睿的選擇第0154章 此事自是做得第0261章來的第0496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第0196章 第一代廠妹第1273章 宮爭第0792章 位置決定思考方式第0869章 涼州後事第1271章 乞骸骨第0860章 關中與涼州第0920章 舉薦第1294章 推演、上庸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第0518章 平亂之始第0717章 解疑第0245章 糧食第0054章 推銷
第1036章 項莊舞劍第0534章 丞相的親傳弟子?(先發一個大章,正在趕第二章)第0554章 千古留名第0589章 退守第1264章 大意了,太大意了第1144章 順昌逆亡第0745章 斬頭截尾第1015章 西渡,東幸第1285章 洛陽第0235章 推銷第0818章 初戰第0372章 臭味相投第1244章 這不可能!第1051章 弄巧成拙第0751章 有點誤會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615章 怎麼還要打啊?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379章 第三篇第0923章 遺傳病第0706章 風波起第0861章 意料之外的張恭第0031章 老後悔了第0511章 勸說第1130章 上朝第0293章 端午節放假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605章 生死存亡的一戰第0522章 旄牛部第0389章 我一定要爭氣(二合一大章節)第1291章 羊氏與辛氏第0608章 哪個馮郎君?第0857章 南邊第0111章 三十六計是這樣用的?第0520章 泥鰍啊泥鰍第1116章 與魔鬼交易第0126章 制度第0418章 騷操作有點多第0313章 紙和墨第0359章 中年漢子第0580章 唯快不破第1200章 病亡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796章 商議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119章 暫時的安寧第1156章 絲絲入扣第0973章 無事第0517章 軍議第0129章 稱呼問題第0827章 簞食壺漿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046章 冰酪第1241章 空營計第0166章 甜味第0552章 交代第0098章 人心第0150章 糧食換羊毛計劃第0263章 來人第0748章 誰吃誰?第0294章 爲君系彩絲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第0514章 養豬業的興起第0309章 阿梅告狀第0152章 關姬回府第0481章 張嶷第0292章 角黍第0134章 書房的談話第1092章 大手筆第1304章 連環計(給諸葛謫星大佬加更)第0219章 幫我看好那個地方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0885章 傳世的治國之道第1051章 弄巧成拙第0439章 有用的哲學第1097章 交換第1135章 提成第800章 出征第0549章 內憂第0909章 不要跟傻子玩第1038章 隱蔽戰線(二)第1024章 釣魚佬的婆娘也不空軍第1235章 司馬懿與陸遜第0659章 曹睿的選擇第0154章 此事自是做得第0261章來的第0496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第0196章 第一代廠妹第1273章 宮爭第0792章 位置決定思考方式第0869章 涼州後事第1271章 乞骸骨第0860章 關中與涼州第0920章 舉薦第1294章 推演、上庸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第0518章 平亂之始第0717章 解疑第0245章 糧食第0054章 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