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階層矛盾

張林深知這個時代底層農民的心理需求,在火器沒有開足馬力地批量生產之前,他需要組建一支龐大的冷兵器軍隊作爲神機營的護衛軍。

在上萬騎軍衝殺的面前,火炮固然是最強悍的武器,但能不能擊垮敵人他不敢打包票,但卻可以在騎軍衝鋒至步軍面前的一千米內給與對方超越時代的殺傷力。

至於火槍兵,由於科技條件限制,可憐的不足百米的射程限制了這一兵種能像後世一般完美剋制騎軍。在火槍兵的數量不成規模之前,只有靠盾槍兵方陣、弓弩箭方陣和戰車營來抵禦騎軍衝鋒。

一個半月的時間,已經讓張林初步控制了整個福建路的大小縣城地帶,開始按照計劃招募體格健全、年歲不超過四十的兵員。

北宋朝廷給與非軍州禁軍士兵的待遇是每人月錢兩千五百文錢,張林直接把這個待遇提到了四貫錢,並且入伍通過一個月時間的試訓後既給二十貫錢的安家費。

這般粗暴的砸錢方式,硬生生在短時間內招募了五萬餘人。加上虎威軍和擴建後的神機營,張林麾下的總兵力可以隨時突破六萬數。

“不行,人太多了,保持四萬總兵力即可。”張林對負責募兵的呂成道:“你不要光想着人越多越好,有時候打仗並不需要那麼多人。每個士兵一月吃穿住行和月錢就十貫錢,四萬人就需要四十萬貫錢,這已經讓財賬吃緊了。”

“那不得削去三萬新兵?”呂成嘆口氣,有些捨不得,入伍登記的可都是體格健全的漢子,好歹也給神機營當肉盾不是?

張林知他心思,寬慰道:“現下三萬數新兵已是足夠,再多也沒那麼多軍械和棉甲發給他們用,若是咱們發不起軍餉,鬧將起來也夠頭疼的。朝廷禁軍爲何這般頹弱,咱麼可別走他們的老路。這羣人可以安排進鐵坊裡,一樣的月錢讓他們去挖煤開鐵礦都可以。”

“是,屬下受教了。”

“嗯,去吧,前線的事你莫要操心,安心把這羣新兵的集訓事宜搞好。有機會,我會讓他們上戰場跟朝廷兵馬練一練。”

“是,屬下告退!”

呂成離去,張林亦是幽幽嘆口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如今家大業大,各處都要花錢,銀子跟流水一般往外掏。

造槍造炮需要錢,建設沿海炮艦也需要錢,能招募三萬新兵已經算福建路家底豐厚了。

北宋除了兩浙路,開封府,就屬福建路最爲富有,蓋因福建路的建州、南劍州、邵武軍州的八九處銀場和金場。

張林當初選擇夷州島,而不選擇蜀地,也是因爲福建路的金銀鐵礦比較多,能快速地武裝出大軍。

這年頭,不是你佔了一個地方,扯旗子一呼就會有人跟你造反的。首先你得有個名正言順的道理放在前臺,而後你得有起兵家底和足夠的軍費。

就算強佔了一大片地方,你組建軍隊不給底下人發錢法糧,誰傻子跟你幹啊?

再者,你霸佔一地,便不能做得太過火,起碼你組織人造軍械得管吃管住地給一些工錢,買人家的東西也得給錢。不然又搶了大戶,又傷害了底層和中層階級百姓的利益,強募來的本地士兵也得把你給反了。

梁山賊寇把周圍一帶打了個遍,唯獨對梁山水泊的本地民衆很好,從不無禮搶錢搶糧便是這個道理。方臘叛軍也是一樣,搶大戶的財富和妻女,燒殺官吏,收納底層百姓造反也得給口吃的給點小錢花花不是?

朝廷還不差餓兵呢!

張林除了到處圈錢造軍械,也把官媒的《民知報》帶到了福建路,告民書和天子十令罪逮着北宋皇帝宋徽宗便是一頓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臭罵。

各地組織人手宣傳北宋皇帝和姦吝當朝,細數當朝宰相蔡京和高俅一夥人無法無天,欺壓良善百姓的罪惡行徑。把宋徽宗貪好風月狎妓李師師和大興花石綱、賣國求榮、對胡人卑躬屈膝的醜事一樁樁拎出來批判,比之夏桀商紂的罪行還要深重。

《民知報》在民間引發了動盪,深受中產階級商人和平民百姓的認同,但也有不少讀書人到處大罵張臨這個謀逆小人,吃朝廷的俸祿卻背信棄義地反叛天子。

德化縣城裡,更有膽子大的年邁的頑固老學究,把鞋子砸在張林辦公的縣衙大門上,指鼻子上臉地痛罵一番,嚷嚷着讓人殺他的頭,以血揚浩然正氣。

“張臨小兒,你且有膽子出來殺老夫的頭,且看老夫這脖頸硬還是你的刀硬!你想謀權篡朝,且問問天下人答不答應。”

“張臨你出來,且與老夫辯個是非,你身爲朝廷武官,不圖上報君恩,你無義。起兵造反,置高堂祖宗顏面不顧,你無德。一介銅臭行商,詩詞歌賦樣樣短淺,你無才。如你這般無義無德無才之輩,焉敢非議天子聖君。你出來,出來!”

“老夫這把老骨頭也沒多少日子活頭了,且撞死在你門口,叫天下人笑你張臨小兒連與老夫當面對質的勇氣都沒有。匹夫,你出來!”

……

府衙裡,劉忠耳邊聽着嗡嗡嗡蒼蠅似的叫罵聲,腮幫子一抽一抽的,忍不住道:“主公,我且讓人打發了他們去。”

“急什麼?”張林喝住他,笑道:“我已有安排,自會有人幫我趕走他們。”

“主公心繫天下蒼生,緣何這羣老東西不知道理,恁不講理!”

“家國天下,豈能人人能懂?這不是死讀書就能讀出來的道理,這些老傢伙啊,被朝廷寵壞了,我若得了天下,這羣人的家族裡就會有人失勢。說到底,他們心繫的不是朝廷,而是他們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利益。且等着過幾天看好戲吧。”

劉忠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目光瞅向遠處衙門口緊閉的內院門,沉思不語。

張林在大名府起事之前就已想好了以後的走工農商階級的路子,當然有跟北宋知識分子階級作鬥爭的準備,《民知報》便是他對這羣人下手而準備的刀子。

殺人禁言乃是下策,他也犯不着徹底開罪知識分子階層,畢竟有些人還是可以用的。在這個起步階段,一旦對讀書人舉起了屠刀,後果可能會超出他的預想。

他也忽然有些理解了,後世的中國這片土地上爲什麼會出現“臭老九”的現象,但逢改朝換代,總會有一批人跳起腳尖地針對新政權的出現。

在某些情況下,利用輿論來蠱惑人心的同時,也能制裁不聽話的知識分子,確實是個妙招。

第190章 宋江的苦惱第188章 祝彪好氣第423章 遼軍拼命第518章 商隊籌備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398章 大項目第17章 請客吃酒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716章 銀聯第283章 從梁山身上割肉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192章 適當地得罪一下第334章 財政吃緊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18章 賓主盡歡第465章 南下用兵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574章 精簡官員第351章 基礎工業第36章 勞動改造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60章 準備跑路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256章 殺進大名府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479章 海軍建設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131章 唆使鬱保四第169章 造反需要專業隊伍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116章 逗弄蔡媛第221章 王黼就任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691章 德里蘇丹國第614章 宗教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16章 其實不想第22章 玩火第587章 旗在人在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216章 戰後瑣事第35章 施威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314章 官僚體系的惡劣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590章 帶娃出去浪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一章 穿到陽谷縣第417章 腰山大戰第655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238章 挑撥離間第532章 官商互動第398章 大項目第281章 上課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487章 匡扶東正道教第62章 親去藥家鎮第550章 扶持蝦夷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634章 閱艦第552章 稅種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499章 賜婚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60章 準備跑路第566章 兩期五年計劃第216章 戰後瑣事第178章 二爺不是慈善家第255章 天下人第276 以法治民第476章 宿醉第487章 匡扶東正道教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189章 好女怕郎纏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149章 揹包生意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136章 建設團體得有口號和理念第368 校閱調防第70章 作秀第118章 楠兒上門邀約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258章 朝廷震怒第707章 事件發酵第614章 宗教第619章 人口遞增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
第190章 宋江的苦惱第188章 祝彪好氣第423章 遼軍拼命第518章 商隊籌備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398章 大項目第17章 請客吃酒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716章 銀聯第283章 從梁山身上割肉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192章 適當地得罪一下第334章 財政吃緊第177章 忽然間索然無味第18章 賓主盡歡第465章 南下用兵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574章 精簡官員第351章 基礎工業第36章 勞動改造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60章 準備跑路第352章 小巷姑娘第256章 殺進大名府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479章 海軍建設第589章 收拾蒙古部族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131章 唆使鬱保四第169章 造反需要專業隊伍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540章 金國身上的刺第116章 逗弄蔡媛第221章 王黼就任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691章 德里蘇丹國第614章 宗教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16章 其實不想第22章 玩火第587章 旗在人在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216章 戰後瑣事第35章 施威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314章 官僚體系的惡劣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154章 表哥表妹第590章 帶娃出去浪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一章 穿到陽谷縣第417章 腰山大戰第655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717章 尼金家族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238章 挑撥離間第532章 官商互動第398章 大項目第281章 上課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3章 嫂嫂潘金蓮第487章 匡扶東正道教第62章 親去藥家鎮第550章 扶持蝦夷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634章 閱艦第552章 稅種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499章 賜婚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60章 準備跑路第566章 兩期五年計劃第216章 戰後瑣事第178章 二爺不是慈善家第255章 天下人第276 以法治民第476章 宿醉第487章 匡扶東正道教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189章 好女怕郎纏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149章 揹包生意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136章 建設團體得有口號和理念第368 校閱調防第70章 作秀第118章 楠兒上門邀約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258章 朝廷震怒第707章 事件發酵第614章 宗教第619章 人口遞增第364章 推行新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