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遊說

槐裡,距離長安不過六十里,駐紮於此的,便是李傕堂弟李應,當李儒帶着太史慈和典韋趕到槐裡時,李應剛剛與郭汜鬥過一場,顯然,郭汜也知道長安失陷的消息,想要趁勢將槐裡和鄠縣這兩支人馬吞掉。

“將軍有令,先生不得帶軍隊入營。”攔住李儒等人的將士皺眉看了看李儒身後的幷州軍道。

“勞煩將軍在此等候。”李儒看向太史慈,給他使了個眼色。

“喏!”太史慈會意,點點頭,自帶兵馬退開城門範圍。

李儒自帶典韋入城去見李應。

見到李應時,李應有些疲憊,長安失守,兄長生死不知,這個情況下郭汜又接連跑來攻城,後方糧草已斷,這讓李應對未來有些茫然。

“先生,許久不見,怎就投了那陳默?”看到李儒,李應有些不快,當先質問道。

“將軍雖爲李傕從弟,但將軍真的以爲李傕是成事之主?”李儒不慌不忙的按了按典韋的手臂,示意其莫要衝動,跪坐下來,看着李應道:“自去歲反攻長安以來,這關中成了何等模樣,我想不必儒說,將軍也該知曉,再這般下去,莫說掃清寰宇,重定中原,以軍中將士如今這般樣子,恐怕不用太久,便會無糧可用,無財可安軍心,將軍也非不明理之人,亦是忠義之士,莫非真的要跟那李傕一直走下去,直至滅族?”

“文優,此言太過了!”李應皺眉喝道。

“不論何人佔據關中,以李郭二人之罪,夷滅三族絕不爲過,屆時將軍安有幸理?”李儒反問道。

李應雖是李傕堂弟,但爲人卻比較重義,他昔日曾在趙溫麾下爲吏,去歲李傕意圖殺害趙溫時,便是李應多次勸阻,方纔保全了趙溫性命,也算是福報吧,昨日趙溫來見陳默時,提及此事,希望陳默在有可能的情況下,保李應一命,當時李儒等人尚未出城,陳默親自去找了一趟李儒,將此事交代了一遍。

當然,前提是李應願意跟李傕撇清關係,畢竟陳默要掌控朝堂,其他人都可赦免,但李傕、郭汜二人的罪行卻是很難赦免的,不但是給天子出氣,同時也是給關中士人一個出氣口。

“先生爲何便覺得,我兄長一定會敗?”李應有些煩躁道。

“長安已失,李傕糧草已無根基,久之軍心必散,此其一也;其二,李傕麾下之兵,如今加上將軍和李桓之兵,也不過三萬有餘,城也只有槐裡、鄠縣兩座,夾在長安與郭汜之間,腹背受敵,安有幸理?其三,李傕橫行關中日久,怨聲載道,如今失勢,還會有何人幫他?”李儒認真的看着李應道:“若李傕投了郭汜,兩人或許會因爲我主暫時擯棄前嫌,然將軍以爲,郭汜是否還會如往日一般與李傕相互信任?若是相互猜忌,又如何與長陵侯相抗?”

“我若能說服兄長……”李應看着李儒。

“將軍恐怕很難說服李傕,就算可以,但這西涼諸將之中,任何人都可以赦免,但唯獨李傕、郭汜難以赦免,在下此來,是爲保將軍性命,爲李家留下血脈,否則,日後當李傕兵敗被擒之日,三族之禍,將軍又何以倖免?”李儒沉聲道:“此乃李家存亡之際,將軍切不可因一時義氣留下李家滅族之禍!”

滅族……

李應聞言沉默了,滅族,這對任何人來說,都絕對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情,但如今好似敗局已定,自己又不得不考慮李儒所言,心下有些煩躁道:“先生可否讓我考慮一二。”

“這個不忙,但在下不得不提醒將軍,若再遲疑下去,待李傕來此,將軍就算決定投誠,恐怕也要與李傕兄弟相殘了。”李儒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看着李應道:“將軍,我主不願看將軍與兄弟相殘,李傕敗局已定,但不該敗在將軍之手!”

兄弟相殘?李應想到要跟李傕對戰沙場,心中更是痛苦:“此絕非我所願也!”

“所以,將軍還請早做決斷,一旦李傕至此,將軍便只有陪李傕一路走到滅族,或是與之沙場決戰兩條路可選,無論哪一條,都絕非儒之願也!望將軍三思!”李儒沉聲道:“在下告辭。”

“先生且慢。”李應叫住李儒,猶豫片刻後道:“若在下願降,不知陳默會如何待我?”

“李暹與李利兄弟相殘,長安破城之時,李進戰死沙場,李暹也被皇甫嵩帶人射殺,我主可保證,除李傕之外,儘可能保得李家族人不被滅族,將軍回長安之後,再去司空府邸向司空求情,當可逃過一劫。”李儒將長安城的情況說了一遍,李家三代算是絕了,不過李應之子不再長安,倒是免過一劫,這也是李儒先來找李應的原因,李傕三人,是李桓和李維之子,很難勸服鄠縣。

“唉~”李應沉默半晌之後,點頭道:“末將願意歸降長陵侯,卻不知該如何做?”

“將軍只需帶城中兵馬出城,將槐裡交給太史慈將軍駐守,將軍率軍隨我回長安便可,至於其他的事情,將軍不必擔心,主公自有安排。”李儒微笑道。

長安一丟,李傕大勢已去,如今李應歸降,接下來李傕就算逃到郭汜那裡,也再難有回天之力。

“末將,聽憑安排!”李應長嘆一聲,對着李儒躬身道。

“這便調兵出城吧,留下一些兵馬,太史將軍手中兵馬恐怕不足以抵擋郭汜。”李儒點頭笑道。

“喏!”李應點頭答應,隨即給太史慈留了兩千人馬協助守城,自帶兵馬五千,跟隨李儒入長安去見陳默。

次日一早,李儒便帶着李應回了長安,來見陳默。

對於李應,陳默自然是一陣安撫,又封李應爲蕩寇校尉,將其麾下五千兵馬拆成三營,李應領一營,其餘兩營暫交白驃和鮑庚來領。

至此,陳默在長安軍權更加鞏固,同時李儒也帶着典韋去了一趟鄠縣,相比於李應而言,鄠縣反而簡單了許多,李桓、李維與陳默這邊有殺子之仇,是不可能真心投降的。

“兩位將軍稍安勿躁!”李儒這一次可不是打着陳默的旗號,而是以故友的身份前來。

“我二人子嗣已絕,如何冷靜?”李桓怒道:“當盡起兵馬與兄長匯合,共討陳賊!”

“確實!”李儒點點頭道:“殺子之仇,不共戴天,兩位將軍心意,儒也能理解,不過儒此次來,也是爲此事而來,我已聽說李傕率部繞開長安,投往槐裡,但以李將軍如今之兵力,想要攻克長安恐怕不易,在下倒是有一計,兩位將軍不妨聽之?”

“哦?”李維目光一亮,看向李儒道:“先生有何計策可教我兄弟?”

“兩位可有想過,投降長陵侯?”李儒看着二人,笑問道。

“李儒,你這是何意?”李桓拍案而起,怒視李儒道。

“兩位將軍稍安勿躁。”李儒安撫二人,笑道:“並非真降,而是……”

“詐降?”李桓皺眉道。

“不錯!”李儒點點頭道:“陳默如今雖然佔據了長安,但畢竟初佔,根基不穩,若兩位將軍率部去投,也算是爲他漲了氣勢,威嚇人心,自然高興,必然會接見兩位,到時候,兩位可請陳默親自前來受降,只要陳默一到,我等立刻……”

李儒比了個割喉的手勢,聽得兩人連連點頭。

“只要能殺此人,則其麾下部衆必亂,可趁勢奪回長安,屆時李將軍重奪長安,仍有定鼎關中之力。”李儒微笑道:“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先生智謀,勝我等百倍,我等願聽先生調遣。”兩人也沒有太多猶豫,對着李儒躬身一禮道。

“事不宜遲,當立刻出兵,當在李將軍絕糧之前,拿下長安,讓李將軍無後顧之憂。”李儒起身,扶起兩人道。

“聽憑先生吩咐。”兩人答應一聲,當下下令城中將士整軍出發,鄠縣與長安相隔七十里,趕到長安時,已是次日清晨,李桓已經在路上派人前來遞上降表,請陳默前來受降,陳默也連夜給了回書,約定了受降時候。

清晨時分,已經安排好一切的李桓與李維看着緊閉的長安城,陳默的影子都沒碰到,哪有半分出城受降之意。

“先生,陳默這是何意?”李桓皺眉看向李儒道。

“依我看,不如真降吧?”李儒看了看李桓和李維身後幾名將領,見對方對自己微微頷首,微笑道。

“何意?”李維察覺到不對,目光不善的看向李儒。

“儒突然覺得,李將軍絕非長陵侯對手,與其兵敗身死,倒不如此刻投降,尚能保得性命。”李儒看着兩人,誠懇的道。

“李儒!”李桓一把拔出佩劍,看向李儒,目泛兇光:“你算計我兄弟!?”

“是爾等太蠢!”李儒一邊笑,一邊後退道:“殺!”

“噗噗~”早已等候在側的典韋毫不猶豫的拎起了雙戟,手起戟落,兩顆人頭甚至來不及反應,便已經滾落在地,同時這支軍隊兩側迅速殺出兩支人馬,將其團團圍住,在李儒事先策反的幾名將領的幫助下,這次受降還算成功,至此,李傕也只剩下孤軍一支。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中原三分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四百零六章 緣,妙不可言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十一章 倒退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四十三章 來者不善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施離間郭太伏法第七十章 ‘家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七章 太史慈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四十章 胡風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六章 屠莊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中原三分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四百零六章 緣,妙不可言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十一章 倒退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四十三章 來者不善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施離間郭太伏法第七十章 ‘家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七章 太史慈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四十章 胡風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六章 屠莊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