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

天光尚未完全亮起,司馬府外,一支支洛陽城衛軍將司馬家的宅院團團圍住,看着那緊閉的大門,李儒微微皺眉,一旁的滿寵輕聲道:“文優先生,這司馬家並未參與昨夜廝殺,一直緊閉大門,如今未有證據,不好動手吧?”

別看陳默一直以來一旦動手,動輒屠人滿門,但陳默每次動手,必有充足理據爲依託,哪怕再多人不滿,但在法理上,沒人能挑出毛病來。

遊戲規則,陳默從不會藉助權利而僭越,一旦出圈了,陳默的道義也就沒了,一個政體是否有前途,並非僅僅取決於其所掌握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定下的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能讓多數人接受,而作爲建立制度者,又是否能遵循自己定下的規則。

無數歷史證明,只憑野蠻的力量征服,或可得一時之盛,但終究難逃毀滅,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並讓所有人去遵循,這個政體纔可以長久。

李儒點點頭,這確實是個麻煩,按照賈詡給出的名單,司馬家顯然參與到這次叛亂之中了,至少在謀劃階段,司馬防與趙申過從甚密,肯定跑不了他,只是不知爲何,到了這關鍵一步,司馬防竟然沒有動手,這讓李儒很是疑惑。

就在兩人商議之際,卻見那緊閉的府門突然被人打開,一名青年走出來,面對一衆虎視眈眈的城衛軍將士泰然自若,微笑着對着李儒、滿寵一禮道:“晚輩司馬懿,見過文憂先生、伯寧先生。”

“司馬懿?”李儒看着眼前的青年,微微皺眉,這青年給他的感覺……很危險,但哪裡危險,李儒說不上來,思索片刻後,微笑着點頭道:“原來是司馬公二公子,汝父何在?”

“家父今夜偶感風寒,恐怕不便見客。”司馬懿微笑道。

“感了風寒?”李儒似笑非笑的看着司馬懿,這種話,會有人信?

“不錯。”司馬懿認真的點點頭,面對李儒的目光始終保持着謙遜的微笑,卻並未有絲毫退讓:“不知尚書令率衆至此,所爲何事?”

“今夜洛陽城有人作亂,意圖謀害陛下及朝中百官,其中還有不少官員參與,儒擔憂大司農被奸人所害,特來查看。”李儒笑道。

“可有需要我司馬氏相助之處?”司馬懿正色道。

“不必,城中人手夠用,軍務在身,便不到饒司馬公了,仲達代我向大司農告罪,改日再來拜會。”李儒最終沒有動手,只是意味深長的看了司馬懿一眼,帶着滿寵等人收兵離開。

一直走出許久,李儒突然停下來,扭頭看了一眼司馬府的方向,突然笑道:“這司馬懿雖然年輕,但頗有城府,日後若爲敵,不好應對。”

滿寵點了點頭,這司馬懿之前應對他也看在眼裡,尋常人,哪怕楊修見了李儒和他,都會有些不自在,但那司馬懿卻是沒有絲毫侷促,對答如流,頗有大將之風吶。

“我記得,那本書冊中,有關於司馬氏的一些記錄。”李儒詢問道。

“但並非大過,不足以定罪。”滿寵點點頭。

“待此事了結之後,以此爲由,再加上暗通趙申等逆賊之事,將那司馬防抓來,我想看看這年輕人會作何反應。”李儒笑道。

滿寵點點頭,將此事應下,實際上,朝中還有很多大臣跟司馬防情況差不多,與趙申這些人過從甚密,但並未參與此事,至於最後要抓誰,賈詡那冊子上都有,司馬防正在其中。

至於爲何要如此做,賈詡沒說,滿寵也猜不出來。

另一邊,司馬府外,一直到李儒帶着城衛軍鄒遠,司馬懿方纔長長的舒了口氣,李儒長期身居高位,執掌大權,加上本身頗有智謀,初次會面,給司馬懿帶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那似笑非笑的目光,給人一種被看穿的感覺,着實可怕。

幸好,這一關暫時算是過去了。

“二哥,你怎知那趙申會敗?”回到府中,司馬孚終於忍不住詢問道,司馬懿好似從一開始就知道李儒會敗一般,這着實讓他好奇。

“爲何?”司馬懿一邊走一邊搖頭道:“李儒是何等人?昔日輔佐董卓,差點將大漢江山顛覆,雖最終未能成功,卻也因此令天下分崩,諸侯割據,後來輔佐長陵侯,謀出必中,頗得長陵侯重用,再說今夜做亂的那些人,趙申、郭酉、劉楨……一羣烏合之衆如何與之抗衡……”

說到最後,司馬懿頓住了,正看到面色鐵青的司馬防瞪着他,呃……自己這話,好像連自家老父都罵進去了。

猶豫片刻後,司馬懿微笑道:“其實從謀事之時便能看出,此番起事,朝中大臣、宗室以及一些未曾被重視的將領,這人一多,便越是容易泄密,有此一敗,也並非奇事。”

司馬防冷哼一聲,帶着兄弟三人去了書房,沉默片刻後,司馬防看着司馬懿道:“仲達方纔所言,可是說我等之中除了內賊?”

“這……”司馬懿乾笑道:“父親,孩兒也只是隨便猜測,做不得準的。”

“那你便再給我猜一猜。”司馬防哼聲道:“何人是內賊?”

司馬懿無奈的道:“其實有沒有內賊並不重要,這什麼事情,就怕人多,孩兒雖然不知道此次究竟有多少人蔘與,但大概是幾個世傢俬兵湊一湊,再說服某位不得志的將領,大概也就這些吧,長陵侯經營朝廷多年,雖然法度有些嚴苛,但大致還算公允,對陛下也還算尊重,若說這些人中,有人心向長陵侯從而告密,孩兒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見司馬防皺眉,司馬懿笑道:“當然,父親既然參與,想必都是忠義之士,就算沒人會背叛,但要密謀此事,協調各方,少不了要往來見面,若是一兩次或許還行,但這麼多人相互通氣、商議……父親,此乃洛陽,長陵侯經營多年,耳目遍佈朝野,但有一人被察覺,就可能洞悉所有謀劃,而且據孩兒所知,父親與他們謀劃恐怕很久了吧?”

司馬防點點頭,要協調人馬,拉攏將領,整合資源,分配任務,這不是談一兩次就能成的。

“若是決意出手時,便伺機果斷出手,或許還有兩三分勝算,但這麼長時間……長陵侯那邊恐怕想不知道都難吶!”司馬懿苦笑道:“對方一直沒有動手,便是等待像今夜這般,將所有藏在暗中之人引出來,而後一網打盡!”

“端的歹毒!”司馬防聞言狠狠地拍了拍桌案,面色難看。

司馬懿倒是沒覺得有什麼歹毒的,這些人算計陳默,也未見得有多光明,不過當着自家老爹的面,司馬懿肯定不能這般說,思索片刻後,認真的看着司馬防道:“父親,必須儘快與此事撇清干係,否則我司馬氏危矣!”

“今夜我司馬氏能夠逃過此劫,還多虧了仲達。”司馬防皺了皺眉,終究嘆了口氣,沒有拒絕,事到如今,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人壓根兒就不是成事的料。

司馬懿搖了搖頭,這是他爹的傷疤,沒必要一直往這兒說。

司馬防突然看向司馬懿,沉聲道:“仲達,你實言於我,可有方法助陛下覆滅陳賊?”

對於司馬懿一直以長陵侯相稱,多少有些不滿。

司馬懿搖了搖頭道:“此戰大勢已成,若不出意外,曹操恐無回天之力,那時長陵侯將橫貫東西,無論聲威亦或是名望將攀至巔峰,氣運正盛,想要從內部敗他,不可能。”

“我聽說那劉備得了荊州,還有江東孫策,益州蜀王,這些都可以倚爲外援。”司馬防突然道。

如今雖然名義上,劉備沒有繼任楚王,但事實上,劉備已經是實際上的南郡掌控者,這可是漢室宗親。

“荊襄相較於中原,不過彈丸之地,如何能擋?江東、益州不過憑藉山川大江之險,偏安一隅或可自保,但想與長陵侯相爭,已經失了最佳良機,原本看那孫策是有機會藉此機會吞併荊州,虎視益州,若能成功,還可與長陵侯分庭抗禮,但如今,劉備出現,卻是令此舉再不能成功。”司馬懿搖了搖頭,他也一直觀察着天下大勢,隨着陳默與曹操之間勝負逐漸明朗,天下三分,陳默將獨佔其二,孫策也好,劉備也罷,將再無能力與陳默相抗,至於那蜀王劉璋,早晚是被吞併的料,司馬懿並未將其計算在其中。

司馬防聞言無奈的跪坐在桌案後,一時間有些心灰意懶:“難不成,我司馬氏要眼看着漢室日漸衰頹而無動於衷?”

司馬懿點了點頭:“眼下確無機會,父親,王朝更替本也是天道循環,若長陵侯真是天命所歸,我司馬氏又何必逆天而行?”

“我司馬氏世受皇恩,如今眼看漢室國祚衰頹,難道要袖手旁觀?”司馬防不滿的瞪着司馬懿道。

司馬懿沒再多言,這件事上,他和自家老爹的觀念顯然不在一條線上,書房中再度陷入了沉默……

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章 虛實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二十章 徐晃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劉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五十一章 禮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七章 太史慈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四百八十六章 冬雪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世情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章 徐晃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三十四章 贈書
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章 虛實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二十章 徐晃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劉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五十一章 禮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七章 太史慈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四百八十六章 冬雪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二百九十九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世情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章 徐晃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三十四章 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