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故

時間流逝,雲思和娟兒先後爲陳默誕下一子一女,次子陳徵,乃雲思所出,小女陳鈺是娟兒所出,雖非嫡子,不過陳母依舊很高興,嫡子也罷,庶出也罷,那都是陳家的血脈。

至於陳默本人,雖然嫡庶有別,但因爲自己出身的關係,陳默內心裡是有些厭惡這一套規矩的,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女,何必要區別對待?是以陳默雖然沒說,但卻在淡化這一點。

“晉兒,這是你的弟弟和阿妹,以後晉兒就是兄長了,作爲兄長,要保護好弟弟和妹妹喲~”陳默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帶着陳晉來逗弄兒女,陳晉如今已經三歲,早已能說話。

“嗯~”小傢伙狠狠地點點頭,一臉興奮地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嬰兒。

“主公,文優先生來了。”典韋從院子外進來,對着陳默一禮道。

陳默示意蔡琰過來照顧孩子,雲思和娟兒如今身體還虛弱,蔡琰畢竟有過經驗。

“夫君當以公事爲重,莫要以家爲念。”蔡琰微笑着點頭道。

陳默沒再多說,起身跟典韋離開。

李儒正在廳堂等候,陳默帶着典韋來到前廳後,看着李儒一臉愁色,不由笑道:“何事能讓文優這般愁眉不展?”

“主公!”李儒苦笑着對着陳默一禮道:“此事,恐怕與主公有些關係。”

“哦?”陳默有些詫異的看向李儒:“與我有關?”

“兗州如今已大半平定,不過還有少數城池尚在堅守,據我軍在兗州安排的細作來報,張超如今被曹操圍困在雍丘一帶,仍在堅守,不過恐怕難以久持。”李儒躬身道。

張超?

陳默點點頭,張超跟他確實有些交情,當年曲陽時,若非老師願意收自己爲徒的話,更大的可能就是跟了張超,不過張超可並沒有太多收陳默爲徒的想法,最多也就是跟楊叔一樣,在曲陽領個差事什麼的。

關係的話,只能說一般,如今張超被圍,在陳默看來,也屬於咎由自取,這是曹操跟兗州士人之間的戰爭,既然當初你們選擇趁虛而入,反了曹操,那現在曹操回來就是滅你全家,陳默都不會覺得有什麼過分的。

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難不成還要自己救他?

陳默疑惑的看向李儒,卻見李儒一臉擔憂,很快,陳默反應過來了。

自己自然是不會救張超的,沒這個義務也沒這個想法,但自家老師可不一樣。

陳默可記得當初邀請臧洪留在河東時臧洪所言,自家老師最重視的不是什麼天下大義,作爲弟子,陳默對於臧洪的想法還是瞭解一些的,天下自有其定數,漢室能否中興,那得看天意,相比於這個,自家老師更重視的是自身的情誼。

比如和自己的師徒之情,和張超之間的情誼。

如今張超有難,自家老師恐怕不會坐視不理。

目光看向李儒,顯然李儒也是有些擔心這個:“若子源先生請主公出兵的話……”

“不會!”陳默搖了搖頭笑道:“老師會去請袁紹出兵,但不會來找我。”

如果當初臧洪選擇留在河東的話,遇到這件事,肯定會找陳默幫忙,但臧洪沒有,而是回去繼續幫張超,後來張超跟着張邈去了兗州,臧洪爲袁紹所重,先爲青州刺史,後又是東郡太守,遇上這事,自然是找袁紹出面。

“主公覺得,袁紹會答應?”李儒詢問道。

“不會,不說袁紹與曹操本就頗有交情,如今曹操殺張超,說起來,是張超理虧在先,袁紹怎會幫忙?以袁紹的性格,多半會拖着此事,等事情結束。”陳默搖了搖頭道:“張超必死。”

不過陳默眉頭卻微微皺起,張超若死,自家老師會怎樣反應?

這問題就有些……

陳默不可能去勸曹操放了張超,易地而處,張超既然選擇合謀反叛,那如今局勢逆轉,被殺是必然的,如果現在處於劣勢的是曹操,張超也不可能放過對方。

李儒點點頭,他也是這樣認爲的,這件事到了如今的時局,除非張超能自己破局,否則就是必死之局。

“安排人注意老師那邊動向,隨時彙報。”陳默嘆了口氣道,張超的死活他可以不管,但臧洪的死活陳默沒法不管。

“喏~”李儒答應一聲,躬身離開。

陳默又在家中陪妻兒過了幾天後,便起身趕往馮翊,今年陳默最主要做的就是主持羌民融合之事,這大半年一直在做,朝中的事情自有其他人在管理。

如此又過了數月,已經到了年關跟前,長安那邊李儒派人傳來消息,雍丘被破,張超三族被滅。

“德容!”放下了竹簡,陳默幽幽一嘆,對着坐在下手的張既道。

“主公有何吩咐?”張既擡頭,看向陳默道。

“這融合羌民之事,今年你已隨我做了一年,大致瞭解的也差不多了,現命你爲平羌中郎將,繼續負責此事,我該回洛陽了。”陳默笑道。

“多謝主公,末將遵命!”張既連忙拜道。

陳默點了點頭,每年年關,只要沒什麼大事,陳默都是跟家人過的,這幾天,他本來也是準備回長安與家人團聚的,次日一早,便帶了典韋和親衛,一路趕回長安。

興平二年已至歲末,關中經過一年休養生息,民生已經漸漸恢復甚至有幾分興旺之相,回到長安城時,能夠明顯感覺到長安城氣氛熱鬧了許多,街上行人不絕,車水馬龍,身處其間,能夠感受到那股人們發自內心的安穩和滿足情緒。

“年關過後,我準備去洛陽視察一遍,順便回河東看看。”陳默將李儒、徐庶還有賈詡等人招來,笑道:“關中之事,文優和元直主持,文和左右無事,隨我去洛陽看看吧。”

看洛陽是假,陳默真正要做的,恐怕是關心臧洪吧。

“主公,之前已經傳來消息,子源先生已經與袁紹決裂,於東郡自立,如今袁紹已經派兵去攻東郡,怕是……”李儒有些擔憂的看向陳默道:“如今,我軍尚未做好與袁紹開戰的準備。”

“放心,公私我還分得清。”陳默點點頭,他自然明白李儒的意思,眼下關中主要以恢復民生,厲兵秣馬爲主,不適合跟袁紹這樣的霸主開戰,沒有好處。

甭管袁紹優柔寡斷,但袁紹的勢力在那放着,絕不是一戰能下來的,而且此刻陳默若與袁紹開戰,很可能讓旁人鑽了空子,非智者所爲。

陳默確有救援臧洪之心,但不會把自己給搭進去,他去洛陽,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臧洪給救出來。

李儒聞言點點頭,不再多言。

“文和先生。”陳默看向一旁有些糾結的賈詡,微微一禮道:“此事關乎家師性命,有些時候,默可能救人心切,失了方寸,此番帶文和先生在身邊,便是希望若默有失當之處,還望文和能夠及時指正。”

人在心急狀態下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這也是陳默準備帶着賈詡的原因,賈詡見事極明,帶他在身邊,陳默有失誤也能及時指正。

賈詡苦笑着點點頭,這件事,其實不摻和是最好的選擇,但關乎臧洪身家性命,顯然不可能。

初三過後,陳默便帶着賈詡、典韋以及張繡出發,率領親衛以及一千騎兵趕往洛陽。

河洛之地經過鍾雲這兩年的治理,加上陳默不少惠民政策的實施,也逐漸恢復了一些人氣,自然無法跟鼎盛時期相比,但與當初董卓遷都後相比而言,如今的河洛卻是好了太多了。

“主公,東郡之事,如今子源先生已經被困兩月,袁紹並未能夠攻破,可說暫安。”偃師,鍾雲將陳默迎入衙署之後,直接將自己最近所得的情報交給陳默,皺眉道:“不過東郡本就是袁紹屬地,袁紹大軍趕來,各城望風而降,子源先生如今困守於東武陽,已是孤城之勢,若要救人,以在下來看,當儘早爲之,遲恐……”

如果等袁紹將東武陽圍的水泄不通時,那到時候再想救人可就難了。

陳默點點頭,坐於主位之上道:“先讓人送封書信去吧,我與那袁紹,多少還留了些情面在。”

名義上來說,現在陳默和袁紹之間還屬於同盟關係,雖然張揚的事是袁紹所爲,但名義上,張揚是獨立的,也算是陳默和袁紹之間的遮羞布,陳默不確定自己這封書信送過去,袁紹會是個怎麼反應,但先禮後兵,人陳默是肯定要救的。

“另外也送一封書信於家師處,派人去將家師的家眷接來關中安置。”陳默想了想又說道。

“主公,或許可以先將那張揚滅掉,遷河內之民入河洛,而後再將河內贈予袁紹換取子源先生。”賈詡看着陳默笑道:“公孫瓚未滅,袁紹如今,恐怕也不願與主公爲敵。”

陳默聞言目光一亮,點頭道此事倒是可行:“通知餘昇,命他出箕關,主動出擊,最好能攻其不備!”

“喏!”

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四百零二章 雪恥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四百七十二章 試探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一百三十九章 陳默入西涼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十八章 鄉里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五章 緩一緩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六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七十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十六章 鄉情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五章 緩一緩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十章 突破口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五十七章 怒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十三章 奇貨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十八章 鄉里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字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十五章 小人物的悲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
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四百零二章 雪恥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四百七十二章 試探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一百三十九章 陳默入西涼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十八章 鄉里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五章 緩一緩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六十一章 要挾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七十章 ‘家書’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十六章 鄉情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五章 緩一緩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十章 突破口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五十七章 怒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十三章 奇貨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十八章 鄉里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字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十五章 小人物的悲哀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