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

“這明軍怎還不動手?”八門金鎖陣中,張飛坐鎮陣中,等了半天,也不見明軍殺來,不住皺眉。

城頭上,諸葛亮看着明軍原地待命卻不攻陣,眉頭一皺,對方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賴皮,但諸葛亮也沒法,這八門金鎖陣經過自己改良之後,威力確實大,但這戰陣是屬於靜陣,也就是不能動的那種,想要前進,就只能在前進一段距離之後重新佈陣,敵人顯然也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

單是如今明軍不動,一直這麼下去,那些扛旗跑的會活活累死,這陳默,當真不好對付。

沉吟片刻之後,諸葛亮揮動令旗,但見那些跑動的旗手漸漸停下來,鼓號之聲也漸漸歇止,但原本已經結成陣勢的將士卻也重新排成橫豎相若的隊列,現在看過去,根本看不出陣勢變化。

陳默站在望塔之上看着這一幕,搖頭笑道:“這諸葛孔明到了這等地步,還不願認輸?”

荀攸笑道:“此人倒也頑強。”

“命人前去叫陣,問問那諸葛亮,可願陣前說話?”陳默覺得襄陽繼續頑抗,除了令襄陽軍民損失慘重之外,沒有任何意義,若能說降諸葛亮,也可省了許多事情。

很快,一騎騎士飛馬出陣,來到八門金鎖陣前高喝道:“諸葛先生可在?吾王請先生陣前一敘,若諸葛先生願意,請於一刻鐘後,來陣前相見!”

騎兵在八門金鎖陣外來回馳騁ꓹ 將這句話喊了三遍之後,方纔策馬撤回ꓹ 城外的荊州軍也沒放箭射殺,一來只有一人,殺與不殺都沒有意義ꓹ 二來這也算是兩軍使者,在不會影響戰局的情況下ꓹ 斬殺來使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受人詬病。

來使撤走之後,張飛看了看對面並沒有動作的明軍ꓹ 想了想ꓹ 回到城頭,看着諸葛亮道:“孔明,你要不要去見?”

“此行,那陳默必然是前來說降,不過亮觀此人,並非善類,若是不能談妥ꓹ 或許會動手拿人,翼德隨我同去。”諸葛亮點點頭ꓹ 人家都劃下道來了ꓹ 諸葛亮不能不去ꓹ 否則這八門金鎖陣按照對方這個法子ꓹ 擺下去也無用。

“好,某也想看看那陳默長得是何等樣貌ꓹ 若有機會ꓹ 便將其生擒。”張飛狠狠地點點頭道。

諸葛亮對此倒是不抱太大希望ꓹ 陳默若是如此好抓,也不可能走到如今這一步了ꓹ 他既然提出陣前一敘,必然會做好充足準備。

想了想,諸葛亮看向身旁的夏侯博道:“夏侯將軍,你且趁着我與那明王敘話之際,命人將五臺元戎弩車推到城外,莫要讓敵軍察覺。”

“喏!”夏侯博聞言也沒多問,直接答應一聲。

“孔明,你想殺那陳默?”張飛看向諸葛亮道。

“弩車校準不便,想要射殺一人不易,我想待明軍出兵之際,以此五弩給明軍一個下馬威。”諸葛亮笑道:“翼德準備一下,待會兒看看那陳默會帶幾人出陣,若是人多,我等便不去,若是在十人以內,你挑選十名精銳相隨。”

“好!”張飛很痛快的答應下來。

一刻鐘後,陳默帶着典韋、徐晃二將以及十名親衛來到兩軍陣前,算準了位置,敵軍就算有連弩車也射不到這裡。

諸葛亮同樣帶着張飛來到陣前,雙方相隔足有三十步遠,顯然對對方都有戒備之心,陳默的目光自動掠過張飛,落在一身儒袍,騎乘白馬的諸葛亮身上,微笑道:“你便是孔明?”

“長陵侯慧眼。”諸葛亮坐在馬背上,微微欠身,只稱呼陳默爲長陵侯,卻不稱明王,也代表着諸葛亮或者說劉備這邊並不認可陳默王的身份。

“放肆!”典韋和徐晃面色一沉,厲聲喝道:“王上早已晉封明王,乃當今天子親封,荊州寡民,難道不聞天下事呼!”

後一句顯然是徐晃說的,典韋是說不出這種話的。

“天下事自有天下人來評說,長陵侯身受皇恩,卻幾度借權勢威逼天子,此番封王,也不過是長陵侯自娛自樂,我等可從未認過!”諸葛亮微笑道。

徐晃還想再說什麼,卻被陳默擡手止住,他不想在這種問題上浪費口舌,王也好,侯也罷,不過是一封號,有了錦上添花,沒有也沒人會覺得陳默不行,他看向諸葛亮,指了指他身後的軍隊道:“孔明,你不會真以爲,此陣便能攔我去路吧?”

“長陵侯之能,亮從來是信服的,不過這天下事,自有公論,長陵侯窮兵黷武,暴虐天下,自然該有人來擋,縱然亮不敵長陵侯,也願以這微末之身,告知這天下人,世間還有公理,還有人可以不畏強權!”諸葛亮肅容道。

“孔明這話就說的有失偏頗了,自董卓入京把持朝政以來,天下處處戰亂,若無兵,如何掃平亂世?況且朝廷每次出兵,都佔據大義,何來窮兵黷武之說?至於暴虐天下,孤雖非聖賢,但孤治理關中二十載,令關中國富民豐,冬日再無凍死,老有所養,少有所教,不說人人豐衣足食,但關中也好、冀州也罷亦或是中原之地,這些年少有餓殍,不敢說有功,但與暴虐卻也無關吧?”陳默看着諸葛亮,聲音漸漸高亢:“反倒是荊州之地,因你等而亂,爲滿足劉備一己之私,這荊地男兒幾乎都被迫參軍,不但與朝廷作對,更妄圖謀奪蜀地基業,同宗相殘,妄興戰事,這才叫窮兵黷武,孔明,問問你身後這些將士,他們有哪個真的想打仗?又有哪個,是想真的與我軍奮戰到死?你自詡仁義,卻不知,你的仁義卻是讓這荊州軍民無端送死,這是小仁小義!”

“我主劉備,自領荊州牧以來,三餐儉素,無奢靡之風,且處事公允,荊州治下無貪官污吏,更無奸詐小人,賞罰分明、舉賢任能,頗受荊州軍民愛戴,如何事小仁小義!?”諸葛亮朗聲道。

“孔明啊,真正的仁義,是看不到的,你真以爲尋常百姓會在乎官員吃什麼喝什麼?”陳默搖了搖頭:“百姓在乎的是自己能否吃飽穿暖,日子是否有盼頭,若你能讓治下百姓吃飽、穿暖,律法嚴明,不會讓百姓隨時擔驚受怕,此方爲仁義,至於貪官污吏……不是沒有,而是荊州連能貪的都沒有,這人性本貪,貪官污吏古往今來是無法徹底杜絕的,你說荊州無貪官污吏,這不是自誇,或是你能力不足未曾看到,或是荊州如今已是貪無可貪,不管哪一樣,都不是能夠拿出來證明劉備如何厲害,只能證明其無能,至於賞罰分明,舉賢任能,若連這個都做不到,有何臉面治理一方?”

“久聞長陵侯最擅舌辯,今日一見,這般顛倒黑白的本事,亮望塵莫及!”諸葛亮深吸了一口氣,對着陳默一禮道。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看看你身後這些人吧。”陳默笑道。

諸葛亮卻沒有回頭,微笑道:“不必去看,我主乃奉行大義,長陵侯欺君罔上,如今雖然勢勝,卻也不過是過眼雲煙,就如那王莽一般,早晚爲人所敗。”

“那你說何爲大義?”陳默笑問道。

Www▪ttκǎ n▪¢〇

“奉天而行,此便是大義!”諸葛亮笑道。

“何爲天?”陳默問道:“若說天子爲天,那孔明此刻更該投降纔是。”

“所謂天者,並非定是天子,如今天子囚於長安,我等不思營救,而是盲目聽從,那隻可稱之爲愚忠,天乃天下公道正義,長陵侯本爲漢臣,頗受皇恩,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如今卻反行謀逆之舉,天下有識之士,心懷正義之人,如何能容?今日雖然得勢,然天道昭彰,長陵侯此等霸舉必不能長存於世!”諸葛亮朗聲喝道。

“那敢問孔明,你所言心懷正義之士,這天下有多少?”陳默笑問道:“我告訴你何爲天,百姓爲天,天並不虛無,而天子便是百姓之子,古語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若這王土之上無百姓,何人來耕作?何人供養朝廷?自靈帝以來,漢統衰落,宦官禍國,這本非天子失德,實乃天道循環,漢室國祚已然走到盡頭,無力再爲民謀福,是以有百姓揭竿而起,或許他們在你看來渺小,但卻是這天下基石,爾爲所謂大義,枉顧百姓生死,你所言萬民擁戴,恐怕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無端臆測爾,試問天下百姓,有幾人願意食不果腹,還要擁戴讓他們食不果腹之人?”

諸葛亮面色沉下來,這是大義與小義之爭,大義便是皇室正統,而陳默卻是避開了這個點,只說百姓如何,極盡蠱惑之能,一字一句不離百姓吃穿,自然能得民心,相比之下,大義於百姓,於尋常將士來說,太過縹緲和遙遠,自然不及陳默之言動人。

諸葛亮看着陳默,微微一禮道:“長陵侯言語之能,亮佩服,還請長陵侯前來破陣吧!”

陳默看着諸葛亮,語氣也冷下來:“我與你說這許多,你還要頑抗?莫非真以爲一座八門金鎖,便能將我擋住?”

“多說無益!”諸葛亮欠身道。

“好,便叫你看看我如何破陣!”陳默冷哼一聲,調轉馬頭帶着衆人迴歸本陣,諸葛亮看了陳默一眼,也帶着張飛回歸本陣,準備再度布開陣勢……

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十六章 鄉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四十章 胡風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十章 突破口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五十一章 禮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七十章 ‘家書’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海艦隊第一百章 分道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十章 黑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
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十六章 鄉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四十章 胡風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十章 突破口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五十一章 禮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七十章 ‘家書’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海艦隊第一百章 分道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十章 黑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