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

蔣奇一死,對馬岱來說,不過是偶遇的功勳,但對整個河內來說,兩個有權調動兵權的一個被困,一個戰死,河內諸縣兵馬便無人統率,崔耿趁勢將野王、河陽、平皋、州縣盡數佔據,兵鋒更直指郡治懷縣。

旬日之內,半個河內便都被關中軍納入囊中,各縣守軍幾乎未曾反抗,顏良糧道至此徹底被斷絕。

合圍之勢已成,雖未曾完全包圍溫縣,高順讓馬岱將一些降卒帶來,也沒有安排他們做內應,只是將如今河內局勢讓他們知曉,並將他們放入城中,讓他們勸顏良投降。

這些降兵本已經兵敗投降,不明白高順爲何放他們回來,當下直奔溫縣,求顏良收他們入城。

顏良在確定四周並無伏兵之後,讓人以繩索將他們接上城池。

“爾等既是蔣奇部將,蔣奇如今何在?”顏良將這些人招來,詢問道。

這些人自然不敢說自己已經投降,是被敵軍放回的,只說蔣奇在軹縣、波縣因兵力不足接連戰敗,逃往溫縣時,遇到關中將領馬岱,蔣奇被殺,殘兵潰逃,他們一路逃來溫縣。

蔣奇之死,讓顏良有些愧疚,若能多分一些兵馬給蔣奇,或許蔣奇也不會如此戰死,但若非自己這邊兵力充足,此刻溫縣恐怕也已經步上了軹縣與波縣後塵,關中軍這次來勢洶洶,但主公準備卻頗有不足,守在河內的兵力遠遠不夠。

當然,這也是因爲河內經歷幾次戰事,人口被陳默帶走了大半,河內大族如司馬家都已經去了鄴城尋求庇護,雖有良田無數,但此處已經成了袁紹和陳默之間交鋒的前沿之地,便是留下來的人口,有能力的,也多往北地遷徙,如今的河內,人口上已經大不如前。

陳默想要河內,看重的也是希望在北岸能有個足夠發力的地方,而袁紹對失去了人口之後的河內,顯然並不是太過關心,顏良屯兵於此,還是因爲攻佔成皋失敗後,發現陳默調兵頻繁,是以讓顏良和蔣奇留在此處防備陳默進攻,否則,陳默要拿河內比現在要更輕鬆一些。

從反應速度來看,袁紹和陳默、曹操之間的差距在這一仗中便體現出來了,陳默和曹操調動兵馬相對更流暢一些,也更及時,而袁紹這邊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無疑慢了半步,顏良的求援信已經送去鄴城好幾日,此時袁紹方纔開始調集兵馬,命韓猛率軍來援,但就算援軍趕到,能救懷縣,但想解溫縣之圍可不容易。

顏良得知溫縣已成孤城之局後,心情有些沉重,但對於守住溫縣卻頗有信心,畢竟溫縣城池堅固,兵馬糧草充足,哪怕被敵人斷去糧道,也足夠支撐很久,足夠讓袁紹攻回來,現在他只需堅守。

只是溫縣四周諸縣皆下的傳言,漸漸在軍中傳開,不安的情緒隨着時間的推移卻無任何援軍抵達而蔓延開來。

或許在顏良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守城軍民卻開始擔憂自己的未來,雖然陳默風評要好一些,從未有過屠城之舉,但在這樣的亂世,誰又能保證?

而且,城破之後,那些攻城將士也很難約束。

這樣那樣的不安情緒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嚴重,哪怕高順未曾攻城,但援軍、後方糧草也沒見送來,士氣開始低靡,有人開始逃跑,當顏良察覺到不妥的時候,這樣不安的情緒,已經很難再安撫下來。

“將軍,韓猛已經率領大軍抵達懷縣,崔將軍不敵,退走州縣,看那韓猛的架勢,似乎是要一路殺過來重奪城池,崔將軍遣人前來求援。”幾名副將也不知道高順爲何圍着溫縣卻遲遲不攻,如今韓猛殺來,若讓韓猛攻到李城,溫縣之圍自然瓦解,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怕是都要白費。

“傳我軍令,明日天明攻城,此戰,溫縣需一戰而下!”高順點了點頭,起身朗聲道。

“喏!”衆將聞言,連忙躬身應命,雖然奇怪高順爲何在圍了這麼久不攻,反倒在此時攻城,而且以溫縣之堅固,就算關中軍勢衆,想要一戰而下,恐怕也很難吧?

但高順軍令已下,衆將也不敢怠慢,當下傳令爲攻城做準備。

次日一早,顏良如同往日一般巡視城池時,關中軍出現在視線之中,列起整齊的陣型,投石車、井欗、衝城錘、雲梯這些大型攻城器械不斷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顏良其實並不在意,以溫縣之堅,守上月餘還是沒問題的。

只是當戰士正式開始,衝鋒的號角響起來,黑壓壓的關中軍推着各種器械攻城時,久經戰陣的顏良察覺到不對,守城將士軍心渙散,作戰無力,任顏良如何鼓舞士氣都沒用,人心已經在這段時間散了,而作爲主將,顏良不但沒有及時察覺,甚至未曾做過太多鼓舞士氣的舉動,此時臨陣再想鼓舞,卻哪裡鼓動的起來,暴怒之下,顏良甚至連殺幾名將領以震懾軍心,但收效甚微。

剛剛開戰,便能感覺到守軍明顯的頹勢,雖然成功將第一次猛攻給擋下來,但付出的代價卻不少,顏良大怒,親自提刀,不斷將衝上城頭的關中軍斬殺,手中環首刀砍到捲刃,但關中軍卻勢如潮水,顏良終究只是一人,如何擋得住士氣如虹,潮水般衝上來的關中軍?

戰爭持續到中午時,顏良也開始力竭,他已驍勇聞名,但也終究還是血肉之軀,一人又能殺幾個關中軍,淡淡的無力感在心頭縈繞,會輸!溫縣怕是守不住的念頭不斷在心頭冒出來,手中的刀似乎也失去了力量一般,隨着時間的推移,那種無力感越來越重。

或許顏良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作戰也會這般無禮,往日裡那股一往無前的氣勢似乎消失了,任自己如何想要鼓起來都難以做到。

守軍的狀態,高順能夠明顯察覺到,看了看天色,高順扭頭看向旗官:“陷陣營……攻!”

“喏!”

旗官答應一聲,連連揮動令旗。

“嗚~”

帶着奇特穿透力的號角聲哪怕在喧囂的戰場上也依舊清晰,攻城的關中軍自發分開一條道路,一支身披鎧甲的軍隊自軍中殺出,直奔城牆二來。

正在廝殺的顏良感覺壓力突然一輕,心神微微一鬆,但當他看到那支如同夢魘般的軍隊出現在視線中的時候,突然覺的渾身一冷,遍體生寒。

守不住了!

顏良心頭髮涼,雖然刀還在動,但一顆心卻漸漸沉下去,本就動搖的信念,隨着這支軍隊的出現徹底被摧垮。

當日河畔,這支軍隊帶給他的震撼太大了,兩倍於對方的兵力,士氣正盛的時候,卻被對方殺的丟盔棄甲,狼狽奔逃,哪怕以驍勇稱於世的顏良,面對這樣一支軍隊,也難以提起勇氣去面對。

本就已經被摧垮的信心,在這支軍隊出現的時候徹底丟失。

“撤軍!”顏良咬了咬牙,這支人馬出現,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溫縣怕是守不住了,他選擇了最明智的做法,既然難以守住,那便保留有生力量再與對方周旋。

敗勢已定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選擇,原本無可厚非,但當一個以熱血、驍勇著稱的武將,選擇了這樣理智的做法時,對武將本身而言,卻是可悲的。

“顏良已廢,不足爲懼!”當高順得知顏良率部自東門出逃時,並未叫人攔截,只是命人點起狼煙,讓馬岱率領騎兵尾隨追擊。

沒有人理解高順這句話的意思,或許只是勝利者的宣言而已,但在往後與冀州軍的交戰中,漸漸發現這位曾經勇冠三軍的河.北名將似乎已經沒有曾經傳說的那般厲害。

當然,這是後話,戰爭尚未結束,溫縣還未徹底佔據便不算勝,高順用兵雖然犀利,但卻更加謹慎,他不以個人勇武聞名,但每次作戰,卻是攻無不克。

當年在洛陽無人問津,只在西園負責練兵的小將,如今再回中原,第一戰卻將名動天下的河.北名將殺的毫無還手之力,高順之名,自今日之後恐怕會威震當世,當然,陳默的識人之能經此一戰之後或許更會被天下人欽佩。

高順入城之後,立刻集結陷陣營,沉聲道:“傳我軍令,擅殺百姓者,斬!掠奪民財者,斬!趁機作亂者,斬!”

高順入城後第一件事就是嚴明軍紀,在這個亂世而言,軍隊攻破城池,趁機掠奪財物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幾乎是默認的規則,像高順這樣嚴格約束部衆的將領在這個時代並不多,能約束住的更少,或許說是唯一也不爲過。

陷陣營立刻領命,迅速結成一支支十人隊散往城中,約束三軍,高順則派人往洛陽彙報,此番大戰,河內是陳默明確要的地盤,也是之後與袁紹對戰的戰場,如今溫縣已下,已經在北岸有了根基,陳默的大軍便可以大舉渡河。

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十四章 膽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四百九十七章 暮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十章 推薦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解風情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四十章 胡風第二十一章 稚童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二章 授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六十章 發泄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七章 瑣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
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十四章 膽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四百九十七章 暮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七十章 推薦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解風情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四十章 胡風第二十一章 稚童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二章 授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六十章 發泄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七章 瑣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