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何雨柱第一次亮相很是“成功”,至少是成功的嚇住了他部門的手下們。
按照有員工給領導組的小信信來說,就是何雨柱的嘴臉,比解放前的資本家都醜陋。
這也是正常。
經歷過二十年的發展,集體企業裡也是有了一些很不好的現象。
比如原來宣傳的是工廠是全民所有,工人是工廠的主人。
這話並沒有錯,也是因爲這種宣傳,很多人真把工廠當成了自己的家,一輩子無怨無悔的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了所從事的工作。
但也有另外一種自認主人的意思,也就是認爲工廠是他家的,在自己家裡吃吃喝喝,拿點東西,都不算犯錯。
這種潮流雖然現在還見不得陽光,但在一些基層領導心裡很有市場。
而質檢員,少的管一個車間,多的管一個廠,妥妥的職低權重。
都說拿着雞毛當令箭,但事實上,雞毛要是用對了地方,那就是令箭。
百人百心,就算小青年都是熱血,但他們的家人也會有各種的想法,從而影響到他們。
何雨柱在開會後,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他畢竟也是在職場混了小二十年了,雖然沒用過這些噁心人的手段,卻不代表他不知道。
所以他散會後是主動找常務副廠談了這個事情。
也不是外人,就是王主任的老公老艾同志。
這也是老艾同志謀求的另一種發展。
他在職場之上,已然升不上去了。而他現在那個位置,又算得上重要,這兒是四九城,不少人在盯着。
老艾同志,包括他身後的人,壓力都是很大。
要是這個年紀一點成績沒有,最多也就是調任個閒職等退休。
所以老艾同志做出了這次豪賭,或者說想着散發一次餘熱,爲他所從事的事業,奉獻他的最後一次衝鋒。
老艾同志職轉企,他那個位置暫時還掛着,但實際管理已經交給了別人。
那也有交換的意思在裡面,換取對方全力支持他搞現在這個電視機產業鏈。
這個並沒有什麼好說的。
企業裡的複雜,與職場相比,那還是屬於簡單的了。
畢竟在企業裡,只要努力做事,那就能看到成績。
而不像在職場似的,你往前一步,後面有人拖着你往後退三步。
“···艾主任,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
我估計下面同志意見會不小。
畢竟到這個部門都是想着過來當大爺的,現在被我這個一劃線,····”何雨柱把所有情況全部述說了一遍。
“怪話少說,不利於團結。”老艾同志的白頭髮又比以前多了不少。
臉上的皺紋也是,特別眉心那塊,就像是誰欠他八塊錢似的。
估計現在王主任肯定不樂意跟老艾同志同眠共枕了。
但眼神中的堅定,以及身上的氣勢卻是比以前更加炙熱。
以前還在職場的老艾同志,總有一股衰老的氣息。
就像那種別人看到廉頗滿頭白髮的歲月無力感。
而現在,這股氣息完全沒有了。
應該說,現在的老艾同志,論精神上來說,就是一個成熟的中年工作狂。 “幹工作,得罪人是肯定的。
你做得再好,那也有說怪話搞小動作的。
你談的那幾條,我覺得沒問題。
讓他們嚴以律己還錯了?總好過以後他們犯錯了,帶着銀手鐲,哭着求着讓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要好。
放心,你大膽去做事。
天捅破了,我給你頂着。”老艾同志說話言簡意賅,相當不客氣的大包大攬。
這也正常,他破釜沉舟,選擇現在這個位置,本來就是在賭事業的第二春。
畢竟企業管理者的生命力與掌控力是遠比職場上要久遠的。
職場之上,現在上面也在宣傳領導幹部年輕化。
這個並不是改開後纔有的,而是建國後就一直有。
就連老人家也是退了幾回。
如果老艾在職場,那麼現在做的,就是站在邊上,給年輕人打輔助的年歲了。
但如果企業做出來,並且像是這種“高科技”企業。
那麼他也能在工業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且這個企業,永遠會打上他的個人烙印。
就像後世我們說到某個企業,不會說現任的管理者,而是說那是誰誰誰手裡出來的一樣。
想要成功,光靠他一個人肯定不行。
wωω t t k a n ℃o
所有成功的企業,肯定都是一羣人的集體努力。
所以這個天,他必須要替何雨柱這樣認真辦事的人給頂住。
何雨柱也是早料到這個結果了,他過來彙報一下,只是對領導的尊重。
哪怕這個時候老艾同志對他嫌棄的要命,說他這點小事都承擔不了,但臉上的笑容,說話的語氣,就從原來的公事公辦,變成了現在的長輩對晚輩了。
何雨柱又拿出幾份報告,往前一遞笑着說道:“我寫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內容,您幫忙把把關,看看是不是太過於嚴了。”
何雨柱這是準備開頭就一板斧,把以後質檢部門的規矩全部定死。
像他手上這些建議,是他花了好幾條煙,請方老頭那幫老專家參考目前集體企業的規章制度,去蕪存菁總結出來的。
洋洋灑灑,第一是《質量紅線若干條》,這是對下面產業鏈供應商的,重點就一條,次品率超過百分之五,立馬停止合作,停產整頓。
其他還有問題朔源責任追溯方面的,以及供應商黑名單。
黑名單也就是那種出了問題,屢教不改的,直接踢出供應鏈。
連老江湖老艾同志看到這些,都忍不住直抽牙花子,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柱子,這個是不是太狠了。
都是咱們自己的兄弟企業,雖然廠子有大有小,但都是國家的。
具體事情具體對待,總不能一竿子打死,不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吧?”
何雨柱苦笑道:“這上面肯定沒錯。
但我們也要知道我們的敵人是誰。
這不是供應咱們國內市場的。
這是外貿。
咱們的對手,都是有幾十上百年經驗的私人企業。
咱們作爲後進者,要從那些人碗中搶飯吃,除了要以快打快之外,那就是我們不能犯一點錯誤。····”(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