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娓娓道來,把剛纔那個小廠領導說的故事,重新又按照邏輯性描述了一遍。
很多事情,哪怕面對王主任,何雨柱也不敢多嘴。
比如說,那個小廠的領導層,應該是保護着那個大才,這在目前來說,就是很不合適的。
萬一傳播的太廣,就難免被有心人給盯上。
當然,就剛纔那個小廠領導的大嘴巴,估計傳播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這個年頭何雨柱也顧不上別的,只要不是他親手害人,這也就足夠了。
何雨柱把小廠怎麼起來的,說的稍微模糊,但對這種模式,卻是相當欣賞。
何雨柱笑的帶了點自嘲,很是無奈的說道:“···我是想着,現在咱們很多企業都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一個廠子把廠裡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全都包了。
我不是說這個不對,而是這大概會造成人力使用的重疊,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
別的不說,就是咱們南鑼鼓巷,現在有多少供銷社代銷點?
當然,我說的也不是這個,而是剛纔那個梳理產業鏈的問題。
我是想說,其實梳理一條產業鏈並沒有那麼複雜。
咱們有許多現成的廠子,只需要對那些廠子做一些技術以及資金上的扶持,就能爲想要梳理的產業鏈增加上某個環節。
不用爲了缺顆螺絲,咱們就新建一個廠子,從而造成資源的重疊浪費。
·····
咱們梳理一個產業鏈,只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部門,一幫技術支持人員,還有一個專門的貸款渠道。
當然,必要的監管與考覈還是要有的。”
何雨柱說的其實也是老調重彈,像是現在的集體經濟,其實也就是如此梳理的。
當然,何雨柱新加進去的概念,就是有條件的扶持與監管。
這是跟目前那些做法不同的。
也別說現在,後來改開後,咱們引進某款汽車的產業鏈,也是把零配件全部拆開了,然後找各個廠子對標。
能行就用,不行就淘汰,很少會想着扶持的說法。
何雨柱這番說法,更多是對着剛纔在區領導那受冷落的解釋。
他是真心想着給區裡出主意,但區裡領導聽到要動用那麼大筆錢,卻是以爲何雨柱敷衍他們,雖然沒有搞得很難看,但也是心裡都有個疙瘩。
“錢怎麼解決?人才怎麼解決?”王主任不動聲色,卻是問出了關鍵問題。
“有償債券,還有那些要改正錯誤的人。”何雨柱言簡意賅,卻是說出了心裡早就準備好的答案。
這個不是何雨柱臨時想起來的。
而是他一直在思索着這些問題。
當然,更多時候是胡思亂想。
比如規劃自己以後的人生時,想到以後該做什麼,就想着如何去完善那個想法。
這樣類似的想法很多,有些想到某個臨界點,想到某個難題解決不了,就拋在了腦後。
有些卻是梳理成可行的東西,是被何雨柱當成了備用。
越是重活,越是愛這個年頭,也就想着守護住他所珍惜的東西。
還是那句話,至少現在工人對上領導,不會自覺低人一頭。
農民破衣爛衫的進城,也不會有人鄙夷他們。
每個人的頭顱都是擡的高高的,並不曾被慾望壓得擡不起頭。
何雨柱知道大勢難逆,他一個小人物,也是改變不了太多。
但他至少還是改變了一些,像是四九城周邊的各種養殖場跟大棚,還有類似他鼓動軋鋼廠跟公社合作的水泥廠玻璃廠那些小廠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爲着周邊的百姓帶來了好處。
至少他所在公社,有時候何雨柱下去走走,能看到小孩子穿着新衣服在街面上得瑟了,很多在磚廠工作的人家,也能隔三岔五割上一頓肉了。
這是何雨柱樂意看到的。
也有很多事情,何雨柱心裡有揣測,卻是誰都沒有說。
就像咱們跟老毛子交惡,但咱們這邊很多能說上話的人,又都是親近老毛子那邊的,然後有了風雨。
這完全不像前世的傻柱跟別人侃大山吹的那樣,是因爲別的什麼什麼的。
不是個人對個人,而是咱們是不是要成爲別人附庸的一個爭論。
也就是王主任了,換第二三個人,何雨柱都不會說這些。
他跟王主任關係好是一方面,至少在王主任面前,說話稍微出格,他不怕王主任給他記小本本。
再就是王主任家男人,在市裡工業口算是能說上話的。
剛纔王主任找何雨柱問話,肯定也不是她想問。
她一個街道主任,區領導都是沒辦法的事情,她問了有什麼用?
肯定是替某些人問的。
如果對方真能把何雨柱說的那些話聽進去一點,能執行一些,何雨柱覺得,至少不是壞事。
王主任沒再言語,雖然何雨柱已然簡化再簡化了,但在現在來說,還是一個大工程。
像是這樣的梳理,除了國字頭,也就幾個大城市能進行。
關鍵那還得全市都是齊心協力的去努力。
王主任看着何雨柱戲謔的說道:“柱子,看來你是爲了準備去地方做準備。”
何雨柱懵逼了,反應過來之後是連連搖頭,他連忙否認道:“王姨,我可沒想過去地方。
沒那個想法,也沒那個本事。
我也就閒下來的時候,會胡思亂想一些。
王姨您也知道,這些年我也搞出不少小東西。
我也會想着,如果讓我做一個企業,我該如何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怎麼才能讓一個企業,永遠想着往上,而不是稍微有點成績,就想着躺在成績本上吃老本。”
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對別人說這個話,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駁。
但王主任對這個上面可是太懂了。
街道上面不少企業,業績已然幾年沒有增長了。
像是何雨柱搞的那個豆芽作坊,還有那個糕點廠,到現在還是當初何雨柱幫忙搞的幾樣東西。
也別說市場,就是王主任自己,都吃膩了那些。
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會想着創新那些事。
大多數的領導,還是想着不貪,守成,把攤子經營下去,讓廠裡工人有口飯吃,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