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基層羣衆的汽車
高振東滿嘴都是理由,就差編成順口溜考研了。
“快說快說。”高振東的話拉起了同志們十二萬分的好奇,他們覺得這東西能拉人能拉一點貨,已經夠好了,沒想到還有高手?
高振東在黑板上畫了以一個日後鼎鼎大名的小麪包,轉頭道:“就這,小麪包!”
要說這時候的條件,真要配置車輛的話,小麪包絕對比兩廂轎車受歡迎。
看着黑板上那個真的長得跟吐司麪包差不多的車子,同志們陷入了迷茫,這尼瑪是個啥?
只有十三機部的同志倒是對這東西比較熟悉,至少樣子看着熟悉。
“振東同志,你這看起來和漢斯佬的大衆有款汽車有點像啊。”
高振東笑了起來,果然,專業的就是專業的,一眼能看出來這東西和誰比較像。
世界上最早的麪包車,就是大衆的Transporter,廠內代號Type 2。順便說一句,甲殼蟲是Type 1。
“對對對,是很像,好東西我們就要用嘛,或者叫做廂式多功能車更合適一點。”
“嗯,我覺得還是麪包車更好聽,朗朗上口。”十七機部總工笑了起來,大家也一樣。
“這個車,車長不超過4米,底盤要高一點,前後整體橋,板簧懸掛,三排7~8座,後兩排可拆卸,發動機1.2升,調教偏低扭,手動變速箱,對了,這車得是後驅。”小面,必須是後驅!
一開始聽着高振東說的這車,只覺得充滿了將就的味道,前後整體橋和板簧懸掛,在後世被戲稱爲板車懸掛。
但是同志們越聽,就越覺得高振東的設想很妙。
車長比較短、車身比較高,意味着在這時候的路況下,通過性就比較好,能去到更多的地方。
前後整體橋、板簧,這輛車的結構就極度簡單,好造好修,可靠性好,而且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裝!
再結合後驅、偏向低扭的發動機調教,意味着這臺車的裝載能力強。
手動變速箱省油、便宜。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着一件事——高振東同志是在真的想造一臺普通老百姓能儘早開得起的車子,也許這一天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後,但是最先普及的車,大概率還是這臺車。
“誒,你們別說啊,這臺車聽起來,我都想用了,用在基層公務用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十一機部的同志是做過基層工作的,經驗極爲豐富。
能裝人,能拉貨,使用成本也不高,通過性好,用在基層公務非常合適。
“是啊,而且把第三排甚至第二排都去掉,再改一個小貨車出來,在基層和廠礦也很好用,是大型運輸車輛很好的補充。”十三機部的同志笑道,畢竟大卡車的出動成本高,載貨量大,相當一部分運輸工作出動大卡車都是不合算的,而且能鑽的地方還沒這玩意兒多。
高振東聽見他的話,驚爲天人,這位同志這麼快就能把雙排座、單排座小貨車給提出來,對於汽車的使用,其基本功也不是一般的紮實。
至於皮卡就算了,油耗大結構複雜成本高傻長傻長的,這年頭不好用。
對於高振東這個建議,大家都讚不絕口,這種車型乃至衍生車型,的確是現在最合適我們絕大部分基層使用的,如果說兩廂小轎車對內基本沒有使用的必要性的話,那這個車對於我們乃至貧苦的第三世界國家,都極爲實用。
這個車子哪怕不拿來賣,就是搞援助,那也是極好的。大家心裡都浮起了這麼一個念頭,對那些窮兄弟們來說,這車比什麼轎車之類實用得多。
“嗯,這個車子,你們一定要搞起來!你們要是不搞啊,我們可就自己上了啊。”十一機部的副領導開着玩笑。
可是十三機部的同志可不敢認爲他們就在開玩笑,衆所周知,玩笑是內心真實想法的外在表現形式。
“可別,領導,這件事情我們來做就好,就不麻煩你們了。你們的工作重要,這些小事情,就不要浪費精力了嘛。”十三機部的司長笑呵呵的說。
“那其他車型呢?振東,你還有什麼想法?”部總工很是好奇,他腦袋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
沒想到高振東搖了搖頭:“沒有太多了,最多還有一個適合農村基層交通條件的中型客車,其他的,按照中級、高級轎車的佈局去搞就行,我倒是沒什麼具體的想法,想來十三機部的同志是有想法的。”
他的話聽起來平平無奇,卻讓幾位同志都肅然起敬,你看,高振東同志最關心的,只有基層羣衆的生產生活。 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腦補出這個結果的。
其實這是高振東的實話,這年頭的中高級轎車他是真不熟,特別是外形、風格之類,他是實在不太能接受的,至於技術,到了中高級車了,有啥就往上裝啥就行,堆料堆技術就完事兒,十三機部的同志比自己熟悉得多。
但是他還是補充了一句:“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三點式安全帶和ABS剎車防抱死系統,能在這些車上得到強制性安裝。這兩樣東西都花不了幾個錢,但是效果我覺得還是很好的。”
ABS是早就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才發明出來沒幾年,但是十三機部的同志是知道的,對於高振東的話非常重視:“嗯,我會向部裡提起這個事情,由部裡來安排。”
不論這兩個建議是否現實,但是人家的出發點都是爲了司乘人員的安全,自己這邊作爲主管汽車生產的部委,總不能當沒聽見。
“振東同志,你看我們是不是派幾個人過來,跟着你們的同志一起做最後的試驗,既能提前接收技術,也能減輕你們的工作負擔。”事情最後還是要落到這臺發動機身上的,十三機部的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臺發動機的完成度很高,早一點來人,就能早一點把技術轉移過去,人家高總工可是說了,1.2、1.5、3.0這幾臺系列發動機,都要接手的同志來完成。
高振東點點頭:“嗯,這很有必要,具體的事情,你們的同志和我們三分廠技術處的樑發明同志溝通就可以。”
驗收會時間雖然長,可是過程還是很順利的,主要是實在挑不出毛病來,來參加驗收的同志們自己都沒到這個水平,對着一臺遠超自身水平的發動機自然是挑不出半點毛病,非要說的話,略高的壓縮比是個問題,但不是主要問題。
一切都很順利,該簽字的簽字,該蓋章的蓋章,只有十七機部總工在簽字的時候,總有一種吃軟飯的錯覺,嗨,部裡什麼都沒幹,人家自己從廠裡的研究經費裡面擠一點出來,就把這個國家級的重大成果給完成了,讓他作爲分管技術的部委領導,實在是有些汗顏。
甚至人家擠的經費,只有加工費、材料費、一點點試驗費,別的費用一概沒有。
看了看樂呵呵的高振東,是他做的?那沒事兒了。
眼看離下午下班還有不少時間,十三機部的司長顧不得高振東再三挽留吃晚飯,拿着資料轉身就跑。
一坐上自己的車子,就對駕駛員同志道:“儘可能快點,我要回去見領導。”
嘎斯-69搖搖晃晃,向着十三機部“飛”奔,飛是飛起來了,但是奔得不快。
要是規劃裡的那些車子早一點生產出來就好了,就能把這東西換掉,司長在心裡想着。
畢竟“松江牌”轎車是高級轎車,整個生命週期30年一共也只生產了7萬3千臺不到,63年就更是沒多少,就算是主管機動車生產的部委,他們也只能用嘎斯-69先湊合。
想到這裡,他的心情更加急迫,自己有沒有好車子先擺一邊,但是手上這件事情是真的重要。
半個小時不到,他就衝到了領導的辦公室裡。
看見他到來,十三機部的領導倒是不覺得奇怪:“今天你去參加發動機驗收會,怎麼樣?其他部委的同志功力如何?有你們司的幾分風采?哈哈哈。”
既然有跨部委的工作,那科技司司長參會之後來找自己彙報情況那就是肯定的,領導還順口開起了玩笑。
沒想到自家的司長卻是一臉的慚愧:“沒想到啊沒想到,我現在知道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什麼意思?”十三機部領導有些懵,開個會怎麼成這樣了?
只見自家的司長將手裡的一份資料往自己這邊一遞:“您親自看看吧,他們做了一臺很了不得的發動機。”
領導接過來一翻,第一頁的性能總表就讓他瞪大了眼睛。
“不可能吧?這是奔馳220S那臺最新式發動機的水平啊,而且體積排量重量還小了這麼多!這些同志,難道衛星還沒放夠?”甚至他有些生氣。
“不假,這些數據都是真的。而且,到我離開爲止,那臺發動機的滿額定功率連續運行時間已經差不多140小時了。”
“嘶~~~~~~~”十三機部領導倒吸一口涼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