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事實,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聽見,對於他們來說無論如何談不上心情愉快。
不過想一想上一屆人家說的是“K-13M都是用的我們這個導彈的技術”,相比之下,好像又不那麼難過了。
果然,幸福都是比出來的,相對論在心理學上的含金量永遠都在。
不管他們心裡想什麼,很明顯別國的武官並不會照顧他們的面子和想法,而是遵從着內心最原始的本能。這和幾十年後花旗佬那短暫的一家獨大20多年時,買武器更多考慮的是政治,考慮的是交保護費不同。
這年頭買武器,那是真的準備打仗的,除非白送或者沒有渠道,否則大部分國家買武器都是想要能用得好。
畢竟S2纔過去不到20年,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而且這20年間,實際上全世界的戰爭基本也就沒消停過,只是能打出巨大影響力的,也就那兩場,其他的基本都是爛仗,包括正在熱鬧的交趾之戰也是如此。
至於打出影響力的是誰,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
看着圍在雷電-1邊上的人們,白熊的人心裡有些苦澀,武備,終究還是要靠戰績說話。
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幾十年後,他們會在“戰績”這件事情上吃個大虧,虛標終究是虛標,吹得再久也不能轉換成真正的戰鬥力。
當他們繼續往前走的時候,才發現事情遠遠不像他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南方同志彷彿像是瘋了一樣。
“他們居然把射程30公里的防空導彈擺上了貨架!!!我要向他們提出抗議!!”一名白熊武官看着前方一張展覽海報上大大的“дальность:30KM”發出了尖銳爆鳴,當然別的國家也許看的是另外一行“Range:30km”,兩者意思一樣,我們負責製作海報的同志也許美術功底尚待提升,但專業性和體貼程度卻是極爲良心。
“冷靜一點,達瓦里氏,我們沒有抗議的理由。”其他人勸解道。
“30km的防空導彈,只有一個解釋,他們將我們支援的S-75防空導彈仿製型擺上了貨架!!”他絕對不相信我們除此之外,還能有任何別的可能性。
“嗯……我的同志,也許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嚴重。”一名已經將這個展臺看了個大概的白熊代表團成員道。
他不止是看到了展臺上的東西,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在更高層次知道更多的情報,畢竟這個甚至在我們體系內長期連個正式名稱都沒有、這次爲了參展才混上“旌旗-3”編號的導彈,在白熊那邊知道的不多。
這個命名也是高振東的建議,打上自用編號體系的烙印,別人買起來也要放心痛快得多。五大善人同款,自用全新,在軍工裝備上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還要嚴重?人們將目光仔細的看向了這個展臺,當一件事情被一位經驗豐富的駐外武官定義爲“嚴重”的時候,那就值得人們好好探究探究。
在這個命名爲“旌旗-3”的展臺上,是一枚防空導彈實體,以及一整套作戰單元模型。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介紹。當看清楚這枚防空導彈的長相的時候,來自白熊的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他說的“嚴重”是什麼意思了。
這枚導彈和S-75完全不同!和S-75誇張的長度和碩大的體積相比,這枚導彈只有4.5米長!沒有助推器!
而就是這個堪稱小巧的體積,居然實現了30公里的射程和25公里的射高!很明顯,這個射高是專門優化的。
這讓整個白熊代表團的人都陷入了一種不真實的虛幻感,難道南方同志在發射衛星的時候,在太空中發現了什麼來自宇宙的神秘科技?
外星人,也是60年代開始的極爲流行的科幻題材和時髦話題。
要知道白熊自己的S-125,也就是打下F-117A的薩姆-3,彈長是5.89米,射程才16公里。
不只是白熊自己,來到這裡的任何一個國家,對於這枚導彈的體積、射程、射高,都表示出了極度的震驚!
這裡面任何一個參數看起來都僅僅是主流水平,但是結合到一起就成了頂尖水平。
關鍵在於,這枚導彈和雷電-1一樣,同樣戰績可查,雖然戰績沒有那麼的輝煌,但是戰績的身份又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
那是一架花旗的F-105,在導彈的旁邊一張展板上,清晰無比的展示了一堆F-105殘骸的照片。
看到這裡,白熊代表團的成員甚至有些慶幸,最終受傷的還是花旗佬,那沒事兒了。
在所有人看來,這枚簡潔無比的導彈,透出一種極致的技術美感,尤其是高盧人更是這麼覺得,衆所周知,高盧人在“美”這個東西上有些偏執。
不過他們倒是不用在這裡打這個導彈的主意,他們是單獨開小竈的。
甚至就連那個被高振東和所有同志們無比嫌棄的“十-X”形彈翼,都被人們認爲是技術的結晶,威力的來源。
你有戰績,你有理。
評判的標準就是這麼樸素。
而對於各代表團來說,驚喜還不僅僅是這麼一點。
“這枚導彈是三聯裝履帶底盤機動!”白熊的人能猜到一點,但是其他國家的人看到這個導彈的發射車模型,簡直驚喜。
對於這裡的大部分國家來說,白熊的S-75是壓根機動不起來的,而S-125現在也是固定陣地,機動發射是改型的事情。
一套能隨部隊機動的30公里中程防空導彈,在這個年頭意味着什麼,所有人都非常清楚。這讓突擊力量或者是機動部隊的防空能力陡然上升。哪怕是對於已經擁有S-75和S-125的經助會國家來說,搞上一兩套這種導彈,也是不虧的。
“三聯管裝,對導彈的可靠性非常有保證。”有不少人早就對露天戰備的S-75、125頗有微詞,但是那兩個導彈太大,想裝進發射管也裝不進去。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摺疊彈翼,發射管發射,倒不是我們導研院的同志非要這麼搞,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巴不得就搞個發射架發射算逑,反正這東西就是個過渡的玩意,這也是這個導彈被放上貨架的原因。但是沒辦法,前面“十-X”彈翼埋下的坑,如果不採用這種方式的話,發射架會非常複雜,這個導彈在過渡期很難上艦,就連上履帶底盤都很麻煩。
被自己埋下的坑倒逼着裝了個逼,導研院的同志們也是哭笑不得。
不管他們是什麼心態,反正參觀者就一個感覺——先進!太先進了!馬太效應——贏家通吃這件事情,在軍事上展現得無比的冷硬直接。
“嗯,雷達還是類似S-75的雷達,這能很好的兼容我們已有的訓練體系,在人員成本上會節省很多,形成戰鬥力也很快。”
脈衝PD是不可能脈衝PD的,這十年都不可能賣脈衝PD的,平板縫隙什麼的也不行,也就只有利用原有S-75的雷達體系,才能被批准出口這樣子。
不過我們倒也不是完完全全的沿用S-75的雷達,我們用數字信號處理器改了雷達的後端,雖然前端還是那個前端,但是在功能上和性能上,和S-75的雷達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
這就是高振東曾經建議的,數字信號處理板是不能出口,尤其是不能出口到白熊那邊,但是數字信號處理器就問題不大了。對於白熊的數學和集成能力,高振東表示了充分的尊重。
看着那套形似S-75雷達,但是參數和功能猛串了一大截的雷達參數表,以及功能表中的原本沒有的幾項抗干擾功能,就連白熊在心裡發苦的同時,都有去弄一套回來的衝動。
“這個履帶底盤和我們的PT-76水陸坦克有些像,我要抗議!!!”還是那位“抗議哥”。
不過他的眼光很毒,這個底盤雖然外形看起來和PT-76的底盤區別很大,但的確就是按照高振東的建議,用PT-76的兩棲底盤改出來的通用底盤,熟悉這個底盤的人能通過數輪子和測輪距看出端倪來。
“你什麼都做不了,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相比主戰裝備,底盤、槍械之類的東西,在這個年頭並不是非常看重,潛規則裡是不管的,而且這個底盤外形變化還挺大。
展臺邊上,已經圍滿了諮詢的各國武官,這套防空系統實在是太過亮眼,但凡是個正經國家都有點忍不住。哪怕是不買,瞭解瞭解世界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發展現狀,當個情報用也是極好的。
至於類似法老國、西巴之類的國家,熱情極爲高漲,畢竟別人買這東西可能僅僅是爲了防身,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那是真的要抄傢伙上。就算是西巴的空軍歷來戰功赫赫,面對髒三空軍有相當的心理優勢,也不妨礙他們對這套防空系統產生極大的興趣。
至於法老國就更不用說了,別看他們國土面積算得上廣大,實際上真正需要防禦的目標,這種系統不需要太多套就能獲得極好的效果。
打個比方就能看明白這套系統對他們的意義——提前出現的薩姆-6,而且射程射高相比薩姆-6都要更好。
沒有去湊熱鬧的就兩家,一家是高盧,一家是白熊。
並不是因爲他們有更好的,前者是因爲他們在這個導彈上所需的技術早就達成了協議,後者則很簡單——拉不下那個臉。
在這個年頭,除了航天核能少數尖端領域之外,中遠程、中高空防空幾乎可以說是軍工皇冠上的明珠,如果說反坦克導彈、便攜防空導彈等領域,白熊還能帶着點“不恥下問”的優越感的話,那在這個領域他們是絕對拉不下臉的。
白熊的老毛病了,現在不會改,以後也同樣改不了。
“看來南方同志的發展速度,遠超全世界的想象。”
“是的,但是這一點很奇怪,這種發展軌跡,有些超乎常理,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南方同志智慧、堅韌、有文明傳承、能吃苦耐勞,並且有一批捨得犧牲的英雄和大量兢兢業業的普通人。”
“我知道,但是這還是太快了,太快了……”
看着這片特殊的展區裡的一切,還有大量的諸如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等各式武器組成的陣容,所有的白熊和高盧人都有些覺得不真實起來。
一名白熊武官看着前方,帶着一點凝重開了口:“你們關注的是這些能造成直接殺傷的裝備,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件甚至一個人都殺不了的裝備,這件裝備的出現,表明南方同志對於裝甲部隊的使用,已經有了體系化的想法和行動。他們真是什麼都敢賣啊!”
“哪一個?”代表團的人知道,這位達瓦里氏可能在裝備技術上比較薄弱,但是在裝甲兵運用上卻很有研究。
“這裡……”這名武官指向了前方的一臺裝備。
這臺裝備周圍並沒有多少人,別說60年代了,就算是放到21世紀,普通軍迷也會覺得這東西不夠刺激,但是懂行的人卻很清楚,它代表着什麼。
這是一臺裝甲指揮車,展板上的資料看起來更加讓人觸目驚心。
——“第二代裝甲指揮車”。
這東西甚至已經是第二代了!
這是一臺利用通用履帶底盤研製的裝甲指揮車,相比第一代使用裝甲輸送車改裝,這臺二代指揮車在空間和電功率這兩個核心基礎參數上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有了這兩個基礎,這臺二代車和一代車相比,功能性能自然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看來部隊對一代指揮車很滿意但是又不滿意。
很滿意,是這種裝備的確能有效提升作戰指揮效率,對高質戰鬥力的形成有很大幫助。
至於不滿意就不用多解釋,既要又要還要唄。
此時,高振東在老早就提出來的通用履帶底盤的含金量再次上升,這東西幾乎可以用於一切機械化履帶裝備,除了在一線主戰的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不能用它之外,其他的都行!拿來就能用,大大的節約了同志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