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醜啊
黃總對他的話沒有太多懷疑,因爲他知道,高振東在飛機氣動設計上很有造詣,瓷飛廠用老攻-5改的戰-7,就是他給了相當多的氣動外形設計指導,人家單是理論資料拿出來都是幾十頁幾十頁的。
而高振東也並不準備在此階段的米格-21上玩太多的花活,這就是個截擊機,速度、高度達標,有個好雷達,能帶導彈,作戰半徑差不離就行,能在有限的改進和成本下提高一些就可以。
畢竟在上次的空軍裝備規劃會議中,定下來的三級三型裡,米格-21仿製型定位就是純純的截擊機。而且高振東很清楚,未來二十年空軍裝備發展的速度有多快,在這東西上面暫時不值得投入那麼多。
很長一段時間內,相對北面,我們空軍都不可能是攻勢態勢,作戰半徑大了也出不去,而對其他方向,小一點也夠。
而且截擊作戰,實際的作戰半徑有些不一樣,截擊作戰更多是引導之下,走高-高-高的截面飛過去,打了攔截彈就走了,纏鬥、巡邏、待命等等消耗很小,不需要留出三分之一那麼多的航程來折算空戰時間,而且高-高-高截面是最省油的。
老毛子不少截擊機的作戰半徑就是那麼算的,高高的飛過去,扔導彈,掉頭。
而黃總看着高振東畫的這個圖,一邊看一邊品,越發覺得這玩意看起來雖然醜,比F-8還醜,因爲F-8的下顎進氣口的形狀和比例看起來比這個要協調一些,而高總工畫的這個,純純的地包天。
但是如果拋開審美,只從功能上去看的話,這個進氣口保證了和米格-21基本一致的進氣量,同時上頭那個雷達椎並沒有太過破壞總體的氣動外形,而且直徑還挺大。
那個前伸的進氣脣口看起來難看一點,但是對進氣效率是有幫助的,同時這個位置,也能保證在大迎角下的進氣效率。
最主要的是,這個看起來對於進氣道的改動並不大,除了機頭部分後面就沒有了,只要機頭進氣脣口部分設計得當,保證進氣效率,那後面部分什麼都不用改,相比兩側進氣改動量要小得多。
再考慮到東北航發所對提升至少10%推力的樂觀程度,這個機頭的改動下基本保證原有飛行性能還是相對樂觀的。
想到這裡,黃總覺得這個醜醜的機頭居然有點好看起來,至少很可愛。
不對不對,我一定是腦袋出毛病了,這東西純純的就是醜,黃總搖了搖頭,好像想讓自己清醒一點,他心裡的審美良知和技術實用之間,在狠狠的幹架。
幹架歸幹架,但是對於技術的判斷和敏感性還是有的,這條路,能行!而且代價相對不大。
能燃燒顏值換來一個大口徑雷達,這筆生意在黃總看來,還是很划算的。
“嗯,高總工,這條路子我們去趟一趟,我覺得能行。”
“這個設計,可能會對極速的影響大一些,但是對於巡航速度是沒什麼影響的,作爲截擊機,巡航速度同樣非常重要。”
速度越快,空氣阻力上升程度越是劇烈,氣動外形變化對於速度影響越大,所以高振東偏向保守的說極速可能會有影響,巡航沒什麼問題。
巡航速度決定了這個截擊機能在多長時間內趕到截擊陣位,而極速不是用來趕路的。米格-21的R-11F-300發動機加力耗油率是中間推力狀態耗油率的2.5倍,再加上加速過程,實際上極速飛行雄起不了幾分鐘,用來趕路是明顯不合適的。
“嗯,但是如果航發所那邊的推力真的能上升10%的話,我想問題不太大,幹了!”黃總也有自己的判斷,和高振東基本一致。
“那就行,不過我覺得這飛機有個地方必須改。”
喲,這個話就很嚴重了,黃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哪一塊?”
“必須”,就連進氣方式改變,高總工剛纔都沒用上這個詞。
高振東指着黃總帶來的資料上,米格-21線圖的機頭部分:“彈射座椅!或者說整個彈射逃生系統。”
“彈射座椅?這個彈射座椅看起來設計很周全,爲了防止在高速下彈射的迎面氣流傷害飛行員,專門設計了帶離彈射,用座艙蓋保護飛行員,氣流趨於穩定之後才拋棄座艙蓋,看起來挺不錯的。”
不得不說,老毛子這一套看起來是真的關懷拉滿,思慮周到,問題是有點超綱。他們後來的彈射座椅很好,但是不包括米格-21F這個。
高振東搖了搖頭:“這一套動作看起來不錯,好像保護很好,但是有個最大問題,我剛纔看了一下這裡面的資料,這套系統太複雜,環節太多,很容易出問題。而且對於老毛子的自動化系統,我的態度比較保守,相信我,這套東西真的用起來,非常容易出事。” 這套系統在軍中素有“活棺材”之稱,那是必須得改掉的!
高振東這話讓黃總心裡一驚,不是前面對問題的解釋,而是最後一句話。他知道,高振東是國內當前最頂級的自動化技術專家,他寫的書,他們所裡不少同志都還在抱着生啃呢,就三個字——“太難了”。
這種頂級技術專家對某一個具體系統下的判斷,是必須要好好考慮的。
“真有這麼嚴重?”前面只是在消化吸收,還沒有具體上手進行實際的調試試驗,這個系統到底用起來是什麼情況,也還不是很清楚。
“真的,這樣,我建議你們額外向老毛子進口一些彈射座椅,放在模擬座艙火箭推動試車臺上進行一下完整的試驗,要多做幾次。這關係到飛行員的生命,怎麼慎重都不爲過。”高振東此刻的臉色很嚴肅。
模擬座艙火箭推動試車臺,聽起來挺複雜的一個名字,但是黃總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東西,哪怕在這之前還不知道這玩意。
“嗯,行,這方面我回去安排一下,如果是真的,那問題可就嚴重了。”這東西本來就是飛行員同志的最後一層安全保障,如果這東西出了問題,別說戰時,就是平時訓練巡邏都可能對飛行員同志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座艙保護,還得考慮一下彈射時的高速氣流怎麼處理。”他順口提起了一個新問題,這是相互商量,倒不是說他想不出來。來都來了,既然發現問題,一起商討一下。
“我覺得飛行員的抗荷服、代償服、飛行頭盔其實是能起到足夠的保護作用的,只要彈射時固定得足夠好就行。這方面,倒是可以在火箭試車臺上全面試驗,結合醫學方面,就能確定。”高振東沒有大包大攬,但是把自己的潛臺詞桑說得清清楚楚,實際上後來的彈射座椅,大部分都是不帶這些花裡胡哨的功能。
說到這裡,高振東想起來我們早期改進的彈射座椅其實也一般般,他頓了頓,還是把自己的建議提了出來:“我建議你們找防工委,看看能不能進口一點高盧人,甚至約翰牛的彈射座椅學習學習。高盧人和約翰牛那兒,我們還是有口子的。”
約翰牛的馬丁貝克彈射座椅那是真不錯,要是能搞到,必須得抄一把。
黃總笑了起來,高總這思路那是真開闊,居然把主意打到高盧雞和約翰牛的頭上去了。
“行,這個事情我們和防工委那邊提一下。高總,你是國內翼身融合技術的應用創始人,你覺得我們這個飛機用這個技術合不合適?”
這個問題也是他很感興趣的,畢竟攻-5改戰-7,翼身融合的好處肉眼都看得見。
高振東點點頭又搖搖頭:“這個看進度,如果仿製來得及,那就可以用,如果對進度拖延太長,我建議是可以不用。”
不一定用?這其實有點出乎黃總所料,一般一項新技術的創始人,都是傾向儘可能的推廣自己的技術。
“可是這樣的話,這個米格-21的航程實在是……”說實話,再是對作戰半徑要求不高,米格-21的作戰半徑也有些難看,特別是低-低-低的正兒八經空戰作戰半徑,的確不太好看。
就算做的是截擊機,黃總也希望自己做出來的能多一些功能,能兼顧一下其他作戰任務。
“如果翼身融合來不及或者效果不好,我們有其他辦法。”高振東道。說完,他翻開了黃總帶來的米格-21線圖。
“黃總,你看這裡,這個機翼油箱是有擴大的潛力的,我們在機翼裡多裝一點油……”
黃總順着他的手看過去,仔細的考慮了一會兒之後點點頭:“嗯,這裡的確還有潛力……”
此時他心裡是驚訝中帶着服氣,高總就看這一會兒,還是邊聊邊看的,居然就已經找到原設計能挖潛的地方了,這本事那是真不得了。
要知道線圖上看起來空空如已的地方,實際上可能是佈置了設備的,這在線圖上是看不出來的,高總就這麼看幾眼就能知道那裡有潛力,那是真的對戰鬥機結構瞭解非常深才能做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