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殿試

第444章 殿試

杜塵瀾覺得這題實在難以作答,只需進入官場,所有的士大夫都或多或少會產生慾望,對權勢、對錢財、對美色,不一而足。

人非聖賢,七情六慾乃是常情,又如何能抵禦得了那些誘惑?然而,有慾望卻並不能讓你肆無忌憚,不擇手段。

人之所以爲人,便是能約束自己,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豈非與畜生無異?

讀書人飽讀詩書,學習聖人之道,便是爲了更好地約束自己。士大夫也都是讀書人,常被聖人之言薰陶,然而當他們違背自己的道德,衝破自己的約束之時,往往比一般人更爲出格。

士風不正,欲求無邊而見識短淺。所有的官員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私心甚重,自然會將朝廷和皇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後,皇上或許是對朝中的亂象有感而發。

那些官員只想追名逐利,你來我往,暗下黑手,對皇上和朝廷又能有多少真心?然,此事有解嗎?

不!杜塵瀾認爲無解。將才所言,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貪念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該如何捨棄?若能無慾無求,那早已成了聖賢。

如今朝中,清廉之官並非沒有,但寥寥可數。而這樣的官員,在朝中可有地位?皇上可能重用?

非也!他們只會受到同朝爲官的官員排擠,甚至連皇上的面都見不着。

旁人三年任期滿就能高升,然而你若是不同流合污,那就一輩子挪不了窩。更甚至,哪日見你礙眼,你又毫無根基,那便只能給別人騰地方了。至於你最後的歸處,想來只有閒雲野鶴。

若拿世家舉例,那就更不可能了。世家之中,哪有清廉的官員?他們之所以能成爲世家,自然少不了人情往來。

皇上此言,杜塵瀾結合時政,私以爲會有怨憤的情緒在裡頭。但對杜塵瀾來說,這恰恰是皇帝無能爲力的表現。

當然,杜塵瀾也並非覺得這些官員所作所爲是爲正確。但這是人性,誰都無法改變。

三足鼎立,其中任何一足,都不能是皇上。扶持出一方勢力,皇上隱身在後,與如今的楚王一般,時不時地暗地裡插手,讓這三家對立,這纔是權衡之術。

這一足並非指皇上,而是指楚王一脈。楚王一脈不敢明面上使計,只敢暗地裡下手,這就造成了明面上還是皇上與攝政王對立。

但帝王終究是帝王,哪裡能明確指出帝王心中所想?

此題難就難在,不能實話實說,但還得答得出彩。不但要保持官員的利益,還得迎合皇上的想法,否則進了前十,皇上也不會欽點你爲一甲前三。

攝政王勢大,這等局勢對皇上自然不利,因此皇上也時常覺得疲憊與棘手。而楚王一脈又隱於暗處,時不時地進來攪個渾水,吃盡了好處。

既然如此,不若再扶持一方,讓其雙方互鬥,皇上坐收漁翁之利纔是最好的辦法。而朝中三足,卻有一足出於弱勢。

若杜塵瀾將這些寫在了卷子上,不但得罪了朝堂官員,還會讓皇上面上無光。他對皇上的性子不甚瞭解,之前他打聽過殿試考生的考題與答卷,知曉皇上是務實的。

例如之前的鎮國將軍,不是現成的例子嗎?在此當然不能影射所有官員,舉出一例來警醒世人即可。

最後點出朝中官員相互監督,相互制衡,依律法辦事。

杜塵瀾的打算,是先將人性分析透徹,點出應該有的包容,並如何約束和制衡。之後再指責朝中個別官員的道德敗壞,這才兩方兼顧。

二是扶持一方勢力,並不一定得與皇上是一條心,只需有能耐即可。攝政王若是被其牽制住,哪裡還有精力與皇上對抗?再借機休養生息,培養自己的勢力,此法纔是最上策。

身爲帝王,權衡之術十分重要。只要朝中互相牽制,皇上掌控大局,不說高枕無憂,也不會如現在這般被動。如今朝中看似三足鼎立,其實這對皇上是有好處的。

攝政王一出手,就將楚王一脈拔出蘿蔔帶出泥,元氣大傷,可見攝政王確實能力非凡。

然而,據杜塵瀾所知,此事卻非皇上的手筆,而是攝政王爲了日後做打算,想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勢力,順便將了楚王和查太后一軍而已。

人的貪念是無止境的,自然不可能杜絕,只有加大獎懲力度,這才能震懾住這些官員。此外,並無他法,畢竟誰也不能掌控人心不是?

皇上將視線投向了卷子,可他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他才發現,這竟然就是杜塵瀾。

當年那攝政王一家獨大,就連皇上都要仰其鼻息度日,怎一個慘字了得?若是讓皇上直接與攝政王對上,那便只有吃虧的份兒,也容易疲累。

且又爲皇上表了忠心,偏偏皇上還得表彰攝政王。縱使皇上能安慰自己,楚王一脈損失了不少,是大好的事兒,但最後從填補上的官員來看,皇上也沒佔着多少便宜就是了。

當你身處這亂象之中,你能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

然而,答題時卻也不能這般寫。畢竟答卷都是先由閱卷管審批,之後纔會將前十分呈與皇上過目,定下前十名的名次罷了!

並且此法還能讓楚王一脈捉急,插手不易,便是一舉三得。

就如之前那次邊關冒領功勳和獎賞一事,爆出了楚王和太后一脈的野心,還讓他們損失了不少勢力。日後,便可效仿此法,想方設法將楚王一脈拖到明面上。

杜塵瀾之前仔細分析過,皇上如此被動,便只有兩個法子解決暫時的困境。一是想方設法將楚王一脈引到明處,這纔有三足鼎立的意思。

之前他從未關注過此子的容貌,沒想到這杜塵瀾竟然與顧玄瑧長得這般相像。

這杜塵瀾究竟與顧玄瑧是何關係?皇上有些心神不寧,隨後看了一眼杜塵瀾起草的開頭,不禁又皺起了眉頭。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引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杜塵瀾應用了《荀子》一文中的話,表明人性本是惡的。

感謝書友團團的小靴靴打賞100點幣!

(本章完)

第108章 眼紅第545章 逃第824章 不願爲敵第5章 日後的出路第255章 助他一臂之力第76章 誰訛誰?第783章 各取所需第283章 犯糊塗第690章 越俎代庖第234章 觀景臺第734章 又添了個麻煩第569章 上任2第772章 顧五第230章 天理難容第108章 眼紅第910章 夜探陰宅第54章 貢生名額第291章 憑什麼?第828章 朝會第535章 天生神力第454章 打算長住?第461章 大儒第262章 得了癔症了?第617章 試探1第551章 勾結第88章 氣急攻心第298章 求助第901章 出謀劃策第595章 實情3第559章 閆明昀第454章 打算長住?第534章 晦氣第779章 他還活着?第98章 定價第887章 又是白乾活第119章 花王第338章 表姑娘第292章 赴約第255章 助他一臂之力第85章 當頭一棒第195章 原來比他還狠第318章 放冷箭第552章 韓赫連1第3章 丟失的記憶第21章 洗月第680章 交代第673章 宋良書請假條第881章 九冥第57章 糖葫蘆第204章 押注第630章 保不住了第228章 利刃第753章第425章 活靶子第689章 掌嘴第423章 鬧掰了第736章 賠罪第913章 拒絕傳召第263章 查氏第476章 軟禁第152章 雕版印刷第377章 周夷國第528章 試探第242章 索然無味第561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246章 略勝一籌第711章 再次遇襲2第944章 鐵籠子第166章 謝禮第694章 遇襲2第393章 夜探第182章 打探第297章 敗家子第725章 夜半抓人第300章 趨炎附勢第365章 去邊關第606章 神女山脈第773章 蠱毒第667章 傳言2第527章 孫姑第634章第235章 玉林學子第449章 到了第247章 狂妄至極第360章 進了賊人?第595章 實情3第55章 借閱第643章 船到橋頭自然直第81章 布商黃大嘴第551章 勾結第575章 召見第501章 人證第238章 改規則第185章 王耀明第623章 韓氏後人第769章 貪墨第841章 猜測第823章 皇恩浩蕩第69章 不是考進去的
第108章 眼紅第545章 逃第824章 不願爲敵第5章 日後的出路第255章 助他一臂之力第76章 誰訛誰?第783章 各取所需第283章 犯糊塗第690章 越俎代庖第234章 觀景臺第734章 又添了個麻煩第569章 上任2第772章 顧五第230章 天理難容第108章 眼紅第910章 夜探陰宅第54章 貢生名額第291章 憑什麼?第828章 朝會第535章 天生神力第454章 打算長住?第461章 大儒第262章 得了癔症了?第617章 試探1第551章 勾結第88章 氣急攻心第298章 求助第901章 出謀劃策第595章 實情3第559章 閆明昀第454章 打算長住?第534章 晦氣第779章 他還活着?第98章 定價第887章 又是白乾活第119章 花王第338章 表姑娘第292章 赴約第255章 助他一臂之力第85章 當頭一棒第195章 原來比他還狠第318章 放冷箭第552章 韓赫連1第3章 丟失的記憶第21章 洗月第680章 交代第673章 宋良書請假條第881章 九冥第57章 糖葫蘆第204章 押注第630章 保不住了第228章 利刃第753章第425章 活靶子第689章 掌嘴第423章 鬧掰了第736章 賠罪第913章 拒絕傳召第263章 查氏第476章 軟禁第152章 雕版印刷第377章 周夷國第528章 試探第242章 索然無味第561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246章 略勝一籌第711章 再次遇襲2第944章 鐵籠子第166章 謝禮第694章 遇襲2第393章 夜探第182章 打探第297章 敗家子第725章 夜半抓人第300章 趨炎附勢第365章 去邊關第606章 神女山脈第773章 蠱毒第667章 傳言2第527章 孫姑第634章第235章 玉林學子第449章 到了第247章 狂妄至極第360章 進了賊人?第595章 實情3第55章 借閱第643章 船到橋頭自然直第81章 布商黃大嘴第551章 勾結第575章 召見第501章 人證第238章 改規則第185章 王耀明第623章 韓氏後人第769章 貪墨第841章 猜測第823章 皇恩浩蕩第69章 不是考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