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再施算計

李淵看向李如坤,冷哼了一聲,“李如坤,你可知誣陷朝中大臣,該當何罪?”

李如坤這時已是驚慌失措,口中喃喃道:“不可能的,我明明親眼見他將東西搬了進去的!”

隨後,李如坤似乎明悟了什麼,大聲道:“陛下,一定是長孫順德提前將那些宮中之物,都運到別處去了,又或者……又或者他早已收買了大理寺卿裴鴻正,裴鴻正所報不實!”

李如坤說到最後,已是有些歇斯底里,狀若瘋狂。

大理寺卿裴鴻正在隋時便以爲官清正聞名於世,且向來不與朝中其他的官員有私下往來,是真正的孤臣,要說他這樣的人與長孫順德有所勾結,誰都是不信的。

至於李如坤說的長孫順德提前將那些宮中之物,都運到別處去了,空口無憑的又能說服誰?

“來人啊,將李如坤暫且關入大牢,交由大理寺審理此案,務必給朕查清楚了!”隨着李淵的一聲令下,已有甲士向李如坤走去。

李如坤已是臉色煞白,腿腳發顫,他這時一臉哀求之色的看向了百官之中,位於前列的禮部尚書李綱,但李綱卻目不斜視的看着正前方,並沒有理會李如坤的求助。

長孫順德這時臉上雖是憤恨不已,但內心卻是一陣暗爽。

其實李如坤剛纔的猜測並沒有錯,長孫順德已在今天清晨,偷偷的將昨晚接受的那些宮中器物,全都搬回到了皇宮倉庫之中。

別人要做這事或許有些難度,但對於掌管皇宮禁衛的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來說,卻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這才讓大理寺卿裴鴻正搜了個空。

十數日後,李如坤誣告長孫順德一案審理結果被公佈,李如坤因沒有一點憑據證明長孫順德偷盜宮中之物,誣告之罪坐實,被判罷免將作少匠之職,併發配榆林。

榆林地處偏遠荒蕪之地,歷來爲犯事官員流配之地,現在仍是處於郭子和的掌控之中,只是名義上歸順大唐罷了,李如坤被髮配榆林,可謂是重判了。

李如坤在被押送榆林的前一夜,有人透過獄卒之口,向他傳遞了一句話:“緊守牙關,天變之時,便是你重返中樞之日!”

李如坤聽到這句話後,連連苦笑,恨不該當初爲了高官與爵位鋌而走險,一旦失利,自己便這樣成了棄子。

而當那個傳話的獄卒走後,走來了一個送飯的獄卒,這個送飯的獄卒,以極細微的聲音說道:“背後指使你的人要在半道上截殺你,有人能保你性命,但你需將你背後之人供出來,成交否?”

李如坤聽後,額頭上頓時冷汗直冒,他的背後之人便是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李綱,而站在李綱背後的,無疑便是東宮太子了,“我都守口如瓶的被流放榆林了,難道他們這樣都還不放心我?”

“你們既然如此不仁,就別怪我不義!”李如坤咬牙切齒的道,說了這話後,他便想要答應那送飯的獄卒,但轉念之間,又似乎想到了其他的什麼事,頓時變得無比的頹然。

李如坤泄氣的道:“你是晉王的人吧,你幫我轉告他,他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還有其他的顧慮,是不能與他合作的了。”

送飯的獄卒聽後,沒再多言,立即轉身離開,消失在了昏暗的牢獄之中。

最後促使李如坤沒有答應那送飯獄卒的,是他深知背叛的後果,如果他一直沒做任何對不起東宮的事情最多也就自己一人死去罷了,但若是背叛東宮了,只怕全族都要遭殃。

“當初我入仕途之時,祖父曾極力反對,那時我還笑他太過愚昧,現在才知愚昧的是我啊!”李如坤的心中一陣感慨。

翌日,李如坤開始被押往榆林。既然知道此次自己會被人在半道上截殺,李如坤每一刻過得都是膽戰心驚,備受恐懼的折磨與煎熬。

然而,當李如坤被押着一路北上,離京畿、入坊州、渡洛水……最後一直平安無事的到了榆林,也沒遇到什麼人來截殺他。

這時,李如坤才恍然明白過來,“那個送飯的獄卒是在說謊,東宮根本就沒有要殺我的意思!”

“好你個晉王,若不是害怕連累家族之人,我那時就真的着了你的道了!枉我還讓那獄卒想你表示感謝之意。”李如坤的心中這時一陣後怕,這時的他也才真正的認識到了權謀鬥爭的兇險性,這真的是一個不留神,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時間已漸漸的快到武德元年的年末了,李如坤之案雖開始漸漸的被人遺忘,然而只要是有心之人,都能通過這件事知道,大唐的皇子之爭,已然拉開了序幕,此後的大唐,註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平靜咯。

李淵對此也是感到有些心煩,不過讓的心煩的事可不止這一件,近日有八百里急報傳來,大唐的南陽等地,竟被迦樓羅王朱粲給攻陷了!

荊襄地區,又被稱爲是山南之地,當初,李淵派馬元規宣慰安撫山南,許多郡縣都獻城投降,唯有山南人口最多、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陽郡丞呂子臧據郡不歸順,馬元規派好幾個人前往勸喻,都被呂子臧殺了。

直到楊廣遇弒的消息傳來,呂子臧發喪完成禮數,這才向大唐請求投降,李淵任命他爲鄧州刺史、封爵南陽郡公。

迦樓羅王朱粲自起事以來,便在荊襄、巴蜀等地流竄劫掠,期間還向李密投稱臣過,雖被馬元規出兵打敗過幾次,但總體混得還算不差,在李密敗逃河內郡後,他通過派使者投降東都,還被皇泰主封爲了楚王,朱粲對此也是感到頗爲滿意。

然而在上個月,朱粲卻知道被東都封爲楚王的,除了他之外,竟還有另外一人!

原來當宇文化及從江都出發時,曾拜江淮的杜伏威爲歷陽太守,想以此招攬他,但杜伏威卻沒有接受宇文化及的任命,轉而向東都上表稱臣,皇泰主於是便拜杜伏威爲江南東道大總管,封楚王,不過後來東都方面不知是將這事忘了還是怎麼,又封了朱粲爲楚王。

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八十章 河東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二十章 奇襲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七十九章虎將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152章 娘子軍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261章 進洛陽第256章 攻伐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69章 魅雪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262章入主中原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249章 連珠第239章 歸唐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36章 李密亂中原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85章 封賞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185章 封賞第十七章 出征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13章 蘇威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52章 娘子軍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56章 攻伐第261章 進洛陽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240章 追擊第219章 許國滅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272章 鴆酒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45章 北海第119章 齊聚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一章 李家郎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262章入主中原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130章勸父造反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69章 漢東王
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八十章 河東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二十章 奇襲第145章 戰略吹捧第七十九章虎將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152章 娘子軍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261章 進洛陽第256章 攻伐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69章 魅雪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209章 長安醉仙樓第262章入主中原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249章 連珠第239章 歸唐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36章 李密亂中原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85章 封賞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177章 煙花三月第185章 封賞第十七章 出征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13章 蘇威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52章 娘子軍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56章 攻伐第261章 進洛陽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240章 追擊第219章 許國滅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272章 鴆酒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45章 北海第119章 齊聚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一章 李家郎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262章入主中原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130章勸父造反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69章 漢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