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鏖戰

楊廣同意了麥鐵杖的請求,然後命令工部尚書宇文愷在遼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橋,浮橋建成後,麥鐵杖便帶着士兵,沿着浮橋向東岸靠近。

因爲岸邊高麗士兵的阻攔,使得建造的浮橋並沒有完全搭建到岸邊,距東岸還有一丈多長的距離。

當麥鐵杖率領大軍走到浮橋的一半的時候,高麗兵便已大批趕到。

隋軍中驍勇的士兵爭相跳入水中與高麗兵交戰,高麗兵憑藉地勢高,回擊隋軍,隋軍無法登岸,死傷慘重,遼水都被鮮血給染紅了。

麥鐵杖雙目通紅的大喊了一聲,然後跳上了岸,揮着大刀奮力拼殺,端是悍勇無比,瞬間將高麗士兵砍倒大片。

然而高麗士兵很快有迅速的補上,而隋軍卻因爲地勢的原因,只有少數一些人跟着跳上了岸,鐵麥杖雖然勇猛無比,但並不能擴大戰果。

奮力廝殺的麥鐵杖,漸漸體內不支,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都勸他退回岸邊,麥鐵杖喊道:“大丈夫,只要死得其所,又有何畏死?”

說着再次揮着答到衝入了敵軍之中,最後戰得力竭而死,死前以刀撐地,氣勢懾人,附近的高麗士兵許久不都敢上前。

之前勸麥鐵杖的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人,也都跟着戰死了。

麥鐵杖是此處戰爭中,繼段文振之後,隋軍死亡的第二個大將軍。

剩下的隋軍在麥鐵杖等戰死後,便收了兵,重新回到了西岸,第一次大規模的渡水之戰,以隋軍慘敗告終。

楊廣下詔追贈麥鐵杖爲宿公,讓他的兒子麥孟才承襲了爵位,鐵杖的次子仲才、季才都授以正義大夫的官職。

四月,楊廣又命令少府監何稠接長浮橋,何稠不僅精通機巧,還善於打戰,所以纔會兼任少府監和右屯衛將軍的職位,他手下除了工匠外,還有御營弩手三萬。

於是何稠讓弩手掩護接橋,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將橋建成了。

四月十五日,各軍依次相繼進發,與高麗軍大戰於遼水東岸,高麗軍大敗,戰死者以萬計。

各軍乘勝進擊,終於包圍了遼東城。

楊廣車駕渡過了遼水,他帶着曷薩那可汗和高昌王曲伯雅參觀戰場以懾服他們。

楊廣還當即命令刑部尚書衛文升、尚書右丞劉士龍安撫遼東百姓,免去遼東百姓徭役十年,並在這裡設置郡縣以進行統治。

在歲軍向遼東城及附近諸城進擊的時候,遼東城的高麗軍數次出戰,但都被隋軍大敗,於是就索性不再出戰,閉城固守了。

楊廣隨即命令各軍攻城,同時又命令諸將,高麗人若請求投降,立即就讓受降使者宣佈安撫接納,不得縱兵進攻。

遼東城城高牆堅,易守難攻,城內的守軍雖然在之前死傷了一些,但被沒有動傷筋動骨,加上物資充足。

所以隋軍要想打下這遼東城,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自攻打之日起,隋軍每日的死傷,幾乎都要數以萬計,遼東城下,是真正的血流成河,土壤都被染紅了,直到幾年之後,這裡的農民除草翻土的時候,仍能看到這些紅色的土壤。

隋軍畢竟人多,在將士不惜性命的攻打了差不多半個月後,終於在這一天成功攻佔了遼東城的全部城牆,遼東城眼看着便要被隋軍拿下了,戰場上的隋軍將士都發出了高興的歡呼聲。

然而就在這時,城中高麗人卻聲稱要投降,將領們奉楊廣旨意,不敢妄動,先命人飛馬奏報楊廣,楊廣要派受降使者進城談判,但城中的守軍卻說得先讓隋軍先撤出遼東城的城牆,才能投降,楊廣想都沒有想,便答應了下來。

衆將苦勸,說這可能是高麗的奸計,但楊廣卻不聽,讓衆將士立即退出死傷無數士兵後才佔據的城牆。

衆將無奈,只得遵守命令,高麗士兵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的重新收回了對遼東城牆的控制權。

之後一連幾日,高麗守軍便與受降使者不斷談判,直到城中的防守重新調整鞏固好了,便將那受降使者殺了,人頭掛在了城門上。

楊廣頓時氣瘋了,再次下來軍隊猛攻遼東城。

之後一連幾個月,高麗守軍每在遼東城即將高破的時候,便進行詐降,楊廣每次受騙,卻仍是不醒悟,因而城池久攻不下。

隋軍將士見楊廣將他們的性命當做玩似的,頓時士氣大跌,都不肯再像之前那樣賣命了。

……

五月的平壤城,風光迷人,陽光暖暖的照射大地,讓人心中不由的有種舒適的感覺,這個月份,基本算是平壤最好的季節了,過了這個月,就是那兩個多月的連綿雨季了。

高麗國王高元之弟榮留王高建武的王府,就在離高麗王宮不足百步的一條街道上,這一天,這條大街車馬往來期間,甚是熱鬧,因爲在今晚,榮留王會爲自己的小兒舉辦百日宴。

由於高元沒有子嗣,高建武便是此時高麗國的儲君,而且現在高元正在前線激勵將士,由高建武暫時監國,可謂權勢滔天,他現在請宴,平壤城中的達官貴人,自然是無不擠破腦袋的想參加了。

但是這榮留王府的大門,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去的,這不,有許多沒有收到請帖的人,就想要偷偷留進去結交貴人,但卻都被擋在了門外。

“這位兄弟,我是王妃七姑姑的女兒的丈夫,跟王爺是親戚,你就讓我進去吧!”有個人說着,還想要給看護大門的人一小錠銀子,卻被拒絕了。

有人當即拆穿那人的謊話:“王狗剩,你這城西破落戶,也敢說自己是王爺的親戚?”

那個叫王狗剩見被人當面拆穿後,只得悻悻的退到了一邊。

這時,一輛豪華的馬車駛了過來,馬車停下後,從裡面走出一個英姿勃發的年輕才俊,看護王府大門的人本是一臉傲意的盯着來往的人的,現在見到這個青年後,立即恭敬的走了上去,行禮道:“李爺,您來了!”

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八十六章驚變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十六章 招人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109章 尉遲恭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202章 王大哥?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12章 定河東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16章 朱桀滅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45章 北海第269章 漢東王第113章 蘇威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14章 定河西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112章 定河東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12章 定河東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19章 齊聚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八十六章驚變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85章 封賞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220章黃蛇嶺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九十三章廝殺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228章 裴氏父子來歸唐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八十六章驚變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十六章 招人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109章 尉遲恭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202章 王大哥?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12章 定河東第212章 河西攻略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216章 朱桀滅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45章 北海第269章 漢東王第113章 蘇威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14章 定河西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九章 都城洛陽第112章 定河東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12章 定河東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19章 齊聚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八十六章驚變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85章 封賞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220章黃蛇嶺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九十三章廝殺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