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

酸棗城城牆上,裹得嚴嚴實實的妞妞一個人自娛自樂的玩着石子,在她身旁,採蓮和小蝶兩女正墊起腳,滿臉關切的往遠處眺望。

“怎麼還不回來?不會出事了吧?”小蝶脖子的望酸了,便着急的來回走動着,隨即又用手輕輕打了自己的嘴巴幾下:“呸呸呸!少爺怎麼可能會出事?真是臭烏鴉嘴!”

採蓮這時也是等得有些心煩意亂,但還是努力的讓自己顯得從容淡定,小蝶:“小蝶妹妹,放心吧,他那麼厲害,不會有事的。”

小蝶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點了點頭,繼續像個望夫石般向遠處望去。

“娘,妞妞餓了!”妞妞拉了拉採蓮的衣袖,摸着自己的小肚皮說道。

採蓮將妞妞抱起來,笑道:“再等一小會,娘再回去幫你煮好吃的,行不行?”

“好吧!”妞妞乖巧的答應了,隨後她睜大眼睛的看着遠處,高興的喊了一聲:“好像是大哥哥他們!”

小蝶和採蓮也看到遠處出現了一大隊人馬,旗幟正是隋軍的,軍隊走近後,她們也終於在人羣的正中間,看到了自己最爲關心的那個人。

“公子……”小蝶猛的揮了揮手臂,忍不住喜極而泣。

漸漸走近的李隱,看着城牆上那三個熟悉的人影,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柔情,同時也感到自己的肩膀上,多了幾分沉甸甸的責任……

縣衙中,縣令崔文軒一臉笑意的道:“李校尉真乃孫武再世啊,不僅擊敗了五倍於我方的賊徒,還讓賊徒首領梟首,佩服,佩服啊!”

李隱擺了擺手,沒將崔文軒的吹噓當回事,他喝了一口暖茶,咂了砸嘴,“崔大人,關於此戰,還請你與我一起上書稟告兵部,另外此次我還俘虜了三千多人,也請你幫忙將他們安置好,等候上面的發落。”

“沒問題,這些事我一定能辦妥!”崔文軒拍着胸口保證道,他這人雖然膽氣不足,但在處理政務上還過得去。

李隱想了想,又道:“那三千人閒着着也是閒着,最好讓他們去加固一下我們酸棗城的城牆,或是做些什麼事情。”

崔文軒點頭答應了,因着李隱打敗敵軍的威勢,他提出的意見,崔文軒不敢有絲毫的抗拒。

不久後,一騎捷報出了酸棗,直往洛陽而去。

楊廣現在一心準備再次徵遼,但最近卻常常被反賊的事情鬧得心煩,於是他便下令,凡是與反賊有關的事情,都先遞與內史侍郎虞世基處理。

就揣摩上意這點來說,隋朝的朝廷中有三大能人,一個是民部尚書的裴矩,一個是是御史大夫裴蘊,還有一個便是這個內史侍郎虞世基了。

虞世基領了楊廣的命令後,立即知道了楊廣的意思,於是便將各地軍官與反賊打的敗仗通通隱不上報,只從中挑一兩份捷報上奏。

這麼一來,楊廣的耳根子瞬間清淨了許多,一高興,便賞了虞世基上百兩黃金。

這一天,虞世基漫不經心的品着茶,隨意的翻開着剛剛呈上來的奏報,“清河縣被高士達攻破?”

虞世基只看了幾個字,便將那份奏摺隨手仍到了火爐中,接下來不到半盞茶的世界裡,虞世基接連將十幾份奏報仍到了火堆裡。

“難道今日沒捷報?那我要不要動手撰寫一份。”就在虞世基一陣嘀咕的時候,忽然見到了那份來自酸棗的奏報:“……酸棗鷹揚府校尉李隱,與酸棗城北五十里處,擊敗賊寇五千餘人,斬殺賊寇首領格謙,俘虜賊寇三千餘人……

虞世基感到眼前一亮:“就是你了!”

他將其餘的奏報,全部扔到了火爐中燒掉,整理整理衣冠,然後進宮去了。

皇宮中的楊廣,正在謀劃出征前的準備工作,首要之事,便是要做好西京長安和都城洛陽的防備。

楊廣也知道天下不太平,所以得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才能放心北征。

思考良久後,楊廣動筆寫下一份詔書:“……任衛文升爲刑部尚書,輔代王侑留守西京長安……”

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是元德太子楊昭,生性謙和,可惜在大業二年(606年)就病逝了,年僅二十三歲,但留有三個兒子,兩嫡一庶子,嫡子爲代王楊侑和越王楊侗,庶子爲燕王楊倓。

次子齊王楊暕,驕縱而親近小人,時常犯法,整日聲色犬馬很不得楊廣的歡心。

幼子楊杲,現在年僅七歲,少而聰潁且懂事,很得楊廣喜愛,昨日剛封了趙王。

就年紀來說,最適合留守長安的當然是齊王楊暕了,但楊廣對他這兒子已是失望透頂,已多年沒讓他辦過實事,現在也是在稍一猶豫後,最終將留守長安的任務,交給了孫子楊侑,又因爲楊侑年僅八歲,所以讓可靠的衛文升加以輔佐。

處理完一件大事後,楊廣心情頓時放鬆了不少,就在這時,大太監馬德如稟告,虞世基前來奏事……

楊廣見了那份捷報後,心情立馬變得更加的大好,笑道:“前幾日剛看到齊郡張須陀大敗這個格謙,今日李隱便將格謙的人頭給爭送來了,有此兩人,那些賊寇何愁不滅?”

“聖上洪福齊天,大隋江山永固!”虞世基大聲迴應道。

楊廣來回走了幾下,“這個李隱,雖然頗不識趣,但打仗還是有幾分本事的,那朕就升他爲酸棗鷹揚府副郎將,繼續討伐賊寇吧!”

……

當李隱收到升官的詔令的時候,他着實愣了好一會,他沒覺得那個功勞有多大啊,估計最多也就升一級武官的散秩,萬萬沒想到直接提拔他做了從五品的鷹揚副郎將。

從校尉到鷹揚副郎將,雖然只升了一個品級,但這一步,是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能踏出去的。

鷹揚副郎將主要職責是幫助鷹揚郎將處理鷹揚府的事情,本身並不直接統兵,但李隱的升職詔令上,還寫到:“在徵高麗結束前,允許統兵二千人征討賊寇,缺額兵士,可自行招募驍果。”

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十章 夜市第245章 北海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40章 追擊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一章 李家郎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九十三章廝殺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157章 晉國公第188章 大婚第十六章 招人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02章 井陘關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20章黃蛇嶺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九十三章廝殺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19章 齊聚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75章稽胡反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29章錢糧第173章 報復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134章 說李靖第220章黃蛇嶺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十七章 出征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129章錢糧第185章 封賞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十章 夜市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
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一百章 楊廣三徵高麗第十章 夜市第245章 北海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40章 追擊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一章 李家郎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九十三章廝殺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157章 晉國公第188章 大婚第十六章 招人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165章 瓦崗寨之變(中)【求首訂!】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02章 井陘關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20章黃蛇嶺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九十三章廝殺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19章 齊聚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75章稽胡反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四十六章 封賞第三十一章 大亂起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五章 落草爲寇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29章錢糧第173章 報復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70章 除夕夜 (上)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134章 說李靖第220章黃蛇嶺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十七章 出征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129章錢糧第185章 封賞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十章 夜市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