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決戰介休

唐軍越過霍邑,趕至雀鼠谷的時候,追上了宋金剛的大軍,雙方一天交鋒了八次,因缺糧加敗逃的緣故,宋金剛軍隊的士氣極低,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所以交鋒八次,結果都是唐軍都打了勝仗,唐軍殺死、俘虜了宋金剛軍好幾萬人。

與宋金剛交鋒於雀鼠谷的當晚,唐軍在雀鼠谷西原宿營。

李隱這時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三天沒有脫下戰袍了,全軍的肉食就只有一隻羊,火頭軍將羊肉煮好後,端到了李隱的面前。

李隱不願獨食,讓火頭軍將羊肉剁碎了,與全軍的將士們共享羊肉,並慷慨激昂的對將士說了一番激勵的話語。

全軍將士們雖最後連羊肉的味道都感受不到,但卻對此感到十分的感動,多日的行軍之苦似乎也隨之一掃而空了。

因宋金剛的敗逃,那些原本被宋金剛所俘虜的一些唐軍官員將領,都陸陸續續的從混亂中得以逃脫,陝州總管於筠、內侍侍郎唐儉等人,都從宋金剛手下脫身逃回唐軍中。

這時,唐儉向李隱道:“晉陽乃河東根本所在,不如讓末將帶一部人馬先行到晉陽附近,以窺伺晉陽?”

在唐儉看來,劉武周勢力敗亡已定,若是能先入晉陽,無疑是大功一件,這可比與宋金剛拼命可要好得多了。

李隱沉吟一番後,答應了唐儉的請求,撥了五千人馬與他,讓他第二天後輕軍北上,先與河西城的李仲文等會合,再隨機應變。

唐儉的那點小心思,李隱自是知道的,不過只要不影響到大局,甚至對局勢有利的話,這種小心思也並非不可接受。

十月十九日,李隱帶兵追敵至介休,宋金剛的士兵這時還剩三萬人左右,李隱一方的軍隊,因追敵數百里,有不少人都掉了隊,所以現在也只有約七萬,但也是宋金剛軍隊人數的一半有多,而且雖然比較疲憊,但士氣卻很高漲。

宋金剛這時將介休城最後的糧食拿了出來,讓飢餓了許久的士兵飽餐了一頓,又對將士說了些激勵的話,然後率衆出西門,背對城牆排列戰陣,南北長約七裡,準備在此與李隱的軍隊決一死戰。

李隱在李世績耳邊嘀咕了幾句,然後派李世績先行率軍出戰,雙方廝殺了一會,李世績假意不敵,稍稍退卻,以引誘宋金剛。

宋金剛不知是計,或者說即便他知道有可能是計,這時也管不得那麼多了,立即乘此戰機,率領全軍反撲,李隱讓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三將率領五千精騎,繞到宋金剛背後襲擊。

在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這三尊殺神的突襲下,宋金剛的軍隊的陣型瞬間亂作一團,李世績也隨即不再退讓,指揮軍隊反擊,宋金剛全軍於是開始節節敗退。

李隱見此,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親自率剩餘的部隊全線壓上,打算給予宋金剛軍最後致命一擊。

然而就在這時,李隱軍陣的後面驀地傳來驚天的喊殺之聲,李隱心中一驚,扭頭看去,見己軍背後,這時竟殺出了大批的敵軍!

一向鎮定自若的李隱,此時面對這始料未及的情況,也是有些慌了,連忙下令讓前行的部隊立即停下,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防範來敵,然後在讓傳令兵打出旗號,讓羅士信、裴行儼、程咬金三將率騎兵殺回本營,再命李世績務必要儘快擊敗宋金剛軍,以解除己方腹背受敵的狀態。

這時,李隱已看到了突襲之軍的帥旗上,赫然寫着“大將軍、魏公、李”等字樣,這才恍然,“原來竟是李密!這次真是大意了!”

敵軍的帥旗附近,正是已快要被世人淡忘了的梟雄李密,他這時臉上略帶疲憊,但卻精神煥發,一如他當年初上瓦崗寨之時那樣。

李密退守河北之後,也曾心灰意冷過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最終他還是又重新恢復了鬥志,因爲他實在是不甘心,不甘心從崇高的地位中變爲普通人,更不甘心就此放棄爭奪天下的機會。

之前李密便一直尋找使自己重新翻身的機會,之前他將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己的死對頭王世充的身上,直到今年河東局勢的突變之時,他纔將目光轉向了河東。

河東有着完固的地形,不失爲王霸之地,若能全取河東之地,足以憑此與李唐、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爭奪天下。

更何況,李密得知王世充在篡隋登基之後,勢力開始走向衰敗,甚至有不少他以前的舊部,在偷偷的與他重新取得了聯絡,只要他李密取得了河東之地,再率大軍重返中原,定能大有作爲!

之前宋金剛派人與李密傳遞結盟之意的時候,李密卻不屑一顧,按他的計劃,便是要在李隱與宋金剛兩者打到兩敗俱傷之時,他纔在最後之時,坐收漁翁之利,事情也一直朝着李密所預想的方向發展,此時便是他這個漁翁的收利之時!

戰場之上,軍隊陣型的前後轉換,是件困難的事,即便如李隱所部這種精銳之師,倉促之下,也是難免出現了混亂,而眨眼之間,李密的軍隊已然殺到,唐軍頓時亂作了一團。

李密的軍隊,是以鋒矢之陣向唐軍衝殺而來的,而鋒矢的目標,赫然便是李隱所在的位置。

因唐軍的猝不及防以及陣型混亂,李密很快領兵向前殺進了一半距離,李隱身邊的親衛着急的向李隱道:“大將軍,往後撤一段距離吧!”

李隱面無表情的道:“本將軍就在這裡,不會後撤一步,再敢言撤退者,斬!”

在李隱兩翼各統領一部人馬的黃君漢和蘇定方,這時都大喊了一聲:“護衛晉王,不退一步!”然後各自率領精銳人馬,向李密的軍隊迎了過去。

李隱帳下之士,都是大唐悍卒,沒有畏死之輩,蘇定方、黃君漢臨時親自帶去的士兵雖不多,但過去後卻死死的頂住在前面,總算是稍微的拖住了李密的進攻。

第263章天策上將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02章 井陘關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185章 封賞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269章 漢東王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43章 風雪第196章 不降唐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十六章 招人第240章 追擊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09章 尉遲恭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42章 援軍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21章 蘇定方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19章 齊聚第202章 王大哥?第256章 攻伐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272章 鴆酒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213章 內憂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06章 檢舉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240章 追擊第219章 許國滅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53章 房謀杜斷高麗與高句麗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21章 蘇定方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52章 娘子軍第109章 尉遲恭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66章 告發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42章 援軍第169章 魅雪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19章 齊聚第175章稽胡反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00章 李世績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10章 戰火
第263章天策上將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02章 井陘關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185章 封賞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269章 漢東王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243章 風雪第196章 不降唐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十六章 招人第240章 追擊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09章 尉遲恭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221章 劉武周兵圍晉陽,王世充篡隋稱帝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31章 天下崩壞第242章 援軍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八十三章別用心思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121章 蘇定方第253章 突遇敵襲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119章 齊聚第202章 王大哥?第256章 攻伐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272章 鴆酒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213章 內憂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06章 檢舉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17章 雁門被圍(下)第240章 追擊第219章 許國滅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53章 房謀杜斷高麗與高句麗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21章 蘇定方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52章 娘子軍第109章 尉遲恭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66章 告發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42章 援軍第169章 魅雪第211章 武德二年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三十四章 公主找第119章 齊聚第175章稽胡反第五十八章 濟水之戰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00章 李世績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六十二章 李密三策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23章 四方攻唐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10章 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