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太原起兵

王威等人都沒了主意,只好道:“要是等着奏報,哪裡趕得上時機,唐國公您的地位崇高,既是宗親又是賢士,同國家命運休慼相關,要是能平滅劉武周,偶爾專權也是可以的。”

李淵佯裝不得已而聽從的樣子,“既然這樣,我們就應當先招募更多的軍隊。”

於是李淵命令李世民與長孫順德、唐儉等人各自募兵,遠遠的百姓投奔彙集,十天之內有近萬人應募,比過去幾個月李家偷偷摸摸招募人馬時,快了不知幾倍。

至此,由李淵直接控制的兵力已達三萬。

王威、高君雅見李淵大肆招兵,又不斷安插親信,已是十分肯定李淵有不軌之圖了,他們都知道李淵若反,肯定會拿他們兩個祭旗,所以時常私下會面,商討對付李淵之策。

而這時,有消息傳來,樑師都已攻佔了雕陰、弘化、延安等郡,就即皇帝位,國號樑,改年號爲永隆,並接受了始畢可汗贈送的狼頭大纛,始畢可汗還給了樑師都大度毗伽可汗的稱號。

樑師都佔據之地,都是關中的北部地區,離長安很近,要是被他南下奪得了長安,那關中可就沒李傢什麼事了。

這時再拖下去,已是徒勞無益,於是李隱面見李淵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家欲成大事,就在此事!”

李淵聽後,在屋中來回走動了半響,最後在窗邊停下,擡頭仰望窗外的天空,沉默許久後,轉身看着李隱,毅然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既然如此,那我們李家就反了吧!”

……

三月二十日,王威、高君雅邀請李淵明天到晉祠祈雨,李淵答應了,王威、高君雅心中暗喜,雙目寒光閃動,他們計劃明天在晉祠埋下伏兵,等李淵去祈雨的時候,突然發動,一舉將李淵擊殺!

不過王威、高君雅不知道的是,當天夜裡,李隱與李世民便帶兵去了晉陽宮城的外面,晉祠就在晉陽宮中。

翌日,王威、高君雅隨李淵一同前往晉祠祈雨,晉陽宮城的外面的時候,忽然喊殺震天,殺出一隊人馬,將王威、高君雅團團包圍了,率領這些人馬的人,自然便是李隱和李世民了。

王威、高君雅臉色發白的看着李淵道,“唐國公,你這兩個兒子是要做什麼?”

李淵露出笑容道:“有密報稱,你二人暗中勾引突厥人,欲禍亂太原,你們這種亂臣賊子,我作爲太原留守,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管的。”

高君雅捋起衣袖大罵道:“真正的亂臣賊子是你這老匹夫!”

李淵聽後,並不生氣,向李隱與李世民點了點頭,二人見此,立即指揮軍隊衝殺上前,一舉將王威、高君雅生擒,李淵將他們暫時投進監獄之中。

隨後,李隱帶着人馬假扮突厥人,在晉陽城外耀武揚威了一番之後才揚長而去,投進監獄。

太原軍民都以爲確實是王威、高君雅把突厥人招來的,於是李淵便順理成章的將王威、高君雅二人處死,並懸首示衆。

李淵隨即傳檄河東諸郡,要諸郡奉其號令,然後開倉賑濟貧民,招募士兵的,從軍者絡繹不絕。李淵命令將招募來的人分爲三軍,分左、右軍,通稱爲義士。

裴寂等人、李隱等人聯名給李淵上尊號爲大將軍,三月二十四日,李淵自任大將軍,設置大將軍府。

李淵任命裴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唐儉和溫大雅爲記室,溫大雅仍和他弟弟溫大有共同掌管機密,任命武士彠爲鎧曹,劉政會和武城人崔善爲、太原人張道源爲戶曹,上人姜謨爲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爲府掾,長孫順德、王君廓、竇琮和鷹揚郎將高平人王長諧、天水人姜寶誼、陽屯爲左、右統軍,其餘的文武僚佐都按照才能授予官職。

李淵又封李建成爲隴西公、中領軍大都督,中三統軍由他統轄;封李隱爲靈武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由他統轄;封李世民爲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右三統軍歸他統轄;封李元吉爲姑臧公,李智云爲平涼公,李建成、李隱、李世民三人人各設置官府僚屬,李元吉、李智雲則分別掛名了副右軍大都督、副左軍大都督,但不掌兵。

中領軍府、左領軍府和右領軍府,都歸屬於大將軍府,按理說來,李淵應該自領中領軍大都督,親自統領中領軍府纔對,但無奈多出個李隱,以他的功勞實力,不給他個領軍大都督是不行的,所以只能如此安排了,不過中領軍府實際上仍是李淵實際指揮。李建成從中協助。

李隱加官進爵後,自然不會虧待了跟從他的人,他任命李靖爲左領軍府司馬,宋正本爲左領軍府長史,張亮爲左領軍府參軍記室,周安、劉弘基、黃君漢、蘇定方將領則全都升任爲左領軍府的統軍都尉,衆人對此無不欣喜,互相慶賀。

當李淵誅殺王威、高君雅,自領大將軍的這一刻,其實已經是正式造反了,當然李淵是不會承認他這是造反的,他對外說這一切都是爲了匡扶隋室,救民於水火之中。

李淵既造反,目標肯定是入關中的,不過諸事草創,糧草器械等事仍要準備,所以不可能立即出發向關中殺去,不過這準備的時間不會太長。

李淵剛殺了王威、高君雅的時候,曾傳檄河東諸郡,希望能得到河東諸郡的效忠,不過沒過幾日,位於太原郡西南方的西河郡,卻宣佈不會服從李淵這個亂臣賊子的命令。

李淵大怒,派李建成、李隱、李世民三個兒子分別領一軍,共同進攻西河郡。

李隱得到命令後,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西河郡在去年的甄翟兒亂河東的時候,太守戰死,士兵傷亡慘重,現在主事的是郡丞高德儒,兵不過四五千,將不過三兩人,要將其攻下並不難,李淵爲何要大張旗鼓的讓他們三兄弟一起攻西河郡?

李隱思考一番後,覺得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是藉機揚李家的威望,二也是存了對他們三兄弟的考校之心。

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節後,李隱便從容的制定了進軍西河郡的計劃。

第205章 下套第173章 報復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64章江南攻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75章稽胡反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34章 說李靖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67章 圖謀巴蜀【求訂閱!】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49章 渡河第204章 東宮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52章 娘子軍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175章稽胡反第121章 蘇定方第九十九章 南歸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8章 劉黑闥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109章 尉遲恭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200章 李世績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45章 北海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264章江南攻伐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十六章 招人第235章 勸尉遲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40章 追擊第109章 尉遲恭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219章 許國滅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72章 鴆酒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
第205章 下套第173章 報復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64章江南攻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175章稽胡反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05 三千騎兵可破賊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34章 說李靖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67章 圖謀巴蜀【求訂閱!】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149章 渡河第204章 東宮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52章 娘子軍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175章稽胡反第121章 蘇定方第九十九章 南歸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8章 劉黑闥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八十一章 盂縣第109章 尉遲恭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200章 李世績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104章 太原論事第七十九章虎將第245章 北海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264章江南攻伐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十六章 招人第235章 勸尉遲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234章 獨孤懷恩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87章 誰能爲帥?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40章 追擊第109章 尉遲恭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219章 許國滅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272章 鴆酒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