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來護兒

大業七年二月十九日,大隋天子楊廣自江都北上,御龍舟,渡河進入永濟渠,二十六日,楊廣正式下詔,通告天下諸藩,他將御駕親征,討伐高麗!

同時,他還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到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並限時兩個月完成,否則相關人員要受連坐。

官吏們督促工程,工匠、役丁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晝夜站立在水中工作,不敢停下稍微休息一下,他們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據後世史書記載,病累而死去的人,十之有三四。

……

時間已來到了三月暮春時節,草長鶯飛,風光迷人,然而現在在東萊海口的人恐怕沒有一個會有心去欣賞這些美景了。

因爲此時,這附近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起了招魂的白幡布,哭泣之聲終日不絕。

“唉,仗還沒打,就死了那麼多的人,真難相像這仗打完後,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李隱這時站在營寨的瞭望塔上,麻木的看着不時飄過屍體,心中感慨萬千。

楊廣這個皇帝,能力是有的,然而他似乎做什麼事都是那麼的急切,你叫人做戰艦就做吧,爲什麼非得加個僅僅兩個月的期限?

這並非單個案例,修建都城洛陽、修大運河等龐大的工程,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的,其中的死傷也是數不勝數。

雖然知道這場對高麗的戰爭,對大隋朝的百姓來說,就是一場驚天的災難,但李隱卻並不能改變什麼,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旅帥而已。

以楊廣偏執的性格,就算是納言蘇威等當朝重臣去勸他,也肯定是無濟於事的。

李隱現在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訓練手下士兵,以應對接下來殘酷的戰爭。

李隱和那些從翠雲峰就跟隨他的手下們,陸戰的技巧、經驗,都已十分充足,但對水戰卻還屬於門外漢,正好趁楊廣下一個命令還沒到來前,將這個短板給補上了。

四月十五日,楊廣的車駕終於到了涿郡的臨朔宮,隨從車駕的文武官員九品以上的,都命令給宅邸安置妥當。戰爭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天下的中心似乎一下子移到了這個東北之地。

五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製造兵車五萬輛送往高陽,以供裝載衣甲幔幕,命令士兵們自己拉車;再次徵發河南、河北民夫三十萬,以供應軍需。

七月,楊廣又下詔,徵發江、淮以南民夫以及船隻運輸黎陽和洛口各糧倉的米到涿郡,運糧的船隻首尾相連綿延千餘里。

運載兵器鎧甲以及攻城器械的人來往於道路上的常達幾十萬人,擁擠於道,晝夜不停。

因爲運送物資都是有時間限制的,超過了期限便要砍頭,使得這條北上之路,一下子多了許多互相枕着病累而死的人,路上到處散發死屍的臭氣。

自從進入大業七年以來,整個天下都爲攻打高麗這事鬧得騷擾不安了,在這種不安下面,危險正在一點點醞釀着,等到爆發的那一刻,威力將會超乎人們的相像。

然而這一切,都與李隱關係不大,因爲這時的他,覺得自己都快要閒得發黴了。他已整整隨軍駐紮在這東萊海口四個多月了。

щшш •тt kΛn •co

作爲進攻高麗的水師前進基地,東萊海口這些月來,幾乎每天都有其他地方的水師前來會合,現在已有將近五萬大軍了。

然而,楊廣卻一直沒下達其他命令,整整五萬大軍就這麼在這裡乾耗着,每日費糧無數。

現在這五萬大軍的最高統率是榮國公來護兒,他剛被楊廣任免爲平壤道行軍總管,兼檢校東萊郡太守,全權負責由水路進攻高麗的事宜。

來護兒祖籍新野,來姓在新野屬於大姓,自東漢的開國大將來歙以來,可謂是人才輩出。但來護兒卻是寒門出身,且自小父母雙亡,並無顯赫家世,有現在的地位,全是他憑自己的本事打拼而來。

來護兒這時正在看着自東萊至高麗的詳圖,這地圖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在這地圖上,不少島嶼都被標記了個大紅叉,被標後叉的島嶼,都是被高麗佔領了的。

高麗國王高元自拒絕來洛陽覲見楊廣後,便一直積極整軍備戰,陸地上加固城池,修築防禦工事,水路上則許多島上,修建了許多據點,想以此阻礙大隋水軍的進犯。

來護兒這時想到,沒有天子詔令,水師自然是不能輕舉妄動的,但就這麼幹耗着什麼事都不做,也是不行,何不派些小部隊,前去將這些島上的據點一一拔除,爲將來的行軍掃除障礙?

這點權利,他作爲平壤道行軍總管還是有的。想到這後,來護兒已打定了主意,就以二百人的旅,爲這次行動的單位。

來護兒叫人拿來各部隊的名冊,一連圈了好幾個旅帥的名字,當他的目光經過“李隱”這兩個字時,停頓了一下,再看到李隱的簡介時,鄙夷之色一閃而過,“哼,又是一個靠家族混進來的無能之輩!”

他本想立即將李隱跳過的,但隨即又想道:“這等無能之輩,我看着就心煩,要來何用?不如讓他快點上戰場,早早死去了事。”

於是,來護兒毛筆一揮,便將李隱的名字給圈住了。

……

“旅帥李隱接令!”中氣十足的傳令官喊道。

李隱這時正吃着東西,連忙放下碗筷,單膝跪下。

傳令官宣讀君令道:“着旅帥李隱,自接到軍令起,立即點齊本部人馬,拔除海上敵寇據點,不得有誤!”

“末將接令!”李隱喊了一聲,從傳令官手上接過將令,然後站起身來。

傳令官上馬離開後,李隱伸了個懶腰,將各關節弄得一陣聲響,向周安道:“這下終於有事可做了!”

周安道:“兄弟們訓練了這麼就,是時候真刀真槍的檢驗本事了。”

不多時後,一艘,可容納上百名戰兵的“黃龍”戰船,和兩艘各容納五十戰兵的“舴艋”戰船,緩緩使出了東萊海口……

第八十章 河東第206章 檢舉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266章 告發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06章 檢舉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217章 鄭王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三章 魂殤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73章 報復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173章 報復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10章 戰火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66章 告發第243章 風雪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219章 許國滅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19章 齊聚第236章 吳國第112章 定河東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14章 定河西第263章天策上將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09章 尉遲恭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257章 鎮虎牢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243章 風雪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243章 風雪第264章江南攻伐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52章 娘子軍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十七章 出征第235章 勸尉遲第142章 攻略西河
第八十章 河東第206章 檢舉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266章 告發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76章 李、王再戰中原第206章 檢舉第七十一章 兵敗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217章 鄭王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四十章 烏骨城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195章 李密兵敗北邙山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三章 魂殤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116章 雁門被圍(上)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73章 報復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戰爭轉折第173章 報復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270章 李靖平蕭銑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10章 戰火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266章 告發第243章 風雪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219章 許國滅第251章 攻略王世充第119章 齊聚第236章 吳國第112章 定河東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214章 定河西第263章天策上將第106章 劉文靜之言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09章 尉遲恭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257章 鎮虎牢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十三章 除夕夜宴第三十章 你賣,還是不賣?第243章 風雪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232章 最虛弱的時刻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六十三章 交鋒第五十九章 知己知彼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243章 風雪第264章江南攻伐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二十五章 賭徒文成德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八十九章 馬場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46章 討伐李密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152章 娘子軍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137章 家書傳建成第十七章 出征第235章 勸尉遲第142章 攻略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