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金殿請婚

第一次上朝,懷玉有些緊張。

李世民現在還是太子,但軍國庶務悉由總攬,皇帝現在天天太極宮裡彈琵琶,早朝自然也就在東宮舉行。

兩位通事舍人當值引導贊禮,又有兩名殿中侍御史負責殿庭禮儀,糾彈朝會班次。

懷玉要做的就是按步就班,跟在那些王八綠通事舍人同僚身後就行。

宮門外整了一次班,按這次序進宮入殿。

今日早朝不是朔望朝,也不是正旦等大朝會,官員們無須着禮服、朝服,穿公服便可,文官們進賢冠、武官則是武弁,唯有御史臺的臺官們較特別,他們戴獬豸冠。

王公們的三樑冠上還佩着金貂蟬,格外特別,其餘文官則在進賢冠上還插了一支白筆。

懷玉今天也是束黑介幘,戴進賢冠,二樑,冠也沒金貂蟬,卻也插了支白筆。

進賢樑冠黑介幘,絳紗單衣白裙襦,革帶鞶囊紛雙佩,假帶方心烏皮履。

這公服的樣式,跟他之前做三原捉錢令史領的那套絳公服有些類似,要複雜一些,但比起朝會則不繫蔽膝,也不加黑領不穿白紗內衣,也不佩劍系玉佩、綬帶,

只在腰上佩帶一條標誌着他五品官的小綵帶:紛,還有用彩色絲線繡的鞶囊,這是裝印綬的,他還有個銀魚袋,裡面裝的銀魚符,他發現殿上其實穿緋袍的官員,也不是個個都佩銀魚袋,好像只有小部份纔有資格佩帶。

“武二郎最近風頭正勁,大名如雷灌耳啊。”那人也不怕被殿中侍御史抓到,彈他個殿庭失儀之罪。

他在那裡搜尋着記憶,好像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沒多久就當了皇帝,似乎他跟頡利白馬盟誓的時候已經是皇帝了。

他們代表的是供奉天子的近臣。

“宣吐谷渾國使者覲見!”

懷玉從這裡也看出來一些細節,李世民畢竟是宮變上位,到現在也沒多久,這八個宰相里,倒有六個還是原來李淵的老宰相,也就踢掉了一個楊恭仁。

李世民固辭。

門下、中書兩省,各有兩個長官,李世民騰籠換鳥,一番倒騰,讓心腹房玄齡和高士廉分任中書令和侍中,另兩個中書令、侍中宇文士及和陳叔達則還是李淵心腹。

宋國公蕭瑀也是李淵舊宰相,但跟宇文士及一樣,之前與太子爭鬥時是站在李世民這邊的。

當年殺死尼洛周之人,兼併其部下,也深得伏允賞識,還娶了他妹妹,生下的孩子便是這達延芒波結,後來還立爲太子。

他還在想着,那邊已經進入第二項議題了。

懷玉在那裡暗暗打量那位吐谷渾尊王,結果旁邊一個王八綠小聲在旁邊介紹。

常參早朝,大抵還是文東武右,各按品級站班。

懷玉聽到這都是第三回了,估計也要走完程序了,三辭三讓嘛。

而渭橋之盟好像就是八月末還是九月初,這麼說來李世民估計真的馬上就要登基了。

沒聽說過四辭的。

這充分說明李世民對於整個朝堂的掌控,還沒有完成。

古人以西爲右,他們這班也叫西班,西班就是兩中書令房玄齡和郢國公宇文士及爲首,東班則是侍中高士廉、江國公陳叔達。

懷玉覺得李世民和裴寂的表演功底都不錯,搞的好像真事似的,有玄武門這出喋血宮門的大戲在前,現在李淵退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他們卻還仍然要上演這三辭推讓的戲碼。

東宮大殿的木地板上,一個小蒲團,跪坐着雖沒有高腿椅子舒服自然,但習慣了也還不錯,起碼不用一直站着更不用跪着。

他的心腹長孫無忌、杜如晦、屈突通等都沒安排上。

他跪坐在一堆王八綠通事舍人裡,本來位置靠後,可惜穿了一身緋,便顯得份外突出了,如果是混進中書舍人他們那裡,大家都是騷緋,倒尋常。

挺有意思。

“通事舍人許延族。”

他還小聲告訴懷玉,這個尊王是伏允的小兒子,因爲大哥早年送去隋朝爲質,還一度被楊廣拉出來封爲可汗,送回青海,所以伏允派人殺了大寶王,把這兒子趕回隋朝後,後來便另立了小兒子爲太子。

結果今天卻好像安排了不少事情。

他代表其父向大唐進貢請和,同時還希望互市,還在殿上求婚,希望大唐能夠賜婚公主和親,永結盟好。

他發現這人長相上其實跟漢人區別不大,服飾上倒是挺花的,但其錦服綾袍,也明顯是中原所產。

“這個達延芒結波,事先根本沒有跟朝廷說過要請婚,結果現在突然來這招,太子殿下肯定不允。”

當李世民駕到的時候,他穿赭黃文綾袍,戴烏紗帽,九環玉帶六合靴,懷玉從他的臉上看不到絲毫的波瀾,他臉上帶着微笑,充滿自信,龍行虎步。

這麼說自己從隴右回來,還真給趕上了這大事件,也許要不了多久李世民就應當登基稱帝了?

三省本來應當是六個宰相,現在卻有八個。

“通事舍人內供奉武懷玉。”

裴寂、蕭瑀、封德彝、陳叔達、裴矩、宇文士及,這六宰相都還在,只是調整了其中幾人位置,李世民自己的心腹,也僅僅是高士廉和房玄齡拜相。

懷玉暗暗的觀察着李世民的這個常參班底。

懷玉小聲的道,對他點了點頭。

自唐吐聯合滅了李軌後,伏允便受天柱王的影響,改變對唐策略,與突厥聯合,不斷襲擾唐朝邊境,但這幾年雙方几次大戰,吐谷渾都吃了敗仗。

他本以爲這只是個早會,例行其事打個招呼,就各自回衙辦公。

至於尚書高官官尚書令之前是李世民兼任的,現在自然也就不再授人,原來的左僕射裴寂,那是李淵第一心腹,如今還是左僕射,封魏國公加司空,李世民卻又任命了蕭瑀爲左僕射。

大唐立國後,慕容順光跟着宇文化及他們從江都回到長安,又成了大唐的人質,掛了個金紫光祿大夫的三品階銜。後來李淵爲對付河西李軌,於是打算一邊利用河西粟特胡人豪強安修仁兄弟他們,一邊聯合吐谷渾。

武懷玉身處其中,卻感覺超然於外。

綠豆小眼,卻挺有神。

兩位老宰相還都有國公之爵,新宰相卻都連個男爵都還沒有,可這兩位新任的宰相,站位卻還在老宰相之前。

他很清楚,別看現在這些武德宰相還一個個領班居首,但都會慢慢的下去的,這時代終將是李世民的,雖然他現在看起來有些焦頭爛額,有些暗裡彷徨,但這只是暫時。

其舅如今也成爲伏允的宰相,加封天柱王。”

門下中書兩省,做爲決策、審議機構,在內廷是有內省衙門的,這也是他們成爲供奉班的原因,這兩省本來在漢代時就是內廷機構。

密國公右僕射封德彝,之前是中書令,李世民一直以爲他是暗裡支持他的,其實這人兩面三刀,左右騎牆,現在李世民還不知道,所以挺信任他,授他爲右僕射。

“這人叫達延芒波結,慕容伏允的小兒子,其兄慕容順光本是伏允與隋光化公主之子,早立爲太子,後來隋開拓青海,慕容順光曾被送入隋爲質。但楊廣後來還是滅了吐谷渾,以其地置四郡,伏允逃入西羌仍不斷襲擾,楊廣便立慕容順光爲可汗,並以大寶王尼洛周爲爲輔,

可很快尼洛周被其部下所殺,慕容順光也只好逃回隋朝,大業末,慕容伏允趁中原大亂,恢復故地。

懷玉還是頭次見到吐谷渾的貴族,之前他在隴右時,光聽說柴紹如何把吐谷渾人乾的喊耶耶。

殿中監盧寬從隴右回來,還帶回來吐谷渾汗慕容伏允的使者,吐谷渾人進貢請和,並希望大唐能夠重新開放邊境互市。

吐谷渾使者入殿,頭戴高筒禮帽,身穿三角形大翻領長袍,其衣領、袖口、衣邊都鑲着花邊,腰繫金銀飾帶,腳踏皮靴。

殿中所有官員,也都知道,卻也跟着配合演出。

先是司空、左僕射、魏國公裴寂,這位李淵第一心腹,也是他的琵琶發燒友請奏。

他轉頭望去,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通事舍人對着他笑,瘦長臉八字鬍,額頭鋥亮。

供奉班裡,門下省的在左,中書省的在右。

皇帝李淵要傳位給太子。

另一個右僕射安邑公裴矩,原名裴世矩,八十歲了,曾是楊廣心腹大臣,此前是檢校侍中。

這讓武懷玉很老實,不敢東張西望,也不敢隨意擡頭去看李世民。

這是李淵第三次主動提出退位了。

慕容順光畢竟是唐朝送回去的,伏允也只好重新立他爲太子,達延芒波結就改封爲尊王。

他對懷玉微笑着道,那邊尊王在向太子李世民行禮,提出互市請婚等要求,這邊通事舍人許敬宗卻在跟他交頭接耳。

這麼一對比,他越發顯得特別。

不過供奉班比較特別,他們就站在最前面,且是東西對立,面對面站着,而不是朝向太子。

這人自稱是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之子,吐谷渾尊王。

便把慕容順光送回了吐谷渾。

贊禮,參拜!

賜坐。

這次達延芒結波親自來長安,一表明誠意,二就是想來請婚和親,這也是天柱王出的計策,若尊王能請婚成功,那到時就可以再請求唐朝支持改封他做吐谷渾太子了。

許舍人說朝廷不會支持尊王的請婚要求,更不會接受他這種突然襲擊式的無理請求,大唐跟慕容順光更熟,慕容順光本就是和親公主所生,又在中原生活了近二十年。

尊王的突然襲擊式請婚,還有幾分強逼的感覺,上次渭州之戰,吐谷渾本來答應柴紹要會兵蘭渭,夾擊突厥,結果最後都沒見到人。

懷玉倒沒太在意那什麼尊王,他打量他也不是因爲在意,聽這王八袍綠豆眼的傢伙一說,他倒更在意起這人來,三十來歲,分析起來頭頭是道極有道理,更重要的是,這傢伙主動搭訕,也不怕御史,這傢伙有些意思。

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346章 爭路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342章 榆林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71章 與狼爲伍第192章 殿上爭封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091章 檢校庫第859章 十三行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942章 姑娘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924章 剝皮第616章 飛奪白城堡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51章 忽冷忽熱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285章 鎮三邊第118章 煉金術士第1056章 一百年,不許變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67章 東宮報道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292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866章 開拓者第1130章 駕崩第1306章 仍留一箭射天山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93章 斬立決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960章 龍園勝雪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965章 咸陽橋密謀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058章 讓皇帝背黑鍋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662章 干將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354章 截殺第1098章 爭奪帥印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735章 李靖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463章 觀自在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749章 威壓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1119章 沙陀人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769章 上一課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1283章 換親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2章 遲遲鐘鼓夜長安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691章 反擊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878章 停封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90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346章 爭路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342章 榆林第515章 威鎮八川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71章 與狼爲伍第192章 殿上爭封第1060章 李靖的無奈第1091章 檢校庫第859章 十三行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942章 姑娘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924章 剝皮第616章 飛奪白城堡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51章 忽冷忽熱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285章 鎮三邊第118章 煉金術士第1056章 一百年,不許變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67章 東宮報道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292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866章 開拓者第1130章 駕崩第1306章 仍留一箭射天山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93章 斬立決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960章 龍園勝雪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965章 咸陽橋密謀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058章 讓皇帝背黑鍋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662章 干將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354章 截殺第1098章 爭奪帥印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735章 李靖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463章 觀自在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520章 武都督地圖開疆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749章 威壓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1119章 沙陀人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769章 上一課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1283章 換親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2章 遲遲鐘鼓夜長安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691章 反擊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878章 停封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290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