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鐵衛領命之後,便留守荒宅,李滄海等人則返回狄家休整。
連日奔波讓李滄海感到極爲睏乏,倒下就呼呼大睡,直到正午時分,他才被一陣爭執聲給吵醒。
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李滄海披上長衫,便推門走了出去。
正午的陽關刺的他眼睛有些發暈,使勁晃了晃腦袋,李滄海這才發現,狄晴正站在門前,怒目圓睜地瞪着一羣內侍。
那羣內侍臉色頗爲難看,表情上盡是無奈之色。
狄懷站在一側,似乎頗爲糾結,也不知該幫誰。
見李滄海出來,狄懷頓時面露欣喜,忙道:“滄海,你可算是醒了。”
狄晴回頭發現李滄海靠着門檻,似乎還沒有緩過神來,頓時有些不悅,忙走上前去攙着他,責備地道:“你連受重傷,應當好生休養纔是,快快回去休息!”
李滄海心知狄晴在關心他,於是笑道:“不妨事,都是些皮外傷罷了。”他看着眼前衆人,疑惑道:“發生何事了?”
狄懷用手指着那些內侍,皺着瑤鼻說道:“滄海,這些是內侍,說是奉聖命前來傳你入宮面聖的。”
內侍前面一名爲首太監,忙對着李滄海行禮,說道:“李大人,聖上有旨,着你入宮面聖。”
李滄海看了看內侍,又看了看狄晴,心中頓時瞭然。
不用想也知道,定是狄晴怕打擾他休息,纔將內侍攔下,雙方僵持不下才發生爭執。
“晴兒,內侍大人奉命前來,說明聖上必定有要事喚我,你怎能攔住他們呢?”李滄海說道。
狄晴撇了撇嘴,頗爲委屈地道:“你連日奔波,傷勢越發嚴重,若不好生休養。很難痊癒。他們奉命前來,但又沒說何時讓你進宮,我就想讓你多休息休息……。”
狄晴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一雙杏目也變得紅了起來,幾乎要哭了出來。
李滄海嚇了一跳,忙拍着她的手,柔聲安慰道:“晴兒。我並非是在責怪你。我知道你在關心我,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麼?放心吧。我不會有事的,快向幾位內侍大人賠不是。”
那些內侍聞聽此言,頓時嚇得跪在了地上,不斷地磕頭道:“奴才不敢,是奴才們衝撞了郡主,望郡主贖罪。”
李滄海啞然,他原本擔心狄晴攔下內侍,會因此得罪皇帝,可他卻忘了。狄晴現在是皇帝冊封的郡主,那些內侍又豈敢得罪她?
狄晴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撇了撇嘴,道:“看在滄海的面子上,這次就饒了你們!都起來吧!”
那些內侍連連稱謝,這才站了起來,恭敬地對李滄海道:“李大人。聖上傳你進宮,你看……?”
李滄海點了點頭道:“待本官稍作洗漱,便隨你們進宮。”
說着,李滄海便走回了屋子。
稍作梳洗之後,李滄海便坐進了內侍馬車,在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的護送下。往行宮而去。
就在李滄海剛離開不久,一名衛兵匆忙地跑進了狄府。
片刻過後,狄懷匆忙出府,命狄風準備馬車,飛快的往行宮趕去。
行宮大殿,李隆基正與羣臣商議國事。
李滄海擡腳踏進門檻,走進大殿內。行跪拜之禮:“臣李滄海蔘見陛下!”
李隆基高坐龍庭,他揮手道:“平身!”
“謝陛下!”李滄海起身,他瞄了眼左右,發現所有的大臣都在。
一衆臣子臉色各有變化,像楊國忠嘴角上揚,透着一絲陰冷,擺出一副要你好看的表情。
而與他交好的李倓、崔渙等人,則臉色凝重地看着他。
皇甫坤更是神色焦慮,不停地對他擠眼,似乎頗爲擔心他。
李滄海眉頭微皺,也不知究竟是怎麼回事。
稍作思忖之後,李滄海躬身行禮道:“不知陛下召喚微臣,有何要事?”
李隆基臉色陰沉,他眉頭緊鎖,隨手將奏摺丟了出去,道:“你自己看吧!”
李滄海不明所以的接過奏摺,看了起來。
仔細地看了一遍,李滄海眉頭頓時擰了起來。
奏摺上所寫,竟然是他私放霧隱之事!
“李滄海,這上面所說可否屬實?”李隆基沉聲喝道。
李滄海看完之後,將奏摺交還給內侍太監,微微點頭道:“回陛下,屬實。”
此言一出,羣臣紛紛炸開了鍋。
有人震驚,有人憤怒,更多的是疑惑。
楊國忠冷笑了幾聲,突然站了出來,厲聲道:“李滄海,你好大的膽子!聖上信任你,纔將調查逆賊之事交予你,不想你竟與逆賊勾結,將其私下放走!老實交待,你與逆賊究竟是何關係?”
楊國忠說的義正言辭,頓時令不少官員,對李滄海產生了懷疑。
“楊大人,飯可以亂吃,但話可不能亂講!你說滄海與逆賊有關,又有何證據?”崔渙走了出來,與他對峙道。
楊國忠眉頭微皺,哼道:“他私放逆賊,難道這還不明顯嗎?”
“楊大人,這話說出來,只怕連你自己都不會相信吧?”崔渙昂首闊步地走上前,對着李隆基拜道:“陛下,李滄海若是與逆賊有關,當初又何必揭穿逆賊之陰謀?望陛下明察,切莫被奸佞之臣所矇蔽!”
楊國忠臉色瞬間拉了下來,崔渙這話明顯是在說他就是奸臣,他頓時怒了:“崔大人!你說誰是奸臣?本相只是就事論事,李滄海若非與逆賊有關,他如何能夠知曉逆賊計劃?又爲何放走逆賊?”
“相國大人所言有理,逆賊計劃可謂是天衣無縫,僅憑推測就能夠猜出逆賊之計劃,這也太匪夷所思了些!”
“不錯,依我之見,‘逆鱗玄武’幕後之人,很有可能就是他!否則,他如何能夠知道的如此清晰?”
“這招‘賊喊捉賊’當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先是讓霧隱等人謀逆,然後他再當衆揭露他們之計劃,以此贏得聖上信任,好深的城府!”
……
羣臣之中頓時響起竊竊私語,而大多數竟然是一邊倒的開始懷疑其了李滄海。
“有理?有他孃的屁道理!你們這羣忘恩負義之輩,若不是李滄海冒死相救,你們他孃的還能站在這裡耍嘴皮子?這時候你們倒一個個變得聰明起來了,當初聖上身陷危難之時,爲何不見你們出來解圍?如今你們無恙了,反倒懷疑起自己的救命恩人了,似你們這羣忘恩負義之輩,有何顏面在這裡談論國家大事?”羣臣之中,脾氣最爲暴躁的皇甫坤,突然跳了出來,指着滿朝文武就是一頓臭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