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海暗自翻了個白眼,心道:“你一世英名早就隨着大唐盛世的沒落而消失,時到今日你才覺悟,還真是可悲可嘆。 ”
“陛下息怒,臣等並非是爲了忠臣之名,而是爲了大唐江山社稷,爲了陛下之名聲,才揭露李林甫。俗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若是不將這些害羣之馬清除,大唐江山早晚會被這羣蠹蟲啃食殆盡啊!”楊國忠跪在地上,聲淚俱下的說道。
李滄海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心道:“你倒是有些自知之明,但不知你口中的‘害羣之馬’,蠹蟲,包不包括自己?”
暗自搖了搖頭,李滄海對着李隆基行禮道:“陛下,據臣所知,李林甫把持朝政十九年,期間他大肆迫害忠良,矇蔽聖聽,更與番邦相互勾結,他並非是爲了自己,而是在毀我朝根基!今日,臣等揭露李林甫之罪,並非是爲了讓陛下難堪,而是爲了還天下一個公道!陛下,除掉李林甫之餘黨,天下人無不拍手稱讚,百姓們都在說,這是陛下英明神武,纔有今日之成果!”
聽到李滄海一番慷慨陳詞,李隆基臉上的怒氣頓時消除了不少,他捋着鬍鬚,看似不以爲然,實則卻甚是在意的問道:“百姓們當真這麼說的?”
“臣之所說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陛下若是不信,可派人前往民間查探,看洛陽城的百姓是否人人拍手稱快。”李滄海認真地說道。
“皇爺爺,李大人所言非虛,而今洛陽城內,都在談論此事,百姓們都在傳言,全是皇爺爺聖明,讓李大人進行調查,才使得秦復沉冤昭雪,李林甫之黨羽才能被剷除。”李鈺插嘴道。
李隆基臉色緩和了許多,他嘆了口氣。恨恨地道:“李林甫好大的膽子,竟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欺瞞於朕,簡直豈有此理!”
楊國忠眼珠子咕嚕一轉,忙接口道:“陛下說的是,這全是李林甫太過奸詐,才導致陛下受到矇騙。李林甫這廝着實可惡。可惜,他已經死了。卻是讓他逃過了懲罰。”
“哼,他做了這麼多壞事,朕豈能饒他?”李隆基冷哼了一聲,說道:“朕喊你們前來,這第一件事,就是要對你們宣佈如何處置李林甫。”
楊國忠眼睛頓時一亮,臉上頓時充滿了期待。
李滄海倒沒有太大的表情變化,他暗自搖了搖頭,對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有了深刻的認識。
就在不久之前。李林甫還是李隆基口中的肱骨忠臣,國之棟樑,這才過了多久,李林甫就成了李隆基口中的十惡不赦之徒。不過無論他打算如何處置,李林甫都已經死了,再嚴厲的懲罰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李隆基咳嗽了幾聲,低聲怒道:“李林甫欺上瞞下。殘害忠良,導致朝綱紊亂,更兼蓄意謀反,證據確鑿,罪不容誅。他雖已死,但也不能輕易饒他!”
李隆基沉思了幾下。說道:“傳朕旨意,削去其官爵,抄沒家產。劈開他之棺木,取出口內含珠,剝下金紫朝服。改用草蓆,以庶民葬之!”
“陛下聖明!但不知他的那些黨羽子嗣該如何處置?”楊國忠大呼聖明,之後忙問道。
他並不在意李林甫如何處置。反正李林甫已經死了,對他構不成威脅,他在意的是李林甫的那些黨羽勢力。
只有除掉他們,他的目的纔算是真正的達到。
李隆基想了想,說道:“李林甫所有子嗣去除名姓,流放嶺南、黔中,王鉷,羅希奭處斬立決,其餘親黨悉數貶官流放!”
“陛下聖明!”楊國忠立即跪在地上,顯得喜極而泣地道。
李滄海和李倓對視了一眼,幾人也隨聲附和,高呼聖明。
不論如何,李林甫的勢力這次算是徹底被瓦解了,也算是告慰了被他迫害之人的在天之靈了。
“陛下,秦復將軍浴血沙場,爲國奮戰,卻被誣陷致死,而今既已平反昭雪,不知陛下有何打算?”李滄海進言道。
李隆基眉頭緊鎖,他長長的嘆了口氣,說道:“秦復對朕,對大唐忠心耿耿,卻慘遭滿門抄斬。說起來,這也是朕之過錯啊!當年李林甫上奏說秦復畏罪自殺,朕就不應該相信他之所說。如今,真相大白,朕實在有些對不住他。傳朕旨意,將真相昭告天下,朕要還他一個清白。另,追贈其太尉、揚州大都督,以王侯之禮葬之,墓成之日,朕要親往祭奠。”
聽到李隆基所說,李滄海才長長的吐了口氣,一直壓在心頭的石塊,終於落地。
“陛下,秦復一案,皆因奸佞之臣心存妒嫉而起,但也有着不少忠義之士,臣懇請陛下對他們予以褒獎。”李滄海對着李隆基行了一個大禮,深深地道。
十四年如一日祭拜秦復的熊阿四,爲堅持正義而被殘害的三法司與洛陽府尹,以及裝瘋賣傻,卻一心想替秦復伸冤的郝仁等。
他們身份不同,卻都有着同樣的堅持,在李滄海看來,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忠臣義士。
李隆基聽完李滄海所說的有關衆人之事,似乎也頗爲感動。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點頭,道:“李愛卿所言極是,似這等忠義之士,正是我大唐所需,朕自然不能虧待他們。傳朕旨意,賞熊阿四黃金百里,賜‘義士’,郝仁擢升爲宣威將軍。趙燁、馮茂典雖有過錯,但迷途知返,功過相抵,不予追究。至於三法司與洛陽府尹,賜他們侯爵爵位,死去由其後人繼承,賜‘忠臣’,並昭告天下,供天下臣民瞻仰學之。”
“吾皇聖明!”李滄海大聲叫道。
這恐怕是從他來到唐朝以來,第一次發自肺腑的一句尊呼,不爲別的,就爲了李隆基沒有忘記那些忠臣義士。
李隆基捋着鬍鬚,點頭道:“滄海,朕果然沒有看錯你,若不是你,朕至今還被矇在鼓裡,說起來,你纔是這最大的功臣!”
幾人紛紛有些詫異。他們都看的出來,李隆基並沒有責怪李滄海的意思,反而言語之中充滿了讚許。
“全是陛下英明神武,臣才能查出真相,臣不敢居功。”李滄海恭敬地說道。
“好,不驕不躁,確實是棟樑之才。朕問你。‘逆鱗玄武’之事,查的如何了?”李隆基問道。
李滄海眉頭微蹙。沉聲道:“回陛下,‘逆鱗玄武’近來銷聲匿跡,臣尚且沒有查出幕後主使之人。”
李滄海本以爲,李隆基會大發雷霆責怪於他。
不想,李隆基卻並不以爲意,他點了點頭,說道:“罷了,此事暫且放下,朕另有一件事。需要你去辦。”
幾人同時愣了下,李滄海更是眉頭緊鎖,心中滿是疑惑。
究竟什麼樣的事情,竟然比查找逆賊還要重要?
就見李隆基從身邊拿起一個燙金色封皮的奏摺,說道:“看看吧!”
幾人一頭霧水,接過奏摺,輪流拿在手中看了一遍。
“東瀛使節要來大唐覲見陛下?”楊國忠看完之後。詫異地道。
“不錯,此番他們護送東瀛公主,與我大唐和親,並帶來了東瀛三大神器,想要同大唐合作。”李隆基說道。
李滄海皺眉,道:“陛下。臣聞聽東瀛如今正處於戰亂之中,但不知這些使節是哪一方?”
李隆基從楊玉環手中端起蔘湯喝了幾口,對高力士說道:“力士,此事你較爲清楚,便由你說吧。”
高力士點了點頭,說道:“東瀛如今正值戰亂,而戰亂雙方分別是代表東瀛王室的藤原齋。以及打着勤王旗號,犯上作亂的藤原廣嗣。東瀛王室羸弱,雖有藤原齋全力輔佐,但依舊無法與藤原廣嗣抗衡。是以東瀛王室,決定向我大唐救助,希望我大唐能夠派出精銳之師,助他們剿滅叛賊。”
李滄海摸着下巴,嘀咕道:“藤原齋,藤原廣嗣,這兩人難道是一家人不成?”
高力士笑了笑,說道:“李大人心思縝密,這一眼就瞧出了其中端倪。正如李大人所說,這兩人乃是同族,說起來,他們也算是同族兄弟。”
“既然他們是同族兄弟,藤原廣嗣爲何要作亂謀反?”李鈺眨巴着眼睛,問道。
高力士呵呵一笑,道:“具體原因我也不清楚,據我所得到的消息來看,這其中還有着一段故事。據說藤原廣嗣造反的原因,是因爲他的妻子被其主所侵犯,不僅如此,藤原廣嗣又看上了藤原齋的女兒,想要娶她爲妾。藤原齋自是不肯將女兒嫁給藤原廣嗣,藤原廣嗣一怒之下便藉着替妻子討要說法之名,公然造反。”
李滄海心中覺得好笑,藤原齋的女兒就是藤原杏子。
從輩分上來講,藤原杏子是藤原廣嗣的侄女,而藤原廣嗣這貨竟然看上了自己的侄女,這東瀛貴族之間的生活,還真是混亂不堪啊!
“不知陛下作何打算?”李滄海拱手問道。
李隆基皺眉道:“東瀛距離我大唐,尚隔着茫茫大海,當年太宗皇帝御駕親征,想要征服東瀛,都半路而返。朕,其實並不想出兵。”
幾人沒有說話,他們都知道,李隆基必然還有後話。
若是直接拒絕了事,也就沒必要喊他們前來了。
果然,就看李隆基咳嗽了幾聲,說道:“東瀛此番帶來了三大神器作爲陪嫁之禮,據說這三大神器乃是徐福帶至東瀛,內藏長生不老之秘。李滄海,你心思縝密,且又擅長推理斷案,朕希望你能找出其中之秘。”
李滄海臉色凝重,搞了半天,李隆基並不想幫助東瀛,而是依舊想着長生不老。
“陛下,這長生之事,向來都是空穴來風,純屬子虛烏有,怕是信不得啊!”李滄海想了想,進言道。
李隆基尚未說話,就聽高力士說道:“李大人,這並非是空穴來風。據我這些年的查探,徐福當年確實找到了長生不老的秘密,只是他尚未來得及返回,始皇帝就死在了沙丘。但這長生之秘,卻被留在了東瀛,就與這三大神器有關。”
李隆基說道:“東瀛使節應該在七天之內就能夠到達揚州,李滄海,倓兒、鈺兒,朕命你們三人前去揚州接應東瀛使節,告訴他們,只要他們願意將三大神器留下,朕就答應出兵東瀛。”
“若是他們不肯將神器留下呢?”李鈺起初較爲興奮,這可是李隆基第一次對他委以重任,但隨即他皺起了眉頭,三大神器乃是東瀛至寶,他們雖說作爲陪嫁之物送至大唐,但也未必會將三大神器留下,此事只怕絕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李隆基眼神一冷,道:“他們若是不願留下神器,那就把人留下!”
李滄海張了張嘴,李隆基爲了長生不老,竟然打算強搶人家的神器,這傳出去也不怕被世人取笑。
思忖片刻之後,李滄海拱手道:“陛下,臣可以去揚州與東瀛使節接洽,不過臣有一個請求。”
“說。”李隆基似乎很乾脆。
“臣想要陛下給予臣便宜行事之權!”李滄海說道。
“李滄海,你也太過放肆了!聖上讓你去接應東瀛使節,不過是爲了查出長生之秘,你竟然想要便宜行事之權?”楊國忠聞言,臉色一驚,厲聲喝道。
李滄海沒有理會他,甚至連看也未曾看他一眼。
李隆基揮了揮手,讓楊國忠閉嘴,他看着李滄海,道:“你要這便宜行事之權作甚?”
“陛下,若是臣查出了神器之秘,亦或是東瀛使節願意留下神器,臣是否有權利答應他們出兵請求?”李滄海認真的問道。
李隆基尚未開口說話,楊國忠倒是冷笑了起來:“可笑,東瀛彈丸之地,何須理會,直接三言兩語打發了便是,難道你還真想答應他們出兵請求不成?”
“東瀛使節既然帶着神器前來,這說明他們有着足夠的誠意。若是以謊言騙之,豈不是令天下人取笑我大唐毫無誠信可言?若真這樣做了,豈不是陷聖上於不義之中?我倒是想問問,楊大人的三言兩語,究竟有何居心?”李滄海正色道。
楊國忠心中頓時一驚,李滄海這番話可輕可重,主要就看皇帝是如何看的了。
若是皇帝不以爲然還則罷了,但若是皇帝很在意名聲,那下場可就不同了。
可沒人比楊國忠更清楚,李隆基對名聲是何等在意,他畢竟曾經是名好皇帝,即便已經多年未理朝政,但他依舊在意這名聲。
“國忠,朕覺得滄海所說甚是有理,你覺得呢?”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淡淡地問道。
楊國忠額頭上瞬間升起一層細密汗水,他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連連點頭,道:“臣有罪!請陛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