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時政紛擾

就在韓瑞養病的期間,朝廷之中,卻也不怎麼安穩,之前党項部族叛逃吐谷渾,皇帝派遣使節前去責問,還沒有得到答覆,邊庭又傳來消息,洮州羌人部族,不服王化,殺死刺史,叛歸吐谷渾,聞訊之後,朝堂頓時爲之震動。

現在的唐朝,可不是蕃鎮割據的時期,才擊破突厥幾年而已,得到了天可汗的稱號,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文武百官,都有些志得意滿,有種除我大唐之外,再無其他邦國的心態,一州刺史,四品大員,牧守一方,無論古今,都不容小覷,現在卻給人殺了,簡直就是赤luo裸的打臉,李世民怒了。

怒不可遏,根本沒有掩飾的意思,直接拍案擲書,召集羣臣,也不用怎麼商量,對於這種事情,也不講究什麼先禮後兵了,就是一個字,打,不然四夷部族紛紛效仿,何以立威,怎麼服衆。

很快,中書舍人擬定了旨意,鹽澤道行軍總管率軍平叛,李世民看了兩眼,附上璽印,連同兵部公文,八百里加急,傳達邊關,隨之李世民也沒有了處理朝政的心思,怒氣未消,拂袖而去。

但凡明君雄主,都有這樣的毛病,控制慾望強烈,喜歡什麼事情都在掌控之中,李世民即位之初,突厥揮軍南下,李世民迫不得已,簽訂了渭水之盟,幾乎是納貢似的,給了許多好處,突厥才退兵而回。

這樣的奇恥大辱,自然令李世民耿耿於懷,隱忍了三四年,積累夠了,一朝勃發,終於報仇雪恥,堂堂突厥可汗,在宮殿之中獻舞,北方各族伏跪臣服,歲歲朝賀,這樣的功績,就是漢武帝也有所不及,表面上沒有顯露,內心深處,李世民何嘗沒有沾沾自喜。

不過高興了幾年,李世民卻發現,中原很大,但是外族更是不少,而且臣服不過是表面現象,私下的小動作繁多,而今更是忘記了大唐軍威,堂而皇之的叛亂,這樣的結果,怎麼能夠讓李世民甘心。

“難道真要聽信魏徵之言,斬盡殺絕……”李世民皺眉尋思,又搖頭自語:“漢武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爲編戶,納稅稱臣。”

反覆權衡,李世民煩了,揮袖而起,考慮片刻,傳旨召見李靖,雖然在貞觀八年之時,李靖以足疾辭任,不再擔任朝中職務,甚至連軍權也放下了,但是李世民清楚李靖的才能,自然不會放任其逍遙得意,沒過多久,就下了特旨,詔令李靖,每二三天,就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這是宰相纔有的資格。

在宋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相當於宰相,可見,李世民對於李靖的信任,對於身居富貴,卻能夠知足,識達大體的能臣,李世民向來十分優待,時不時的召見問政,逢年過節的賞賜更是不缺,就是這種手段,縱觀貞觀年間的赫赫名臣,至少在現在這段時期,個個服服帖帖,沒人敢有異心。

不久之後,李靖來到殿閣,恭敬行禮,李世民親手攙扶而起,避開帝王龍案,帶着李靖來到偏廳,對席而坐,這樣的待遇,朝中上下,沒有幾人可以享受,也算是難得的殊榮。

其他臣子,這種時候,肯定會適當的露出些受寵若驚,或者誠惶誠恐之色,李靖卻十分的坦然,半鞠拜謝,自若問道:“陛下召臣來,可是爲了吐谷渾之事。”

“就知道瞞不過藥師兄。”李世民笑道,無論是在人前人後,對於李靖,李世民向來都是尊敬有加,籠絡也好,施恩也罷,反正不是誰都能夠持之以恆的。

李靖輕描淡寫,微笑說道:“陛下不用動怒,區區吐谷渾,如同古之夜郎,妄自尊大,不要以爲佔了地利,就可以行螳臂當車之事,若是識時務,安心歸附,還能夠保其部落,希望酋首伏允明白此理,若是不然,大軍出動,必將國滅身亡。”

李世民連連點頭,笑逐顏開,也只有李靖這種征伐突厥,俘虜十幾萬的牛人,纔有這樣的底氣與自信,不把關外的遊牧民族放在眼中。

“其實,依臣之見,吐谷渾不過是介癬,真正的心腹之患,仍是突厥部衆。”李靖說道。

李世民微怔,突厥不是滅了,眼睛眨了下,立即明白過來,沉聲道:“藥師兄說的可是至利失、咄陸、薛延陀等部?”

“不錯。”李靖說道:“當年,陛下即位,頡利可汗覺得有機可乘,就與突利可汗合兵二十萬,大舉入寇,長驅直入,直達渭水便橋北岸,陛下僅率六騎馳至渭水河邊,嚴厲斥責,王者風範,天下歎服,使得突厥盟軍不知虛實,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退去。”

這是美化的說法,沒有足夠的好處,突厥盟軍哪裡肯輕易離開,李世民心知肚明,心裡是有點兒得意,卻立即清醒,搖頭說道:“藥師兄不必美言,那時也是僥倖,鐵勒、回紇、薛延陀趁着頡利傾巢出動,漠北兵力空虛的當口,一同起兵反叛,後院失火,他們自然不敢久留,給我們休養生息,一雪前恥的機會。”

那個時候的草原民族,不像中原王朝一樣,一但統一天下,各州縣衆志成城,令行禁止,而是大部落、小部落並存,所謂的突厥汗國,說白了,就是草原最大的部族而已,到隋朝初年,分爲東突厥、西突厥。

其中東突厥特別強大,以頡利可汗爲首,貞觀四年的時候,李靖以三千鐵騎,大破東突厥於陰山,順便將東突厥大大小小的可汗貴族,一同羅網擒下,送到了長安,那個時候起,東突厥算是滅亡了。

其實,之所以贏得這樣輕鬆,除了唐軍的確強大之外,與突厥本身的內亂,多少有點兒關係,東西突厥對掐,幾百年來,南朝孱弱的思想,深入草原部落之心,早就忘記漢代時候,中原王朝犯我天威,雖遠必誅的雄風,所以根本沒有防備,等到李靖率軍打去的時候,頡利可汗多半還在喝酒享樂,措手不及,肯定完敗。

想到大軍凱旋之日,太極殿中歌舞慶功,李淵親自彈起了琵琶,頡利獻舞的情形,李世民躊躇滿志,感嘆說道:“往來國家草創,突厥強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頡利,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直到藥師兄以騎三千,喋血虜庭,無往不捷,遂取定襄,單于稽顙,恥其雪乎,足澡渭水之恥矣”

深知盈滿則虧的道理,李靖哪裡敢單獨承認這樣的功勞,連忙推說道:“全賴陛下運籌帷幄,衆將士用力,非靖之功也。”

十分欣賞李靖的謙讓,李世民微笑安撫兩句,沒有忘記正事,認真問道:“薛延陀等部遠在天邊,與我大唐素無交往,怎麼成了心腹之患?”

“陛下何必明知故問。”李靖笑道:“當年大破頡利可汗之時,各部落酋長紛紛投誠,但是也有一些部族歸西去,或自立,或是附了薛延陀,之後,薛延陀帶領部落在頡利故地建立牙帳,幾年過去,應該成了氣候,如同魏玄成之言,突厥乃是鳥獸野心,若是歸化中原,倒是可用,而今卻聚居漠北,遲早成爲大唐的心腹之疾。”

李世民深以爲然,不過,這些多半是場面話,真正的原因,卻是西突厥控制了西域一些國家,阻礙了絲路的暢通,關隴貴族集團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通過絲綢之路,賺取了豐厚的利益,在他們的影響下,朝廷的君臣,也開始慢慢重視起來。

況且,李世民鐵了心要做個明君,一向是以漢武帝爲目標,人家能打得匈奴屁滾尿流,遠遁西方,絕跡於漠北,李世民自信能夠做到,不過也要找個合適的藉口,但是在此之前,自然要收拾吐谷渾,不然朝廷的尊嚴,天可汗的威名何存?

李靖忽然問道:“陛下,是否記得阿史那杜爾?”

回思片刻,李世民說道:“是不是那個……頡利的侄子,突厥拓設,當年與頡利的兒子欲谷設統治着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似乎沒有染上驕奢yin逸的毛病,十年時間沒有向部族徵收賦稅,朕曾在渭水岸邊見過,是個英傑。”

“時隔數年,陛下忘記無差,臣下佩服。”李靖說道,小小奉承了下。

微微揮手,李世民微笑道:“不是朕的記性好,只是頡利時常向朕悔嘆,阿史那社爾曾多次勸說他不要對中原用兵,可惜他都沒有采信,才落得了兵敗身擒的下場。”

“如此看來,這人倒是有幾分見識,而且能力也不錯。”李靖讚許道:“當年薛延陀舉兵反叛,阿史那社爾率軍鎮壓,卻不是薛延陀的對手,只得退守浮圖城,不過因禍得福,逃過了一劫,沒被我軍衆將擒拿而歸。”

“之後如何了?”李世民問道,劍眉輕揚,知道李靖不會無緣無故提到這人的。

李靖笑道:“陛下所言無虛,此人真是個英傑,幾年下來,擁衆十萬,自稱都布可汗,不過立足未穩,就對薛延陀用兵,大敗而歸,部族離心,沒了立足之地,而今率領殘部東行而來,似乎有意歸附朝廷……”

第144章 怒斥第274章 太巧了第198章 覺得如何第215章 破陣樂第377章 頭痛第259章 一場風花雪月的誤會第390章 胡鬧後記第460章 應對第57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洪鐘大呂第288章 榜樣第51章 什麼關係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7章 巧遇第48章 紅顏禍水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513章 雲淡風輕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501章 追蹤第222章 抹油第442章 太巧了第488章 庸人自擾第149章 講學第72章 李藥師第144章 怒斥第310章 變卦第531章 出行第443章 如何是好第41章 不得不服第51章 什麼關係第98章 順風第356章 中了副車第183章 端倪第501章 追蹤第34章 相思第289章 直白第94章 問話第74章 花魁第234章 迎親了第254章 火浣布第76章 佳人有約第429章 又來了第459章 鬧騰第285章 顛覆第376章 名利第342章 潔身自好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41章 差別待遇第90章 洪鐘大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206章 暗示第54章 戳破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13章 不妥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226章 賜與求第502章 地獄天堂第88章 暗示第86章 聒噪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18章 遙想當年第212章 驚擾第345章 熟悉的身影第295章 要走了第474章 大抱負第325章 擱置第204章 引第165章 厚此薄彼第310章 變卦第66章 驚喜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434章 夜宿第299章 書冊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142章 國色天香第334章 意味深長第148章 財色兼收?第160章 安家了第140章 別走了第251章 烏薩爾第321章 錯綜複雜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290章 摘錄第140章 別走了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49章 浮想聯翩第359章 帶溝裡第320章 陷害?第109章 海量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287章 傳統第301章 種子第15章 認可第300章 潮流第66章 驚喜第258章 鬥第278章 嚇唬
第144章 怒斥第274章 太巧了第198章 覺得如何第215章 破陣樂第377章 頭痛第259章 一場風花雪月的誤會第390章 胡鬧後記第460章 應對第57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洪鐘大呂第288章 榜樣第51章 什麼關係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7章 巧遇第48章 紅顏禍水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513章 雲淡風輕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501章 追蹤第222章 抹油第442章 太巧了第488章 庸人自擾第149章 講學第72章 李藥師第144章 怒斥第310章 變卦第531章 出行第443章 如何是好第41章 不得不服第51章 什麼關係第98章 順風第356章 中了副車第183章 端倪第501章 追蹤第34章 相思第289章 直白第94章 問話第74章 花魁第234章 迎親了第254章 火浣布第76章 佳人有約第429章 又來了第459章 鬧騰第285章 顛覆第376章 名利第342章 潔身自好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341章 差別待遇第90章 洪鐘大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206章 暗示第54章 戳破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13章 不妥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226章 賜與求第502章 地獄天堂第88章 暗示第86章 聒噪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18章 遙想當年第212章 驚擾第345章 熟悉的身影第295章 要走了第474章 大抱負第325章 擱置第204章 引第165章 厚此薄彼第310章 變卦第66章 驚喜第313章 悲劇的下場第434章 夜宿第299章 書冊第261章 流言蜚語第142章 國色天香第334章 意味深長第148章 財色兼收?第160章 安家了第140章 別走了第251章 烏薩爾第321章 錯綜複雜第490章 爲君分憂第290章 摘錄第140章 別走了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49章 浮想聯翩第359章 帶溝裡第320章 陷害?第109章 海量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287章 傳統第301章 種子第15章 認可第300章 潮流第66章 驚喜第258章 鬥第278章 嚇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