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超過500億人民幣的鉅款

海軍之所以在信息化方面不遺餘力,主要還是因爲海軍自身的需求以及對應的作戰環境決定的,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海軍不得不在這方面下大力氣。

沒辦法,茫茫大海,即便是一支艦隊也要分散在幾十平方公里的大洋上,一般狀態下還好,利用普通的無線電就能彼此聯絡,可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或複雜電磁環境就玩兒不轉了。

要知道這些年海軍遠洋訓練中,類似的情況可沒少遇到,每次都跟美少女的大姨媽過來探望一樣,推不走,又送不掉,只能委屈的默默承受。

這樣下去誰受得了?

所以,海軍的領導們乾脆下定決心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讓大姨媽這種生物離自己遠一點兒。

至於效果嘛,那叫一個出奇的好。

遠洋編隊訓練就不用說了,單論海軍陸戰隊某陸,在完成師-旅級的戰術指揮體系的構建後,整個戰鬥力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尤其是在遂行登陸作戰任務時,陸戰隊能夠有效的集中自身的火力、兵力對敵薄弱處實施摧枯拉朽般的毀滅性打擊。

這在海軍陸戰隊近期與陸軍部隊進行的對抗性演習中表現的尤爲突出,平均的交換比都能達到1比3,甚至是1比5。

這樣的戰績令海軍陸戰隊在接下來的建設當中更注重信息化的提升。

與之相比,陸軍部隊卻依舊茫然,他們更多的是把海軍陸戰隊的勝利歸結爲陸戰隊員的訓練刻苦以及戰術運用更加得當,畢竟海軍陸戰隊算是地面作戰力量當中最精銳的組成部分,每年獲得的投入也比尋常地面部隊多得多,所以海軍陸戰隊能贏是正常,不贏那才見鬼呢。

於是,陸軍部隊的重點還是放在重型裝備的換代上,不管怎麼說,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更讓人安心。

然而無論其他軍兵種如何選擇,海軍大規模裝備JSNB—26H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對於中國騰飛來說絕對是一大助力。

正是由於海軍的大規模配備,在日後部隊進行大聯合的信息化建設中,中國騰飛的分量絕對不會少。

原因很簡單,海軍的JSNB—26H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已經用的習慣了,並且形成了良性循環,貿貿然的更換其他品類,海軍這邊會很麻煩。

再說了陸軍和空軍雖然裝備的JSNB—26系列通用數據鏈終端的數量不多,但多少都有配備,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在JSNB—26系列通用數據鏈終端的基礎上,打造一款多軍種通用的超級終端?

而這個構想在此次W地區地震救災中構建的聯合指揮系統就已經得到了應用,因爲無論是天上的無人機,還是地面上的救援隊,哪怕是從天而降支援震中的空降兵,手裡使用的都是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

不僅可以隨時接收來自指揮部的命令,而且可以將現場的情況隨時上報給指揮部,與此同時終端可以兼容手機、對講機甚至是無線電電臺的頻率信號,用於更廣泛的信息獲取和指令傳達。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空間到震中的空降兵指戰員們,他們一共配備了18臺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落地的第一時間就將震中的情況以現場視頻的形勢傳遞給指揮部,並說明急需藥品、帳篷、食品和救援人員的支援。

與此同時他們利用終端構建起初步的地面引導體制。

指揮部接到信息後,第一時間便將信息發動給010野戰機場上的航空力量,旋即六架運—6型輕型運輸機即可起飛,利用固定翼飛機的優勢,穿過氣象複雜的積雨雲層,在機載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的引導下,成功降落到空降兵開闢的一條由損壞公路充當的臨時跑道上。

很快相關的物資被運下來,搶救出的重傷員被轉運到飛機上運到後方。

就這樣利用運—6輕型運輸機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在空降兵進入震中後不到8個小時內就執行了36架次的飛行任務,共運送物資24噸,救援人員22名,轉運重傷員48人,算是初步搭建起通向震中的救援通道。

還有就是W地區的地震導致多處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從而形成大大小小几十處堰塞湖,有由於連日降雨導致水位上漲,令不少堰塞湖極有可能潰堤決口形成山洪,對災區造成二次災害。

其中有幾座堰塞湖的情況極爲危險。

這要是在以往,在道路斷絕,相關人員進不去的情況下,堰塞湖的狀態很難被人發現,好在天上的無人機24小時在相關區域巡查,因此很快便關注到堰塞湖的異常。

指揮部自然是相當重視,一面調集無人機對堰塞湖進行監視並確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一方面調集力量準備對其中幾個威脅性極大的堰塞湖進行泄洪作業。

相較於以往需要工程人員進入堰塞湖進行測量不同,無人機已經可以確定相關的參數,然後通過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傳遞給相關的實施單位。

而在010野戰機場上34架直—18plus重型直升機迅速出發,吊運24臺大型挖掘機,10個大型油罐猶如商量好的一樣各自抵達相關作業面,迅速開展挖掘作業。

整個過程從決策到實施前後還不到5個小時。

整個救災過程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以至於某位在現場報道的某歐洲媒體的記者都不得不感嘆,國內救災力量的高效與迅速是他生平僅見,可以想象如此國家不可能因爲一場災害擊倒。

不過聽到讚譽的指揮部的領導們面上笑得是很開心,可心裡卻在滴血。

你知道JSNB—26T型通用數據鏈終端一個要多少錢嗎?

32萬人民幣!

爲了這份高效,指揮部一共配備了649個這樣的終端,光這項費用就達到了2億人民幣,這還不包括爲了救災而緊急租用中國騰飛的直—18plus重型直升機,以及因爲自身重型直升機匱乏而不斷增加追加訂單的陸軍航空兵,國家救援隊,海軍航空兵以及海事部門等單位。

若是再算上在此次就在當中已經很出色,但依舊覺得在執行重大任務時,手上傢伙事兒不夠用的運輸機部隊,向中國騰飛開出三年60架運—18NB大型運輸機大單的話,這些來自總部的指揮部領導們初步算一下,光部隊就往中國騰飛身上砸了超過500億人民幣的鉅款!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兩百三十八章 那是什麼?第八百零六章 創造奇蹟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一箭雙星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被FCNB—2000給刺激到了第一章:就這麼被分配了第九百一十七章 就是這個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待外賓第五百一十六章 F—14同款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三百一十一章 送去投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把雅克夫列夫給賣了吧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九百五十二章 戰神心臟:WD—62ML型渦扇發動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口創匯第六十九章 Very Good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兩百七十四章 競爭對手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道理都一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生產線上的神秘戰機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愛模型,愛騰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話不多,事兒卻給你辦的明明白白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東西我們能做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製造革命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憑證登機,童叟無欺第五百二十二章 空襲第九百四十章 天價二手貨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一千八十八章 定義洗地新體系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七百零三章 孤軍奮戰第兩百三十章 孤家寡人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九百八十六章 價格屠夫第九百六十四章 讓客戶乖乖掏錢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產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那是……五軸設備?第一百三十五章 削減原材料第兩百二十二章 默契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這不是演習第十五章 三個臭皮匠第八百七十四章 這東西哪兒買的?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業務第七百六十九章 蜜汁操作第八百七十九章 虛擬製造技術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兩百八十章 四種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經費預算的大頭兒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低沉本奧義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第八百八十七章 H—NB高端航材第三百八十六章 虧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功不可沒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第三百一十二章 剜肉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千一十九章 南亞制空權第九百三十三章 120小時長航時無人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直接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兩百一十四章 去騰飛廠看看第六百六十章 “海東青”計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頭的尷尬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對着GE中國來一記狠狠的背刺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三百五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八十四章 配套航天第四十四章 試製型號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不是垂直髮射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入行以來最大的失敗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腦袋裡是不是全是屎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五百三十七章 成了渣渣第六百一十章 自我生長的金屬部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還不如新德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騰·洛馬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三百四十五章 老狐狸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兩百三十八章 那是什麼?第八百零六章 創造奇蹟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一箭雙星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被FCNB—2000給刺激到了第一章:就這麼被分配了第九百一十七章 就是這個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待外賓第五百一十六章 F—14同款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三百一十一章 送去投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把雅克夫列夫給賣了吧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九百五十二章 戰神心臟:WD—62ML型渦扇發動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口創匯第六十九章 Very Good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兩百七十四章 競爭對手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道理都一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生產線上的神秘戰機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愛模型,愛騰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話不多,事兒卻給你辦的明明白白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東西我們能做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製造革命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憑證登機,童叟無欺第五百二十二章 空襲第九百四十章 天價二手貨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一千八十八章 定義洗地新體系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七百零三章 孤軍奮戰第兩百三十章 孤家寡人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九百八十六章 價格屠夫第九百六十四章 讓客戶乖乖掏錢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新式武器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產兒第七百二十九章 那是……五軸設備?第一百三十五章 削減原材料第兩百二十二章 默契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這不是演習第十五章 三個臭皮匠第八百七十四章 這東西哪兒買的?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業務第七百六十九章 蜜汁操作第八百七十九章 虛擬製造技術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兩百八十章 四種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經費預算的大頭兒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低沉本奧義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艦載航空兵航空器解決方案第八百八十七章 H—NB高端航材第三百八十六章 虧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信莊建業者得長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功不可沒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第三百一十二章 剜肉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一千一十九章 南亞制空權第九百三十三章 120小時長航時無人機第一百四十五章 直接走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製造商第兩百一十四章 去騰飛廠看看第六百六十章 “海東青”計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頭的尷尬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對着GE中國來一記狠狠的背刺第四百五十章 好運的雨第三百五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八十四章 配套航天第四十四章 試製型號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不是垂直髮射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入行以來最大的失敗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腦袋裡是不是全是屎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五百三十七章 成了渣渣第六百一十章 自我生長的金屬部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還不如新德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騰·洛馬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三百四十五章 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