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這東西哪兒買的?

聽了埃多奧的話,幾分鐘之前還在自己人面前各種滔滔不絕的克里爾多蠕動了兩下嘴脣,似乎想要說些什麼,但蠕動了半天卻愣是一句話也沒蠕動出來,反倒是一張不滿雀斑的老臉愈發變得難以置信。

其實不止埃多奧和克里爾多,趙主任、方勇、巴迪亞、樸哲民等人是有一個算一個看到眼前的景象時無不是吃驚的張大了嘴巴,然後不約而同的在內心深處冒出一個疑問,眼前的就是騰飛集團的飛行器設計部門?

這也……太……科幻了吧!

是的,莊建業帶他們參觀的這個地方給人的只管感受就是兩個字,科幻。

通常的工業企業設計部門雖說已經有工業設計軟件加持,但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紙張,畢竟某些特定的部件計算機只能解決一部分,不少細節還需要手工繪製才能完成。

就比如說複雜曲面的多角度參數,通常使用的二維設計軟件根本無法囊括所有信息,哪怕是先進一點兒的三維軟件同樣在組合部件上無法面面俱到。

這樣的情況下,手工繪製便成爲細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就算沒有細節上的手工繪製,完全依靠計算機輔助設計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紙張,因爲與設計部門對接的工藝部門,一線車間還需要紙質的圖紙來確定工藝和生產製造流程,畢竟在當下可不是所有制造工序都實現機牀的數控化的,就算實現了數控化,計算機軟件設計出來的東西跟數控機牀的控制軟件不匹配同樣用不了。

正因爲如此,別說國內,就是放眼整個世界就沒有完全脫離圖紙的設計部門的。

結果,就是這麼個在工業設計中猶如真理一般存在的常識性基礎,卻在騰飛集團新廠區的這間被整個貫通的超大空間內被徹底顛覆了。

沒有圖紙,不……更準確的說連一張紙都沒有。

那這裡的設計師們用什麼做設計?

用筆,但不是普通的繪圖筆,而是一種能夠在四十英寸屏幕上隨意觸碰並形成一個個設計思路的電子筆。

方勇就目不轉睛看着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環形屏幕牆似的工作臺。

哪裡坐了十幾位穿着的寸衫、T恤的設計師,正拿着手裡的電子筆在面前的屏幕上頻繁的點個不停,而隨着他們的點觸,屏幕上的部件時而凹陷,時而凸起,時而曲面變換,時而變換組合。

但這都沒讓方勇驚訝如此,畢竟類似的設計軟件他們西北廠也有,早在八十年代中期,爲了FB—1戰鬥轟炸機的研製,西北航空廠就從法國的達索公司引進了CATIA—V2版本的專用航空器設計軟件。

成爲當時不亞於騰飛集團的具備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單位,這也是在FB—1戰鬥轟炸機以及轟6、運8的改進上,西北航空廠能夠在效率上勝過國內其他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但方勇看到騰飛集團的設計師圍着環形屏幕牆用電子筆做三維圖像設計時並沒有感到意外,西北航空廠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畢竟他們廠的CATIA軟件已經升級到了V3版本,功能更加強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空軍下達空中加油機的項目沒多久,他們就拿出了轟油6的完整設計方案,所依仗的就是新軟件的強大建模、分析與數據處理能力。

唯一的區別只在於騰飛集團的設計師用的是電子點觸筆,西北航空廠的用的是鼠標,但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不同。

讓方勇感到震驚的是背對着他兩名設計師,他們用的不是電子點觸筆,而是一人帶着一個類似手套的東西,頭上帶着一種飛機飛行員頭盔似的東西,用帶着手套的手在屏幕上一邊指指點點,一邊快速交流。

然後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工位上其他設計師描繪的部件在他們的屏上隨着手指的觸動被一個接一個的結合在一起,兩個人就如同在真實的生產車間一樣,在結合的過程中嘗試多種工藝與製造方法,然後從中找到最爲合適的方案,並根據方案提出對各個部件的修改方案,在打回去到負責該部件設計的設計師哪裡,重新修改。

方勇剛開始還沒覺得什麼,只是有些好奇,可看着、看着臉色就變了,因爲他發現那兩位帶着怪異頭盔和手套的人,不但能在宏觀上進行整合,更能夠在細節上進行多維度查看。

方勇認真注視之下就看到這樣一幕,一個複雜曲面的鞍狀部件兒被安放到整體後,在一個極難察覺的角度上有一個連接杆兒。

但設計師似乎是疏忽了,並沒有對這個連接杆做細節處理,導致整個大部件兒的功效沒有達到要求,被兩位帶着怪異頭盔和手套的人發現,不但打回去重做,還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工藝解決方案,66號、42號夾具,材料鈦合金,化學銑切,數控機加工,電火花加工,電化學鏜孔,真空電子束焊接,內埋6號線纜和8號控制線……

這一幕看得方勇是目瞪口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航空器設計出身的他算是國內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專家了,若非如此,當年他也不會力排衆議,從法國引進CATIA軟件。

但西北航空廠的CATIA軟件也只是在設計上提高了效率,在部分法國產的數控機牀上可以直接轉化爲直接生產,剩下的絕大部分工裝、工藝、模具等等生產前流程一個都少不了,依舊跟幾十年的工業生產方式一樣,按照設計部門的圖紙、裡面和數據一點點兒摸索該用什麼工裝,應用什麼工藝以及上怎樣的模具和夾具。

這個過程有時候比設計和生產還要複雜,需要技術人員反覆的摸索,頻繁的試驗,認真的推敲,才能拿出符合設計標準又不超過製造能力的最優方案。

正因爲如此,這個過程是相當枯燥而又漫長的,甚至有時就因爲環節上的瓶頸一卡就是好幾年,其他不論,西北廠的FB—1戰鬥轟炸機就因爲設計上的先進性與製造上的滯後相互脫節,導致在工裝、工藝這個中間環節卡了好些年,沒辦法只能是設計與製造不斷的妥協,最後在拿出FB—1戰鬥轟炸機批量生產的最終方案。

這也是飛機、火箭等高端工業品長長週期漫長的重要原因。

可是現在,騰飛集團的這套系統似乎打通了設計與製造的中間環節,不需要在好勞心勞力的去一線廠房做試驗,做參數,坐在屏幕前指指點點,一系列製造信息便化成最優解將所需要的流程一一呈現出來。

眼見這一幕,方勇在震撼之餘,腦海中只被一句話刷屏:這東西哪兒買的?

第兩百七十七章 能察能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五百四十六章 能不能生產直升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價值無法估量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兩百三十六章 躺贏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CNMD和CTMD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業3.0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極致的刀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無人機的DIY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複製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兩百六十八章 風扇的坑第六百一十四章 NB系列高端數控設備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一千一十四章 QXS彈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空氣突然安靜第一百四十一章 每個型號一千架第七百三十八章 地震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十三章 人給我留着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這活兒他們能幹第六百零三章 勢頭擋不住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個億美元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佈局航天全產業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五百七十章 空中突擊羣的架子第七百一十章 假新聞,下一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內含凡爾賽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造的這是個什麼怪物第兩百章 缺德帶冒煙兒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籌碼?底牌?第七百二十七章 空客他們夠格嘛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八百二十八章 導航技術聯盟第五百八十二章 死透透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九百七十四章 電驅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臉給打沒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超過500億人民幣的鉅款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九百九十六章 要造大飛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騷操作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不是垂直髮射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褲都被人扒光了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七章 一號招待所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一千八十五章 要怪只能怪我們技不如人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暴露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叉車”直升機第八百六十一章 圖啥?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十六章:另闢蹊徑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千四十三章 勉強世界領先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三百九十二章 航拍權威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三百零八章 柔性工裝技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FCNB—220第一千六百章 航司心裡的大魔王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六十四章 核心的技術永遠是無價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不拿捏你還能拿捏誰?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中華“側衛”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航空貨運集散地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五百一十四章 佈局航電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ZSNB—666型逆向工程掃描儀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爲了前(錢)景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四百九十章 扮豬吃老虎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
第兩百七十七章 能察能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五百四十六章 能不能生產直升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價值無法估量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兩百三十六章 躺贏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CNMD和CTMD第兩百六十六章 兩個品牌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業3.0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極致的刀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無人機的DIY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複製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兩百六十八章 風扇的坑第六百一十四章 NB系列高端數控設備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一千一十四章 QXS彈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空氣突然安靜第一百四十一章 每個型號一千架第七百三十八章 地震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十三章 人給我留着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這活兒他們能幹第六百零三章 勢頭擋不住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個億美元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佈局航天全產業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五百七十章 空中突擊羣的架子第七百一十章 假新聞,下一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內含凡爾賽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造的這是個什麼怪物第兩百章 缺德帶冒煙兒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籌碼?底牌?第七百二十七章 空客他們夠格嘛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八百二十八章 導航技術聯盟第五百八十二章 死透透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九百七十四章 電驅動?第四百五十二章 臉給打沒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超過500億人民幣的鉅款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九百九十六章 要造大飛機第七百二十四章 騷操作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不是垂直髮射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中間差了一整套CD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褲都被人扒光了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七章 一號招待所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一千八十五章 要怪只能怪我們技不如人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暴露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叉車”直升機第八百六十一章 圖啥?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十六章:另闢蹊徑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千四十三章 勉強世界領先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三百九十二章 航拍權威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國軍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心夠黑第三百零八章 柔性工裝技術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FCNB—220第一千六百章 航司心裡的大魔王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六十四章 核心的技術永遠是無價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不拿捏你還能拿捏誰?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中華“側衛”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航空貨運集散地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五百一十四章 佈局航電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ZSNB—666型逆向工程掃描儀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爲了前(錢)景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四百九十章 扮豬吃老虎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