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

雖說顛覆對實際作戰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對日常裝備和訓練卻有着難以估量的影響。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別看用的時候各種爽,但關鍵還在於平日的養,而養的關鍵還是落實到軍餉,落實到錢上。

無論是渦扇發動機還是渦槳發動機,本質上都是噴氣式發動機的衍生型,維護保養上雖有差別,但卻大差不差,也正因爲如此,四發的飛機在維護成本上必然比雙發的要高。

除此之外,燃油經濟性上,雙發飛機同樣具備無可匹敵的優勢,或許有人會認爲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因爲獨特的機構會很省油。

說實話,還真不一定,看看蘇聯產的安—12所配備的發動機,那就是四臺活脫脫的油老虎。

C—130上的發動機也沒好到哪兒去,畢竟當年設計C—130時就沒把燃油經濟性當成一個指標考慮進去,所以也是一隻燃油吞金獸。

這也是爲什麼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美國空軍開始考慮C—130的後繼機型時,提出經濟性的重要原因。

實在是被中東國家的石油禁運給折騰怕了,想要弄個性能更好且消費比更佳的新式運輸機出來。

這纔有了波音的YC—14和麥道的YC—15的強強對決。

不過後來美國人通過其他手段將石油跟美元綁定,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美軍的更換計劃也就沒那麼迫切了,反正油價怎麼橫跳,有美國人的印鈔機來的霸道嗎?

於是所謂的C—130的替代計劃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反正美軍有美元背書,無所謂燃油高低。

同一時期的蘇聯比美國人還要豪橫,因爲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石油輸出國,老子就是產這東西的,世界各地都得蘇聯老大哥的石油奶着,難道自家人就能缺了?

所以什麼油老虎,什麼消費比,在蘇聯老大哥這裡統統不算個事兒,沒了?好辦,開個油井可勁兒造,別的沒有就是地盤兒大,資源足!

問題是美國和蘇聯胳膊粗,家底兒厚可以不在乎,其他國家細胳膊細腿的,怎麼可能比得了?

更何況C—130和安—12這兩款行銷世界的中型運輸機都是五六十年代研製生產的老傢伙了,儘管幾十年下來各種修修補補的小改進就沒斷過,可基本結構依舊是幾十年前的老物件兒、老思想。

如果各國的作戰樣式、武器裝備同樣保持不變的話倒也沒什麼。

可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國軍隊並沒有原地踏步,而是在加速發展的,可能以往兩輛輕型裝甲車就能搞定的事兒,現在需要兩輛輕型坦克才能勉強完成。

問題是幾十年前C—130或安—12運兩輛輕型裝甲車毫無問題,現在別說兩輛輕型坦克了,就是減半也未必能夠有能力運走,因爲輕型坦克的尺寸超過機艙的尺寸,怎麼辦?

向美國或蘇聯要定製品?那絕對是嫌本國國庫那點兒棺材本兒沒地方花了,準備伸脖子讓人狠宰。

沒有定製品買別的產品?不好意思,整個地球上物美價廉的中型運輸機除了C—130就是安—12,別無分號。

就在所有國家眼看世界中型運輸機逐漸萬馬齊喑,死氣沉沉,覺得還得奧格十年二十年纔能有個打破現有格局之時,東方某大國的運—17猶如撕開暮氣的驚鴻,點亮各國期盼新中運的希望。

再加上雙發本身的成本優勢,以及可以運送6到8噸級中型救援直升機的實際表現,那些將C—130或安—12用了十幾二十年,早就被這兩位老爺爺弄得快吐的國家當然要趨之若鶩了。

“最大載荷23.5噸的情況下可以執行2400公里的投送任務,這一點雖然比C—130有所不如,但卻比安—12強出不少。”

“那你得怎麼看,C—130的最大載荷是超過了運—17,問題是同等載荷的投送距離,C—130只有1500公里左右,跟運—17差了將近一千公里呢。”

“沒錯,你們看看這裡,機艙的尺寸是長12.7米,寬3.4米,高2.8米,完全的直通貨倉,不但完勝安—12的那種中間陷下去一塊的半吊子貨倉,也比C—130的尺寸配置更加合理,最起碼我們裝備的法制輕型坦克能上去不說,就是美製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也能裝得下。”

“說的對,一般的裝甲車、輕型坦克等戰鬥車輛完全可以放得下不過,就連‘黑鷹’這樣的9噸級直升機都沒問題,可見運—17的運載能力還是很強大的。”

“目前就是不知道實際的情況怎麼樣和基本的飛行品質如何,要是這兩樣都沒問題,我們有可能會正式向運—17的生產廠商下達評估邀約。”

“我們何嘗不是,說實在的,我剛剛已經派人去跟東方某大國那邊聯繫了,可惜那邊太忙,沒時間回覆……”

“讓我說,運—17的實際效能和飛行品質也就是伊爾—76的50%!”

就在衆位軍事觀察員拿着運—17的基本性能數據議論着這款機型的實際情況時,一個嘹亮的聲音忽然在衆人身旁響起,循聲望去只見俄羅斯的軍事觀察員諾羅科夫正腆着肚子,帶着愉悅的微笑看着被他把注意力吸引過來的衆人,頗爲自信的說道:“這不是我說的,而是我們俄羅斯參與運—17項目的專家給出的答案。”

此言一出,在場的軍官觀察員有一個算一個,無不是驚得張大了嘴巴,可還沒等這些人反應過來,諾羅科夫驚人之語便再次傳進衆人的耳朵裡:“是的,既然東方某大國的同志們已經公開了,那我也就不好在隱瞞了。

沒錯,運—17就是我們俄國與東方某大國合作的產物,它上面應用了很多伊爾—76的技術,其中最具標誌性的便是運—17採用了兩臺俄製D—30KP型渦扇發動機,細心的人應該注意到了這點……”

說到這裡諾羅科夫故意頓了一下,好讓這羣軍事觀察員好好消化一下,顯然這些軍事觀察員不是白給的,自然是想起之前降落的那架運—17所使用的的確是跟伊爾—76運輸機相同的狹長吊艙式發動機,不禁對諾羅科夫的話信了七七八八。

諾羅科夫眼見衆人消化的差不多,節奏牢牢掌控在手裡,便笑容燦爛的準備把話題繼續下去,可還沒等開口,遠處的天邊便傳來一陣低沉的轟鳴,旋即一架運—17的身影便在雪山的映襯下出現在人員的視野前。

結果這一看不要緊,眼尖的軍事觀察員立馬伸手指着越飛越近的運—17大叫道:“快看,這架運—17用的發動機可不是小涵道比的D—30KP型渦扇發動機,是大涵道比,大涵道比……”

第九百零四章 戰略支援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航天產業生態化反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效率,簡直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扒騰飛集團的老底子第七百六十章 玩兒的就是顛覆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七百三十八章 地震第兩百零四章 奇怪的飛機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MRJ支線客機項目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五十九章 空蕩蕩的軍禮第九百二十五章 腹背受敵的危局第九百三十三章 120小時長航時無人機第兩百二十五章 這就尷尬了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是東方某大國人就滾一邊去第八百零六章 創造奇蹟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NB—6857六軸複合加工中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舒適的客艙體驗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六百一十七章 彎道超車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特供版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九百三十章 下一步大棋(四千大章)第九百一十九章 大神,惹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六百章 國產騰飛造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三百五十章 歐洲標準第一千五十七章 爲了星辰大海第六百四十一章 我要做代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今天,我見證了歷史……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碾過防線第五百九十七章 居然這麼簡單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賣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生意第六百零八章 航天需求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千美元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要麪皮的莊建業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九百二十五章 腹背受敵的危局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百二十二章 除名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化繭成蝶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爾彈道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六十章 金屬氈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產業升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現實中的“鋼鐵俠”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攤牌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打廣告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氣渦輪泵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大方的莊建業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四百四十一章 方艙醫院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全聽老總師的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運16:“空中專車”運輸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從心動變行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六十七章 世界先進水平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九百九十一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九十三章 失算第十一章 永宏廠不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一波鹹魚翻身似的逆襲
第九百零四章 戰略支援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航天產業生態化反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效率,簡直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扒騰飛集團的老底子第七百六十章 玩兒的就是顛覆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七百三十八章 地震第兩百零四章 奇怪的飛機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MRJ支線客機項目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五十九章 空蕩蕩的軍禮第九百二十五章 腹背受敵的危局第九百三十三章 120小時長航時無人機第兩百二十五章 這就尷尬了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是東方某大國人就滾一邊去第八百零六章 創造奇蹟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NB—6857六軸複合加工中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舒適的客艙體驗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六百一十七章 彎道超車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特供版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九百三十章 下一步大棋(四千大章)第九百一十九章 大神,惹不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六百章 國產騰飛造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三百五十章 歐洲標準第一千五十七章 爲了星辰大海第六百四十一章 我要做代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今天,我見證了歷史……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碾過防線第五百九十七章 居然這麼簡單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賣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生意第六百零八章 航天需求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千美元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要麪皮的莊建業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九百二十五章 腹背受敵的危局第九百六十九章 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第一百二十二章 除名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化繭成蝶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爾彈道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六十章 金屬氈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產業升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現實中的“鋼鐵俠”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攤牌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四百九十五章 229號方案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打廣告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氣渦輪泵第兩百三十二章 技術研發中心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大方的莊建業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第三代數字預安裝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四百四十一章 方艙醫院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全聽老總師的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運16:“空中專車”運輸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從心動變行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六十七章 世界先進水平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九百九十一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九十三章 失算第十一章 永宏廠不行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一波鹹魚翻身似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