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六章 想啥來啥

提高航空發動機功率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提高推動渦輪轉動的燃氣溫度,可這樣一來,無論是燃燒室還是渦輪葉片都無法承受高溫的灼燒,結果不是被燒燬,就是整個炸掉。

騰飛廠的噴氣動力辦公室做的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目前卡就卡在這裡,儘管錢強和嚴天成等人按照漢密爾頓公司的T—62T燃氣渦輪動力裝置分毫不差的一點一點的仿製過來。

哪怕每個部件兒的尺寸都跟原版樣品分毫不差,即便如此仿製品一旦上了試車臺,最長的也熬不過40個小時.

而人家原版T—62T燃氣渦輪動力裝置輕輕鬆鬆就能轉三、四百個小時。

之所以差距如此巨大,無他,只因爲兩國冶金領域水平相差太大,沒辦法,美國再怎麼說也是超級大國,世界第一工業國,正因爲如此,美國在基礎冶金領域可謂獨步全球。

不說別的,就說最基本的航空鋁合金,美國就能做到更輕,更皮實,國內卻很難做到這一點,歸根到底就是冶金這個基礎工業領域不如人家。

至於航空發動機上的金屬材料冶金工藝就更不如美國了,就拿騰飛廠仿製的T—62T燃氣渦輪動力裝置來說吧,漢密爾頓公司五十年代開始研製,六十年代完成定型,距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可人家在那時就已經用上了粉末金屬冶金工藝,從而令發動機部件更加耐熱,使用壽命也成倍提高。

反觀國內,粉末金屬冶金不是沒有,但應用範圍卻並不廣泛,只是在部分發動機改良或是新機試製上做些局部應用,倒不是不想大規模使用。

主要還是國內粉末金屬工藝太粗糙,沒法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所以只能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幾個國內急需的尖端項目上。

這導致不少航空發動機廠一直沿用五六十年代蘇聯提供的老工藝、老技術,永宏廠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廠裡的設備幾十年都沒變,廠裡的技術部門對新工藝不是沒有研究,只可惜廠裡的設備無法完成新工藝的要求,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騰飛廠也是一樣,甚至在某些方面還不如永宏廠,畢竟人家永宏廠還有一套用於航空發動機生產的專用設備,騰飛廠的燃氣渦輪裝置至今還是各個車間蹭設備做加工。

至於材料,那些產量低的一流材料幾個重點試製型號都不夠用,自然給不了騰飛廠,所以也就只能用些現階段國內主流的航空發動機合金材料。

如此兩者之間在品質上的差距一下就拉開了,再加上騰飛廠在經驗、加工等方面的不足,試車屢屢不過關也就不足爲其了。

好在解決航空發動機部件耐熱問題不僅僅只有材料這一條路,高品質的冷卻技術也是一條十分有效的解決路徑。

這就好比戰爭年代的我軍,裝備不足,就發揮戰術優勢一樣,騰飛廠在基礎的合金材料上比不上美國原裝貨,那就在其他方面下下功夫,只要能把問題給解決了,什麼路徑都無所謂。

可惜的是,無論是騰飛廠還是國內,這年頭在氣膜冷卻技術上都處在研究摸索階段,好一點兒的也就能做個航空發動機機匣的氣膜冷卻,發動機的環形燃燒室和加力燃燒室的氣膜冷卻到是可以勉強做出來,但質量不是很穩定。

至於最關鍵的渦輪葉片的氣膜冷卻技術,理論文章到是有一大堆,可就是沒聽說有誰真的做出來。

之所以如此,就不是材料上的事兒了,而是在加工製造環節滿足不了如此先進的製造要求。

其實國內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氣膜冷卻技術的研究,相關的計算和工程方法早就形成了體系,之所以沒有應用關鍵還是加工技術不過關。

別看只是在部件上打幾個小孔,可這些小孔卻十分有講究,不但孔的邊緣光潔度要求極高,孔在成型時不但不能在周圍形成高溫鍍層,周圍更不能有裂紋。

沒辦法,航空發動機本來就是個及其精密的東西,絲毫的誤差都有可能讓發動機報廢,所以這些形成氣模冷卻的小孔看着不起眼兒,卻干係重大,一個不慎,昂貴的航空發動機就可能沒了。

問題是這三個要求要是單獨拎出一個,基礎不錯的廠子還能應付,可要是三者疊加在一起,數遍全國也沒有一家能完成了。

其實不止是國內,就是放眼世界,能把這三個條件同時做好的企業也不超過五個手指頭,不然航空發動機的門檻怎麼就那麼高,光一個渦輪葉片上的小孔就能把一堆企業,乃至國家拒之門外。

莊建業想搞燃起渦輪動力裝置,基礎材料不行,轉戰攻關冷卻技術,錢強等人理論這麼紮實,自然清楚氣膜冷卻的重要性。

當然是全國的找有能力的單位看看能不能做出這樣的孔,結果跑了不少地方,也試了很多設備,不是孔周邊的高溫鍍膜太厚,就是光潔度不夠,導致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經常渦輪葉片折斷而停車。

騰飛廠也不是沒想過想着從國外購買先進的氣孔加工設備,問題是這類設備跟多葉輪噴丸成型機一樣,你給再多的錢人家也不賣你,因爲這東西真真是戰略資源,受到管制的。

正因爲如此,騰飛廠的燃起渦輪動力裝置幾乎陷入了停止,解決不了材料和製造上的這兩座大山,整個項目就只能龜速的爬行。

就在莊建業爲之一籌莫展之際,H公司從日本蒐羅的這堆亂七八糟的資料里居然讓莊建業找到了逆境破局的希望。

因爲那個有關氣膜冷卻的大堆理論講解之後,十分有專研精神的日本專家提出一種可行性很強的假設,那就是利用空心鈦金屬管電極,外表包裹絕緣層樹脂,頂端是暴露出金屬,工件與電極之間有8到12V的負電壓。

當強酸電解液從鈦金屬電極管流入,正負電極一融合,便形成一個神奇的電離現象,瞬間便可在工件上形成細小的工藝孔。

由於採用的是電化學的反應原理,並不是熱量集成式的強制打孔,因此工藝孔的光潔度控制的十分良好不說,還沒有鍍層和裂紋。

看到這裡,莊建業可謂是笑開了花,這不就是渦輪葉片氣膜冷卻孔的核心設備電化學打孔設備,ECM裝置嘛,真是想啥來啥。

第五十六章 被騙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演習三第一千八十二章 有了它,就有了隱身戰機彈艙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身上的枷鎖徹底打破第五百三十六章 頂級服務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全球航發霸權的基礎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鋁鋰合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一百章 趨之若鶩第兩百五十六章 挫折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人親命的節奏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的“野鼬鼠”中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兩百九十二章 隱身材料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效率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飛彈第一千七十八章 每年100億美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9月11號·定格2001第五百四十五章 預警機?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雅克—41M與真龍Ⅴ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揠苗助長第一千二十九章 成長型飛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國中哈士奇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八百七十九章 虛擬製造技術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一千五十七章 爲了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完全的無人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殺敵於萬里之外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神秘買家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印度斯坦航空的尷尬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不妥協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思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隱身豹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9月11號·定格2001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七百九十二章 銥星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八百二十七章 撿到寶了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這就是戲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6億人民幣一架第八百六十二章 權威性的展示平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四旋翼無人機VS坦克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第一千一十二章 晶須陶瓷刀具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空中刺客第三百七十五章 單價兩百萬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八大研究機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一百零六章 窩火第五十二章:質量就是生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做到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部隊急需的裝備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一千九十三章 中繼衛星第五百三十三章 直接掀桌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這也可以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二)第九章 F—15與幻影F—1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四百三十二章 從心動變行動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超級賽亞人似的合體第三百七十章 中國的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這羣大佬願不願意買單?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
第五十六章 被騙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演習三第一千八十二章 有了它,就有了隱身戰機彈艙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身上的枷鎖徹底打破第五百三十六章 頂級服務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全球航發霸權的基礎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鋁鋰合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這就是我的答案第一百章 趨之若鶩第兩百五十六章 挫折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人親命的節奏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的“野鼬鼠”中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兩百九十二章 隱身材料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效率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飛彈第一千七十八章 每年100億美元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9月11號·定格2001第五百四十五章 預警機?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雅克—41M與真龍Ⅴ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揠苗助長第一千二十九章 成長型飛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國中哈士奇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八百七十九章 虛擬製造技術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一千五十七章 爲了星辰大海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完全的無人化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殺敵於萬里之外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神秘買家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印度斯坦航空的尷尬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不妥協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思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隱身豹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9月11號·定格2001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七百九十二章 銥星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局歐洲的機會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八百二十七章 撿到寶了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這就是戲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6億人民幣一架第八百六十二章 權威性的展示平臺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崛起的號角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四旋翼無人機VS坦克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第一千一十二章 晶須陶瓷刀具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空中刺客第三百七十五章 單價兩百萬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八大研究機構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一百零六章 窩火第五十二章:質量就是生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做到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部隊急需的裝備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一千九十三章 中繼衛星第五百三十三章 直接掀桌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這也可以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二)第九章 F—15與幻影F—1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四百三十二章 從心動變行動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超級賽亞人似的合體第三百七十章 中國的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這羣大佬願不願意買單?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