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不會愛國士大夫

“真的會這樣嗎?大宋不是與士大夫治天下嗎?不是養士一百數十年嗎?”武義勇卻有些難以置信,“大宋的士大夫應該和我國的公民差不多吧?難道不知道要愛國嗎?”

作爲一個周國的二代軍事公民,武義勇根本不能想象外敵入侵周國的時候,公民們不拿起武器抵抗,而是爭相投靠當帶路黨……哪怕是天津市裡面的工商公民,也不至於如此啊!

哪回周國和敵人打仗,天津市的公民不是踊躍投軍的?天津市的公民兵可不是爲了田莊從軍的——得到了田莊就會成爲騎士或府兵,需要長期服役。所以工商公民的二代們除非考入騎士學院或海軍學院,否則是不會轉爲騎士的。

他們從軍衛國的報酬,不過是提升公民等級和雲臺學宮、燕山學宮、天津北洋大學堂、燕京大學堂等幾所大學的優先入取資格而已。

其實沒有優先入取資格,也有許多工商公民投軍,因爲幾所大學的在校生、畢業生投軍的也不在少數!

這叫愛國主義!大周的小公民從小就被灌輸要愛國,要學好武藝,保衛國家,保衛共和!

難道大宋這邊飽讀詩書的士大夫不知道要忠君愛國嗎?

武義勇的問題真有點讓人下不來臺。不過在座的十幾個文官都是臉不紅心不跳的,這叫修養!修身養性也!

“中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吳表臣拈着鬍鬚,用一口浙音對武義勇道,“南朝士大夫當然知道要忠君愛國的,但是他們不會忠君愛國啊!”

不會?愛國還有會不會的?

武義勇一愣。吳表臣接着說:“所謂知易行難!忠君愛國之事也是亦然。知道是一回事兒,要真正實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譬如下官,大觀九年的進士,忠君愛國的道理怎麼會不知?可是要如何實行?下官是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也不會拉弓射箭,更不會舞刀弄槍。以將軍之勇,一人可戰下官這等書生百人千人。

所以下官若要實行愛國,不過是徒送性命。白白送命的事情,天下間又有幾人會做?況且大周、大宋,都是華夏之邦,誰一統天下都是差不多的。”

這話好像有點道理!

武義勇雖然看不起吳表臣的軟骨頭,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沒錯。

代州這邊的大宋文官愛不愛國,都不會妨礙共和軍的行動。

吳表臣又苦笑道:“而且下官只知文而不知武,也是宋賊朝廷一百幾十年教導引誘之功。宋真宗的勵學篇就是明證!通篇都是書中自有什麼的,還說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下官從小就會背誦此篇,也照此行事,也的確有良田美妾,也遂了平生之志。可事到臨頭,除了一死,就不知如何愛國了?

而這一百數十年來的重文輕武,使士大夫只知文而不習武,亦是宋賊歷代君王孜孜所求之事。既然士大夫都不習武,那又如何保衛江山社稷?知道愛國又有何用?白白送命的事情,行之又有何益?如今的局面,說起來都是宋賊帝王自找的,又怪得了誰?不過萬幸的是我華夏還有大周共和之國,否則如今南下的就是遼金胡虜,永嘉之禍就要再現人間了!以此而論,令尊不僅是大儒,還是華夏的聖人啊!”

這鍋甩的好,這馬屁拍的也好……吳表臣的聖人之書,果然沒有白讀啊!

武義勇點點頭道:“吳知州果然是大才子,只可惜被宋朝耽誤了,如果入了雲臺學宮,一定是天下的棟樑了。不過本官還是會向元首推薦吳知州的,因爲平定中原還是需要吳知州之智的。

至於並代路的發解試和籌糧拉伕之事,就全權委託足下了。一定要儘快籌集到糧食和民伕!”

吳表臣拱了拱手,“請中將放心,一切包在下官身上了。”

……

武義勇軍務繁忙,交待了一番後,也沒在知州衙門用飯,也沒收禮,拍拍屁股就走了。只留下一羣“不會愛國”的文官在知州衙門裡面一邊吃飯,一邊商量怎麼爲大周共和國效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桌面上的官員們就開始商量了,武義勇給他們下達給並代路的任務可不輕鬆!

糧食要籌集30萬石,民伕需要4萬,各種大車要準備2萬輛,大牲畜需要2萬頭。

而且大周共和國執政府不會給錢,都得靠吳表臣他們幾個降官去想辦法。

至於賣官、賣舉人、免除將來的賦稅等等,都是可以的。

吳表臣目光在餐桌上掃了一圈,將衆人的表情都收入了眼底,笑道:“不就是30萬石糧食和2萬頭大牲畜嗎?也不白要,是拿官照、舉人身份、免稅……哦,還有大周私田的田契交換的。也不算困難吧?要不現在就把各縣所需繳納的數目定了,然後就趕緊把差事辦了吧。”

“知州,這大周真的會開科取士?他們有好多大學,可不缺能做事的官人……”

“是啊,他們真的會開科舉?”

“不會等糧食、民伕、牲畜到手後就翻臉不認吧?”

在場的幾個知縣提出了疑問。

吳表臣瞪了他們幾個一眼,剛纔武義勇在的時候怎麼不問?

“哼!”吳表臣冷哼一聲,“不就是幾個進士嗎?宋朝開國的時候一科才取十個八個進士,只是到太宗朝後才逐漸增多的。周國若是三年取士十人,也算開了科舉不是?三年取十個進士,還會沒有地方安排?”

這話也對……

吳表臣接着又說:“而且周國的舉人也是功名,有免稅免役之權,還能以舉人功名入仕做個微末小吏,誰人不想要?還怕沒有人來考?

不過也不能誰都推薦到雁門來考舉人……各縣都記住了,只有捐納了糧食、牲畜、車輛的大戶子弟才能推薦來考。那等窮酸,就別推薦到雁門縣來了!

大周不論什麼七不準八不準的,就一個不準,不捐納者不準考發解試!”

宋朝沒有考秀才一說,參加發解試的資格是由各縣掌握的。標準則是“七不準”,也就是有七種人不準參加發解試。七種人之外,理論上都可以得到縣衙的推薦。而在具體執行中,即便列於“七不準”之中的人,也可以有種種變通的辦法。

現在吳表臣自說自話給大周共和國定了個“推舉秀才”的標準,就是用錢糧來買!

捐了錢糧就是秀才,就去考舉人。沒有錢糧或是不捨得捐納,那就有多遠滾多遠。

吳表臣又道:“捐30石麥子或一匹騾馬就能當一次秀才。捐1000石麥子或30匹騾馬就能當一輩子舉人!

諸位覺得這個價錢怎麼樣?”

還真是有辱斯文啊!

不過……也不怕賣不出去!

“行啊!這個數對富家而言沒有什麼。”

“1000石麥子不貴……可以蔭200畝田和五口人呢!還可以做個芝麻小官兒。”

吳表臣滿意地點點頭,“還有就是查田!這事兒在宋朝時難辦得很,不過現在是大周國了!一定要查清楚了……不準再有隱沒田產。即便咱們自己不查,回頭上面派人來一樣要查。難不成還有人敢對抗大周朝廷?腦袋還要不要了?

而且人家也不會查不清,那個形學啥的,大周的小學就教了,軍中的伍長人人都會的。到時候量一量,算一算,就都清楚了!”

查田的事兒一是執行力度的問題;二是測量和平面幾何。

對大宋,兩者都是問題。對大周,全都不是問題。

“所有的田契都要換成大周共和國的私田契,按照一畝一斗麥子收取費用。”吳表臣道,“這樣就又有十好幾萬石了!如果不想納糧,捐舉人就是了。

另外,大周共和國的農家不交錢只納糧。所以夏錢是不收的,只納秋糧,納糧也不多,代州這邊貧瘠,平均一畝不到一斗,要交錢亦可,照市價折算便是。

地方上的開銷則用丁口錢維持,凡是吏員都有俸祿可以拿。不過朝廷不會補助地方,即便鬧災也不會豁免秋糧,也不許欠繳的。

所以地方上必須自建倉儲,預備災年之需。捐納秀才、舉人、發放田契所得的糧食,都要存入倉儲,算是地方的財產。所以這一次咱們並代路給大周朝廷的糧食、牲畜、民伕,都是可以折抵今後上繳的錢糧數目的。

大周是工商之國,地方和朝廷的賬目都算得很清楚的,所以咱們並代路也不必擔心吃虧。”

大周共和國是不講什麼仁政的,所以中央不負責給地方救災,也沒什麼豁免錢糧積欠的事兒。地方有災自己擺平!所以就得在沒災的時候積累一點了……至於積累的來源,可以是加派,也可以是捐納,地方上是有相當自主權限的。

另外,如果實在擺不平,也不要緊的……大周共和國不怕流民,流民要造反,共和軍鎮壓的手藝非常好,管殺管流放。不造反,則有工商業和殖民地可以吸納流民——中原要到處鶯歌燕舞,誰還飄洋過海去殖民地?

第189章 山寨要來了第952章 世界之戰 三第1366章 不會愛國士大夫第1331章 阿骨打之死——挺住,阿骨打!第429章 海州的幽靈 一第213章 太腐敗了第1024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八第1054章 賣國求榮高太尉第1206章 儒之大者,爲國爲民第299章 淫賊厲害第521章 話語權 七第367章 高度自治第1066章 耶律延禧瘋了第473章 難兄難弟 二第901章 全世界佛弟子團結起來 三第343章 遼人的盤算第832章 東坡之死 上第702章 銀州一夜城 四第1500章 開始吧,命運之戰第1411章 趙佶看上去能活好久啊第717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二第1439章 雙鴨江市第1028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遼人在撤退第313章 一起來管武大郎!第139章 潘巧蓮和趙佶的故事 (第三更,求首訂)第665章 緊逼,對峙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621章 海東霸主 四第1085章 想當宰相米友仁第1152章 大宋朝廷的如意算盤第911章 關隴的幽靈 上第615章 天可汗要來了第147章 吃醋(月票滿300加更)第319章 武好古的牢籠 下第1466章 西涼之殤第180章 女人如衣服?第106章 海上有云臺 四(求收藏,求推薦)第1228章 大遼真的崩了第751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一第四十八章 潘巧蓮寫真圖 下第646章 假子軍團第1290章 錢引如毛第1173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九第120章 還是西門好(求收藏,求推薦)第1217章 共和國,成立!第三十六章 武好古學壞了(求收藏,求推薦)第1382章 我們議和吧第968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 二第十一章 高俅哥哥 (求收藏,求推薦)第1336章 敵在避暑宮 四第289章 納妾和做妾都不容易第1217章 共和國,成立!第845章 出使?出兵?第二十一章 半片老紙(求收藏,求推薦)第362章 最牛逼的股東第1178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四第1446章 一個上主第536章 奸黨的崛起 四第571章 論道 一第十二章 醉羅漢 上 (求收藏,求推薦)第248章 自由市 下第七十七章 正人君子西門青第507章 這很封建 二十二第十四章 醉羅漢 下(求收藏,求推薦)第279章 能一手牽一個嗎?第八十三章 梁山寇 六(求收藏,求推薦)第1071章 高俅之死第610章 誰是好漢 三第1327章 阿骨打之死——大炮危險第745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十一第1120章 天理女真第1225章 遼崩 一第1183章 共和國的崛起——保佑上西天第115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五第493章 這很封建 八第166章 行首不好當第597章 大宋真的是天朝 上第1315章 阿骨打之死 四第584章 解放思想第676章 敵在開封府 四第322章 戰爭是一場大買賣第390章 好男兒 中第1405章 莫須有第866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六第1180章 共和國的崛起——大遼還有救第424章 大道 二第198章 孺子可教第548章 義務府兵制第516章 話語權 二第1230章 宋、金、週三國志?第269章 讀書人第1004章 得多貪一點兒第264章 練兵最難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六十九章 難以抗拒的誘惑(求收藏,求推薦)第858章 請蔡入翁 五第105章 海上有云臺 三(求收藏,求推薦)第757章 契丹來也 完第101章 明教(求收藏,求推薦)
第189章 山寨要來了第952章 世界之戰 三第1366章 不會愛國士大夫第1331章 阿骨打之死——挺住,阿骨打!第429章 海州的幽靈 一第213章 太腐敗了第1024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 八第1054章 賣國求榮高太尉第1206章 儒之大者,爲國爲民第299章 淫賊厲害第521章 話語權 七第367章 高度自治第1066章 耶律延禧瘋了第473章 難兄難弟 二第901章 全世界佛弟子團結起來 三第343章 遼人的盤算第832章 東坡之死 上第702章 銀州一夜城 四第1500章 開始吧,命運之戰第1411章 趙佶看上去能活好久啊第717章 不會打仗武好古 二第1439章 雙鴨江市第1028章 弓馬無敵VS鐵騎衝鋒——遼人在撤退第313章 一起來管武大郎!第139章 潘巧蓮和趙佶的故事 (第三更,求首訂)第665章 緊逼,對峙第1334章 敵在避暑宮 二第1468章 華夏優先第621章 海東霸主 四第1085章 想當宰相米友仁第1152章 大宋朝廷的如意算盤第911章 關隴的幽靈 上第615章 天可汗要來了第147章 吃醋(月票滿300加更)第319章 武好古的牢籠 下第1466章 西涼之殤第180章 女人如衣服?第106章 海上有云臺 四(求收藏,求推薦)第1228章 大遼真的崩了第751章 沒有實力武大郎 手握重兵是童貫 一第四十八章 潘巧蓮寫真圖 下第646章 假子軍團第1290章 錢引如毛第1173章 共和國的崛起 十九第120章 還是西門好(求收藏,求推薦)第1217章 共和國,成立!第三十六章 武好古學壞了(求收藏,求推薦)第1382章 我們議和吧第968章 擁有四海的皇帝 二第十一章 高俅哥哥 (求收藏,求推薦)第1336章 敵在避暑宮 四第289章 納妾和做妾都不容易第1217章 共和國,成立!第845章 出使?出兵?第二十一章 半片老紙(求收藏,求推薦)第362章 最牛逼的股東第1178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二十四第1446章 一個上主第536章 奸黨的崛起 四第571章 論道 一第十二章 醉羅漢 上 (求收藏,求推薦)第248章 自由市 下第七十七章 正人君子西門青第507章 這很封建 二十二第十四章 醉羅漢 下(求收藏,求推薦)第279章 能一手牽一個嗎?第八十三章 梁山寇 六(求收藏,求推薦)第1071章 高俅之死第610章 誰是好漢 三第1327章 阿骨打之死——大炮危險第745章 戰無不勝高太尉 攻無不克武大郎 二十一第1120章 天理女真第1225章 遼崩 一第1183章 共和國的崛起——保佑上西天第1159章 共和國的崛起 五第493章 這很封建 八第166章 行首不好當第597章 大宋真的是天朝 上第1315章 阿骨打之死 四第584章 解放思想第676章 敵在開封府 四第322章 戰爭是一場大買賣第390章 好男兒 中第1405章 莫須有第866章 公車上書,以理服人 六第1180章 共和國的崛起——大遼還有救第424章 大道 二第198章 孺子可教第548章 義務府兵制第516章 話語權 二第1230章 宋、金、週三國志?第269章 讀書人第1004章 得多貪一點兒第264章 練兵最難第931章 好大的隱患第六十九章 難以抗拒的誘惑(求收藏,求推薦)第858章 請蔡入翁 五第105章 海上有云臺 三(求收藏,求推薦)第757章 契丹來也 完第101章 明教(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