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

胡楚元不是一個會食言的人,當天晚上,一直壓存在校場的四百萬兩白銀髮了下去,人人都有,蔣超英雖然不在了,可他還是拿到十萬兩銀子的重獎,獎給他的父母和妻子。

其餘人等,各個都有獎,有些水兵一口氣就拿了上千兩的銀子,陣亡的一律都有一千兩到二千兩銀子的撫卹金,朝廷的撫卹金不過數十兩銀子,大家早就不在乎了。

某種意義上,從今以後,除了胡楚元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調動這支艦隊。

馬尾海戰獲勝的消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傳到了京師和全國,也傳到了全世界,整個清政斧、中國和世界都爲之一震,而在法國,這種震動顯得尤爲明顯,狂妄的費茹裡內閣被迫下臺。

清朝廷相信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要求胡楚元盡力和法國人和談,結束戰爭,胡楚元則通過肅親王說服清朝廷繼續拖延下去,因爲法國人是拖不起的,拖的越久,談判對中國就越有利。

國內的氣勢已經非常熱漲,清朝廷觀風而動,也決定讓胡楚元繼續拖一拖,同時對福建水師給予重獎,也封胡楚元三等男,賞黃馬褂和一眼花翎,加資政大夫銜,律外加恩,準帶一品紅寶石頂戴。

清政斧何嘗不知道胡楚元就像是鴉片,明知道有害,可抽起來終究是很爽的,還不好戒掉,慈禧只能是儘量嘉獎,希望能把危害壓一壓,或許可以喚醒胡楚元的忠臣之心,別再繼續做一個二臣。

不管怎麼說,眼下只能是重用。

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花了銀子無數,眼下還沒有幾艘能出去打仗的,倒是胡楚元手中的福建水師實力強悍,連法國人的艦隊都能全殲。

不僅在海防要倚靠胡楚元,如今清政斧在外交和談判上,何嘗也不得依靠胡楚元個人的影響力。

就在馬尾海戰獲勝後不久,胡楚元迎來了雙喜臨門,妻子伍淑珍安然生娩,給他添了一個寶貝女兒。

胡楚元特別想回上海,可他現在也算是領軍在外,根本不能擅離職守,和以前那個江南通商大臣的虛職是不一樣的。

他只能坐在福建水師的大衙裡牽掛着,也特別的開心,還請了葉富等人吃了一頓酒席。

在閩江口的羅星塔下,他也給蔣超英和其他陣亡的將士建了一尊紀念碑,刻上每個人的名字,又單獨給蔣超英建了祠堂和一尊銅像。

馬尾海戰的獲勝對於上海經濟的刺激是極大了,人們幾乎可以確信……只要福建水師還在,法國人就別想攻入上海,上海地產業迅速回溫。

在金融領域,胡楚元也牽手匯豐、花旗兩家銀行,對上海經濟打開了借貸之門,加大貸款發放,恢復上海在江南經濟中的龍頭作用。

……時間過的很快,由於胡楚元明顯缺乏舉行和談的誠意,法國新的鮑裡恩內閣決定等到明年,在雨季結束之後,在陸軍繼續對華施壓,逼迫胡楚元和談。

同時,法國人將真正的海軍主力地中海艦隊的大部分抽調到了越南,總排水量高達12.7萬噸,相當於法國海軍總實力的1/4。

時間慢慢拖延到1884年的12月中旬,法軍迫不及待的分兵兩路,總計4.7萬餘人,主要針對梅啓照督辦的東線進行攻擊,結果遭到王德榜、楊廣錡、馮子材三路軍馬的伏擊,損傷慘重,被迫撤回志靈。

法軍西線約有1.4萬人,在家喻關遭受重創,劉永福這才率軍出擊,拿下宣光市和富壽市,截斷了法軍西線撤退的路線。

1885年2月11曰,劉永福和岑毓英東西包抄,全殲法軍西線殘部一萬餘人,岑毓英將滇軍防線推至宣光,並派主力配合劉永福南下,和王德榜的湘軍合力拿下北寧,進而和楊廣錡的贛軍,馮子材的桂系團練三面合圍法軍在志靈的東線陸軍。

1885年3月14曰,王德榜和楊廣錡炮擊志靈的池內關,馮子材繞道攻入志靈,激戰三曰後佔領志靈,擊斃法軍7千餘人,俘虜法軍1.2萬人。

1885年4月,劉永福揮師南下,佔領河內,一路打到府裡,切斷了法軍退回越南南部的陸路。

在這一時期,法國政斧的鮑裡恩內閣也下臺,臨時內閣執政,派遣原法國駐華公使諾列擔任外交部長,親自赴福州和胡楚元談判。

談判的時間非常短,1885年4月27曰,雙方達成協議。

法國政斧的底線是不能賠錢,其他一切都可以談判,胡楚元同意了這個原則,在此基礎上,法國人放棄原有在華特權,重新和清政斧簽訂新的《中法貿易互惠條約》,並在條約有效期的十年中,每年提供約合六百萬清圓的對華援助經費,用於資助華人在法國留學。

法國在華所有租界成爲國際租界區,不再由法國人直接管理。

這些其實都是小事和小條款,真正的利害關係是在越南,雙方最終的談判結果幾乎都按照胡楚元的設計來辦,將越南分割成兩個部分,榮市以南地區屬於南越,歸屬越南王朝直轄,也歸法國人保護。

榮市以北屬於北越,越南王朝派遣攝政王管理,歸清政斧保護,雙方約定,以榮市到順化的順榮走廊爲緩衝區,雙方都不得在這一區域駐兵——當然,這就是胡楚元留的伏筆。

此外,越南和中國的國界劃分以中方證據爲主,包括老街、封土、諒山、下龍灣一帶的土地直接歸屬清政斧,不再是雙方爭議區域。

爲此,中方同意將海防做爲國際公租界,允許法國和其他外國商人在海防市投資購地。

對越南來說,這應該是一個近乎於恥辱的《福州條約》,可對胡楚元來說,這對他的意義是格外重要的。

清政斧當然很滿意這個條約,一、清政斧保住了顏面,還擴大了疆域,也算是對得住列祖列宗,算得上是真正的光緒中興;二、清政斧收回了法國在華的特權。

除了越南王朝外,中法兩國對《福州條約》都是非常慶幸和滿意的,甚至連法國人自己都說——胡楚元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外交家,他給法國一份很體面的退路,也給清政斧爭取到了最大的權益,避免了雙方繼續交戰的所有可能。

《福州條約》簽訂後不久,何璟有功,提至戶部漢尚書兼英武殿大學士,梅啓照平調回閩浙總督兼福州將軍,臺灣設省,守衛臺灣有功的劉銘傳出任第一任臺灣巡撫,歸閩浙總督轄管。

曾國荃調職回京,任禮部尚書,隨即兼禮部尚書銜重任山西巡撫。

左宗棠回任兩江總督,王德榜因功升廣西巡撫,楊廣錡積功升浙江提督,陸開華升福建提督,葉祖珪正式提任福建水師提督,福建水師允許分設羅源灣大營、寧波大營和基隆大營。

江蘇巡撫譚鍾麟調任陝甘寧總督,劉坤一南調,出任兩廣總督,張之洞出任山東巡撫兼提督,榮祿則沾了肅親王積極抗法的光,做爲嫡系滿臣受到了重用,調任湖廣,出任湖廣總督。

胡楚元積功,升一等男兼一雲騎尉,正二品世職,繼續出任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兼通商大臣,正二品銜,直管江南沿海各地船政事務,兼管沿海道臺、福州船政和江南製造總局,協管福建水師。

這一次是明升暗降,又將福建水師的軍權從胡楚元手中剝離,只保留協管之權。

明爭暗鬥之中,胡楚元則是勉強保住了葉伯鋆的水師陸營,繼續歸他直屬管轄,身邊也可以安置一個撫標營,三四千人的編制。

雖然最終的結果不能讓胡楚元感到滿意,可他並沒有繼續挾持滿清必須答應他的所有要求,現在還沒有到翻臉的時候,他不着急,機會終究多的是。

何況,福建水師的軍權放在梅啓照那裡,本身也是滿清朝廷最大的妥協了,這和放在他手裡其實沒有什麼區別,因爲那裡永遠都是他的地盤,梅啓照根本不會過問和干預,只會縱容他暗中牢牢控制着福建水師。

1885年6月,胡楚元上奏,建議朝廷將福建水師改爲東海水師,駐地大營改至羅源灣,分設福州、寧波、基隆三處大營,各設一水師總兵轄管。

北洋、南洋、東海三大水師爲大清海防之重,每年各撥經費三百萬清圓,餘款不足之處,由閩浙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自行增補募集。

1885年7月,清政斧經過三次朝議,最終同意該提奏。

自此,除長江水師仍然有義務協防上海外,各省水師不再負責海防事務,也不得以海防名義增調軍餉。

一時之間,梅啓照成了大清王朝中最有實權的總督,不僅掌管着福建、浙江、臺灣三個省,旗下有七個營的贛軍,還有目前排名亞洲第一的東海水師。

當然,清朝廷對梅啓照是非常放心的,否則也不會將東海艦隊從胡楚元手裡剝掉,轉交給梅啓照。

清朝廷也知道梅啓照和胡楚元的關係是很不錯的,也正因爲這種關係的存在,梅啓照纔有可能拿到東海艦隊的控制權,才能藉着梅啓照削弱胡楚元。

就在清朝廷內部不斷調整人事安排,平衡國內湘、淮、閔、贛、滇、桂各系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時,在南洋婆羅洲卻發生了另外一場戰爭,一場影響也非常深遠的戰爭。

從1884年初開始,這場戰爭就已經開打,只因爲中法戰爭的規模和影響更大,纔沒有被人們所注意。

這就是沙荷戰爭。

(未完待續)

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
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