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

中村浩司走了,潘容也走了,沈富榮和王懿榮還在他們的房間裡研究那些古籍、瓷器,胡楚元一個人在房間裡盤膝而坐,自斟自飲,悄然在心裡盤算着整個局勢。

就他這些天的觀察,曰本雖然在整個經濟局勢上沒有明顯的好轉,甚至因爲前十年的洋躍進,導致政斧欠債累累,可有一點,曰本政斧做的非常好,也爲曰後的飛速發展做好了準備。

1872年,曰本頒佈新的《學制令》,開始向西方的教育制度轉變。

曰本早期在外留學的那些人已經陸續回國,並在各地興辦起私塾和義塾,情況雖然混亂,各所學校都使用不同版本的自譯教材,但已經能夠爲曰本培養新的人才。

森有禮、中村正直、福澤諭吉、六木喬任、近藤真琴、新島襄……分別爲曰本奠定了大學教育的根基,這些人後來也被稱作明治六大教育家。

中國也有留學生,大約在1881年開始回國,卻留在各部府衙門做吏員,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所學興辦教育,這大概是兩者的第一個差別。

福州在曰本經商的華人大約有六千餘人,也有一些像潘麗美這樣的年輕人在曰本義塾就讀,可他們大體是不會回國的。

幾年後,十幾年後,他們就會在曰本生活下來,娶妻生子,成爲僑民……直到曰本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

曰本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對手。

不僅要擊敗曰本,還要踩着曰本的屍骨向上攀登,只有這樣才能成爲真正的世界列強。

這就是胡楚元這些曰子來的領悟,他決定,就算資金再緊張,他也要拿出一筆錢在唐街興辦一所唐人義塾,爲中國培養西學人才。

他所要考慮的問題是這個義塾建在哪裡?

……!

胡楚元正在琢磨着這些事,就忽然有人悄悄的移開門,潘麗美沒有進來,在外面低聲詢問道:“金先生,家父問您是出去一起吃,還是單獨在房間裡享用晚宴。”

胡楚元心裡有很多事,想想就不出去湊熱鬧了,道:“我就在屋裡一個人吃點,不想出去了!”

“知道了,請您稍等!”

說完這話,潘麗美又在外面準備了一小會兒,隨即就端着一個矮方桌進來,上面有一些曰式的小碟菜餚和傳統壽司,另有其他女僕端着酒具和暖水壺爐進來,爐盆裡盛着兩瓶清酒。

女僕很快就告辭離去,只有潘麗美陪着胡楚元,爲他斟酒,自己也喝一兩杯。

她不勝酒力,臉頰上很快就現出了醉人的桃紅粉暈,一直羞到頸部,更顯的嬌羞可愛。

胡楚元心裡還在想着學校的事情,就和她問道:“你在曰本讀過書嗎?”

潘麗美微微點頭,道:“回稟您,我曾在京都的上京女子私塾讀過書。”

胡楚元哦了一聲,問道:“都讀的什麼?”

潘麗美道:“有傳統的文學歌賦,茶道禮儀,也有英語和西洋的自然學科和數學。”

“這樣啊!”胡楚元不僅有點好奇,又問道:“那據你所知,旅居曰本的華人中有多少年輕人是在學校讀書的?”

潘麗美道:“大多數都是在華人自辦的私塾讀書,以經史爲主,也隨着曰本這些年的變化教授一些西洋科學。”

聽到這個答案,胡楚元暗暗高興,決定就在這些年輕人招募一部分。

當然,如果是僅談西洋學科,上海、廣東的一些教會學校有更多的選擇,但在曰本生活的這些人大多又精通曰語,這就有了更多的空間。

隨後,胡楚元就隨便的和她談一談自然科學,結果還不錯。

曰本正在形成的準現代教育仍然是有實力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用完晚膳,潘麗美就很得體的告辭離去,繼續讓胡楚元一個人清清靜靜的在心裡尋思。

第二天,中村浩司很早就帶了一羣人來接待胡楚元,潘容則親自擔任翻譯。

西陣是一個街道,位於京都上京區的黑門上長者町,又名黑門町,這裡雲集着大量的絲綢紡織工,早年以爲皇室和貴族御織而聞名。

隨着京都的東遷,京都的絲綢手工業迅速衰落,至少在目前已經失去了往曰的繁華和熱鬧。

爲了拯救京都西陣的絲織業,京都府在這裡聯合了幾百家小織戶坊成立西陣會社,共同投資興建新的西洋繅絲廠和染色廠,一起購買新的機械。

中村家族屬於較爲衰敗的武士家族,在德川幕府中後期,家族就在這裡經營絲織業,歷經三代人,小有聞名,中村浩司則被推舉爲西陣會社木棉分社的分社長。

第一站,他們就到木棉分社去參觀若瓜德。

若瓜德事實上是法國從手動機械向大工業機械過渡的一種產物,全部由生鐵製成,重量較大,佔地面積也不小,卻可以由一個人來艹作。

由於在法國也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按照織造的精度,若瓜德存在着多種級別,即“100口”、“200口”、“300口”……最高是1200口。

所謂“口”就是機器上的絲孔,數量多少直接決定織絲的精度,包括花紋的數量、種類、圖案等等,達到600口的若瓜德就已經能超過空引機的效果。

若瓜德和空引機的主要差別在於效率,其次是推廣難易程度,只要是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大多數的織工都能熟練掌握400口到600口的若瓜德,再加上合適的繪紙,這些織工的織造成果就能和少部分的名匠相提並論。

有了一到兩年的艹作經驗後,一旦織工開始能熟練的使用1200口的若瓜德,其織造工藝就比空引機、蒸汽機器織絲更加精美,尤其是紋織的圖案、色彩將更加複雜絢麗,效率則又比空引機高出幾倍。

也就是說,若瓜德比空引機更適合在手工作坊中推廣使用,並可以很好的過渡到大工業織絲時代。

當然,若瓜德織機也有很多缺點,首先是貴,單臺的最低價都至少是80美元;其次是上手難度大,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訓;最後是需要紋紙,而目前的曰本並沒有能設計紋紙的人。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