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

浙江金杭水渠工程所要花費的錢財對胡楚元來說,也並不算是一筆很大的錢,他的目標只是盡力提升浙江的生絲產業和茶業,也讓梅啓照、瞿鴻機這些人從中獲得政治上的資本。

哪怕這近六百萬兩銀子的工程款有借無還,一分錢都拿不回來,他終究還是會賺回來的。

爲了確保工程順利,各地知府知縣不會因爲工程包給了江南水利局,沒有機會從中撈筆油水而和工程過不去,胡楚元和梅啓照又秘密的商議了幾個時辰,將金華府、嚴州府的知府都悄悄挪移,使用梅啓照的親信和胡楚元以前推薦的那些年青官員。

如此一來,再有瞿鴻機秘密聯繫,讓這些知府暗中相助,胡楚元派人收購水渠沿岸田地的事情也會開展的更順利。

衢州知府已經是江蘇籍的廖仲山,這就是胡楚元去年推薦的人,爲人正直,肯定沒有問題,自然不用再換。

金華知府換成江西人劉鴻熙,嚴州知府則要換成湖南人黃家駒。

“黃家駒”。

真的,每次看到這個名字,胡楚元都忍不住有點激動和顫抖。

談完了這些事,瞿鴻機才和胡楚元又談起福州的事情,道:“騎尉還記得我同鄉同年張百熙嗎,經由騎尉推薦給中堂大人後,他就同鄉屠仁守一起被中堂大人任用在福州船政衙門,他擔任衙門銅元局的會辦,屠仁守則擔任審計處的司務。”

“哦,我倒是記得!”

胡楚元微微點頭,當初,顏士璋和他推薦這些人的時候特別列出其中七人,分別是湖南人瞿鴻機、張百熙、屠仁守,廣東人戴鴻慈,江蘇人廖仲山,廣西人唐景嵩,江西人劉鴻熙。

顏士璋曾說七人都有巡撫之才,瞿鴻機則更勝一籌,言下之意是可以問鼎總督的人。

所以,胡楚元才特意將瞿鴻機舉薦在浙江杭州府,也是想近距離的觀察一下。

其實,這七個人真正做到巡撫的沒有幾個,做到軍機大臣的只有瞿鴻機,在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掌權的時期,瞿鴻機是清流派最後的大佬,也唯有他能和這兩個人鬥法。

可惜,敗就敗在張百熙這裡。

新政即將開辦之前,在榮祿的舉薦下,瞿鴻機和張百熙一起被慈禧招見,言下之意,兩人中要有一個可能出任軍機大臣,他們兩人是同縣、同鄉、同學、同年,私交很厚,就私下相約,不管是誰出任軍機大臣,都要力保另外一人出任兩江總督。

結果因爲張百熙關於新政的言辭過於激烈,慈禧不高興,就用瞿鴻機做軍機大臣。

發現慈禧不喜歡張百熙,瞿鴻機就選擇姓的遺忘了原先的約定,別說是兩江總督,連巡撫的職務都沒有派給張百熙。

一氣之下,張百熙就和袁世凱結盟。

後來,瞿鴻機以反腐之名攻擊政敵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張百熙則屢屢聯繫其他官員,幫着袁世凱和瞿鴻機作對。

胡楚元並不知道這些事,比瞿鴻機、張百熙這些人,他更熟悉洛克菲勒、巖崎彌太郎、喬致庸、盛宣懷……!。

不過,胡楚元也算是看清了一點——政治之中沒有幾個人是真正乾淨的,瞿鴻機也是如此,機關算盡,所求的還是自己的官位。

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能比官位更重要,其次纔是國家的興亡,百姓的死活。他們比某些官員還是要好很多的,比如說,他們將錢財列在第三位,而不是第一位,也不是第二位。

在眼前這個時刻,瞿鴻機還很在乎他和張百熙的情誼,就和胡楚元推薦道:“張百熙是個很不錯的人,才能出衆,以精研西學著稱,所以才能被中堂大人派在那裡。現在想想,中堂大人更是早有謀劃,提前就將他派了過去,聽說騎尉大人即將赴任船政提調,他也寫了一封密信,託給轉送給騎尉。”

既然是個人才,胡楚元當然要用。

他從瞿鴻機手中接過信函,將信拆開一看,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左宗棠的厲害程度、識人用人的素養、艹控全局的能耐……就不用再細說了,總之是無比厲害的,提前一年就將湖南人張百熙、湖北人屠仁守派到福州船政衙門,一個在銅元局任會辦,一個在審計處任司務,掐住了船政衙門的財務要害。

對於船政衙門內部的情況,兩個人只要私下一通氣,基本就能摸個八九不離十。

在這封信裡,張百熙和屠仁守首先是要謝謝胡楚元的舉薦之恩,兩人和瞿鴻機都是同年,也就是同治十三年進士,資歷都很淺薄,沒有胡楚元的幫忙,怎麼能在地方撈到正五品銜的實缺肥差?

此外,張百熙就將他在衙門內部瞭解到的情況通報給胡楚元,總之,情況是挺糟糕,得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順便表一表忠心和感激之情,只等胡楚元一上任,他們就將唯胡楚元馬首是瞻。

Wшw ⊕тt kΛn ⊕℃O

看完整封信,胡楚元一是感嘆船政衙門的情況確實是很棘手,二是感嘆親信黨羽的好處真的很實在。

他這還沒有上任,張百熙和屠仁守就已經表態要跟着他幹,通風報信,讓他做好準備。

既有內殲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胡楚元忍俊不住的笑出聲,和瞿鴻機道:“多謝霍大人,這封信真是幫了我大忙!”

當着梅啓照的面,瞿鴻機絲毫不隱藏,拱手笑道:“此乃應盡之責,以後若有差調之處,騎尉直言無妨,霍某必定竭盡所能!”

胡楚元微微頷首。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已經談完,留兩位大人用了晚膳,胡楚元才送他們離開胡家大院。

再回到冷秋堂,他就將張百熙的信給顏士璋看,隨後又和顏士璋暗中商議一番,決定提前部署,先從江南商行抽調幾個很精明的掌櫃安置在福州等待。

另外,對於張百熙在信裡提到的那些人,也逐一摸底查清,看看他們的底牌和關係網。

總覺得在福州的用人會更加緊張,胡楚元也讓顏士璋盡力替他招攬一些人,一起經辦大事。

這些人倒是很多的,顏士璋本身就有收集人才向胡楚元舉薦的習慣和職責,他很快就推薦了三個人,三人都在江南國學館。

首推的第一個是江蘇江陰人繆荃孫,光緒二年進士,因爲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徐桐不和,離職回家閒賦。

他以精擅金石學和目錄學而聞名,也是江陰一帶的收藏鑑賞大師,受俞樾的邀請,目前正在江南國學院和俞樾一起研究古籍。

在上海的時候,顏士璋曾經常出入江南國學館,對裡面的那些人都很熟悉,一直覺得繆荃孫的能耐並不簡單,只研究古文書畫未免大材小用。

既然胡楚元要多徵收幾個幕僚,顏士璋首先推薦的就是繆荃孫。

第二個人是浙江會稽人鈕玉庚,同治四年進士,資歷很老,年紀卻不大,曾任山東學政,後因丁憂離職回家。丁憂結束後,他想要補缺回京,吏部官員卻要收他三萬兩銀子做賄賂,一氣之下,他就不再出仕,留在浙江開館教徒爲生。

第三個人也是浙江會稽人顧家相,二十六歲,光緒二年進士,運氣不太好,年初遭逢母憂,回家守孝了幾個月,就在同鄉鈕玉庚的邀請下前往江南國學館進學。

這個人比較重視洋務理論,時常也去西學館和格致書院,和徐壽等人有着不俗的私交。

顏士璋的眼睛還是很準的,他看中的人,幾乎都有不錯的價值。

胡楚元立刻就同意了,親自寫信(書法水平和國學功底太稀疏,還是得讓顏士璋再修改一番,謄抄一遍才能拿出去見人)給三人,重金禮聘他們出任自己的幕僚,共商大事。

等他“寫”了信,顏士璋親自帶着書信去上海找他們。

這個事情倒給胡楚元另外一個啓發,那就是江南國學館的招攬人才屬姓,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人才中,很多人都精通文章、金石學、書畫、目錄等等,這些就是真正的國學。

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
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