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裴閥態度

裴府上下開始忙碌起來,今天敏秋和元慶要來吃晚飯,儘管是孫女和孫女婿,但他們身份不一般,裴府依舊要保證足夠的禮遇,尤其今天是楊元慶第一天回京,裴家更不會怠慢。

一輛馬車緩緩停在裴府門前,楊元慶先下了馬車,把敏秋扶了出來,裴幽也在車內,她不好意思讓楊元慶扶,自己下了車。

早有門房奔進府中去稟報了,也是巧,裴家長孫裴晉和次孫裴著正好騎馬回府,裴晉是裴矩長子裴文靖的兒子,出任禮部員外郎,也是裴幽的兄長,而裴著便是裴敏秋的親兄,上個月剛升爲汾水縣縣令,這次是進京辦升職手續。

裴晉和裴著的年紀相仿,都是裴家才俊,溫文爾雅,胸懷抱負。

“哥哥!”

裴敏秋一眼看見了兄長裴著,驚喜得喊他一聲,裴著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敏秋便是最小之妹,也是他最疼愛的妹妹,兩人從小感情就非常深厚,上次敏秋成婚,裴著因縣裡事務繁忙,沒有能過來參加。

兄妹一別已有兩年,此時相遇格外歡喜,但裴著更關注他的妹夫,他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對敏秋和楊元慶笑道:“真是很抱歉,上次沒有能來參加你們的婚事。”

敏秋連忙給楊元慶介紹,“夫君,這就是我長兄,我給你說過的。”

元慶連忙躬身行一禮,“元慶見過大哥!”

裴著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叫我表字知文就可以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不用這般客氣。”

這時,裴晉和妹妹裴幽說完話,他走上前笑道:“元慶,好久不見了!”

他們在五原郡見過一面,元慶婚禮時,裴晉也在,因此關係稍微隨意一點,元慶也向他行一禮,裴晉連忙對衆人道:“快進府吧!有什麼話,咱們府裡再細談。”

這時裴文意和王氏也聞訊迎了出來,將女兒女婿迎進了府中。

裴府上下一片喜氣洋洋,笑聲喧天,熱鬧非常,但在裴矩書房內卻是另一番情形,氣氛嚴肅,裴矩和族弟裴蘊意見相左,兩人幾乎要爭吵起來。

兩人在商議楊元慶之事,關隴勢力即將對楊元慶的發難,他們都有很清醒的認識,如果說私仇,那也只有楊元慶和元壽兩人,不至於把其他關隴勢力都牽扯進來,這很明顯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關隴勢力真正要對付的是裴家,甚至整個山東士族,楊元慶不過是引子。

這一點他們兩人意見一致,但該怎麼應戰關隴勢力,在具體的戰術上,兩人的想法卻是大相徑庭,裴矩主張積極應戰,裴家直接把戰火接過來,裴家爲主,元慶爲輔,以避免元慶受到傷害,而裴蘊卻主張讓楊元慶在前臺應戰,裴家乃至整個山東士族在後面發力。

這也是裴矩和裴蘊兩人對待楊元慶根本分歧所在,裴矩是希望楊元慶完全成爲裴家一員,希望將楊元慶完全融入山東士族之中,而裴蘊則是希望和楊元慶保持一定距離,裴家是裴家,楊元慶是楊元慶,他認爲楊元慶野心極大,以裴家的勢力未必能控制得住他,弄不好,裴家反被其所噬。

兩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便僵持在書房中,這時,管家在門外稟報,“兩位老爺,孫姑爺來了。”

裴矩嘆了口氣,“這樣吧!我們先和他談談,看看他的態度,然後我們再商量,找一個折中方案。”

裴蘊點點頭,最後雙方必然各自妥協一步,先和楊元慶談一談,很有必要。

“去把孫姑爺請來!”裴矩吩咐一聲。

“等一等!”裴蘊叫住了管家,他有一個想法,便笑道:“不如把長孫和次孫一起叫來,讓晚輩們也參與到這種家族大事中來,這對他們有好處。”

裴矩有三個兒子,長子文靖任平原郡太守,三子文舉任彭城郡丞,只有次子文意沒有入仕,在他身邊,裴矩最看重長孫裴晉,悉心培養,儘管他知道這次權力鬥爭風險很大,但又確實很能鍛鍊人,而且兩個孫子也和元慶年紀相仿,讓他們年輕人多交往,對裴家的長遠有利。

想到這,他便立刻吩咐門外管家,“把長孫和次孫一併叫來。”

楊元慶此時正在內宅向老夫人見禮,裴晉和裴著先到了書房,兩人一起躬身施禮,“參見祖父,參見二祖父!”

“坐下吧!”

裴矩笑眯眯地讓兩個孫子坐下,由裴蘊出面,將關隴勢力即將對楊元慶發難之事,簡單告訴了兩人,聽得兩人面面相覷,這種事情他們做夢都想不到,裴晉倒是聽說了最近有關楊元慶的讖語,但他沒有想到背後竟隱藏着這麼深的暗鬥。

“祖父,那我們裴家該怎麼應對?”裴晉有些憂慮地問,他顯然已經意識到,裴家在這場鬥爭中不可能置身事外。

裴矩看了他們一眼,道:“我讓你們來,並不是要你們參與這件事,只是讓你們旁聽了解,你們官微職小,一是起不了什麼作用,其次也難以抵擋關隴勢力對你們下手,所以你們儘量保持沉默,如果有需要你們說話,我自會問你們。”

兩人都不敢再說話了,這時,門外傳來楊元慶的聲音,“元慶打擾!”

“進來吧!”

楊元慶推門走了進來,卻發現裴晉、裴著兄弟也在,不由微微一怔,他知道裴蘊讓自己晚上來是爲什麼事,卻沒有想到孫輩也在,難道裴家想讓兩個孫子和自己並肩作戰嗎?

楊元慶沒有多想,他躬身施禮道:“參見兩位祖父!”

“嗯!”

裴矩笑着擺擺手,“你也坐下吧!”

楊元慶也坐了下來,裴矩先笑問道:“今天面聖,可得封賞?”

這次西域之行,裴矩說服契苾從西面進攻吐谷渾,也頗立功績,一般做官到了他這個資歷,上升一級都很難,但這一次裴矩被升爲尚書右僕射,職官也提一級,任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而楊元慶開疆闢土的封賞應該更大,敏秋被封到從一品誥命,就是一種先兆,裴矩很感興趣。

楊元慶卻搖搖頭,“這次只和聖上討論了西域之事,沒有提到封賞。”

裴矩一怔,這怎麼可能?旁邊裴蘊笑道:“這件事我倒知道一點,元慶的封賞是有的,但要等宇文述回京後一併封賞,這次宇文述和楊雄出兵擊潰吐谷渾,功績很高,封賞也不會少。”

裴矩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他又問:“那聖上還和你說了什麼?”

“還說了兩件事,一是關於殺戮處月部一事,聖上要我解釋。”

裴矩和裴蘊對望一眼,他們知道這件事就是張瑾對楊元慶的彈劾,兩人立刻關注起來,裴矩問道:“那你怎麼解釋?”

“西突厥內訌,無力出兵,便借處月部來進攻伊吾,處月部攻擊隋軍在先,我隨後反擊,這個我有確鑿證據,聖上接受了,且已經否決了彈劾奏摺。”

“這樣最好,挫挫了他們的風頭!”

裴矩又笑問:“那第二件事是什麼?”

“第二件事便是關於京城流傳,有關於我讖語之事,聖上也知道了,雖然他說這件事是無稽之談,但我感覺得到,還是多少有了一點影響,他已經明確表態,不會再讓我去西域。”

說到這,楊元慶又道:“我今天在來裴府的路上,遇到了李淵父子。”

“殿內少監李淵?”裴蘊追問道。

楊元慶點點頭,“正是此人,李淵告訴我,朝中有一種說法,讖語是元壽所爲,元慶想問兩位祖父,朝中真有這種說法嗎?”

裴矩看了裴蘊一眼,眼中露出一絲驚訝,他搖搖頭,“談論這種讖語是很忌諱之事,至少在朝廷裡是沒有人敢隨意談論,我沒有聽過這種說法,二弟聽過嗎?”

裴蘊也搖搖頭,“我也沒有聽過,或許是他們私下談論,不過若說是元壽所爲,也很有這個可能。”

“不!這件事和元壽無關。”楊元慶斷然道。

“爲何?”裴矩和裴蘊都有點不解,不明白楊元慶爲何這樣肯定。

楊元慶微微冷笑,“如果真是元壽所爲,事情就不會那麼簡單,他必然會策劃周密,不僅要讓讖語流傳,而且要讓聖上相信這讖語,所以收買章仇太翼也是必然,以元氏門閥的實力,收買章仇太翼未必辦不到,但聖上並沒有相信這個讖語,說明讖語被章仇或者別的術士否決了,連含糊其詞都沒有,並沒有人收買章仇太翼,所以我有七成的把握,這不是元壽所爲,而是有人在故意興風作浪。”

裴矩讚許地笑了,楊元慶思路慎密,果然不錯,裴蘊眉頭一皺,“元慶的意思是指李淵所爲,他反說元壽是在欲蓋彌彰嗎?可是.....他沒有理由啊!”

裴矩並不認可是李淵,他對元慶笑道:“應該不是李淵,此人爲官清廉,名聲很好,而且爲人忠厚,一向膽小謹慎,更重要是,在關隴勢力中,此人只是一個小角色,就算關隴勢力要聯合對付你,他也只會退避三舍,遠遠跟在後面,絕不可能冒頭做讖語這種事,這對他百害無一利,應該是他人所爲。”

他又對楊元慶笑道:“元慶或許不知,其實關隴貴族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

()

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4章 貌忠實奸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5章 江陵變天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1章 河北梟雄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5章 狹路相逢第7章 士信發威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8章 調兵遣將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神秘使臣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5章 激戰尉氏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4章 難得一致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4章 添把小亂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7章 義成公主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章 冤家路窄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7章 幽州之憂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6章 下婿催妝第9章 帝心生嫌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章 黑臉魏刀第23章 夜襲飛狐第8章 天下十猛第3章 蘇威密謀第5章 上兵伐謀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4章 爾虞我詐第4章 客棧新友第8章 違規賣酒第46章 漸束袋口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2章 收官之棋第85章 最大讓步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有失有得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9章 兵臨洛陽第46章 棋輸一着第41章 弟高一籌第2章 意外收穫第4章 利益之誘第1章 灞橋秋色第51章 連夜清洗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5章 燕城大戰第7章 世情冷暖
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4章 貌忠實奸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章 月圓之夜第30章 玄感回京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5章 江陵變天第65章 緊急情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49章 引發上怒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1章 河北梟雄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5章 狹路相逢第7章 士信發威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8章 調兵遣將第98章 兩線危機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章 神秘使臣第21章 雙猛大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5章 激戰尉氏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2章 收穫不菲第48章 集中民力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4章 難得一致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4章 添把小亂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5章 吞併靈武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7章 義成公主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章 冤家路窄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7章 幽州之憂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6章 下婿催妝第9章 帝心生嫌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章 黑臉魏刀第23章 夜襲飛狐第8章 天下十猛第3章 蘇威密謀第5章 上兵伐謀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4章 爾虞我詐第4章 客棧新友第8章 違規賣酒第46章 漸束袋口第43章 無妄之災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9章 雙女初見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2章 收官之棋第85章 最大讓步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5章 有失有得第44章 被迫抉擇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9章 兵臨洛陽第46章 棋輸一着第41章 弟高一籌第2章 意外收穫第4章 利益之誘第1章 灞橋秋色第51章 連夜清洗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5章 燕城大戰第7章 世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