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拖住主力

這是一支不到千人的斥候騎兵,由斥候郎將武致遠率領,他們從東北方向的雁門山殺來,恰好衝進了突厥大營的一個空擋,號角聲聲,赤旗飛揚,使突厥大營一陣大亂。

始畢可汗勃然大怒,“給我全殲他們!”

一隊又一隊的突厥騎兵向隋軍斥候騎兵包圍而去,武致遠見情況危急,便大喊:“吹號,撤離!”

“嗚——”長長的號角聲吹響,千餘騎兵迅速向來路撤退,那是一條艱險的小路,大隊人馬無法通過,很快,隋軍騎兵便消失在山林內。

豐州騎兵的到來,使城上守軍歡聲如雷,儘管對方只有千餘人,但這就像黑夜中的一盞明燈,使守軍們看到了援軍的希望,赤鷹大旗使他們意識到,這是楊元慶豐州隋軍來援了。

城上守軍頓時士氣大振,奮勇殺敵,殺得攻城的突厥軍死傷慘重,屍體堆積,這時,突厥軍收兵的號角聲吹響了,千餘隋軍的突然出現擾亂了突厥軍的軍心,無法再戰,數萬突厥軍如退潮般迅速撤退了,數十架巢車也最終沒有推上城牆。

宇文成都一直在注視着突厥大軍的調動,豐州斥候軍的出現,必然意味着豐州主力不遠了,突厥軍必有應對,果然,他看見一支約十萬人突厥大軍浩浩蕩蕩向北而去,使突厥大軍的營地一下子空虛了很多。

突厥大軍的變故使城上守軍歡呼聲此起彼伏,宇文成都更是狂喜,他催馬便向城下奔去,他要向聖上稟報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宇文成都剛跑下城樓,卻見數百名官員簇擁隋帝楊廣匆匆向城門這邊趕來,宇文成都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楊廣面前單膝跪下,“啓稟陛下,攻城敵軍暫時撤退!”

“宇文將軍,說是有援軍到來?”楊廣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問。

“稟報陛下,是豐州隋軍的一支斥候騎兵殺到,引發突厥騎兵的混亂,斥候騎兵已經撤退,但突厥分出十萬大軍向北而去,這說明豐州軍主力也到了。”

楊廣臉上有些尷尬,他聽到了城頭的歡呼聲,便命宦官去打聽消息,結果宦官跑回來說是援軍到了,令楊廣欣喜若狂,卻沒有想到竟然是楊元慶的援軍到了,令他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身旁楊恭道勸道:“陛下,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隋臣,面對異族入侵,他趕來援助是他的本份,只有同仇敵愾,才能解雁門之圍。”

宇文成都也道:“陛下,雖然將士們英勇殺敵,但畢竟人數有限,經不起消耗,最多五六天,就將無兵守城,楊元慶的到來,分散了很大一部分敵軍主力,必然會大大影響突厥軍的進攻,給我們贏得時間,更重要是,將士們的士氣大振,使大家看到了生的希望,這是他的功勞。”

“朕知道了,解了雁門之圍再說吧!”

楊廣的在百官們簇擁下上了城牆,滿地的血腥令人目不忍睹,不少官員都忍不住吐了出來,楊廣緊皺眉頭走到城牆邊,向城外望去,城外更是怵目驚心,滿地屍體堆積,殘破攻城梯,鮮血已經將護城河染紅,遠處,突厥軍連營依舊鋪天蓋地,一眼望不見邊際,但楊廣也看見了,一支突厥大軍正浩浩蕩蕩向北開去,這必然是北方出了變故,那隻能是楊元慶的豐州軍到了。

楊廣神情複雜,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

楊元慶大軍在善陽縣以南,距離雁門縣約五十里外的桑乾河畔駐紮下來,遠方十餘里外便是西陘關,西陘關也就是後來的雁門關,翻越西陘關,再向東走三十里餘裡便是雁門縣,這一帶地勢開闊,適合擺戰場。

楊元慶的大營駐紮在一座緩坡之上,他騎馬立在高崗之上,居高臨下,遠處是一馬平川,再向東便是羣山莽莽,巍巍的雁門關和延綿不絕的長城便矗立在高山險絕之處。

西陘關已經被突厥攻佔,但突厥大軍是從北面繞過夏屋山殺進雁門郡,善陽縣一帶並沒有突厥大軍。

楊元慶並不着急,他的斥候騎兵從險道前往雁門城報信,同時也告訴突厥大軍,豐州軍來了,楊元慶的戰術就是要分散突厥大軍,減輕雁門城的壓力,拖延時間,等待南方大軍來援,他已經接到情報,駐紮在延安郡的屈突通五萬大軍也正在渡黃河,向雁門援救而來。

“總管,王太守來了!”身邊一名士兵稟報。

楊元慶回頭,只見馬邑郡太守王仁恭率領數十名騎兵向這裡疾奔而來,片刻,王仁恭奔至楊元慶面前,拱手笑道:“楊將軍,我們很久未見了。”

楊元慶微微一笑回禮道:“上次跨境剿匪之事,我未事先通告,很是抱歉。”

“沒事,過去的事就不用提了。”

儘管楊元慶的擁隋自立使王仁恭對他頗爲忌諱,但此時大敵當前,他們需同仇敵愾對付突厥,此時也顧不得計較各人的立場。

王仁恭催馬到楊元慶面前,凝視着西陘關,憂心忡忡道:“西陘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現在被突厥人佔領,想過去恐怕很難。”

“山間有小路,想過去倒是可以。”

王仁恭一怔,“有小路可以過去嗎?我怎麼從來不知?”

身後有人答道:“太守,確實有三條小路可以過去,但只能小股部隊可以,大軍不行。”

楊元慶回頭,只見他們身後不遠處站着一名軍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似乎是王仁恭的親衛首領,楊元慶便笑問:“這位是.....”

“這是我的親衛校尉劉武周。”

王仁恭狠狠瞪了他一眼,“我和楊總管談話,沒有你插口的餘地,再敢如此,我必重責!”

“是,卑職知錯!”劉武周惶恐認錯。

原來此人就是劉武周,楊元慶點點頭,但他並不想多說什麼,現在他對天意之說已經有所感悟,劉武周造反對他未必是壞事,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刻意干涉,任歷史自然發展。

楊元慶又回過頭道:“突厥人會擔心他們的後路被斷,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容忍他們後方出現數萬大軍,他們一定分兵來和我決戰,務必將我剿滅。”

王仁恭這才明白楊元慶的用意,驚愕道:“楊將軍是想在這裡和突厥軍決戰嗎?”

楊元慶微微點頭,“希望王使君能將周圍的居民迅速撤回城內,緊閉城門,大戰明天就要展開。”

這時,楊元慶的瞳孔忽然收縮,注視着西陘關,他淡淡道:“他們已經到了!”

王仁恭也看見了,西陘關內涌出大羣突厥士兵,源源不斷向山下開來,他立刻回頭對劉武周大喊:“快去通告李郡丞,將四周民衆轉移進城!”

劉武周答應一聲,轉身而去,望着劉武周的背影,楊元慶又笑道:“你這個親衛不錯!”

“確實不錯,精明能幹,武藝高強,是我的得力助手。”

“雖然這樣說,王使君還是要當心一點,現在天下大亂之時,人心叵測。”楊元慶還是忍不住提醒一下王仁恭。

王仁恭呵呵一笑,眼中閃爍着一種對楊元慶的不屑。

“此人是我的親兵校尉,我自然信得過他,難道楊總管不信任自己的親兵嗎?”

楊元慶笑了笑,他不再多說,目光又重新注視着遠方的突厥軍,已經出來三四萬了,但大隊騎兵還是源源不斷從西陘關裡涌出,看樣子,始畢可汗是鐵了心要殲滅他的軍隊,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傳我的命令,三軍抓緊時間休息!”

.........

史大奈從雁門城帶出了旨意由太原留守發佈全國,旨意中楊廣明確承諾,將停止高麗之戰,引起天下各地郡縣激烈迴應,天下各郡兵馬向太原彙集,千餘人、數百人,聚沙成塔,聚水成河,絡繹不絕趕往河東。

留守京城的越王楊侗也任命少府寺卿雲定興爲右屯衛大將,緊急率領五萬大軍北上救援雁門。

太原城,一支五萬餘人,從河東各郡趕來的軍隊已集結完畢,由太原副留守王威率領,這時,從延安郡開來的屈突通五萬大軍,也抵達了太原,加上河南、河北各郡趕來的三萬餘軍隊,至此,已有十三萬大軍在太原匯聚,只待雲定興的大軍到來,便開往雁門軍勤王。

李淵府邸內,李淵正和心腹劉文靜商議應對之策,李淵本想扣下史大奈帶出的聖旨,讓楊廣死於突厥之手,以致天下大亂,但劉文靜卻勸他,‘突厥未必是想要隋帝之命,一旦達成條件,皇帝返回,追查旨意下落,公不僅性命難保,而且會成天下之敵,身敗名裂,此舉萬萬不可。’

李淵聽從了劉文靜的勸告,但他還有些猶豫讓王威爲主將,他揹着手走了幾步道:“先生爲何不同意我親自領兵北上?我認爲這是我掌握河東之兵的一次機會,放棄了,着實可惜。”

劉文靜微微一笑,“皇帝落難之時,叔德親率大軍前去救援,他當然感激,但事後呢?將來事情平息,他不再有性命之憂,回過頭再看叔德領軍之事,他會不會生出疑心?叔德不可不防。”

李淵點點頭嘆道:“還是肇仁兄看得遠,我險些失了計較。”

劉文靜又道:“王威原本是屈突通副將,這次出兵,實際上還是以屈突通爲主,王威爲副,這樣一來,聖上就不會有任何懷疑,只會讚揚叔德募兵及時,忠心可嘉,讖語之憂也就不攻而破。”

李淵深爲贊同,這時他又想起一事,連忙道:“我讓世民募兵前去參加救援,是否會不妥?”

劉文靜意味深長笑道:“世民只有十六歲,聖上不會有什麼疑心,反而說明了叔德兄的忠心。”

.........

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章 露出破綻第31章 夜訪雲氏第9章 一名小兵第8章 黑夜黑人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6章 養虎生患第33章 棒打貴客第7章 世情冷暖第35章 被俘權相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9章 蕭後召見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章 齊郡召將第3章 蘇威密謀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6章 下婿催妝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1章 楊素教孫第91章 突厥慶功第8章 臨戰前夜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章 欺人太甚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9章 一封信件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章 戍堡聞警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8章 八方酒肆第5章 元慶回京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出征突厥第5章 可汗金箭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5章 楊家喜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58章 宮亂之根第42章 踏平瓦崗第87章 建成態度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3章 跨境剿匪第6章 抽中死籤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6章 資源危機第68章 西域來客第58章 新婚回門第77章 截殺突使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6章 軍心不穩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章 黑臉魏刀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章 威逼利誘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69章 殺機四伏
第24章 會寧戰起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章 露出破綻第31章 夜訪雲氏第9章 一名小兵第8章 黑夜黑人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6章 養虎生患第33章 棒打貴客第7章 世情冷暖第35章 被俘權相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29章 蕭後召見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章 齊郡召將第3章 蘇威密謀第12章 先鋒玄霸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6章 下婿催妝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4章 得罪小人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5章 弓如霹靂第31章 楊素教孫第91章 突厥慶功第8章 臨戰前夜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章 欺人太甚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6章 咬金爭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2章 平亂奪權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1章 夜訪雲氏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19章 一封信件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章 戍堡聞警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8章 八方酒肆第5章 元慶回京第26章 裴氏父子第1章 出征突厥第5章 可汗金箭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5章 化繁爲簡第47章 關隴暗箭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5章 楊家喜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58章 宮亂之根第42章 踏平瓦崗第87章 建成態度第40章 孤膽英雄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9章 請君入套第29章 運籌帷幄第33章 跨境剿匪第6章 抽中死籤第35章 軟硬兼施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5章 海底之針第32章 誰有骨氣第16章 資源危機第68章 西域來客第58章 新婚回門第77章 截殺突使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6章 軍心不穩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章 黑臉魏刀第13章 逃兵危機第51章 八百壯士第44章 公主阿蠻第4章 威逼利誘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69章 殺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