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漸束袋口

羅士信沉思良久,又問斥候:“有多少軍隊,裝備如何?”

“回稟將軍,我們前後發現兩支軍隊,饒陽縣一側有兩萬餘人,另一支約四萬人,正向河間郡方向,行軍速度極快,他們裝備參差不齊,有皮甲,也有兩檔鎧,但更多是皮甲。”

旁邊副將李海岸有些興奮起來,“將軍,饒陽縣只有兩萬餘人,或許這是我們的一次機會。”

羅士信當然知道這是機會,如果在從前,他會毫不猶豫率領軍隊殺過去,但現在他不能這樣做,他被任命爲恆山郡主將,他必須有主將的覺悟,羅士信搖了搖頭,“總管並沒有給我這樣的命令,他只是命令我向竇建德施壓。”

“可是....”

李海岸有些不甘心道:“如果能全殲敵軍,也是一種施壓,無論如何總管應該感到高興,而絕不會責怪將軍的擅爲。”

羅士信嘆了口氣,“李將軍,我過去的想法和你一樣,總覺得殺敵越多越好,但我現在有點後悔了,你看看我們四周,這麼肥沃的土地,竟然數十里沒有人煙,我們一路過來,到處都是被摧毀的村莊,如果再像從前那樣打下去,河北就要變成草原了。”

“可是軍隊不打仗,那還叫軍隊嗎?敵軍可不會跪下來投降。”

李海岸對羅士信的仁慈念頭有些不滿,敵人殺隋軍時,可沒有那麼仁慈,“我不同意將軍的話,慈不掌軍,如果抱有仁慈想法的話,那總管還打什麼河北,竇建德不是做得很好嗎?休養生息,組織軍隊屯田,不像魏刀兒那樣暴虐,那索性就讓竇建德統治河北。河北一樣不會變成草原。”

李海岸原是唐軍將領,是李叔良的得力部將之一,李叔良的軍隊被整編後,他也被封爲亞將,原本駐軍上黨郡,這次攻打河北他被調來出任羅士信的副將。

李海岸爲人耿直,他心中有不滿的事就會憋不住,一定要說出來。羅士信和他共事一個冬天,對他的脾氣也大概瞭解。

雖然李海岸語氣裡充滿了一種不滿的情緒,但羅士信並沒有生氣,笑了笑又解釋道:“我並不是說我們不打仗,我只是想說,總管自有他的深慮。現在隋軍的戰略重點並不在河間郡,而是在涿郡,他沒有讓我進攻竇建德的軍隊,我們就不能擅自行動,如果要發動這種大型的戰役,必須要事先稟報總管,這就是他親自坐鎮河北,來指揮全局的原因,就是擔心秦瓊掌控不了全局。”

李海岸雖然不甘心。但他也明白羅士信說得有道理,總管不可能不知道河間郡有十萬駐軍,卻不命令他們去殲滅,而只是讓他們施壓,必然是所考慮,他們確實不能擅自行動。

李海岸心中不由有些歉意,爲剛纔自己的不滿情緒而愧疚,他便問道:“那現在我們怎麼辦?”

羅士信目光投向北部,凝神思索片刻道:“也有可能是我判斷錯了。王伏寶放一支兩萬人的軍隊在饒陽郡或許只是誘餌。他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來狙擊我們,他很有可能是率軍北進上谷郡。逼總管撤軍,不要管饒陽縣的誘惑,我們要以涿縣戰局爲重,必須替總管擋住王伏寶軍隊的北上企圖,同時切斷竇建德軍的糧道。”

半個時辰後,羅士信率領三萬大軍向東北方的高陽縣方向疾奔而去,高陽縣是王伏寶大軍進軍上谷郡的必經之路,也是竇建德十萬大軍的糧道中樞。

。。。。。。。。

涿郡的對峙進入到第三天,竇建德沒有再發動對涿縣的進攻,而是把大營轉移到了涿縣南部三裡外,不再背對隋軍,這樣,他的軍隊和隋軍以及羅藝的援軍形成了一個‘品’字型對陣,他在南,隋軍在西,羅藝援軍在東。

大帳內,竇建德站在沙盤前久久沉思不語,這次他強勢插入幽州戰局看似風險極大,可一旦他成功,他獲得的收益也是極爲豐厚,他將得到五千重甲騎兵,這些年,他雖然從契丹和突厥手中購買了大量戰馬,但他的騎兵還是很弱,他必須要得到這支強大的幽州重甲騎兵,他才能和楊元慶精銳的軍隊抗衡。

爲了打破目前的對峙局面,竇建德已經下令大將王伏寶率四萬軍奔襲上谷郡,逼迫楊元慶退兵,只要楊元慶撤回上谷郡,那麼他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涿縣,再迅速回撤。

現在竇建德憂慮的恆山郡的另一支隋軍,楊元慶在恆山軍部署兵力的目的,很顯然就是爲了牽制自己,現在自己軍隊北上,那麼恆山郡的隋軍會不會去襲擊自己的老巢?

這時,長史孔德紹快步走進大帳,低聲稟報道:“王爺,高陽縣傳來緊急消息,一支約三萬人的隋軍在昨天下午佔領了高陽縣。”

竇建德心中一驚,這顯然就是恆山郡的隋軍了,他立刻在沙盤上找到了高陽縣,這裡正好是北上上谷郡的必經之路,竇建德倒吸了一口冷氣,隋軍很顯然是發現了他們進軍上谷郡的企圖,要攔截住王伏寶的軍隊,這樣一來,自己逼楊元慶西撤的計劃便落空了。

竇建德心中心中有些焦躁起來,他不可能在涿縣呆太長的時間,他攜帶的糧草只能支持七天,而隋軍佔領高陽縣,同時也阻斷了他的糧道。

竇建德抑制不住內心的煩躁,狠狠一拳砸在沙盤上,‘砰!’的一聲,木頭做成的高陽縣城砸得四分五裂,他霍地回頭喝令:“命令王伏寶務必在三天內擊潰高陽縣隋軍,若失敗了,讓他提頭來見!”

孔德紹嚇了一跳,慌忙上前勸道:“王爺息怒,以隋軍的精銳和裝備,王將軍的四萬人未必能取勝,一旦失敗,還會危及到我們都城的安全。”

“那你說怎麼辦?現在我們的糧草只能堅持五天,難道就讓我放棄,跑了就是爲了湊個熱鬧?”竇建德惱羞成怒地吼叫起來。

“卑職能理解王爺得到重騎兵的急切,但卑職害怕的是,最後重騎兵沒有得到,反而損兵折將,得不償失,王爺,需要理智啊!”

孔德紹一直反對竇建德出兵幽州,但竇建德的決心太大,他的反對一直沒有效果,他只好沉默等待機會,而這一次隋軍佔領高陽縣,使竇建德驟然變得被動,孔德紹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又繼續勸道:“卑職最擔心的是,楊元慶和羅藝聯合對付王爺,現在羅藝軍隊按兵不動,楊元慶的軍隊也按兵不動,卑職懷疑他們之間已經達成了秘密協議,準備聯合進攻我們,現在隋軍拿下高陽縣就是一個信號,說明楊元慶並不是無所作爲,他一直就在背後操縱,難道他就想不到和羅藝聯合嗎?”

孔德紹一針見血的分析使竇建德有一種無力之感,他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戰略錯誤,不該冒然插手幽州戰局,現在導致有點騎虎難下了。

竇建德揹着手望着天邊的朝陽,他並不是魏刀兒之流的亂匪,而是有着雄才大略之人,他固然因爲一時貪婪而走錯了路,但他恢復理智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努力去改正。

竇建德嘆了口氣,“或許你說的正確,可現在如果倉促撤軍,必定會遭到楊元慶和羅藝的聯合追殺,我現在是騎虎難下。”

孔德紹等的就是竇建德這句話,他立刻道:“只要王爺決定退兵,卑職有一計,可保王爺安然無事撤退。”

竇建德大喜,“你快說,是什麼計策?”

。。。。。。。。。

幽州城內的防禦可謂涇渭分明,侯莫陳乂的軍隊負責東城和北城,薛萬鈞的軍隊負責守衛西城和南城,兩人之間沒有往來,雖然羅藝一直極力調解他們之間的關係,但作用不大,僅僅只是互不理睬。

薛萬鈞年約三十餘歲,經過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和官場磨練,他已經不再是十幾年前太子昭身邊那個充滿陽光的年輕侍衛,他心機開始變得深沉,權力**開始變得濃重,雖然他們兄弟支持羅藝成爲幽州總管,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就成爲羅藝的鐵桿心腹,在幽州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薛萬鈞主張投降唐朝,他和唐朝駙馬柴紹的私交極好,柴紹也向他承諾過厚職,而兄弟薛萬徹卻主張投降隋朝,他們和楊元慶有舊交,他們應該能得到重用。

兄弟二人的意見一直相持不下,但有一點他們意見一致,在兄弟之間沒有達成共識之前,他們誰也不會擅自行動。

此時,薛萬鈞心中也同時很焦慮,他兄弟被圍困在涿縣城內,情況不明,現在局勢越來越緊張,他們之間卻無法聯繫。

薛萬鈞站在城頭,遠遠望着涿縣方向,心中充滿了憂慮,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

就在這時,遠處官道上,兩名騎兵向城池疾奔而來,薛萬鈞的親兵喊道:“將軍,好像是送信兵!”

薛萬鈞也看見了,兩名騎兵速度非常快,彷彿帶有很重要的使命,他心中有點不安,難道出什麼事了嗎?

片刻,兩名騎兵奔至城下,大聲喊道:“我們奉王爺之命來找薛將軍,請問薛將軍何在?”

薛萬鈞探頭出城問:“我在這裡,有什麼事?”

一名騎兵舉起一支金令箭,“王爺有令,命薛將軍火速前去支援涿縣,涿縣形勢危急!”

。。。。。。。。

第23章 隱形力量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章 突厥異變第31章 宿怨爆發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1章 河北梟雄第50章 縣衙對質第6章 牽制荊襄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章 最後攤牌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0章 西路隋軍第6章 抽中死籤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章 一言九鼎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6章 王府夜話第57章 共飲合巹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1章 草原異變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章 天下大變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章 上洛隱梟第7章 世情冷暖第17章 爭奪鐵礦第5章 初到幽州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8章 洛陽來使第5章 公主承諾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2章 心理毒箭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8章 諫臣之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3章 盂蘭燈會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章 反客爲主第8章 假途滅虢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3章 都市買禮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5章 越境事件第7章 楊廣之憂第7章 羽翼已成第46章 激戰碼頭第8章 被迫換帥第7章 幽州之憂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1章 新的靠山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章 宇文義子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5章 衛南漁翁第77章 截殺突使
第23章 隱形力量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章 突厥異變第31章 宿怨爆發第74章 意外發生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4章 小男養家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1章 河北梟雄第50章 縣衙對質第6章 牽制荊襄第35章 亡國之恨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2章 最後攤牌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0章 西路隋軍第6章 抽中死籤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章 一言九鼎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6章 王府夜話第57章 共飲合巹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1章 草原異變第51章 將星隕落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章 天下大變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章 上洛隱梟第7章 世情冷暖第17章 爭奪鐵礦第5章 初到幽州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7章 金榜題名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8章 洛陽來使第5章 公主承諾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7章 收網抓魚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2章 心理毒箭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1章 誰威脅誰第18章 諫臣之死第62章 交換條件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3章 盂蘭燈會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章 反客爲主第8章 假途滅虢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3章 都市買禮第83章 事態嚴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5章 越境事件第7章 楊廣之憂第7章 羽翼已成第46章 激戰碼頭第8章 被迫換帥第7章 幽州之憂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4章 斷然拒絕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3章 男扮女裝第18章 投票表決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1章 新的靠山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54章 兵臨城下第12章 北巡訊至第2章 宇文義子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6章 咬金爭功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5章 計劃有變第35章 衛南漁翁第77章 截殺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