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

塔木衛和亦東河衛這些地方,全部屬平原地方,多江河,多森林,多平原土地,少居民,現在已經有一半地方落在中路軍的掌控之中!

相比於這麼大片土地而言,中路軍的過萬斬首和俘虜反而顯的不那麼重要了!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在繼續向前,還有更大更廣闊的土地在等候着遼陽將士們,收復的這幾衛故地對整個奴兒干都司來說只是很小的一塊地方而已!

真正是大好天地,大有作爲,此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之時!

……

……

相比於前方的輝煌成就,身處後方的人們似乎要沉寂的多。

第二和第三批動員的戰兵將士已經紅了眼,各級指揮官一級找一級,最高級的幾乎每日都有書信派人送往前方,企圖到前方參戰的信在惟功案頭已經摞成了一堆又一堆的小山。

這樣的氣氛下,遼陽軍還虧好沒有寫血書的傳統,不然的話,血書請戰這種俗套的戲碼一定非得演瘋了。

相比較氣氛漸漸有點瘋的野戰部隊,遼陽各司統籌下的後勤人員就冷靜的多,各司在開原邊牆之外的工程已經漸漸上馬動工,最要緊的是道路和驛傳,道路就按原本的各條驛站來修,當然,當年大明的驛站是因陋就簡,不少就是遼金元各朝傳下來的舊城舊城改爲站鋪,有的站相隔百里,以遼陽鎮的精密治理的傳統來說,這樣遠的驛站體系簡直就是笑話。

在趙士楨和張思根等人的踏看之後,已經確定了兩條重新劃定的驛傳系統,一個是開原西陸路,也就是大軍右路,一個是開原北陸路,也就是大軍中路,至於大軍左路,也就是大寧都司故道的十個驛站,暫時沒有動作,事實上,左路打下來的地方是肯定要放棄的。

第一是大寧都司故地的後方是義州衛和廣寧,遼西地方暫時惟功不打算染指,還是那句老話,不得全遼之力,不入瀋陽,不得全國之力,不入遼西。

二來,則是插漢部還有相當強的力量,他們背後有土默特蒙古,漠北三部,科爾沁,巴林五部,加起來還能湊出十幾二十萬的騎兵和好幾萬甲騎出來,雖然光是左路軍可能就能擊敗他們,但打仗不僅是正面交戰,蒙古人也不是那種光會雞蛋碰石頭的傻子,上一次會戰之後,下面的局面應該就是對付騷攏和游擊戰的時間了,在邊牆之內,蒙古騎兵受制於邊牆和到處都有的軍堡臺寨火路墩,騷擾的空間十分有限,在敵境內,到處都是幾百裡不見人蹤的茫茫草原,除了高山河流和森林外,到處都是適合騎兵做戰的大平原,來去如風,遼陽鎮的騎兵數量還是不足,做不到有效全部遏制敵騎。

既然如此,不如將吞下去的再吐出來,等實力足夠時,再一舉重新吃下。

目前中路和右路的收益,已經是足夠大了。

朱尚駿就在右路之中,他仍然

是督察室的一員,不過同時兼公安司的副司長,也就是等同於副營官的地位了。

他曾經的上司們已經有不少被他甩在身後了,郭宇幾個好友,只有張豬兒是正營官,位在他之上,其餘的好友,地位最高的郭黑子也只是一個千總,而且也從督察室調了出去。

現在的督察室,涉及到幾乎所有部門,但不僅主管,每個督察都可以單獨對惟功負責,當然也是看資深和新人,資深督察都幾乎有不同的兼職,專職某一方面,也等於是惟功身邊的耳目,隨時可以將各司的情報呈送上去,相比參隨來說,督查多是選取本鎮出身的青年才俊,在使用上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朱尚駿深明自己身上的責任,自大軍出發後幾日,他就沿補給道路,沿途細心查看,不論是後勤供給的速度,損耗,沿途的軍心民氣,還有道路保養,出塞之後,又是看風土人情,四周臺堡設定點的位置,包括幾個大人物發現的懸崖山民這樣的事,他也沒有放過,自己親自跑了一趟,和教育司的人親自爬上山頂,親自與山民交談了一回,也向惟功寫了一封詳細的報告。

向來他的呈文都是有密級的,惟功只畫一個花押,這一次的報告送上去,卻是批了幾個字:已閱,甚好,足見用心。

得此嘉評,朱尚駿勁頭更足,從坊州西北又折還回去,從這裡距離開原足有四百里,他五日之內,竟是跑了一個來回。

“這裡是西北路第十七臺,前方五里就是第十八鋪,這是中軍部按每十里一臺來設的名稱,方便了然。另外每十五里一鋪,三十里一驛,這是驛傳系統,軍事體系是五里一墩,十里一臺,三十里一堡,沿驛站道路建築,等一兩年後,纔會沿兩翼修築的道路展開,慢慢蔓延開來。”

朱尚駿雖然是公安司的,身邊的人其實都是精通各司業務的人才,身爲督察,他要經常巡查各司的工作,所以不可能只帶精通公安業務的隨員。

在他身邊,也有十來個部屬,其中有一個精通建築司和軍令司的業務,也知道最新的動向,指着眼前的蒼茫大地,似乎是一副清晰的畫卷,在這畫卷之上的每一個着墨點,都是如屬家珍。

可以說,這樣的人才在別的軍鎮肯定是十分難得的,遼鎮和薊鎮是朝廷布防的重中之重,明史上關於薊遼要緊的記錄到處都是,但鎮邊大帥自戚繼光李成樑之後一任不如一任,底下的將領更是魯莽的一勇之夫,普通的將士胸無點墨的佔了九成以上,一支純粹由文盲構成的軍隊,也就只能打打小規模的騎兵戰役了。

但這樣的人才在遼陽比比皆是,軍中初等課程完成之後水平就不在此人之下,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的學校存在!

可以說,人才儲備,遼陽已經走在整個時代的前列,本時代的歐洲識字率也並不算高,日本由於傳統識字率一直遠在大明之上,但和遼陽相比也是

差的遠了。

而且各國的識字也就是單純的識字而已,遼陽的各級課程可是覆蓋了很多學科,只要學成,對人的綜合素質提高效果極佳,見效極快。

“很好……我們到第十八鋪去宿營打尖吧。”朱尚駿神色疲憊,眉宇間充滿了倦色,他的隨員們也差不多,五天時間來回近八百里路程可不是玩的,還好沿途有充足的補給點。

“督察大人。”一個正經的公安司隨員道:“回來這一路,我一直感覺有些不對勁,似乎是北虜要有什麼動作似的。”

“我也感覺到了。哨騎們發覺北虜零星哨騎的次數有增加,人數也有增加,而且頻率很高,並且集中在第九鋪到二十鋪這一段中間的地域之中。”

“這裡還是坊州南地界,右側是女真哈達和葉赫部的核心區域,左側與我大軍中路相隔不算遠,北虜活動空間不算大啊。”

“總之要小心一些。”朱尚駿打斷了衆人的議論,捏着眉心道:“不過有軍令司和參謀司的人操心這些事,我們做好我們的本職就行了。”

“是,大人。”

衆人轟聲答應下來,參謀司的人對異動肯定不會無動於衷,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好了,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行了。

五里路程幾乎轉瞬即至,在第十八鋪正好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運輸隊伍停駐,還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施工隊正在建設急遞鋪工程。

大明的正規驛站都設立在重要的道路要點上,大型驛站有好幾十間屋子,按規定有不同的驛夫,比如牛莊驛,有三十名驛夫和七品驛丞負責管理,有一定數字的屯糧,按規定還養了三十匹馬,每日經過牛莊驛的驛使可以在這裡休息,換馬,在原本的奴兒干都司極北地方,驛站就規定是養五十條拉爬犁的狗。

驛站如果按嚴格規定的話是隻管軍運和官用,沒有官府的公事在身是不準擅用的,這樣維持大明境內近兩千個驛站,投入耗費和其實質用處是完全合適的,但在大明完全做不到這一點,國初時朱元撞能處死擅用驛站的駙馬都尉,而在此時,就算是高官的家奴也敢拿兵部的堪合擅用驛傳,這樣驛站供給無度,耗費太大,地方官府不得不搜刮民力來貼補驛站,驛站一年耗費數百萬,成爲明朝原本不寬裕財政的嚴重負擔。

遼陽的驛傳體系肯定沒有這回事,驛傳就是驛傳,絕不會有人公器私用,遼陽上下都很富裕,沒有人會找這種不自在。

而民間長途出行有順字行的民用車馬,運力足夠,並且隨着經濟發展,在官道兩邊肯定有足夠多的騾馬大店,這是完全可以由民間調節的事情,官府根本無須插手。

中國人向來勤勞,只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管制規則,有序發展,就可以迸發出極大的力量。

這幾年遼陽的發展,就是印證了惟功的這種想法了。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十四章 寶和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三百章 緩急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十三章 苦練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
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將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二百章 廷仗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十四章 寶和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二十六章 樁功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三百章 緩急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十三章 苦練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