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洛陽有降臣

李由在是必須要爲這石破驚天之語震驚的,而且還必須質疑奇桑從何得出這一定斷,乾脆承認自己與瑩陽真人的知交之誼:“瑩陽一生只收兩個學生,裴五娘便是歿於深宮,慘遭權位傾軋之禍,爲十一娘姻緣,瑩陽甚至起意撮合她與犬子,奈何韋太后賜婚,瑩陽亦無可奈何,要若真如汗王之言,瑩陽早知晉王燁乃忍辱負重,並暗許十一娘、澄臺輔佐,爲何當年還會遲疑猶豫,並將這層擔心向在下傾訴?”

直至奇桑說出“賀湛已然默認”的話,李由在方不言語,沉默許久,才道:“看來幾個晚輩兒女之間,早有謀略,卻是連瑩陽從前,也被瞞在鼓中,雖事後得知,不再阻撓晉王燁與十一娘成婚……大約並不認爲在下區區一介白衣,能夠助益晉王大業,而行爲這等非生即死之事,的確需要機密謹慎,萬一疏忽,便會一敗塗地。”

“這麼說來,先生竟毫不知情?”奇桑蹙眉道。

“在下若然知情,亦不會在十一娘成爲晉王妃後,近十載以來,仍然無所事事了,澄臺一度甚得韋后信重,若拉攏在下爲臂助,就算不能提攜在下高官厚祿,然而圖謀州縣之職外放,抑或爲其大業聚集師門飽學之士,多少也能壯大晉王系聲威,爲其將來奪位之戰,搖旗吶喊。”李由在道。

“這麼說來,晉王並不信任先生?”

李由在沒有急着迴應,深思熟慮後方才作答:“晉王燁想要奪位,只靠文臣士官助威的確不足,就如同汗王想要成就治世,行仁德之政收服臣民歸心之前,必須依靠勇武之力震懾天下,晉王謀逆,必定也要發動政變,如今聽汗王點醒,在下方纔領悟,晉王赴藩之至關重要,不在推行新政使晉朔百姓心向,而在燕國公部,數十萬大軍!”

又嘆道:“晉王並非不信在下,而是在下區區之力,實在不值一提,帶來利益,不與泄密之風險相當,弊大於利,晉王當然棄之不用。”

“可是一旦孤王重用先生,晉王賀燁還會以爲先生不值一提?”奇桑冷笑道。

李由在仍然平靜:“然而晉王又怎會料到韋后會棄守長安,汗王不廢吹灰之力便奪取京都?”

奇桑默然。

的確,晉王夫婦不可能未卜先知,預先便安排李由在作爲他們的奸細,就算長安陷落,晉王能夠安排探子聯絡李由在,卻也應當察明京兆柳被軟禁,賀湛也已暴露,李由在與瑩陽真人交好可不是什麼機密,莫說獻城的柴取,便連宇文盛也早知聞,晉王安插這麼個人企圖取信他豈不愚蠢?還不如收買八望之中,如李、袁等家交往不密的士官,成功機率顯然更大。

於是奇桑終於露出笑顏:“先生才學,固爲我突厥所需,然品行胸襟,更爲孤王折服,孤王雖爲異族,曾被華夏君國篾稱蠻夷,譏毀粗魯不知禮法,然孤王因甚敬仰貴邦文明,也曾研讀華夏經史,稱不上飽學,卻也明白幾分德義之道,先生從前不知晉王之志,以爲孤王方有治世之圖,如今恍然大悟,或許期望賀周國祚尚能保全,先生原爲華夏之臣,孤王也不願強人所難,甚至先生若想取道洛陽,孤王亦準放行。”

這當然是一個鋪滿鮮花的陷井,李由在必須繞開,不過他想起晉王妃的叮囑,讓他務必堅持直言應對,便將多少機巧話吞嚥回腹中,竟冷笑道:“汗王若真如此豁達,突厥亦無望稱霸天下了,京兆八望世家,想必如今尚還不肯俯首稱臣,汗王可願一併放行?單單如此善待在下,在下卻惶恐一出春明門,不幸遭遇劫匪攔道,死於非命葬骨荒郊。”

這話雖是揭破了奇桑虛僞的嘴臉,但有前面一句鋪墊,說明奇桑對心向晉王者痛下殺手方爲明智,故而並惹得奇桑動怒,“哈哈”大笑道:“先生確非愚鈍迂腐之輩,既已決意助我治世之志,那麼先生若有諫言,孤王不妨姑且聽之,但說一件,先生看來,孤王是否應當攻武關,追擊韋后,徹底摧毀賀周國祚。”

“摧毀賀周國實祚實乃必行之策,不過在下認爲,取武關殊爲不智,當務之急,應當東進奪佔洛陽!”李由在侃侃而談,一番剖析,點明洛陽的重要性,與宇文盛的諫策並無太大差異,又強調道:“汗王既已洞諳晉王燁野心,更應搶先奪下潼關,以防晉王之兵鋒趁汗王大軍南下之際,危逼長安,潼關一旦在手,洛陽有如探囊可得,佔據此處,汗王便大佔主動之權。”

奇桑其實早已被宇文盛說服,甚至迫不及待派遣三十萬軍隊,試探性的發往潼關,可這一險峻要隘的確名不虛傳,突厥這回試探性的進擊無功而返,這也讓奇桑對於奪取洛陽的計劃又再產生猶豫——眼下燕國公部尚徵營州,暫時還不能回援長安,奪武關追擊韋太后恰是時機,當然如果不能速戰速決,賀燁領燕國公部回援,一舉佔據洛陽、長安,便會與韋后形成包抄之勢,那時突厥盟軍腹背受敵,情勢顯然危急。

故而縱使驍勇如奇桑,在奪取長安之後,反而陷入了舉棋不定的困窘,難以痛下決斷了。

不過如攻武關,對晉王必定有利,這點毋庸置疑,李由在毫不猶豫諫言先奪潼關,更進一步打消了奇桑的疑慮,對於他今後更多諫言,越發能夠“姑且聽之”。

而正如十一娘所料,李由在自從毛遂自薦,再也不能“黯淡無光”,阿史那奇桑對他雖然沒有言聽計從,卻毫不吝嗇地賞賜下官位豪宅——毛維曾經居住的相府,一度爲元得志佔據,這回卻成了李由在的合法產業。

雖說突厥汗國眼下,僅僅是佔據自長安至甘州等州縣,各地民衆多有逃亡,官衙廢置農桑荒耽,暫時還沒有效仿周制設定三省六部龐大官員體系的必要,如宇文盛雖說任職京兆尹,實際卻兼備出謀劃策的職能,李由在也只是任職司空,突地一下位列三公,底下卻無部屬,也沒有決斷政務的權力。

不過汗王如此厚待,李由在立即“光芒四射”,同時,宅邸內外,也被安插了不少突厥耳目。

但早有準備的十一娘,當然不會因此便與李由在斷絕聯絡,晉王系的探人,早在李由在自薦之前便已安插妥當,均爲李公家僕、長隨,密信可以通過做爲聯絡點的商鋪遞送轉達,十一娘並不需要與李由在面見協商。

奇桑又授意李由在,嘗試遊說八望臣服,當然這樣的面談不能避開突厥耳目。

崔、薛二族族人原本不乏與李由在交往宴聚者,但聽聞李由在公然投誠突厥,雖沒有乾脆翻臉,卻找各種理由推脫會面,反應激烈的卻是京兆袁,當日質問賀湛的熱血青年袁葆,從前因父輩交情,一直尊稱李由在爲“世叔”,此時卻恨不能唾面羞辱,措辭激烈大罵李由在爲叛國之賊,持劍將其驅趕出自家,擺明要劃清界限不與爲伍。

奇桑得稟這些事,雖惱八望不識好歹,倒並沒有勃然大怒,因爲除了袁葆這個楞頭青,以及崔公薛公等等老朽,更多壯年之輩,其實已經顯然有些動意,只礙着聲譽之故,沒有主動投誠,卻並不拒絕他越來越頻繁的詔見,對於如何治政,制定新朝禮法,漸漸也會發表見解了。

只要大業更進一步,讓這些人徹底斷絕希望,明白過來賀周萬萬不能力挽狂瀾,到時他們便不會再觀望自矝,而會投效於“王道”,這就是華夏儒家正統的思想,提供給臣民光明正大改弦更張的藉口。

正在這時,長安城春明門外卻有一行人,並非商賈,而是從洛陽遷回長安,聲稱要投效汗王的周臣。

這日因爲賀湛登門拜訪與“甄郎”手談,得到消息的劉氏隨後而至,對十一娘說起這一件事:“汗王行仁政,善待華夏臣民,的確引來臣民歸誠,這件事,可是賀郎首先提倡。”

十一娘自然少不得阿諛奉承,心下卻疑惑,笑道:“舊時妾身在洛陽,長安淪陷之事傳至東都,還見不少士子文人義憤填膺,坊間酒肆,不少高談闊論駁責韋后懦弱,那些儒臣,更是一副寧死不屈架勢,想不到這麼快,便有人投效汗國,不知是哪家有識之士,窺得這一契機。”

“說起這夫妻二人,也算我老相識。”劉氏賣弄到:“郎君姓雷,正是雲州都督雷霆之侄,表字仰棣,韋后執政時期,蔭職副尉,性情最是爽闊,也還風流倜儻,他那妻子,與他是姑表親,伯父任知故甚得韋后信重,那任氏才貌非凡,可是名傳兩都,她也一直期望入宮,哪曾想韋太后看不上她,到頭來險些出家修道去,多得父母兩族都是太后黨徒,才能嫁給表兄,免卻終生孤寂。”

原來竟是這對夫婦!十一娘恍然大悟。

又聽劉氏繼續說道:“原本呢,雷、任二族皆隨太后東逃,任氏卻不願往金陵,說服了夫家諸長輩,小兩口留在洛陽,打算着倘若長安能夠穩守,就近也好安排諸多產業,這願望自然斷絕,雷仰棣想着連洛陽也不安全,打算投往雲州伯父那處,任氏卻認爲亦非長久之計,將他勸阻,說服丈夫乾脆投效汗王,說不定將來,還能免雷、任二族被斬盡殺絕,這豈不是又是一個巾幗遠勝鬚眉?雷仰棣雖說沒有大才幹,好歹是雷霆子侄,他這公然一投效,對於汗國可有莫大益處。”

果然是巾幗不弱鬚眉,十一娘暗忖,這位小任氏,野心勃勃更勝任姬,爲賀洱后妃的道路雖然徹底斷絕,又險些搬起石頭砸腳,沒想到時至如今,還想着憑藉姿容飛上枝頭,倘若奇桑當真稱帝,小任氏必然爲謝瑩勁敵。

不過現下,小任氏不會再有機會了。

因爲十一娘已經得到信報,賀燁已經大敗潘博,平定遼東,相信很快就能兵援洛陽,她要進行關鍵一步,引阿史那奇桑入甕了!

第70章 果敢裴六娘第1289章 示弱第216章 姑姪第636章 秦氏三勸第786章 議發展第1195章 名人的誕生第218章 國民好叔父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663章 玉管居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731章 當衆調情?第1196章 浪中小館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63章 姐妹相認第750章 孟九嫂第1308章 後着第273章 一年時限第618章 扭曲的心第943章 驚變第803章 王妃欲用毒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91章 甘當飛蛾第1307章 終級目的第364章 突然的詔令第179章 狐媚第1198章 美人還不死心第648章 長輩的架子第944章 莫罪謝六娘第982章 談判第569章 行動第769章 平息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1251章 皇長子助攻第421章 世子夫人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1110章 華清宮內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1113章 棄都東逃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752章 恍悟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842章 生辰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1223章 康復第703章 承諾第981章 仙遊嶺一行第766章 天賜良機第728章 認罪第1126章 篷萊殿之議第1009章 首烏、獨活第389章 大笑話第730章 強勢的王妃第657章 替身之用第794章 清奇的酒品第911章 好消息第821章 確是絕色第1149章 攻潼關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1397章 何懼沉淪第1230章 這驚人的隔閡第565章 將亂第337章 韋緗添亂第25章 一去王家必有巧遇第508章 惡意第722章 曲折案情第196章 魚兒咬餌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321章 死路即出路第1294章 叵測的人心第1208章 慰妻第1092章 奇葩第381章 賀淇的急智第817章 恃寵而驕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818章 中秋宴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843章 菜餚第671章 親近的滋味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993章 疫情洶洶第1352章 忍無可忍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317章 昭儀好膽量第1180章 一套宅邸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217章 準了?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017章 至興卿來迎第1212章 正着第1333章 暗鬥第748章 警告第781章 不求,竟得
第70章 果敢裴六娘第1289章 示弱第216章 姑姪第636章 秦氏三勸第786章 議發展第1195章 名人的誕生第218章 國民好叔父第739章 父女相見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923章 熱血少年第663章 玉管居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731章 當衆調情?第1196章 浪中小館第1104章 年號何滑稽第63章 姐妹相認第750章 孟九嫂第1308章 後着第273章 一年時限第618章 扭曲的心第943章 驚變第803章 王妃欲用毒第363章 措手不及第91章 甘當飛蛾第1307章 終級目的第364章 突然的詔令第179章 狐媚第1198章 美人還不死心第648章 長輩的架子第944章 莫罪謝六娘第982章 談判第569章 行動第769章 平息第998章 幾近絕望第1251章 皇長子助攻第421章 世子夫人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1110章 華清宮內第1222章 禍難多因“不服輸”第1113章 棄都東逃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752章 恍悟第352章 再歸宮廷第842章 生辰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1223章 康復第703章 承諾第981章 仙遊嶺一行第766章 天賜良機第728章 認罪第1126章 篷萊殿之議第1009章 首烏、獨活第389章 大笑話第730章 強勢的王妃第657章 替身之用第794章 清奇的酒品第911章 好消息第821章 確是絕色第1149章 攻潼關第245章 計劃啓動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1397章 何懼沉淪第1230章 這驚人的隔閡第565章 將亂第337章 韋緗添亂第25章 一去王家必有巧遇第508章 惡意第722章 曲折案情第196章 魚兒咬餌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321章 死路即出路第1294章 叵測的人心第1208章 慰妻第1092章 奇葩第381章 賀淇的急智第817章 恃寵而驕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655章 靖平坊內第818章 中秋宴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843章 菜餚第671章 親近的滋味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1028章 太后不少煩心事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993章 疫情洶洶第1352章 忍無可忍第1124章 賀郎遊長安第1317章 昭儀好膽量第1180章 一套宅邸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10章 姚姬母女的應對第1217章 準了?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017章 至興卿來迎第1212章 正着第1333章 暗鬥第748章 警告第781章 不求,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