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八 罪人的後裔

對於這些離開故鄉去海外生活的子民,中原王朝的態度一直都是鮮明的,因爲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商人,或者是活不下去的失地農民,去國外生活了也不會給他們提供稅收,大明雖然不阻止民衆赴南洋生活,但是士人階層對他們是毫不同情的,這種不同情的態度自始至終都十分明確。

所以到了萬曆末年的西班牙人屠殺南洋華人的事件發生之後,萬曆帝大怒要求出兵征討,而朝臣以國庫空虛和海外華人自絕生路不屬於大明子民爲理由駁回了皇帝的意見。

他們認爲商人本來就是四民之末,注重利益,輕視情誼和道理,所以這樣的人就是死了也活該,誰讓你們非要離開家鄉跑到那些地方去的?不去不就死不了了?你想走,我不管你,但是出了事情,你也別指望我救你。

這就是他們的普遍態度。

而這樣的態度也影響了很多人,大家普遍認爲這些遠赴海外的人是自絕於大明,你也不給大明繳稅,還指望大明來救你?民間輿論方面,他們也不佔優勢,屬於被拋棄的海外孤兒一類的人,母國的這種態度和傳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環境,現在大明聲威猶在,他們尚且還能狐假虎威,可是等到了近代開始,滿清已經不能提供足夠的聲威,那個時代的海外華人的日子才叫一個悽慘。

但是究其根本,在極其注重鄉土情結的大明朝,除了商人,如果出現了背井離鄉遠赴海外討生存的人,那一定是在國內活不下去了纔會這樣做,土地被兼併了,財產被黑掉了,連飯都吃不上,那還能怎麼辦呢?爲了活命,只能去海外討生活了,究其根本,還是國內出了問題,逼得他們離開了家鄉。

和現代不同,那個時代的大明纔是天朝上國,國民普遍是看不起那些長着紅毛穿着裙子的“夷人”的,能讓他們離開家鄉遠赴“四夷之地”的理由,除了活命,也就只有活命了。

只是秉持着這樣的觀念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中央政府裡面更少,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年頭世道不太平,國內還有大量被土匪威脅生存的人在等着救援,手裡沒錢的大明又如何顧及海外呢?

像林遠山這一類的海商子弟在國外生活和做官的不在少數,大明周邊的藩屬國內,這樣的人也不少,這些海商子弟讀過書,會寫字,會做算術,有經商的經驗,能力上絕對夠用,而且大明出身的金字招牌宛如如今的世界頂尖大學學位,讓他們在藩屬國政府內比較吃香。

更別說大明剛剛暴揍了日本人,再次向周邊的國家展示了自己的肌肉,告訴他們,別看我年紀大,但是收拾你們這些熊孩子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老老實實當順民,別總想着搞事情!

被這樣警告過後的周邊諸國,無論是藩屬國還是體系之外的,都對大明多了一份敬畏,在這樣的背景下,納瑞宣王重用華人官員也就是向大明表示誠意的舉措,表達自己對大明的恭順之心,宣佈暹羅的站隊等等。

蕭如薰在船上接到了林遠山派來的信使送來的信件,打開來一看,便忍不住的笑了出來。

此時正巧陳璘拎着兩隻從海里撈上來的大海蟹來找蕭如薰喝酒,看見蕭如薰對着一封書信笑得正歡,便饒有興趣的開口問道:“莫不是提督家中夫人送來書信,告知家中孩兒茁壯生長?”

蕭如薰擡頭看到陳璘,搖了搖頭笑道:“非也非也,你猜猜這是誰送來的信?”

陳璘搖了搖頭:“提督,我是個粗人,你直接說就是了。”

“說來也奇怪,是一個叫林遠山的人送來的。”

蕭如薰揚了揚手裡的書信。

“林遠山?那是何許人也?京城官員還是地方官員?”

“都不是!是暹羅王納瑞宣的一名高級幕僚,按照大明的品級來算的話,得是二品官。”

“二品?林遠山?”陳璘皺了皺眉頭,然後釋懷道:“莫不是那些沿海海商的後代在暹羅做了官?”

“嗯?你很瞭解這方面的事情?”

蕭如薰好奇的問道。

“那是自然,老夫自幼就在沿海地區長大,也在這一塊做官,當初和倭寇打仗,打完倭寇打叛軍,對這些沿海的海商瞭解頗深,這些人裡面雖然有一些是正經做生意的,但是大多數都是手底下有些武裝力量的,亦商亦盜,年景好的時候做商人,年景不好的時候做海盜,也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

當初倭亂,哪裡是倭寇鬧出來的喲!那基本上都是這些大海商借着倭寇的名頭組織一些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給鬧的,一邊鬧一邊和南洋的諸多小國還有佛朗機人做生意,那賺的是盆滿鉢滿,後來朝廷銳意剿倭,一大批海商豪強因爲犯了事兒給追究,被戚家軍追的滿天下逃亡,無可奈何之下才逃到了周邊的小國避難。

當然除了海商還有一些過不下去日子的苦命人,但是那些人和這些海商的後代不同,這些海商的後代啊,他們父輩犯了事兒,這下一輩自然也難以歸鄉,久而久之只能斷了回去的念頭,就在這些小國生根發芽,做些生意,或者乾脆給這些藩國的王做臣子。

這些人讀過書,識字,還會算術,也有別的一技之長,對那些藩國來說是難得的人才,就給他們招募過去做大臣,或者做老師,培養學生,過得比在國內還要好,而那些真正過不下去日子的失地農民,目不識丁,能活下去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做到大臣的位置?”

陳璘滿臉不屑的把酒滿上,兩隻海蟹一人一隻,坐下來,開口道:“要是真說起來,這些人還是些無君無父之輩,身爲華夏苗裔,不思報國,居然給這些藩國賣命,要不是念及和周邊藩屬國的關係,這些人一早就被大軍擒拿斬殺殆盡了,還能留到今天,我看啊,這林遠山肯定是做賊心虛,其父或者其祖,肯定是當初禍亂東南的海商之一,提督,他說什麼了?是不是要求饒什麼的?別理他們!”

蕭如薰聽說了這些往日不曾聽過的密辛,也算對這些東南亞南亞地區的華人有了些許的瞭解。

感情除了那些活不下去的失地農民過來討生活,還有一大批罪犯的後代在這裡活躍着!

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一千三百四十六 夢想中的那個國度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四十六 寧夏亂平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七百三十六 閹豎的反擊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七百八十三 去把常洛帶來六百三十一 煽動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一千二百零三 豐臣秀次決定玩一把大的一百九十七 議和的開端(下)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一百零二 賭徒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九百一十二 家書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三百三十五 戰象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六十四 戰與和(上)五百八十一 事發七百五十二 此人,極度危險!七百零二 是那個孫承宗嗎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二百四十六 我們是撕扯敵國血肉以肥自身的兇獸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五百八十一 事發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經濟危機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一千零五十一 撤!五百九十七 甜棗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四 進入角色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六百九十六 耳目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一百一十二 紅線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
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一千三百四十六 夢想中的那個國度八百五十六 朱賡憂心忡忡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國不需要浪漫一千零六十四 向大秦求援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一千二百七十四 衆人皆醉我獨醒九百五十 不交稅的人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穫四十六 寧夏亂平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七百三十六 閹豎的反擊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七百八十三 去把常洛帶來六百三十一 煽動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六百六十一 定個小目標,先豎它五六座京觀一千一百三十五 孫時泰無能爲力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從哲抵達南京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五百五十 太原急報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二百五十九 朱翊鈞的組合拳一千二百零三 豐臣秀次決定玩一把大的一百九十七 議和的開端(下)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一百七十三 強襲對馬港(中)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一百零二 賭徒六十一 我們要個孩子吧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九百一十二 家書七百九十三 直達緬甸八百六十四 劉鄧之爭一千二百二十二 前田利長的決定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三百三十五 戰象二百三十二 明軍血戰德川軍(中)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議案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八百三十四 亡國之根六十四 戰與和(上)五百八十一 事發七百五十二 此人,極度危險!七百零二 是那個孫承宗嗎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五百四十 糧食的疑雲(下)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八百六十二 行動起來的李汶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二百四十六 我們是撕扯敵國血肉以肥自身的兇獸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二百六十二 王荊石誤國誤君啊!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五百八十一 事發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經濟危機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一千零二十 大變革與肅清朝堂一千零五十一 撤!五百九十七 甜棗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四 進入角色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六百九十六 耳目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七百五十三 緊急協議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復甦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二 我會珍惜這一回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一百一十二 紅線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