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

李成樑的悲哀沒有人在意,同樣的,王世揚的困難也沒有人在意。

作爲宣大總督,王世揚很明顯失職了,他的責任是鎮撫山西大同宣府三鎮三撫,位高權重,大明九邊的三分之一在他的轄下,大明九邊戰線的中段由他全權負責,他的駐地是陽和城,鎮守三鎮的中心位置,策應全局。

當梅國楨的預警信送到陽和城的時候,他已經啓程去太原視察武庫去了,等預警信追到太原的時候,他卻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山西巡撫魏允貞倒是有點在意,勸說他加強一下雁門關和平型關的防務,他卻說——

如果雁門關和平型關有礙,那首先要問責的是他梅國楨,他梅國楨纔是大同巡撫,大明的第一道防線在他手上!

於是他不去搭理在他看來異想天開的梅國楨,他十分信任三娘子對大明的嚮往和忠誠,他堅信三娘子是不會允許扯力克做出這種事情的,更別說三娘子不是什麼都沒有的一介婦孺,她不僅有威望,還有俺答留給她的一萬精騎。

可是三天以後,當他得到了魏允貞的百里加急求援信之後,他才徹底的驚慌失措了。

蒙古真的入寇了,主力就是扯力克率領的土默特部騎兵,三娘子一點消息都沒有,而十萬蒙古鐵騎已經突破了大同防線,把大同撕扯的千瘡百孔,目前兵分兩路進攻雁門關和平型關。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魏允貞和梅國楨的關係不錯,他覺得梅國楨不會平白無故的發預警信,於是調派了山西總兵董一奎帶五千兵馬往平型關而去,自己帶了五千人去了雁門關,只當是例行巡查,例行練兵,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然後他們就正好撞上了蒙古人來襲,大驚失色之下,魏允貞和董一奎分別擔任了雁門關和平型關的守將,集中兵力,勉勉強強挫敗了幾次蒙古人的猛攻,算是暫時保住了雁門關和平型關。

王世揚大驚失色,驚慌之後,宦海沉浮鍛煉出來的心智讓他強行冷靜下來,多年負責邊務的他經驗豐富,看了地圖之後,立刻知道蒙古人兵分兩路是有目的的。

一路攻雁門關,目的肯定是富庶的山西,一路攻平型關,目的顯然就是紫荊關和背後的京師了。

梅國楨前段日子還不斷和自己扯皮要糧食要武器,說軍隊沒有糧食吃,還要支援土默特部,他來山西也是有想要調一批糧食和武器回去給梅國楨的想法。

他知道大同的實際情況,只是沒想到蒙古人來的那麼快,那麼突然。

大同不知道是否已經全部淪陷,自己的駐地陽和城也不知道是否已經淪陷,他頓時感到一陣後怕——

如果不是爲了梅國楨的請求到太原來檢查庫存,估計他就要完蛋了,至少也是被圍困在陽和城動彈不得。

堂堂宣大總督,節制三撫三鎮,居然被圍困的動彈不得,官是不要做了,命能不能保住都還是個問題。

眼下他還活着,還在安全的地方,還能發號施令,這就是最大的幸運了。

於是他立刻下令太原的兵馬分成兩部分馳援雁門關和平型關,萬萬不可叫蒙古人破了這兩關之一,否則以目前明軍的實力,要是不能再兩個雄關上居高臨下狙擊蒙古騎兵,要是讓他進入了平原地區,那就完蛋了。

明軍的野戰能力早就不行了,而且今年大災荒,大家都缺糧食吃,上一批糧食快要消耗完,下一批糧食還不知道何時抵達,三鎮都缺糧,大家緊巴巴的過日子,有些邊緣部隊甚至只剩下了三天的口糧。

而且冬衣也很成問題,王世揚到府庫查詢軍隊物資裝備的時候,發現本該下發的冬衣從厚度到質量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這不是第一次了。

他前後視察過三次府庫,這是第三次,之前兩次也有很多問題,但是邊關沒有預警,當時朝廷也在搞國本之爭,他不想參合進去。

可是事到臨頭,他才發現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多麼的錯誤,士兵沒有足夠好的冬衣保暖,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堅持作戰,手凍的連武器都拿不起來,腳凍的連步子都邁不開,這仗怎麼打?這就更不能拼野戰了。

在朝廷文官的眼裡,戰爭就是大軍開拔,戰勝敵人,然後回來統計戰果,至於大軍如何開拔,如何戰勝敵人,他們絲毫不在乎,也不想在乎。

大軍開拔,首先就是錢,要糧食,要衣服,要鞋子,要軍帽,要褲子,如果是冬天,這樣的要求就更高,士兵如果穿得不夠,就根本無法打仗。

然而這一切,在那些撈錢撈的喪心病狂的人的眼裡,根本就不是問題,打敗仗,那就是軍官無能,文官統帥無能,士兵無能,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文官一旦到地方做軍事統帥了,就和朝廷清流文官不同了,中間就隔着一條鴻溝,親身體驗過邊關苦寒的文官知道軍隊是多麼的不容易,而生活在安全地帶的文官就不知道,不知道就無所謂理解和同情,撈錢就喪心病狂絲毫不顧忌。

武器是次品,軍裝是次品,鞋子是次品,軍糧都缺斤少兩。

王世揚爲自己的懦弱感到無比的後悔,但是眼下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他下令軍隊開拔,結果命令下去半天,沒有一支軍隊出動,他大怒不已,還以爲這些士兵怯戰所以抗命。

於是他頂着大風嚴寒衝到太原城外的駐軍軍營,要親自監督軍隊開拔,還決定要斬殺幾個人以儆效尤,好讓這些貪生怕死之輩知道只有向前衝纔有活着的機會。

結果到了軍營之後,他才發現情況不是這樣的。

在他憤怒的詢問之後,一個消瘦的千總苦着臉帶着他到了一座軍帳裡面,掀開帳子,裡面是裹着各種破布破條的士兵,一個個瑟瑟發抖,臉凍的青黑,嘴脣乾裂,雙目無神。

“督師,不是咱們不出動,就這等軍裝,還沒有出去走幾步,就都凍死了!這天冷的太奇怪,這軍裝根本不保暖,我們穿上去就和沒穿一樣,外面那麼冷的天,這仗怎麼打?”

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六百三十一 煽動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四百五十六 戰鬥開始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四百四十六 趙志皋到底是看不穿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七百三十七 老首輔以爲沈一貫當真不能爲首輔嗎?五百七十五 一本爛帳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七百七十 毒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十二 煩躁的哱雲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經做好準備了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五十九 巨人始動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九十四 平壤攻略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十 夜襲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九百六十九 當仁不讓的選擇九百二十六 連影帝都做不了還做什麼皇帝?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五百五十三 往南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五百六十 抽你者蕭如薰也!(下)
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六百三十一 煽動一千三百六十五 隆武二十年(上)四百五十六 戰鬥開始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五百二十一 大明第一猛男四百四十六 趙志皋到底是看不穿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七百三十七 老首輔以爲沈一貫當真不能爲首輔嗎?五百七十五 一本爛帳一千零四十八 鬥志昂揚的建州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七百七十 毒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十二 煩躁的哱雲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一千二百九十二 布延進獻傳國璽(上)九百八十 我是陛下的狗二百六十九 王錫爵的最後努力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二百零四 提督與軍師之爭鋒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經做好準備了八百四十 風生水起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五十九 巨人始動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一百八十六 吹起的枕頭風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五百五十五 王世揚求活(上)四百一十七 利瑪竇重重的鬆了口氣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一百二十七 穩渡臨津江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見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九十四 平壤攻略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六百二十四 血債血償十 夜襲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八百八十六 劉黃裳的慶幸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四百三十一 興師問罪(四)一百二十八 碧蹄館遭遇戰(上)一百四十三 釜山的倭城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九百六十九 當仁不讓的選擇九百二十六 連影帝都做不了還做什麼皇帝?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一千二百二十四 悽慘的一行人八百零二 陳用賓做出了決定三百五十八 夜襲(三)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軍隊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一百一十八 李如鬆血戰開城(上)二百三十五 朝鮮之役的最後時刻就要到來了五百零四 守將雖死,但是巡撫仍在!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九百六十八 沒有爲何五百五十三 往南四百 背鍋俠的勝利七百九十二 十萬火急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四百五十九 菲律賓海戰(三)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九百五十九 三個人的門面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五百六十 抽你者蕭如薰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