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下)

蕭如薰粗暴的堵住了蕭國良的嘴巴。

“聽我說完!南洋的土著,都是一羣懶惰兇狠愚蠢之輩,遇到了有敵意的,切切不可心慈手軟,武裝當地漢民,將之盡數驅逐擊殺,能佔領多少島嶼土地就佔據多少島嶼土地,有了足夠的資源和土地,就要大興火器和海船,更要大興教育,鼓勵生育,讓大家卯足了勁兒生孩子。

還有就是切切不可相信佛朗機紅毛夷,其人若要開戰,切不可畏懼,盡全力應戰!若是你能按照爲父說的去做,又能擊敗土著和紅毛夷,未嘗不能在南洋另立中華!建立新中華!到那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你會被後代子孫銘記!”

老者的眼中閃爍着異樣的光芒,就像是垂死之人見到救命稻草一般。

“子寧,你是爲父最驕傲的兒子,你學足了爲父的兵法,你也有經驗,你也有韜略,你是爲父最心愛的兒子,爲父讓你去南洋,就是要給華夏留一點火種,切切記住,切切記住,實力不夠之時,人口不過千萬之時,不可貿然北伐,絕不可貿然北伐!你要告誡後代子孫,告誡他們,絕對不可輕易北伐!”

“父親……這……”

蕭國良完全跟不上自己父親的思維。

“你會明白的,你很快就會明白的,你會明白爲父爲什麼要這樣做。”

蕭如薰說完這些,便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走到了外面。

小冰河時代的氣溫便是如此的寒冷,即使是在海南島上,也一樣可以感受到這般的寒冷。

五十年了,歸隱瓊州整整五十年了,從北到南,從得意到失意,從滿懷希望到希望破滅,五十年了,蕭如薰本來期待着自己可以在甲申國變之前死去,也好不用爲之痛苦爲之心傷,可是沒曾想越是想死就越是死不了。

將三個兒子培養成才之後,蕭如薰已經覺得自己沒什麼好活着的了,給家人找好了後路,甚至給鄉里鄉親和願意跟隨自己的舊部們也找好了後路,他已經沒什麼可以掛念的了。

雖然是國家拒絕了他,可他依然認爲他對不起大明,對不起即將遭受到極大痛苦和夢魘的大明子民們,眼看着中原陸沉,眼看着神州淪亡,他真的做不到,他竭盡全力向爲大明做些什麼,可就是這個該死的武將的身份讓他無能爲力!

大明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他的善意,大明一次又一次的讓他失望,讓他痛苦,最後讓他絕望。

六十歲以後,無數次的午夜夢迴,他都會夢到當年袁黃對他說過的話,如果那個時候他選擇了那條道路,那麼中華大地會不會有所不同,會不會有所改觀,這一切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中華文明能否順順利利的傳承下去而不至於斷絕?

有些時候,他恨自己,恨自己的心不夠狠,恨自己不夠決絕,不夠決然,明明可以做出這樣的決斷,可他依然放棄了,爲了他心中的大明情節,他放棄了一切,他一定要想方設法的拯救大明,然而,然而,武將,就是武將,這個身份拖累了他一生,拖累了大明,讓大明連最後的希望都把握不住。

那些混帳!那些混蛋!難道非要讓滿清的屠刀殺戮一空才高興嗎?!才滿意嗎?!

他親眼看着江南各地的富豪們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而北方的難民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日子,那些蛀蟲掏空了大明朝,最終,他們所積累的財富全部便宜了滿清,全部被滿清拿的乾乾淨淨,人也殺得乾乾淨淨,在此之上,血色的新秩序建立起來——中華自此非中華……

拖着那噁心的金錢鼠尾,穿着醜陋至極的衣衫,被人騎在頭上作威作福,而自己卻什麼都做不到。

如果當初自己走上了另外一條路,這個世界,會不會有所不同?

蕭如薰伸出自己乾枯老邁的手,虛空一握,似乎想要握住什麼,但是,卻什麼也握不住。

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太小太小了。

如果,如果可以再來一次,世界會不同嗎?

如果,如果真的可以再來一次的話……

蕭國良走了,帶着願意跟隨他的願意聽從他的人們一起走了,十三條大海船裝的滿滿當當,帶着中華文明的希望和火種,離開了蕭如薰的視野。

蕭如薰不會走,他絕對不會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壤,即使這片土壤即將被異族的鐵蹄踐踏的面目全非。

笠年,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一,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飄洋過海,進入了孤身一人帶着一名老僕守在老宅之中的蕭如薰的耳朵裡。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京師景山上吊自殺……

帝死前,在一藍袍上留下最後一道詔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蕭如薰聽後默默無語,與淚流滿面的老僕身着白衣,頭戴白巾,面北而拜。

所有沒有跟着蕭氏三子離開文昌縣的人們聚在了一起,與蕭如薰一同,身着白衣,頭戴白巾,面北而拜。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說着容易,做起來何其難?更遑論一國至尊,該到何種絕望境地纔會上吊自殺而死。

諸臣誤朕……

蕭如薰覺得自己也是那誤了朱由檢的其中一人,雖然朱由檢有千般錯萬般錯,但是他到底爲了自己的國家殉葬了,而自己,卻還活着。

這不公平,明明說好了要代替蕭如薰爲大明而戰的,自己卻食言了,所以,無論是自己,還是蕭如薰,都該在此時此刻,爲這一切,劃下一個句號。

所以,蕭如薰帶着自己的老僕,徒步從文昌縣一路走到了海南島的最北端,望着依稀可見的神州大陸,蕭如薰緩緩跪下,從懷裡掏出了那支趙士禎專門爲他打造的手銃。

“老山,我該走了,你呢?”

“老爺先走一步,老僕很快就會跟上。”

蕭如薰默默的點了點頭。

“聽說先帝臨死前,身邊只有一個太監跟隨着,老山,你說先帝那個時候,在想什麼?”

老僕默然無語。

“大抵是和我一樣,悔恨不及吧?”

“老爺……”

蕭如薰苦澀的笑了笑,無限留戀地望着神州大陸,他把手銃對準了自己的嘴巴,張開嘴巴,剛要把槍口塞進去,卻又拿了出來。

“老山,你緩緩再來,我要你最後爲我做一件事情。”

“老爺請說。”

“我死後,把我的屍體焚燒掉,骨灰埋在土壤之中,上豎一木牌,寫上『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

“老僕遵命。”

蕭如薰點了點頭,把槍口塞進了自己的嘴巴,手指扣上了扳機。

五十年歲月,恍如南柯一夢,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又得到了些什麼,改變了些什麼呢?

自己終究還是負了歲月,負了時光。

如果……如果可以再來一次的話……

“砰”

……………………

聽說有人以爲我要太監了,服了,想象力挺豐富的

所謂番外,就是獨立於本篇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線的故事

我還會寫別的不同的番外,各種結局,別瞎想

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貫!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一百六十六 落後就要捱打四百五十二 船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四十二 兔死狐悲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六十七 最後一關六百 悲哀的抉擇八百九十五 僵局八百九十四 誅殺(下)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二百四十七 議功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六 備敵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三百四十六 焦土三百三十三 熱火朝天的大晨練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七百四十 拿下張維賢很難嗎?九百二十三 黃袍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十四 武官的困境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一百二十五 冷卻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七百九十七 策反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八百四十一 權奸誤我!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六百零六 不怕死的扯力克(下)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一 橫越五百年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九百七十三 興亡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一千一百九十五 另類的堅壁清野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二百三十 大秦的國威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一百四十二 淪爲鬼域的漢城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八百五十二 思想教育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三百七十四 燈塔九百七十 彈冠相慶的前明舊臣一百一十三 稅收的博弈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
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四十一 魏公妙計安天下七百四十四 快去找沈一貫!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一百六十六 落後就要捱打四百五十二 船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四十二 兔死狐悲六百零八 蕭如薰的目的六十七 最後一關六百 悲哀的抉擇八百九十五 僵局八百九十四 誅殺(下)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開戰(上)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二百四十七 議功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六 備敵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一百七十一 熱鬧的釜山與風平浪靜的對馬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三百四十六 焦土三百三十三 熱火朝天的大晨練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四百一十五 忘掉天主的總督三百五十二 納瑞宣不能等待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一千一百六十四 安疆臣沒有耐心了七百四十 拿下張維賢很難嗎?九百二十三 黃袍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二百七十三 決然的母子(上)十四 武官的困境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四百七十 部落的聯合一百二十五 冷卻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二百零二 二人的約定六百四十四 爲敵(下)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八百六十 麻威下定決心要在漢中和李汶決一死戰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七百九十七 策反一千零八十五 遍讀史書的太上皇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八百二十八 吳下阿蒙八百四十一 權奸誤我!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一百三十四 血戰碧蹄館(三)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九百三十四 爲我而戰吧,士兵們!八百七十一 李汶堅持自己的判斷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五百三十八 縱馬奔馳的李如鬆六百零六 不怕死的扯力克(下)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零六十六 被遺忘的柳成龍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八百八十五 沈一貫的請帖一 橫越五百年二百一十二 最後的會面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六百八十 聯合阿拉幹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九百七十三 興亡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一千一百九十五 另類的堅壁清野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五百二十五 李成樑的呼喚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零九十八 臣毛文龍多謝陛下隆恩一千二百三十 大秦的國威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一百四十二 淪爲鬼域的漢城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八百五十二 思想教育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三百七十四 燈塔九百七十 彈冠相慶的前明舊臣一百一十三 稅收的博弈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們八十九 蕭如薰的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