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二 該來的還是來了

蒙古人的戰鬥力比明軍強。

這是如今每一個人的實際心理,所有人都知道在戰爭中明軍往往是被動挨打,蒙古人纔是主動進攻,明軍將領多有怯戰的心理,不敢和蒙古人野戰爭鋒,只敢守城、被動作戰。

所以,在一場入侵戰爭中,明軍一方已經情不自禁的將自己定位在了弱者的地位上。

無論是王世揚還是李成樑,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弱者,是防守方,從未想過主動出擊,而他們並不知道蒙古人的真實意圖。

不能揣測到對方的戰略意圖,就不能知道對方做這些事情的真正含義,覺得蒙古人進攻紫荊關就是要打京師,因爲俺答曾經這樣幹過,所以後面的蒙古人也會這樣幹。

如此這樣的慣性思維會影響到幾乎每一個人,比如李成樑這樣的沙場老將。

因爲對自己的極度不自信,所以導致過度的謹慎和敏感,一點也不敢主動出擊,只敢被動守城,只要守住紫荊關就覺得萬事大吉,卻根本不會想到蒙古人壓根兒沒打算進攻紫荊關進而攻打京師。

他們的目的就是劫掠山西晉商們的海量存糧,然後遠遁離去。

他們沒有想到蒙古人其實也在忌憚京師附近的幾十萬兵馬,因爲現在的蒙古沒有統一的政權,無論是也先級別的還是俺答級別的都沒有,扯力克最多是一個部落的首領,而俺答是一個地區的霸主。

地位不同,實力不同,底氣不同,就能決定俺答敢於把北京城當作自己的目標強迫明廷答應自己的條件,而扯力克沒有底氣,也不敢妄圖進攻明朝的京師。

他覺得自己這一次成功有很大的僥倖成分在裡面,甚至還在心底深處擔心明朝的報復。

所以他才決定搶完就走。

他沒有撼動明帝國的實力和決心,這是他的處境,而明廷錯誤的認爲每一個入寇的蒙古部落都是衝着北京來的,尤其是十萬蒙古人!

劉西的想法,正好戳中了明廷最大的弱點——不自信。

長久處在弱勢環境之下的不自信,土木堡事變之前和土木堡之後的明帝國對蒙古的心理轉變是相當劇烈的。

土木堡之前,明帝國雖然漸漸失去早期的徹底壓制的軍事力量,但是到底還有些家底,蒙古人也不敢肆意進犯明帝國。

而土木堡之後,就像是宋在雍熙北伐之後患上了恐遼症一樣,明的文人政府也患了恐蒙症,雖然嘴上很硬,但是心底裡還是底氣不足的,一步步的放棄原先掌握的軍事要地就是明證。

明廷和明軍被自己幻想出來的強大無匹的無法擊敗的敵人給束縛住了手腳,紫荊關的六萬明軍就沒有一個人會想象到自己面對的只是區區八千蒙古騎兵,並不是傳說中的四萬。

而攻陷平型關之後的分兵行動也是劉西的策略,他覺得完全可以在太原明軍身上用一下這個套路,讓他只敢防守,不敢集中主力北上反擊,直接限制住明軍的行動和腳步,讓蒙古人得以先把五臺周圍的糧食給劫掠走。

一車一車的糧食通過平型關離開了山西,然後又離開了大同,進抵歸義城,整個路途中,就沒有遇到過明軍的阻礙。

大同的明軍在防守,山西的明軍在防守,紫荊關的明軍也在防守,將近二十萬的明軍動員起來,卻沒有一支部隊敢於反擊!

全在防守!

包圍大同的蒙古騎兵只有五千,但是卻把兩萬明軍和三萬壯丁困在城內動彈不得,紫荊關內的明軍足有六萬,卻面對八千蒙古人不敢前進一步。

守衛定襄的明軍有一萬,守衛忻州的明軍有兩萬,守衛石嶺關的明軍有兩萬,聚在太原城的明軍有四萬,而還有六天就能抵達太原的榆林援軍也有四萬。

王世揚目前指揮的明軍足有九萬,再過幾日就是十三萬,還有近五萬的青壯被動員起來給明軍打造戰爭堡壘。

而真正前來攻打太原的蒙古人加在一起也沒有超過四萬人。

更別說另外一隻蒙古部落聯軍四萬餘人正在雁門關被魏允貞頂撞的頭破血流,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攻破雁門關。

可就是沒人敢於主動出擊。

只是真要論起來,就算是主動出擊了,這些缺衣少食的明軍也未必能把蒙古人擊敗,邊軍雖然不怎麼缺乏訓練,但是也要吃飽穿暖吧?吃不飽穿不暖的也不僅僅只是太原和大同的明軍而已。

情況已經不能更糟糕了。

李成樑在抵達紫荊關的路上,就不斷的遇到從紫荊關以西逃來的大量難民,他們一路逃一路說着蒙古人有多少,有多兇殘,懇請官軍打回去幫他們奪回家園……

然後就有不少官軍搶他們的衣服和鞋子,混進他們的隊伍裡一起逃走了。

對於這一點,李成樑認識的要清楚得多,他壓根兒沒怎麼組阻止,做做樣子斬了七八個逃兵,也沒能阻止更多的人逃跑,到了紫荊關的時候,五萬京營兵只剩三萬出頭了。

就這樣,號稱六萬軍隊的紫荊關守軍,其實也就只有不到四萬多一點。

柴國柱看着李成樑,李成樑也看着柴國柱,彼此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絕望。

就在這個時候,李成樑忽然想起了當初和戚繼光閒聊的時候,戚繼光談起他在東南抗倭的時候發生的醜事,那個時候戚繼光就說自己差點被老爺兵給害死,從此以後就不敢再用老爺兵了。

而現在,李成樑也親身體會到了戚繼光的苦楚。

蒙古人遠比倭寇兇殘,還是騎兵,戰鬥力更剽悍,李成樑都不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出城野戰的話,能堅持多久不往回跑,或者能否跑回來。

他直接就失去了野戰的心,安排剩下的軍隊佈防,然後和柴國柱站在城頭,望着遠處一眼望不到頭的難民隊伍。

萬曆二十五年十二月六日,在難民隊伍消失半天之後,在最後一名難民哭訴自己的家人全都被蒙古人殺掉之後,一陣塵土煙霧在李成樑眼中天邊的盡頭處出現了,李成樑瞳孔一縮,瞬間意識到——

該來的還是來了。

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四百五十六 戰鬥開始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從哲的對策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零九十 憫農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十四 武官的困境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千零七 兩杯酒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馬碑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三十一 朱翊鈞的驚喜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一千零八十九 節儉的御膳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三 蕙質蘭心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七百七十 毒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五百八十四 摒棄前嫌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五百九十九 困獸二百零七 蕭如薰的真正意圖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八百七十六 心臟(下)四百一十九 事辦成了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七百八十一 殺賊!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一千零六十七 只有一個柳成龍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
六百零九 省錢政府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四百二十九 興師問罪(二)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四百五十六 戰鬥開始一百三十八 血戰碧蹄館(七)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從哲的對策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一百七十 無法迴避的陽謀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零九十 憫農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一千三百三十 召方從哲入京覲見三百七十二 大明重回南洋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十四 武官的困境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六百九十一 袁黃的擔憂(上)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千零七 兩杯酒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二百二十八 明軍集結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國公府借住一晚四百五十四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馬碑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六百四十八 愉悅的笑容七百二十三 多事之秋三十一 朱翊鈞的驚喜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一千三百二十五 羣體滅螺一千零八十九 節儉的御膳一百九十九 據理力爭三 蕙質蘭心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龍進軍開城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一千一百四十九 強弩之末(上)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決定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養醫者的學校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四百一十三 焦躁不安的西班牙人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三百八十四 朱翊鈞的韜光養晦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三百八十一 蕭如薰的捷報四百二十七 不願離開的大戶八百四十八 我決不允許任何人侮辱我的將士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七百七十 毒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五百八十四 摒棄前嫌一千一百九十一 豐臣秀次的危機五百九十九 困獸二百零七 蕭如薰的真正意圖二百八十 萬曆名將第一人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託付六百五十二 劉邦會不會在看着我們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一千零九十二 軍事學院初露崢嶸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一千零四十四 他們活着比死了更有用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八百七十六 心臟(下)四百一十九 事辦成了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會面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七百八十一 殺賊!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三百五十五 萬事俱備一千零六十七 只有一個柳成龍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